<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意為“白色之城”),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地處巴爾干半島核心位置,位于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伏伊伏丁那平原,南鄰舒馬迪亞丘陵,是歐洲與近東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巴爾干之鑰”之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國民議會大廈 ,它作為塞爾維亞議會的所在地,展現(xiàn)了獨特的建筑風格,是貝爾格萊德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中央銀行大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郵局,作為貝爾格萊德市的重要地標,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見證了貝爾格萊德的滄桑和輝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銀行大樓,作為曾經(jīng)的南斯拉夫國家銀行所在地,見證了前南的國家經(jīng)濟變遷和歷史進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瑙河畔倒立的“啤酒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邁克爾大教堂,它是天主教貝爾格萊德 - 斯梅代雷沃教區(qū)的大教堂 ,建筑風格展現(xiàn)出典型的哥特復興式特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的希爾頓酒店,因有香港企業(yè)參與投資興建,故又叫香港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市政廳,是貝爾格萊德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老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舊城區(qū)街道狹窄,不便停放車輛,這車停車技術絕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經(jīng)貝爾格萊德的多瑙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原址(即1999年被北約轟炸的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舊址),位于貝爾格萊德新貝爾格萊德區(qū)的櫻花路3號。原址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2020年9月由中國山東高速集團投資</span>建成了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原址上有2009年塞爾維亞政府所立紀念碑,用中塞雙語鐫刻:“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中國政府所立紀念碑,用中、塞、英三語刻有:“緬懷烈士,珍愛和平,謹以此紀念在北約轟炸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大使館中犧牲的邵云環(huán)、許杏虎、朱穎烈士?!?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爾多什塔,也叫千禧塔或約翰.匈雅提塔。</p> <p class="ql-block">加爾多什塔前后兩個面孔,塔后面呈園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多瑙河畔的澤蒙,路牌用塞中雙語標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薩瓦教堂,全球最大東正教教堂之一,以塞爾維亞東正教創(chuàng)始人命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萊梅格丹城堡,坐落在薩瓦河與多瑙河的交匯處,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凱爾特人時期,后經(jīng)羅馬、奧斯曼、奧匈帝國等多次擴建。它見證了貝爾格萊德115次戰(zhàn)爭和44次被夷為平地的歷史,是塞爾維亞國家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也稱為鐵托墓。</p> <p class="ql-block">鐵托墓</p> <p class="ql-block">鐵托夫人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市政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國民議會大廈前的示威者帳篷</p> <p class="ql-block">戒備的警察們嚴陣以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座落在貝爾格萊德共和國廣場的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是一條位于共和國廣場的步行街。1870年為紀念塞爾維亞近代君主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而命名。他曾領導塞爾維亞擺脫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米哈伊洛大公街一端連接共和國廣場,另一端延伸至卡拉梅格丹城堡,街道兩側多為米白色外墻的歐式歷史建筑,融合了古典優(yōu)雅與現(xiàn)代商業(yè)元素,形成"復古與時尚碰撞"的獨特景觀。米哈伊洛大公街不僅是貝爾格萊德的商業(yè)核心,更是融合歷史、建筑與人文活力的標志性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蹬著自行車竄梭在貝爾格萊德大街小巷中的外賣小哥</p> <p class="ql-block">渴了,喝點自來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lián)盟戰(zhàn)爭中被炸毀的南聯(lián)盟新聞中心</p> <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政府在被炸毀的新聞中心大樓上制作了巨形軍事宣傳畫,展示堅定的軍人和軍事裝備,彰顯塞爾維亞不屈的軍事力量和保衛(wèi)國家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這棟同樣被炸的大樓據(jù)說是當時的國防部</p> <p class="ql-block">兩棟不幸的大樓隔街相望,之所以保留原貌是告誡國民銘記國恥,不忘北約的戰(zhàn)爭罪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塞爾維亞空軍仍在持續(xù)進行飛行訓練,隨時準備抗擊來犯之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