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7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李偉格教授蒞臨烏蘭浩特市第五中學,以"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的人生故事為引,帶領師生穿越時空長廊,解碼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精神密碼。作為郭永懷、李佩兩位科學巨匠的秘書,李偉格教授用一小時的講座,將塵封的航天往事化作璀璨星河,照亮邊陲少年的求知眼眸。</p> <p class="ql-block"><b>歲月褶皺里的科學星火</b></p><p class="ql-block"> "青海戈壁的風沙曾吹透計算稿紙,中關村的臺燈常伴科研長夜。"李偉格教授的講述如時光棱鏡,折射出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光芒。當她還原郭永懷先生在空難瞬間以身體護衛(wèi)核武數(shù)據(jù)的場景時,教室寂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筆記本的沙沙聲;而李佩先生在陋室創(chuàng)辦英語培訓班、為中國科技界培育國際人才的身影,則讓少年們看見信仰如何在困頓中開出花來。這些被歲月磨亮的故事,恰似北斗星芒,在邊疆校園的課堂上投下明亮的光斑。</p> <p class="ql-block"><b>少年提問里的星辰向往</b></p><p class="ql-block"> "沒有天賦但熱愛物理,能成為航天研究者嗎?""科學家會拖延偷懶嗎?"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的提問滾燙而純真。李偉格教授含笑解答:"科研的源動力從來不是天賦神話,而是對國家的熱愛。就像郭永懷先生在風沙里算數(shù)據(jù),李佩先生在斗室里編教材,他們用腳踏實地的堅持告訴我們——把眼前事做到極致,便是通往理想的捷徑。"她特別提到,科學家并非"學習機器",郭永懷喜歡音樂,李佩熱衷園藝,這些愛好讓科研之路更添從容:"累了就畫畫、打球,用熱愛治愈疲憊,再輕裝前行。"</p> <p class="ql-block"><b>北疆風里的精神接力</b></p><p class="ql-block"> "這是航天火炬在邊陲的傳遞。"青年班主任在感悟分享中感慨,當學生們望向窗外的目光里映出星河,當講座結束后孩子們捧著《弘揚科學家精神》宣傳冊請教授簽名時,那些關于理想、堅守與星空的篇章,已在少年心田埋下種子。合影時師生臉上的燦爛笑容,恰似科研精神在北疆土地上綻放的新綠——此刻烏蘭浩特的風中,還飄著講述者眼底的星光,而少年們的目光所及,正是中國航天未來的浩瀚征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