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節(jié)的晨光,總是先照見腕上的彩線,而后才爬上窗欞的。我疑心這彩線竟會發(fā)光,不然何以每每先入人眼?東北的五月,尚有些微寒,母親便在前夜將絲線焐在炕頭,待到三更時分,才捻手捻腳潛入房中,輕輕的系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粽子,是要用真正的葦葉包裹的。母親從河邊采來新葉,浸在大木盆里,綠得能滴出水來。糯米中間總要藏一顆紅棗,說是給孩子甜頭。如今城里的粽子,金絲棗早已被蜜餞替代,而那葦葉的清香,竟成了奢侈品。</p> <p class="ql-block">艾草的氣味從門楣上漫下來。那是父親天不亮就去采的,因為只有沒有被早晨的陽光照射過的還帶著露水的艾草才有靈氣。母親用紅布條扎成小把,倒懸在屋檐下。那紅色經(jīng)年累月地褪了,而氣味卻一年濃似一年地留在記憶里</p> <p class="ql-block"> 小孩子們比較著各自的彩線,手腕腳踝上都纏著,活像古畫里的小哪吒。他們不知道,這線是要等到第一場雨時,剪下來扔進水里的。據(jù)說這樣就能變成小龍游走,帶走一切病災。我的那根也被剪斷扔到水里,可我感覺到它竟長進了皮肉里,在脈搏處結成一個解不開的結</p> <p class="ql-block"> 早晨的太陽照例很好。母親好像仍然站在灶臺前,蒸汽模糊了她的身影。鐵鍋里的粽子在文火慢慢的悶煮。雞蛋、鴨蛋在鍋里翻滾碰撞發(fā)出沉悶的響聲。這響聲幾十年來從未斷過,總在端午這天準時響起。</p><p class="ql-block"> 我從夢中醒來,腕上卻什么也沒有……</p> <p class="ql-block">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對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