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上午,從臺州乘高鐵去麗水的縉云縣,途徑青田時拍的照片。這些地方都值得去看看,可惜時間有限。 在縉云車站。<div>順利入住預(yù)訂的民宿。這里離鼎湖峰景區(qū)的大門很近,走十來分鐘就到了。</div> 麗水市縉云仙都景區(qū),因唐玄宗李隆基驚嘆“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并乘興御書“仙都”兩字而得名。由鼎湖峰、小赤壁、仙都觀、倪翁洞、朱潭山等五大景點(diǎn)組成。 鼎湖峰景點(diǎn)是整個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核心。鼎湖峰,又稱“天柱峰”,它東靠步虛山,西臨練溪水,狀如春筍拔地而起,高約160余米。 <p class="ql-block">坐下歇一會。雖然到景區(qū)大門并不遠(yuǎn),可是進(jìn)門后走到索道處卻非常遠(yuǎn),而且一路都是上坡。這幾天,天氣越來越熱了,濕度也大,感覺和北京的夏天差不多,在中午的烈日下,非常不舒服。</p> 縉云仙都,史書記載為軒轅黃帝鑄鼎觴百神和駕龍升天的地方。從東晉開始,人們就在鼎湖峰旁建立了縉云堂,作為祭拜黃帝的場所。唐天寶七年(748年),唐明皇李隆基下旨敕改縉云山為仙都山、縉云堂為黃帝祠宇,并把民間聯(lián)合族祭黃帝的形式上升到官方祭祀。從而與陜西黃帝陵一道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仙都黃帝祠宇成為南方祭祀朝拜軒轅黃帝、共訴同根同源的重要場所,縉云也成為南方黃帝文化的輻射中心。 乘坐纜車登上步虛山后看到的景色。說實(shí)話,真是有些失望。晴空萬里,沒有一絲云彩。和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的云霧繚繞、仙氣飄飄的美景相差太遠(yuǎn)了。我們登山的運(yùn)氣總是不那么好,幾次都是云遮霧罩,什么都看不見。而現(xiàn)在卻是什么都看得見,還是不好看。 這個角度拍,稍微好點(diǎn)。想起去年12月,在云南普者黑景區(qū),也要爬上一座山,那天也是沒有云彩,但看到的景色令人難忘。 遠(yuǎn)處的朱潭山,是另一個景點(diǎn)。 我們沒有乘纜車下山,而是沿步虛山前面的盤山道走下去的,山路陡峭,臺階比較高,下山也很費(fèi)勁,走得我滿身大汗。 漫步在河邊的林蔭道上,感到舒服多了。 路邊有大片的油菜田,可惜花都開完了。 這頭老牛比較聽話。 前面的橋是拍攝“老翁牽牛”的地方,不過應(yīng)該從橋那邊往這邊拍,而且是在早上。 走累了,坐在河邊,看著河水慢慢地流淌,聽著水聲輕輕地吟唱,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風(fēng)光。 感謝路過的那位小伙子,被我叫住,幫我們拍了這幾張照片。 長長的石橋,橋下應(yīng)該是石壩,從右側(cè)來的水被抬高,河水從高處流下,在左側(cè)石坡上翻滾著,形成一道白色的瀑布。 橋面不很窄,一個人走上去很輕松。不過橋很長,在上面走的時間長了,還是會有些緊張。尤其是對面來人相錯時,還是有些危險(xiǎn)的。 缺一頭牛。 有白鷺在這里等著被沖下來的小魚。 在朱潭山坐景區(qū)的觀光車來到小赤壁,這里有東西橫亙數(shù)里的陡峭絕壁,石壁下部呈赭紅色,猶如焰火燒過,故稱小赤壁。這是在背陰處拍的。 附近有仙都觀,曾名趙侯祠,是縉云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祠廟建筑。 “又穿壞了!”,出來二十天,差不多每天都走一、二萬步,有時三萬多步,真該好好歇一下了。 滿目青山夕照明。 景色美好,但處境不妙,才五點(diǎn)鐘,景區(qū)的觀光車就停運(yùn)了,這么大的景區(qū),要走回住地要好幾個小時。幸好,景區(qū)里還有出租車。 回到我們住宿的村子里,遠(yuǎn)處的步虛山和鼎湖峰。 由于天氣熱,感覺不舒服,而且這邊的景點(diǎn)已看了大部分,我們決定改變計(jì)劃,將在這里停留兩個晚上改為只住一晚,明天去麗水縣城,好好休息一天。夜里下起了雷雨,一直到清晨還在下。 4月19日上午,在去麗水市的火車上。<div>從縉云到麗水用不了一刻鐘就到了。我們住的全季酒店條件很好,入住后,馬上洗衣服,從上海出來將近十天了,還沒有洗過衣服,必須好好休整一天。</div> <p class="ql-block">下午睡了一覺,三點(diǎn)多去外面轉(zhuǎn)轉(zhuǎn),在公交車站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車來。就去了附近的大溪河邊看看。對面是麗水火車站。</p> 我們出來時,天一直下著小雨,路上幾乎看不到人,這個地方非常僻靜。 4月19日中午到達(dá)上饒市。 下午出去逛逛。 先去櫧西老街,去了才知道這里是2017年修復(fù)的一個人造景點(diǎn),現(xiàn)在已經(jīng)關(guān)閉停業(yè)了。 昔人已乘汽車去,此地剩下空餐館。 這里比較偏僻,人很少。但在這里約車沒有問題,幾分鐘車就到了。 下一站是信江書院。<div>信江書院,江西四大古書院之一,位于上饒市信州區(qū)信江南岸黃金山上。<br></div> 信江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舊稱“曲江書院”??滴跷迨荒陻U(kuò)建后易名“鐘靈講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后山建樓以祭祀朱熹,更名“紫陽書院”,乾隆四十六年始稱“信江書院”。 離信江書院很近有水南街文化街區(qū),有很大的廣場,白天人很少,我們 沒有往里走。 廣場上有這樣的一個人像,隨手拍了一張,忘記是誰了。 穿過信江大橋,去對岸的步行街。 本來想在這里找個吃飯的地方,沒想到很長的街上,都是賣服裝的店鋪,一家飯館都沒有。走了很遠(yuǎn),走出去后,才是繁華的商業(yè)街。 4月21日上午,乘高鐵去南昌。這里是我們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在這里參加一個當(dāng)?shù)氐穆眯袌F(tuán),有五天四晚的行程,這是三月底從北京出發(fā)前就預(yù)定好的。我們一路順利,按期到達(dá)南昌。旅行社來車接我們?nèi)ゾ频辍? 中午休息后,準(zhǔn)備外出時,突然天降大雨,我們正在酒店門口猶豫不決時,碰到一位來自北京的小伙子,他住在這個酒店,已要好了車,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和他同行。“同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相逢即緣謂相知?!贝笥曛形覀兒退囃獬?,在他的目的他下車了,但為我們預(yù)付了車費(fèi),車又開很長的路,把我們送到八一廣場。而這時,天上的雨幾乎不下了。<div>非常感謝這位北京的小伙子!遺憾的是至今我們都還不知道他的名字。這是此行中令我們難忘的一件事。</div> 八一廣場,原名人民廣場,始建于1952年。1977年8月1日,為紀(jì)念八一南昌起義五十周年,建設(shè)八一起義紀(jì)念塔,于1979年1月8日落成。1997年,人民廣場更名為八一廣場,并于2001年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kuò)建改造工程。八一廣場主要包括以紀(jì)念塔為標(biāo)志的紀(jì)念區(qū)、南端的追憶區(qū)、以8塊浮雕為載體的懷念區(qū)和北端的市民休閑區(qū)等四大功能區(qū)。 八一廣場位于南昌市的心臟地帶,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是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娛樂休閑等活動的重要場所。<div><br></div> 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lián)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獨(dú)立領(lǐng)導(dǎo)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duì)的序幕。<br>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br>起義由周恩來、賀龍、李立三、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lǐng)導(dǎo)。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jù)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立紀(jì)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和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ji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領(lǐng)導(dǎo)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把中國革命進(jìn)行到底的堅(jiān)定立場,標(biāo)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獨(dú)立地創(chuàng)造革命軍隊(duì)和領(lǐng)導(dǎo)革命戰(zhàn)爭的開始,是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duì)的開始。 在地鐵上。這里的地鐵對我們也是免費(fèi)。 現(xiàn)在是傍晚六點(diǎn)鐘。<div>對岸贛江邊的滕王閣,我們原本想去那里,但要走很遠(yuǎn)的路,就改變主意,再多坐一站,到了贛江西岸,等待天黑后看音樂噴泉。<br></div> 在附近吃晚飯后,七點(diǎn)鐘之前,我們坐在江邊的臺階上。 七點(diǎn)鐘,噴泉伴隨著音樂和彩色燈光騰空而起。 夜色中的滕王閣。 “書香潤贛都,文脈承古今”,南昌市的夜晚。 <a href="http://www.zit.org.cn/5c8lz8gn?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一(蘇州)</a><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csxk0fy?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二(蘇州、無錫)</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cv18vq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三(無錫)</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cwi5nl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四(無錫、宜興)</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czuwj3y?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五(宜興)</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1jeoq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六(湖州)</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6kg9ls?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七(嘉興、上海)</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8xpch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八(上海)</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bzhwc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九(杭州、紹興、寧波)</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g4gb5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十(寧波、臺州)</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ijy1u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十一(臺州、溫州)</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nz8598?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十三(上饒)</a><br></div><div><a href="http://www.zit.org.cn/5dpqh55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行之十四(上饒、徽州、景德鎮(zhèn)、南昌)</a><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