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東歐行之二(捷克)

向勇

<p class="ql-block"><b>5月15日(星期四)奧斯維辛-布爾諾</b></p><p class="ql-block">離開奧斯維辛,大巴車半個小時就進入捷克境內。導游在車上簡單介紹了我們要去的第一個城市——布爾諾。它是捷克第二大城市,摩拉維亞省首府,不僅是重要的工業(yè)基地,同時還擁有許多珍貴文化遺跡,在山丘城堡、教堂和博物館中都可見證風華歷史,生物學家孟德爾名留青史的豌豆遺傳實驗就是在布爾諾進行的,這里也是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公元5-6世紀,這里就形成了聚落,命名“布爾諾”(意為“小丘之城”),因地勢多山丘得名。1243年正式建市,迄今已有780多年的歷史。18世紀末,因紡織與機械制造業(yè)興起而被譽為“摩拉維亞的曼徹斯特”。19世紀中葉,街道安裝了路燈,開通有軌電車,城市步入現(xiàn)代化。20世紀初葉,奧匈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聯(lián)合,于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布爾諾成為全國第二大工業(yè)中心,以電機、機床、軍工聞名。其中布爾諾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射擊精度高、火力猛,且重量輕,操作方便,深受各國軍隊歡迎。<span style="font-size:18px;">“捷克造”</span>也曾大量出口中國。作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一一款“以國之名”命名的輕武器,它</span>伴隨中國軍隊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而我五十年前退伍進工廠后,作為基干民兵,也扛過“捷克造”。因此來到布爾諾更多了一分親切感。</p> <p class="ql-block">由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1920年開始設計,1926年定型并由布爾諾國營兵工廠生產,定名為“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ZB-26)。該款輕機槍性能優(yōu)越,曾大量外銷世界各國。</p> <p class="ql-block">自由廣場是布爾諾的中心。廣場中央最引人注目的一根黑死病柱,是為了紀念在席卷歐洲的鼠疫中去世的人們而建。這樣的柱子在歐洲許多城市都能見到,可見這場大瘟疫給人們帶來的災難。</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有一個形似炮彈的大家伙,用黑色花崗巖制成,導游說,它每天中午11點都會吐出一顆精美的玻璃彈珠。這一創(chuàng)意來自布爾諾“鐘聲退敵兵”的歷史典故。由于趕行程,我們就沒有等它吐珠了。</p> <p class="ql-block">布爾諾老市政廳始建于13世紀,是布爾諾最古老的行政建筑,塔樓高達63米,如今是布爾諾市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其最大的看點的是門廊上方的5根立柱。</p> <p class="ql-block">這5根裝飾著盔甲武士和正義女神塑像的柱子,中間的一根居然是扭曲的。據傳是因為建筑師未獲足額報酬而故意為之。這根彎曲的柱子成為市民幽默反抗的象征和建筑史上的趣談。</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周邊熱鬧非凡,有咖啡館、精品店與餐廳,還經常有藝人在表演。我們路過時,一位男歌手正在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當?shù)厝硕己苡崎e,他們三五成群在路邊攤喝啤酒、品咖啡,悠閑自得地看風景。電車叮咚從街道掠過。年輕人聚集在紀念柱臺階上彈吉他。市場小販的叫賣聲、街頭藝人的歌聲與教堂的鐘聲交織,化作溫暖的市井交響。</p> 與當?shù)氐膸浉缑琅畞韽埡嫌啊? 在前往圣彼得與保羅教堂的途中,我們還經過“卷心菜市場”,聽說每天傍晚會有小攤販在這里售賣水果、蔬菜、花卉和手工藝品等。由于時間還早,廣場顯得很空曠。幾尊不知名的雕塑兀立在廣場中央。 <p class="ql-block">圣彼得與保羅大教堂位于一個高坡上,是布爾諾市的制高點,也是城市的重要地標與精神象征。參觀的人們必須拾級而上。</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與保羅大教堂始建于1177年,最初為羅馬式小教堂,后數(shù)度擴建。19世紀末,新增兩座84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形成今天標志性輪廓。</p> <p class="ql-block">這個教堂最特別之處,是每天上午11點要敲鐘12響。相傳1645年,瑞典軍隊圍攻布爾諾,敵軍統(tǒng)帥宣稱“若正午前未破城則撤軍”。市民為退敵,在上午11點敲響12下鐘聲,瑞典軍隊誤以為時限已到而撤退。從此,教堂每日11點必敲鐘12響,延續(xù)至今。</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裝飾精美,彩繪玻璃窗描繪圣經故事,在光線的透射下絢麗奪目。</p> 圣母瑪利亞塑像。 <p class="ql-block">不管你是否信教,只要在莊嚴肅穆的教堂里靜坐片刻,心靈似乎就能得到凈化。</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重新回到喧鬧的街市,電車鈴與鐘聲在身后疊印——方才的肅穆并非逃遁現(xiàn)實的繭,而是讓喧嘩世界顯影的顯影液:原來圣殿最深的啟示,是教人在煙火里認出光的質地。 </p> <p class="ql-block">在轉角處,我們遇到聲援烏克蘭的游行隊伍,猛然想起世界上還有戰(zhàn)爭,要珍惜和平時光,抓緊享受當下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對于我們而言,布爾諾的魅力正在于它將宏大歷史沉降為日常生活的底氣:</p><p class="ql-block">站在老市政廳扭曲石柱下,仿佛聽見昆德拉筆下“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回響——捷克人對歷史戲謔而堅韌的態(tài)度,凝固于建筑師的“報復”與市民智退敵軍的鐘聲傳說中。而自由廣場從瘟疫陰霾到咖啡香彌漫的變遷,恰是布爾諾將傷痛轉化為生活藝術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b>5月16日(星期五)布爾諾-庫特納霍拉-布拉格</b></p><p class="ql-block">早飯后,我們收拾行李離開布爾諾,前往庫特納霍拉。</p> <p class="ql-block">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警車鳴著警笛攔停了我們的大巴。原來是查看司機有無疲勞駕駛。圖為波蘭司機將行車記錄儀交給捷克警察。</p> <p class="ql-block">庫特納霍拉(Kuttenberg)的本意為“僧袍山”。傳說一位修士在此地發(fā)現(xiàn)銀礦石,脫下自己的僧袍為記號,該城由此得名。隨著開采銀礦的礦工不斷聚集,逐漸形成城市。這座小城也由此發(fā)展成當時的工業(yè)和行政中心。雖然16世紀以后,因礦產資源枯竭以及戰(zhàn)爭影響,小城昔日的繁華不再。但仍保存著中世紀古城和圣芭芭拉教堂、圣母瑪麗亞教堂等眾多古跡,1995年列入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圣芭芭拉教堂始建于1388年,受銀礦枯竭與戰(zhàn)爭的影響多次停工,歷時500余年,至1905年完工,規(guī)??s至原計劃三分之一。這座教堂最值得觀賞的是其外墻扶壁臂線條優(yōu)美纖細,兩側有27座尖塔聳立于飛拱壁之上,墻上雕刻精致華麗,玫瑰窗裝飾細致,是歐洲最美麗的歌特式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進入教堂內部,拱廊彩繪玻璃與壁畫罕見地把宗教與世俗融合在一起——礦工雕像矗立中殿,壁畫描繪銀幣鑄造、坑道勞作勞作場景,史詩般的壁畫將信仰與生存緊密交織。 </p> <p class="ql-block">精美絕倫的彩窗和壁龕。</p> 礦工雕塑。 耶穌受難像。 <p class="ql-block">在教堂找一處角落坐下,想要努力讀懂那些壁畫中躬身挖礦的身影——他們把黑暗地底的絕望,鍛造成了刺向天空的尖塔。而教堂尖頂就是插入云層的礦鎬。銀礦會枯竭,但礦工仰望的穹頂永不坍塌。 </p> <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另一座教堂是圣母瑪麗亞教堂,但是人們都叫它“人骨教堂”。它的外觀極為樸素,內部空間也不大。但難以置信的是,里面居然藏著4萬具人骨。</p><p class="ql-block">教堂里的燭臺、吊燈等裝飾品全部由不同部位的人骨拼湊而成。這些人骨大多來自于14世紀中葉席卷歐洲的黑死病時期。那場大瘟疫在幾年內奪走了約2500萬人的生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庫特納霍拉小城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1870年,一個名叫弗朗蒂謝克·林特的木匠帶領信眾把這些骸骨消毒后進行藝術造型,用于教堂裝飾。因此,與其說這里是教堂,倒不如說是“人骨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到處可見骸骨裝置:入口處的字母“JHS”(耶穌縮寫)由120塊人骨拼成;四座人骨方尖塔,用來祭奠戰(zhàn)爭中的亡靈。(團友供圖)</p> <p class="ql-block">大廳上方是巨大的人骨吊燈,以腿骨為架,下顎骨串簾,盆骨托起頭骨燭臺。(團友供圖)</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鋪滿四肢骨,墻壁鑲嵌著肋骨,祭壇以骨盆堆疊成十字架。(團友供圖)</p> <p class="ql-block">在人骨教堂,我們看到了歐洲人通透的生死觀。他們認為骸骨并非恐怖符號,而是“向死而生”的宣言。當人們把瘟疫與戰(zhàn)爭的殘骸重組成吊燈、燭臺、圣杯,就是以最極致的方式歌頌生命的尊嚴。(團友供圖)</p> <p class="ql-block">人骨教堂外面有很多商店售賣仿制的人骨紀念品。一家商店在門口用樂高拼搭的骸骨招徠顧客。</p> <p class="ql-block">庫特納霍拉的圣芭芭拉教堂與人骨教堂,是捷克文化遺產中風格迥異卻互為映照的雙生靈魂。前者以哥特式的壯美歌頌生之尊嚴,后者以骸骨藝術直面死之哲思。</p><p class="ql-block">當大巴車緩緩開動時,教堂的鐘聲驚起群鴉。此刻我似乎明白:庫特納霍拉的偉大,正在于它讓生與死在同一片天空下,達成了史詩般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鐘,車子進入布拉格市區(qū)。布拉格是捷克首都,城市完好保存了11世紀以來的建筑遺產,涵蓋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多種風格,是歐洲唯一未被二戰(zhàn)摧毀的歷史名城,被譽為“千塔之城”。1992年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寬闊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一輛仿古老爺車招搖過市。</p> <p class="ql-block">一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過馬路。</p> 查理大學。由神圣羅馬皇帝查理四世創(chuàng)立于1348年,與牛津、巴黎大學并稱“歐洲文化中心”,曾誕生4位諾貝爾獎得主。而天文學家開普勒、作家卡夫卡、米蘭·昆德拉也是該校畢業(yè)的。 學校對面的草坪上有一塊巨石,是悼念兩年前該校發(fā)生的一起槍擊事件的死難者。在那起事件中,有14人死亡、25人受傷。 由于擔心明天行程太趕,導游臨時決定先帶我們參觀查理大橋。<div>查理大橋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全長516米,寬9.5米,在大橋兩端各有一座哥特式塔樓。1357年7月9日清晨5點31分,國王查理四世親自鋪上了大橋的第一塊磚。這個時間恰巧成為一個對稱的回文數(shù)——“135797531”,象征著穩(wěn)定與和諧的數(shù)字,預示著這座橋注定成為穿越世紀的奇跡。<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大橋的橋頭,有一尊該橋的創(chuàng)立者查理四世的青銅雕像。</p> 大橋橋面兩側矗立著30尊人物雕像,多為17-18世紀作品。 這些雕像中的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 在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圣約翰·內波穆克雕像。當時國王瓦茨拉夫懷疑自己的皇后索菲亞與他人有奸情,于是要求內波穆克神父提供皇后懺悔時說的內容,遭到內波穆克拒絕。結果國王派人將其從查理大橋上拋進伏爾塔瓦河殺害?。<br><div>雕像中的神父,手拿棕櫚葉,懷抱象征受難的十字架,頭頂五芒星象征沉默與殉道。下方基座的浮雕描繪了王后懺悔和神父被投入河中的情景,據說觸摸基座者將再次回到布拉格,因而這兩塊浮雕被人摸得锃亮。</div> 游客們也紛紛去摸浮雕,因為誰不想再次回到這個美麗的城市呢? 查理大橋的橋頭,屹立著兩座橋塔,一高一矮,它們靜靜地守護著這座歷史悠久的橋梁。塔樓中間的拱門,是通往布拉格新城區(qū)的通道,游人如織,很是熱鬧。 大橋旁邊的火藥塔,原為老城防御城門,17世紀用于儲存火藥而得名。 大橋下,伏爾塔瓦河靜靜流淌,各種船只來回穿梭。 年輕的情侶坐在河邊護欄上看風景。 我們老兩口也湊熱鬧拍張合影。 查理大橋附近有卡夫卡博物館?!蹲冃斡洝返淖髡呖ǚ蚩ň统錾卦诓祭?。博物館前,有一對“少兒不宜”的雕塑:兩名男子面對面撒尿,甚至連細節(jié)都刻畫得非常逼真??梢娺@座城市對藝術的包容性。 紀念二戰(zhàn)勝利的雕塑。 遛狗的老人。 <p class="ql-block"><b>5月17日(星期六)布拉格</b></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整天都是在布拉格參觀。一大早,我們跟隨導游來到布拉格城堡。</p><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始建于9世紀,原為波西米亞皇帝官邸,1918年起成為捷克總統(tǒng)府所在地,至今仍是國家權力中心。其建筑群跨越十多個世紀,羅馬式地基、哥特尖塔、巴洛克穹頂與文藝復興拱廊在此融合,堪稱“歐洲露天建筑史教科書”。</p> 在總統(tǒng)府側門,游人稀少。路邊有一只孔雀在游閑地漫步,看來是這里的???。大家紛紛掏出手機與它合影。遠遠看見拱門下面站著一名衛(wèi)兵,他熟視無睹地看著我們這些游客。 進了總統(tǒng)府,抬頭看見一面旗幟高高飄揚。上面描龍畫鳳煞是好看。導游說,這面旗幟升起,就標志著總統(tǒng)在官邸內。這個國家政治透明由此可見。 總統(tǒng)府院內有一座噴泉雕塑。由下而上是三個噴水池。據說把錢幣投入最上面一個噴水池就會有好運。同行的人有的也去試試手氣,但沒有一人成功。我看到最下方的大池子里堆滿了各式錢幣。 總統(tǒng)府大門外的廣場上,有國父馬薩里克的青銅塑像。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1850—1937),1918年,當選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屆總統(tǒng)。 這是總統(tǒng)府的大門。上午九點將有衛(wèi)兵上崗儀式。游客們都在這里等待。 上午九點,三名衛(wèi)兵邁著正步過來了。大家忙不迭掏出手機狂拍一通。 布拉格城堡中最引人矚目的建筑是圣維特大教堂,始建于1344年,由查理四世親自奠基,歷時585年,于1929年竣工。 教堂南門的外墻上有彩色馬賽克宗教畫“最后的審判”,南門也被稱為“金門”,只有國王加冕時才打開。導游告訴我們,中間最上方是耶穌基督,下面是六位捷克圣人,再下方是查理四世和其第四任王后伊麗莎白,左門上方是圣母瑪利亞和耶穌的六位使徒,下方是天使喚醒墳墓中的人進入天堂;右門上方是施洗者圣約翰和另外六位使徒,下方是持劍的天使長米迦勒將罪人趕進地獄之火。 <p class="ql-block">教堂的護欄有12星座的微型雕塑。游客們紛紛去尋找自己的星座留影。</p><p class="ql-block">——代表著生命的和諧的天秤座。</p> <p class="ql-block">——代表著生命的多變的雙子座。</p> 這座雕像是圣喬治屠龍。騎士圣喬治持矛刺穿龍喉,馬蹄踐踏龍翼的動態(tài)瞬間凝固,基座浮雕講述惡龍被降服的傳說,象征信仰對邪惡的征服。 波西米亞王國的圖騰——雙尾獅。 泰恩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上方的雙塔高達80米,似熊熊燃燒火焰。 我們登上城堡山觀景臺,俯瞰布拉格城: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查理大橋如彩虹系連兩岸,老城區(qū)連綿紅頂屋在夕照中熔成金海,天文鐘塔、泰恩教堂尖頂與圣尼古拉斯教堂綠穹頂構成“千塔之城”的音符。 老城廣場的舊市政廳,塔樓高聳,墻面上掛著巨大的天文鐘。這口大鐘十分神奇,它能準確模擬出地球、太陽和月球的運行軌跡。每到整點時,天文鐘上方的小窗戶就會自動開啟,伴隨著雞鳴、鐘響,包括耶穌十二門徒在內的木偶便一一出來露面。游客們?yōu)橐欢眯缕妫季奂谒乔澳托牡群颉? 布拉格老城非常熱鬧,大街小巷哪里都是熙熙攘攘。 旅館門口插上了美國、以色列、德國、瑞士等國的國旗。導游說,這是根據接待游客的人數(shù)來決定的,接待量最大的幾個國家的國旗,會被插在門口。 走累了,我們四人找了一處露天酒吧,點上一杯啤酒,打上幾把“摜蛋”,感覺特別爽! 晚餐是旅行社特意安排的布拉格特色三道式烤鴨餐,吃一塊香酥鴨肉,喝一口冰鎮(zhèn)百威啤酒,一天的疲勞頓感消除。捷克人說的好:“啤酒是液體的面包,而烤鴨是獻給胃的情書”。 一天下來,對布拉格有了一個初步印象。這座城市的魔力,在于它讓神圣與世俗、永恒與瞬間在同一塊方磚上共舞。有位詩人說:“在布拉格,每一步都踩在歷史的五線譜上——查理大橋的晨霧是前奏,城堡日落是終章,而天文鐘的齒輪,永遠為重逢之人轉動。” <p class="ql-block"><b>5月18日(星期日)布拉格-皮爾森-克魯姆洛夫-布杰約維采</b></p> 皮爾森位于捷克西部,是西捷克州首府,以汽車工業(yè)及啤酒制造業(yè)聞名,這里有東歐知名汽車品牌斯柯達(SKODA)制造廠和捷克三大名酒之一的皮爾森啤酒生產基地。 <p class="ql-block">皮爾森的圣伯多祿教堂,始建于13世紀末,102米哥特式尖塔成為捷克最高的教堂塔樓。</p>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窗,描繪圣巴托羅繆殉道場景,光線透過時在中殿投下寶石色光影。 皮爾森共和國廣場。1295年由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二世建立,是皮爾森的城市發(fā)源地與中心廣場。 <p class="ql-block">皮爾森歷史陳列館。<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翻譯軟件</span>對墻上的圖片和櫥窗里的實物進行簡單翻譯,知道是介紹二戰(zhàn)期間的捷克歷史,其中主要是說美軍所發(fā)揮的作用。</p> 皮爾森盛產世界上最好的蛇麻草(釀造啤酒的香草)。皮爾森啤酒是捷克三大名酒之一,我們參觀了皮爾森啤酒博物館,還免費品嘗了當?shù)爻霎a的啤酒。據說捷克人的人均啤酒消耗量超過德國,為全世界第一。 <p class="ql-block">克魯姆洛夫 (Cesky Krumlov)?,也被稱為CK小鎮(zhèn),屬于捷克南波西米亞州。小鎮(zhèn)背靠布蘭斯克森林和舒馬瓦山脈,是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如畫的小鎮(zhèn)</p> 漫步在克魯姆洛夫小鎮(zhèn)上,無論走到何處,一抬頭總能看到高聳入云的彩繪塔。 彩繪塔高54.5米,?因其五彩斑斕的外墻裝飾而得名。這座彩繪塔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了,外墻裝飾著精美的彩繪花紋,使塔身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登上山頂,俯瞰伏爾塔瓦河“馬蹄彎”,中世紀屋脊如紅色波浪凝固于山巒——完美呈現(xiàn)出昆德拉筆下“不朽的瞬間”。 克魯姆洛夫小鎮(zhèn)以其中世紀風貌的古城和恢弘的文藝復興式城堡而聞名。游客或沿著石板街漫步,參觀古堡塔,或登高遠眺,俯瞰整個小鎮(zhèn)和蜿蜒的伏爾塔瓦河,仿佛置身于一幅中世紀的立體彩色油畫中?。 <p class="ql-block">今天最后一站來到布杰約維采(簡稱CB小鎮(zhèn)),這是一座安靜淳樸的小城,同時也是捷克重要的啤酒生產基地。</p><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后,首先游覽奧塔卡二世廣場。</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央有參孫噴泉,建于18世紀,雕塑再現(xiàn)了參孫與獅子搏斗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一對捷克青年帶著孩子在廣場上玩耍。</p> 市政廳在廣場的一側,就是遠處那座淺藍色建筑。外墻雕刻精美,上方的四座雕像分別代表智慧、謹慎、勇氣和公平,展現(xiàn)了捷克人的智慧與匠心。 布杰約維采小鎮(zhèn)早在13世紀就開始生產啤酒,百威啤酒就出自此地,所以又被稱為“百威小鎮(zhèn)”。1876年美國酒商卡日爾從捷克回國,仿造出“波西米亞風格”的啤酒,并搶注了“百威”品牌商標。“百威”商權的官司打了一百多年,所以美國百威啤酒至今不能在歐洲銷售。布杰約維采市生產的“ 布多巴扎·布多巴爾 ”啤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之一。(圖片來自網絡)<br>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入住布杰約維采近郊的一家酒店。</p> 酒店的后山是著名的赫盧博卡城堡,被譽為“捷克最美白城堡”。晚飯后,朋友提議上去看看。 赫盧博卡城堡始建于13世紀,原來屬于波希米亞國王私人領地。以后隨著領地主人的不斷更換,城堡先后改建為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19世紀中期,又按照英國溫莎城堡的樣式,改建為一幢新哥特式的建筑,并有了英式花園的布置。 赫盧博卡城堡充滿了童話故事中的夢幻色彩,被譽為波西米亞最美麗的城堡。 夕陽西下,我們也結束了白堡的參觀。這是行程沒有安排的項目,也算給我們捷克之行畫上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