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童年,是個夢,是個殘缺的夢。因為十一歲的時候離開了童年居住的地方,沒有了同學(xué)、沒有了玩伴......</p> <p> 我是1958年1月生,那一年母親在城關(guān)公社黨委書記任上,母親說當時只休了二十多天的產(chǎn)假就上工地了。</p> <p> 聽老人講,我出生沒滿月,母親就把我送給一個奶媽,每個月付奶媽14元。母親講一次我大姨去奶媽家看我,說這孩子的頭怎么總是歪的,可能是有什么病,就帶著我去醫(yī)院檢查,在醫(yī)院里看見窗臺上有一個紅薯面窩窩頭,哭著喊著要拿,抓在手里后啃著咬著,把窩窩頭吃了,頭也不歪了,我姨從此就把我留在身邊自己照看,直到1966年。</p> <p>58/59不詳,父親抱著我。</p> <p> 小時候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上過幼兒園,人生缺了那么一段經(jīng)歷。</p><p> 1961年夏天▽(右2)</p> <p>1962年夏天▽(右1)</p> <p> 小時候上學(xué)是一個阿姨送自己孩子報名的路上,看見我在路邊玩耍,就順手拉著我到學(xué)校報名,那個時代簡單,也沒看戶口本,結(jié)果從小學(xué)、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班里最小的。</p><p> 記得小學(xué)的名稱是“北街完小”。</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掛在家里的一幅畫,愛護集體財物的教育烙在了心底!</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學(xué)雷鋒成了一種自然,無需督促,不要考核。為了掙點班費參加勞動剝花生,硬是不吃一粒花生米……</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上學(xué)帶中午飯,要放到食堂的大屜上,幫著蒸熱一些,記得一次去晚了找不到飯盒了,最后老師掏錢給買了一份飯......那個老師叫和振。</p> <p> 記得那首歌《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一直都在等待中……</p><p> 還有一首老歌,歌唱王二小放牛郞。</p> <p> 小時候每年進行紀念革命先烈儀式,去烈士陵園掃墓,有一年老師還帶著我們?nèi)トA北軍區(qū)烈士陵園掃墓。</p><p> 記得老師講“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紅領(lǐng)巾是紅旗的一角”......,小時候就不理解,想著:打仗的時候,專門有人去染紅旗......,每一塊紅領(lǐng)巾是從紅旗上撕下來的......,后來成人了,出差到外地,依然愿意去看看當?shù)氐牧沂苛陥@,了解一下當?shù)氐臍v史......</p> <p> 甚至到了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一起回老家,轉(zhuǎn)車的時候,還要求去看看邯鄲的烈士陵園。</p> <p> 后來參軍,也專門跑到小時候掃墓的地方:白求恩烈士陵園照張相。</p> <p> 那個時代,崇敬英雄!敬重烈士!傳統(tǒng)的教育使的學(xué)英雄、做好事蔚然成風(fēng)。</p> <p> 1968年10月,父親部隊調(diào)動,母親帶著我們,這張照片是短暫分離后的照片。1969年2月▽</p> <p> 1969年5月,為了備戰(zhàn)打仗,全軍很多部隊進行了換防,父親所在的部隊又從河北換防到山西。剛剛11歲的我,睜大了眼睛看著這變幻的世界。秋天的一個深夜,坐著一趟專列離開了故鄉(xiāng),隨著父母親來到了山西永濟,山西晉西南的一個縣,秦、晉、豫三省黃河金三角交匯處。</p><p> 一個全新、陌生的環(huán)境。</p> <p>1968年8月,離開河北時,小同學(xué)的合影▽</p> <p> 小時候,突然面對一個嶄新的環(huán)境,甚至同學(xué)講話帶方言口音,聽不懂的抑郁和困惑,甚至有點恐懼,今天年輕人不理解!那是我們經(jīng)歷的。</p><p> 小學(xué)在三個地方, 初中在一個地方,高中在一個地方,插隊在一個地方,進工廠在一個地方,參軍在一個地方......直到進北京,才算是安頓下來,常自嘲“生在河北,長在山西,成熟在帝都”。</p><p> 今天的年輕人,估計不了解、不理解,這就是我們那代人的經(jīng)歷。</p> <p> 常常羨慕同事,這個說周末小學(xué)同學(xué)聚會……那個是初中同學(xué)聚會……還有高中同學(xué)聚會……可我,發(fā)小和同學(xué)相聚,只能是一種奢望,盡管今天有了微信群,但也常常發(fā)呆,去追憶某個同學(xué)的印象……</p> <p>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一天天一年年就這么過去了,回首往事,自豪并快樂著,因為我們無愧于我們的時代,無愧于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業(yè)!自豪,生于五十年代的人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