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麥 秸》</p><p class="ql-block"> 又到了收麥子的時間。微風拂過時,麥穗如波濤翻滾,沉甸甸似的麥穗“低頭訴說豐收”, 露珠點綴其間,宛如大自然中優(yōu)美的詩歌,收割機轟嗚奏凱歌,成熟的麥子猶如一片片金色的海洋,人們在收獲粒粒豐滿的麥子時,那倒下的麥秸,依然在傳遞著成熟的喜訊。</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那會收麥的時候,人們會把麥秸系成一捆捆,堆成一座座高山似的車子,把麥秸運回生產(chǎn)隊大場。輾掉麥粒的麥秸,又被人整整齊齊的堆好,因為那時候麥秸的用處大著呢,人們的生活里,離不開麥秸。</p><p class="ql-block"> 首先把麥秸堆成草垛,像鋪蓋卷兒似的,一層層蓋成結(jié)結(jié)實實的草堆??梢宰龀蓤A的,麥秸堆成圓草房似的,頂部做成草坡,形成圓圓的尖頂,防雨、防風,吹都吹不倒,麥秸堆結(jié)實著呢。如果地段不允許,可以做成長方形的草堆,頂上用防雨、防風的粘土壓上,可以保存很長時間,麥秸堆得好,有的可以保存至第二年。到了寒冷的冬天,人凍得直哆嗦,手都懶得伸出來,腳底板凍得冰涼,這時候拽一把麥秸燒成火,伸出的手頓時暖烘烘,若是把老棉鞋在火上烤烤之后再穿腳上,腳底板一股暖流熱遍全身。</p><p class="ql-block"> 然后揀一些比較干凈、整齊的麥秸,放在生產(chǎn)隊飼養(yǎng)房不遠的地方,堆成草堆利于長期保存。這個草堆又大又高,一般的堆至一人多高,要保證生產(chǎn)隊牛吃一冬天,所以那時候幾乎所有生產(chǎn)隊牛房旁邊,都有幾個大大的麥秸堆,確保牛的飼料夠吃,有條件的生產(chǎn)隊,會在麥秸里摻些豆餅等精飼料。我記得隊里會按排老農(nóng)堆麥秸,這可是技術(shù)活兒,麥秸要一層層、一把把放整齊,保證麥秸堆不倒、不散,穩(wěn)穩(wěn)的堆在那兒。我曾經(jīng)在外面寒風凜凜的冬天里,和隊里飼養(yǎng)員一起鍘麥秸,從外面草堆拽來一堆麥秸,飼養(yǎng)員把麥秸放到鍘刀上,我用勁按下鍘刀把,一下一下把麥秸剁成手指長,我和飼養(yǎng)員配合的很默契,很有節(jié)奏感,“咔嚓、咔嚓”的聲音,至今回憶起來,如同一首美妙的歌。</p> <p class="ql-block"> 在收麥的時候,我們知青燒鍋用的也是麥秸。割下來的麥秸,隊里社員必須經(jīng)過隊長同意,或者隊里集中分配才能把麥秸拖回家,而我們知青不需要隊長同意,可以任意使用麥秸燒火。鍋灶旁邊堆成小山似的麥秸,我們一把把填進爐膛里,有時候爐膛里濃煙直冒,麥秸在里面燒不起來火,村里大嬸來教我們燒麥秸,找一根燒火棍,把麥秸撥至爐膛兩邊,不要讓麥秸蓋住爐丁,不一會兒火就燒起來,燒麥秸還是要有點技術(shù)的。學會燒麥秸,也是我知青生涯中的一項基本技能。</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時候,每到麥子收結(jié)束后,我們家草房就忙著換麥秸了。屋面的麥秸草,經(jīng)過一年時間,已經(jīng)有點爛了,尤其是靠近屋檐邊的草,有的掉了,剩下的也爛成黑草,更換新麥秸,草房翻新,是要忙一兩天的,尤其是草房要迎接當年的雨季,必須要翻新?lián)Q麥秸。好在我媽娘家是郊區(qū)農(nóng)村的,這麥秸來源是不愁的。我記得,是麥囗結(jié)束時候,舅舅拖著麥秸堆得高高的平車,帶鄉(xiāng)下幾位老農(nóng)來到了我家,我媽早已買了新鮮的豬肉,在對面唐家支起鍋灶,大白菜燒肉招待換麥秸的老農(nóng),我爸給每個人敬上煙,笑容滿面的與人說話,我爸我媽深知要把這些老農(nóng)招待得好好的,他們做事才用心,鋪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屋面,確保不漏雨。我至今記得,麥秸的用處大著呢,長麥秸弄整齊了,在屋面上一排排鋪上去,在粘土的作用下,麥秸很整齊的蓋在屋面上,老農(nóng)把厚厚的麥秸壓實、壓平、壓順,剪去長長的麥秸,留下一樣長的麥秸。遠遠的望去,換過屋面的麥秸,金燦燦的亮黃色,如同厚厚的棉被蓋在屋面上。那時候弄粘土時,沒有麻袋繩做粘土筋,就鍘短麥秸摻在粘土里,這樣弄出的粘土,不容易裂縫,還又結(jié)實著呢。</p> <p class="ql-block"> 門口鄰居看我家運來麥秸,一個個都請我爸我媽,再弄些麥秸來幾家分一下,因為麥秸還有一個重要的用處,鋪床。那時候,普通人家很少有墊被的,因為棉花票還不夠做棉襖穿呢,哪有什么多余的棉花被,一床棉花被要用大半年,入冬時再彈一下,能蓋上松軟的棉被過冬,那就是亨受了,所以大多數(shù)人家入冬前鋪上麥秸在床板上,有條件的在麥秸上鋪一床薄被,或者在麥秸上鋪上一床粗線毯,因此麥秸在當時還有抗寒保暖作用。我清清楚楚的記得,到了入冬前的時候,我媽會在床上鋪一層麥秸,然后鋪一床棉花胎,粗線毯上薄薄的床單,睡上去特別暖和。到了冬至前幾天,我媽會揭掉床,把麥秸翻出來,在太陽底翻曬一天,睡扁的麥秸又變得發(fā)軟和膨大,晚上睡在曬過的麥秸床上,又軟又貼身,被窩里一股暖乎乎的熱流,床上麥秸的彈力,讓人舒適安逸,連夢里都是香的,至今難以忘記。</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與叔叔聊天時,他說那時候幾乎家家都是床上鋪麥秸。到了冬天前,尤其是季節(jié)進九即將寒氣襲人的時候,農(nóng)村里人看準商機,會拉上堆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麥秸上街,不一會兒就被賣光了。買回家的麥秸會被墊到床上,到了天氣睛朗時,不少人家會把麥秸翻出來在太陽下曝曬,因為墊在床上的麥秸被人體壓扁和吸潮氣,曬得干巴巴的麥秸,那睡上去才舒服呢。</p><p class="ql-block"> 聽說有的地方,還會用麥秸制作工藝品和麥秸畫,把麥秸作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選擇較好的麥秸,宜選粗壯、圓挺、有光澤的麥秸,去掉頂部和根節(jié)部,只留中間部分,利用麥秸自然光澤和搶撕成絲的可塑性,經(jīng)過燙色或染用,“熏、蒸、漂、刮、推、燙以及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在不著顏色的基礎(chǔ)上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制作精美的工藝品。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麥秸畫古樸,富有立體感、層次感,散發(fā)出自然和撲實。小時候,蘇北一帶農(nóng)村里,有人將麥秸制作成“飯捂”著,滿滿的麥秸被扎成圓鍋形,再弄一個鍋蓋形麥秸,冬天里把煮好飯的鋼精鍋放里面,起著保溫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當年我們戴的遮陽草帽嗎?用麥秸制作的帽子,帽檐又寬又大,可用來遮雨、遮陽,在廣大農(nóng)村,仍然是農(nóng)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那時候夏天里,也曾經(jīng)戴著麥秸草帽下鄉(xiāng)割麥,那是何等的爽意。田園般的生活,讓我們認識了麥秸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的朋友,你還記得麥秸嗎?它的作用大著呢,曾經(jīng)造福過我們,一代人美好的回憶。如今生活好了,再也不需要將麥秸拖回家里,因為在收獲麥子的時候,麥秸已經(jīng)顯得“多余了?”現(xiàn)代爐火用不著燒麥秸烤火和做飯,麥秸被軋成碎片似扔在地里,或者在地里被燒成草灰,這也需是社會的文明,科技的進步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