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口中學校慶50周年慶祝大典在“武進路86號”校園舉行。主會場設在新建禮堂內。北京虹中校友會白永毅組織慶?;顒?,并將兩個景泰藍花瓶,由北京化工大學金養(yǎng)智教授(虹口中學59屆高三(1)班畢業(yè)生)專程送到上海母校虹口中學,以示慶賀。 ▲ 1999年10月,時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br> 的陳鐵迪為虹口中學五十周年校慶題詞:<br> “繼往開來 重鑄輝煌”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口中學<br> 校慶50周年慶祝大典在“武進路86號”<br> 校園舉行。學校出版了《上海市虹口<br> 中學50(1949—1999)》專輯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口中學<br> 校慶50周年慶祝大典在“武進路86號”<br> 校園舉行。學校出版了《虹中學子》<br> 第一輯,介紹有突出貢獻的虹中校友,<br> 并刊登有歷屆虹口中學校友名單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上海市<br> 虹口中學在“武進路86號”校園<br> 舉辦“虹口中學50周年校慶”<br> 活動,64屆高三(3)班部分<br> 師生在大操場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前排左起: 陳士偉、吳小潔、許潔芬、<br> 胡昌旭(老師)、王維娜、<div> 丁淑華【64屆高三(2)班】、<div> 姚壽梅、李芳琴<br> 后排左起:姚重光、崔正翔、<br></div></div>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上海市<br> 虹口中學在“武進路86號”校園<br> 舉辦“虹口中學50周年校慶”<br> 活動,64屆高三(5)班部分<br> 同學在大操場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梁志健、范成妹、金新勝、<br> 林在堯、顧炳炎、馮章亮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上海市<br> 虹口中學在“武進路86號”校園舉辦<br> “虹口中學50周年校慶”活動,顧育祎<div> 老師與64屆高三(6)班部分同學</div><div> 大操場合影留念<br> 照片中——左3翁振新同學、<br> 左4顧育祎老師</div>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中校慶<br> 50周年大典時,在“武進路86號”校園<br> 大操場上劉建初【61屆初三(7)班】、<br> 崔正翔【64屆高三(3)班)】與<br> 虹口中學俄語教師胡昌旭合影留念<br>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中校慶<br> 50周年大典時,在“武進路86號”校園<br> 大操場上馮章亮【64屆高三(5)班】<br> 與虹口中學俄語教師胡昌旭合影留念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口中學<br> 校慶50周年慶典時,65屆高三(2)班與<div> 會師生在“武進路86號”校園教學大樓前<br> 合影留念。 照片中——<br> 前排:左1姜林發(fā)、左3鄭正明、<br> 左6顧育祎和左7王靜龍老師;<br> 后排:左2楊金根</div> ▲ 1999年11月21日(星期日),虹口中學<br> 校慶50周年慶典。方朝中老師坐輪椅車<div> 前來參加校慶活動<br>注:方朝中老師1978年~1985年任<br> 虹口中學黨支部書記</div> ▲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虹口中學 ▲ 2003年5月,為順應教育形勢發(fā)展的需求,<br> 學校改制,初高中分開辦學,高中部仍<br> 留在武進路86號校園,并正式更名為<br> “虹口高級中學”(見校名掛牌) ▲ 2003年5月,“武進路86號”校園改為<div> 高中部。揭牌儀式上陳奕望校長為</div><div> “虹口高級中學”揭牌</div> ▲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揭牌儀式后的“武進路<br> 86號”虹口中學正面校大門(坐北朝南)<br> ▲ 在武進路86號校園里,從校內的主干道,<br> 觀看“虹口高級中學”校大門 ▲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標志?;? ▲ 虹口高級中學的教工?;? ▲ 虹口高級中學的學生校徽<br> <div><br></div><div> 2004年10月3日,虹口中學64屆高三(3)班24位同學在“武進路86號”校園舉辦《上海市虹口中學64屆高三(3)班同學畢業(yè)四十周年聯(lián)誼會》活動,紀念高中畢業(yè)40周年!</div> ▲ 2004年10月3日,參加《上海市虹口中學<br> 64屆高三(3)班同學畢業(yè)四十周年聯(lián)誼<br> 會》活動的老師5人,學生24人在虹口<br> 中學“武進路86號”校園大操場上合影<br> 照片中——<br> 第一排左起:王國明、馮志毅、丁鐘偉、<br> 夏維靖;<br> 第二排左起:趙明富、荀宏良、鮑克斌、<br> 李飛倫、郭鳳麟、<br> 梁錦標、徐立德;<br> 第三排左起:許潔芬、王 瓊、祝如琳、<br> 姚壽梅、薛秋珍、錢君慧、<br> 唐惠珠、左元中、劉朝明;<br> 第四排左起:崔正翔、李芳琴、吳小潔、<br> 陳士偉、郁勤香、陸 瑩、<br> 忻蘇華、王維娜、姚重光 ▲ 照相過后,24位與會同學熙熙攘攘地走進<br> 虹口中學“武進路86號”教學大樓,順著<br> 水磨石階梯爬上三樓,來到原教室。尋找<br> 自己的原座位坐下。與會同學按原排座位<br> 置入坐,坐定后的感覺就象回到了當年<br> 的中學時代,并開始一場“模擬班會”<div><br></div> 2004年11月20日(星期六),虹口中學在武進路86號校園大操場上舉辦“虹口高級中學55周年校慶”活動,也是“武進路86號”校園舉辦的最后一次校慶活動。校慶準備工作就緒,拍照留影。 ▲ 2004年11月20日(星期六),虹口高級<br> 中學武進路86號校大門搭建彩門,掛上<br> 橫幅《熱烈歡迎海內外各屆校友、嘉賓!》 ▲ 2004年11月20日拍攝的虹口高級中學<br> “武進路86號”校園寬敞整潔的迎賓<div> 主干道</div> ▲ 2004年11月20日拍攝的虹口高級中學<br> “武進路86號”校園“五層旗樓”<div> 底層大門<br></div> ▲ 2004年11月20日拍攝的虹口中學“武進路<br> 86號”校園大操場上彩旗飄飄,橫幅掛起,<br> 大操場東側已搭建“校慶55周年”大會的<br> 露天舞臺(藍色) ▲ 2004年11月24日,虹口中學64屆高三(5)班<br> 同學來到“武進路86號”校園,“慶祝母校<br> 誕辰55周年”,同時紀念畢業(yè)40周年。<br> 大家在大操場上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前排:左1馮章亮、左4甘代媛老師;<br> 后排:左2汪宗仁、左7張萬鈞、<div> 左8陳定國、左11林德培、</div><div> 左12吳兆麟</div> ▲ 2004年11月24日,虹口中學64屆高三(5)班<br> 部分男同學來到虹口中學“武進路86號”<div> 校園大操場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前排:左2陳定國、左5張萬鈞、<br> 左6馮章亮;<br> 后排:左2汪宗仁、左3吳兆麟、<br> 左7林德培</div> ▲ 飲水思源,源頭來自哺育我們成長的母<br> 校,源頭來自辛勤耕耘的老師。樹高<br> 千尺不忘根 ▲“武進路86號”校園是小苗扎根的沃土,<div> 博學敬業(yè)的老師是培育小苗生長的</div><div> 園丁。在母校虹中,我們得到了</div><div> 受益一生的財富:學會學習、</div><div> 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div><div> 生存。正是母校精心的栽培,</div><div> 給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div><div> 堅實的基礎</div> ▲ 讓我們時刻牢記虹中校風:“勤奮、踏實、<div> 儉樸、友愛”;牢記虹中教風:“嚴、勤、</div><div> 實、活”;牢記虹中學風:“勤學苦練、</div><div> 多思善問、聯(lián)系實際、精益求精”</div> ▲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運聯(lián)校長總結的<div> 虹口中學八字校風:“勤奮、踏實、</div><div> 儉樸、友愛”,并書寫(真跡)</div> <div><br></div><div> 正值虹口高級中學走進新時期,闊步向前,大展宏圖之際,對面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也在考慮如何發(fā)展。由于市一醫(yī)院門急診量持續(xù)快速增長,醫(yī)療用房尤顯捉襟見肘。然而彈丸之地,無法拓展。正當一籌莫展之時,醫(yī)院將目光盯向對面的鄰居“虹口中學”。市一醫(yī)院出了個金點子——用北蘇州路市一醫(yī)院“院址土地”置換“武進路86號校園”地塊。建議虹口高級中學另選校址,建新校舍,來個雙贏,大家得利,何樂不為?為充分發(fā)揮市一醫(yī)院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的作用,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這一置換方案很快得到了上海市虹口區(qū)政府的批示“同意”。</div> ▲ 位于“武進路86號”校園的<br> 上海市虹口中學原校舍 ▲ 從2004年起,在虹口區(qū)西北角上的<div> 廣粵路、廣中路口,原“江灣靶</div><div> 子場”東面,圈地23畝,興建</div><div> “虹口高級中學”新校區(qū)。</div><div> 校址:廣粵路138號</div> <div><br></div><div> 2006年6月~2008年6月期間,虹口高級中學從“武進路86號”老校區(qū)陸續(xù)搬往“廣粵路138號”新校區(qū)。<br></div> ▲ 虹口高級中學“廣粵路138號”新校區(qū)<br> 落成時的校大門 ▲ 2006年9月1日,虹口區(qū)區(qū)長俞北華出席<br> “虹口高級中學新址揭牌儀式暨06學年<br> 開學典禮”。記者報道:<br> “彩旗飄揚,人頭攢動,笑語鼎沸,<br> 校園里一派熱鬧景象”。該儀式<div> 的主持人是時任虹口高級中學</div><div> 副校長的呂凌(照片中講話人)</div> ▲ 2006年9月1日,在“虹口高級中學新址<br> 揭牌儀式暨06學年開學典禮”上,<br> 虹口高級中學校長朱正邦致詞<br> <div><br></div><div> 2008年6月,虹口高級中學搬遷完畢,“武進路86號”校園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徹底劃上了句號。<br></div> ▲ 在2008年7月到2012年1月的三年半時間<br> 里,“武進路86號”的虹中老校園一直<br> 空閑著。雖空無一人,但虹口中學<div> “地標”還未改變</div> ▲ 只有門衛(wèi)保安與“武進路86號"空校園<div> 朝夕相伴</div> ▲ 空置多年的原虹口中學4F教學大樓的外墻<div> 被日益繁衍的垂直綠色植被所覆蓋</div> ▲“南-北新五層樓房”和教學邊樓以及<br> 4F教學大樓外墻上也爬滿綠色植被 ▲ 門衛(wèi)保安在虹口中學“武進路86號”<div> 老校園內的操場上劃出車位線,</div><div> 這里一時成了“臨時停車場”<br></div> ▲ 2012年1月5日上午,“武進路86號”<div> 原虹口中學老校園地塊交接儀式在</div><div> 市一醫(yī)院老行政樓三樓演講廳舉行。<br> 虹口區(qū)政府副區(qū)長華東平、虹口教</div><div> 育局局長常生龍、副局長周海明,</div><div> 醫(y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國華和相</div><div> 關部門負責人及各臨床科室代表</div><div> 出席會議。常生龍局長和劉國華</div><div> 院長作為雙方法人代表簽署了<br> 《虹口高級中學原武進路校區(qū)</div><div> 地塊移交協(xié)議書》</div> <div><br></div><div> “武進路86號”地塊的功能定位一直是教育用地。自1929年校園建筑落成,到2012年校園地標消失,走過了83年的風雨里程。然而,一紙文書宣告了“武進路86號”地塊長達83年教育用地的結束,從此改換成市一醫(yī)院的醫(yī)療用地。這塊土地將不再姓“學”,而改姓“醫(yī)”了。<br></div><div> 2012年2月,廣大虹中人獲悉武進路86號這一歷史地標迅將巨變。在此最后時刻,不時有各屆虹口中學校友造訪,設法進入多年封閉的“武進路86號”虹口中學老校園瞻仰、尋根、追夢、懷舊、拍照、留影。同時又讓人感到那么沉重,那么不解,使人陷入無比壓抑的沉思中。此時,虹中學子在與即將“校園拆除”搶時間。</div> ▲ 在這最后時刻來臨前,虹口中學95、96、<br> 97、98、99屆初高中畢業(yè)的校友們<div> 極有遠見地在虹口中學4F教學大樓</div><div> 第二個門樓(第一個門樓是旗樓) 的</div><div> 三層與四層交界處位置的東、西兩</div><div> 側外墻上,東側刻下“母校留念”<br> 四個大字,西側落款是“95、96、</div><div> 97、98、99屆初高中畢業(yè)班</div><div> 全體同學屆贈”</div> ▲ 刻有“母校留念”四個大字,落款<br> “95、96、97、98、99屆初高中畢業(yè)班<br> 全體同學屆贈”的教學大樓第二個門樓 ▲ 請看此照片中部,教學大樓的第二個門樓<br> 第三層頂部左邊和右邊的兩條暗色痕跡,<br> 這就是“母校留念”和落款的字體痕跡<br> (紅框內所示)<br> ▲ 無論咋說,正因為保住了教學大樓,那四個<br> 飽含深情的大字“母校留念”才得以保留。<br> 建工二建公司工程隊的工人師傅在對教學<br> 大樓外墻裝修時,十分尊重虹中學子的意<br> 愿,將字體精心描繪、修飾,完整保存下<br> 來。這是虹口中學在“武進路86號”老<div> 校園里唯一存留下來的文字,它將永久</div><div> 成為與大樓共存的留念。這是矗立在</div><div> 原“武進路86號”校園教學大樓上</div><div> 標志虹口中學歷史的豐碑</div> ▲ 2012年10月16日,上海環(huán)境熱線發(fā)布<br>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改擴建工程環(huán)境<br> 影響評價”公示 公示中明確指出:“整個工程擬將原虹口中學舊房拆除,新建一幢具有醫(yī)療保健、門急診、體檢中心、功能檢查、病房、手術、中心供應室、血庫等功能的醫(yī)療保健綜合樓,以及普通急診功能的綜合醫(yī)療建筑?!辈浑y看出,市一醫(yī)院的本意是拆除原虹口中學的全部舊房,包括四層教學大樓等歷史建筑,建造全新的醫(yī)療用房建筑。<br> ▲ 2012年12月,市一醫(yī)院改擴建工程開始<br> 對“宏中大樓”及臨武進路街邊的商業(yè)<br> 用房動手拆除(不實施爆破,僅用手工) ▲ 2013年2月底,宏中大樓及臨武進路街邊<br> 的商業(yè)用房已全部拆除完畢 ▲ 同時還拆除了虹口中學原“武進路86號”的<br> “校大門、傳達室”和“南-北新五層樓房”<br><br> ▲ 在“武進路86號”地塊工地上堆滿了<br> 拆除“宏中大樓”后留下的建筑垃圾 ▲ 2013年3月底,前兩個拆除項目業(yè)已完成,<br> 下面該輪到對教學大樓大動干戈了。先從<br> 大樓內部進行拆除,然后對朝南外墻面上<br> 的鋼窗從底樓開始拆卸。就在一、二、三<br> 層樓外窗拆卸完畢的當天,工程隊突然接<br> 到緊急通知——“停止對教學大樓的拆除”<br> 事后,經(jīng)走訪工地現(xiàn)場負責人得知,此舉措起因于“群眾強烈呼聲”,后由虹口區(qū)主要領導緊急出面阻止,才使得虹口中學的四層教學大樓主體幸得保存,歷史建筑得以保護。好險啊,真是千鈞一發(fā)。虹中校友聞訊后,尚得一絲寬慰,看到一線希望,守住一份念想,留下一片深情。這位英明的虹口區(qū)領導氣度不凡,大將風范,遠見卓識,品位高尚,功德無量。在關鍵時刻,他能挺身而出,為保護虹中家底筑起一道防線,搶救了體現(xiàn)地域特征的校園標志,留存了地區(qū)的歷史記憶,此舉令人可敬可佩。 ▲ 2013年4月7日,虹口區(qū)規(guī)劃和土地管理局在<br> “武進路86號”大門柱旁邊的水泥墻上貼出<div>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擴建工程建設公告》<br> 明確指出:“將保留地塊內歷史建筑,</div><div> 新老結合,完善醫(yī)院功能的同時,</div><div> 對地區(qū)歷史記憶進行留存</div> ▲ 2013年6月5日 ,虹口區(qū)規(guī)劃和土地管理局<br> 發(fā)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改擴建工程方案<br> 公示公告》,公布了基本確定的工程方案。<br> 由于保留原教學大樓這一改建內容,則將<br> 原來的“擴建工程”改為“改擴建工程”<br><br> <div>▲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改擴建工程規(guī)劃</div><div> 設計方案<br></div> 方案如下:<br> 1、保留原虹口中學全部4F教學大樓和<br> 教學邊樓以及5F旗樓建筑;<br> 2、新建15F主樓(高61.2米)和5F裙房<br> (即急診大樓,高22.2米);<br> 3、新建裙房與保留建筑的4F連接體樓<br> (高14.7米, 6500平方米),連<br> 接體樓底層作為急診大廳;<br> 4、新建東走廊樓(高14.7米),將保留建筑<br> 與新15F主樓連接。在主樓底層開設干部<br> 門診大廳;<br> 5、新建連接南院區(qū)與北院區(qū)的東連廊<br> (雙層)和西連廊(單層),<br> 約1192平方米,橫跨武進路。<br>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改擴建工程規(guī)劃圖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改擴建工程效果圖<br> ▲ 在這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由于虹口區(qū)主要<br> 領導緊急出面阻止,才使虹中教學大樓主體<br> 幸得保存,歷史建筑得以保護。2013年4月<br> 7日由虹口區(qū)規(guī)劃和土地管理局下發(fā)公告,<br> 明文規(guī)定:“將保留地塊內歷史建筑,新老<br> 結合,完善醫(yī)院功能的同時,對地區(qū)歷史記<br> 憶進行留存?!?依據(jù)上級意圖,最后保留下<br> 4F教學邊樓、5F旗樓和部分4F教學大樓 ▲ 2014年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br> 改擴建工程的新樓建造正式動工<br> 開工日期:2014年6月6日<br> 竣工日期:2017年5月18日<br> 建設單位名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br> 項目負責人:顧向東<br> 勘察單位名稱:上海申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br> 項目負責人:張 浩<br> 設計單位名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br> (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陳建秋<br> 施工單位名稱: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br> 項目負責人:張柏祥<br> 監(jiān)理單位名稱:上海工程建設咨詢監(jiān)理<br> 有限公司<br> 項目負責人:張瑞錚<br> ▲ 2014年6月,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公司進駐<br> 武進路86號的“市一醫(yī)院改擴建工程”<br> 建筑工地 ▲ 建工二建集團公司在工地的原教學邊樓前<br> 豎起醒目的大宣傳牌,宣傳牌上寫著“科<br> 學組織,打造精品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br> 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 ▲ 原虹口中學校大門成為工地的大門,也是<br> 日后市一醫(yī)院的北院區(qū)大門。大門右側是<br> 正在建造高22.2米的新5F裙房(即急診大<br> 樓)。大門正北面是原教學邊樓(掛綠色<br> 網(wǎng))與連接體樓(搭腳手架)的施工現(xiàn)場<br> ▲ 竣工后的新5F裙房和原4F教學邊樓<div> (即醫(yī)院行政樓)以及連接此兩樓<br> 的新連接體樓<br></div> ▲ 新連接體樓的放大圖,透過連接樓的玻璃<br> 能看到樓后“急診大廳"內的原虹口中學<br> 5F旗樓和部分4F教學大樓 ▲ 改建后的原虹口中學“武進路86號”<br> 校園旗樓大門,位于新連接體樓<div> 北側后面的“急診大廳”內</div><div> (原虹中5F旗樓由戶外變成室內)。</div><div> 旗樓大門左邊是原4F教學邊樓,</div><div> 底層設《急診藥房》右邊是原4F</div><div> 教學大樓,底層設《急診診室》<br></div> ▲ 市一醫(yī)院行政各處室搬到“武進路86號”<br> 北院區(qū),入駐原虹口中學西北角的4F<br> 教學邊樓2F~4F內,在該樓底層頂部<br> 立“行政樓”標牌,人力資源處在<br> 315室。與“行政樓”相連的是<br> 新連接體樓,新連接體樓北側內<div> 是“急診大廳”</div> ▲ 原虹口中學的4F教學邊樓現(xiàn)為<br> 市一醫(yī)院“行政樓”。前面的<br> 道路為原虹口中學校大門至5F<br> 旗樓大門的主干道 ▲ 原虹口中學的4F教學邊樓現(xiàn)為市一醫(yī)院<div> “行政樓”。在行政樓前豎立著一塊牌子,<br> 介紹這幢樓的歷史。上面寫著這里曾是</div><div> 1929年在靶子路(今武進路)設立的</div><div> “日本尋常高等小學”</div> ▲ 標牌全文如下:<div> “此建筑原為上海市虹口中學,始建于</div><div> 20世紀20年代,是1929年在靶子路</div><div> (今武進路)設立的日本尋常高等小學,</div><div>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成為上海師范???lt;/div><div> 學校和新陸師范學校,1949年上海</div><div> 解放后兩校遷出,更名為上海市虹口</div><div> 中學。2017年完成改建工程,成為</div><div>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行政辦公室及</div><div> 急診大樓裙樓?!?lt;/div><br> ▲ 原虹口中學的“旗樓”(第五層升旗<br> 除外)、原“4F教學邊樓”和部分<br> “4F教學大樓”都在“急診大廳”內,<div> 成為室內建筑</div> ▲ 新連接體樓后面的空間——在原4F教學<br> 大樓頂部加頂蓋,就形成“急診大廳”。<br> “急診大廳”內還建有兩條連接走廊,<div> 用于連接新5F裙樓與原4F教學大樓</div> ▲ “急診大廳”內建有兩條連接走廊用于<br> 連接4F教學大樓與新5F裙樓。照片為<br> 兩條連接走廊與原教學大樓的結合部<br> ▲“急診大廳”的頂部做了百葉窗處理,<br> 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的前提下,<br> 又增加了美感 ▲ 從“急診大廳”頂部俯瞰,原虹口中學的<br> 旗樓、教學邊樓和部分教學大樓都變?yōu)?lt;br> “急診大廳”室內。原旗樓五層面外露,<div> 在急診大廳頂部之外。原4F教學大樓</div><div> 頂西部曬臺上安裝有四臺排氣風機,</div><div> 原4F教學大樓頂東部曬臺改建</div><div> 成為屋頂花園<br></div> <div><br></div><div> 連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院區(qū)和北院</div><div>區(qū)的通道是跨越武進路的“東雙層連廊”和</div><div>“西單層連廊”?!皷|雙層連廊”靠近15F新主</div><div>樓,用于連接北院區(qū)15F新主樓的三層、四層</div><div>與南院區(qū)病房老樓的三層、四層;“西單層連</div><div>廊”靠近北院區(qū),用于連接北院區(qū)新5F裙房</div><div>(即急診大樓)的三層與南院區(qū)醫(yī)技樓的</div><div>三層。<br></div> ▲ 橫跨武進路的“西單層連廊”和<br> “東雙層連廊” ▲ 西單層連廊橫跨武進路,用于連接北院區(qū)<br> 新5F裙房(即急診大樓)的三層與<div> 南院區(qū)醫(yī)技樓的三層</div> ▲ 市一醫(yī)院在武進路與九龍路交口處,<br> 原虹口區(qū)第二中心小學九龍路大門<br> 位置,建起15F新主樓,高61.2米。<br> 15F新主樓右側搭建腳手架、掛綠<br> 色網(wǎng)的4F樓是原虹口中學教學大樓,<br> 改建成“干部保健用房” ▲ 東雙層連廊橫跨武進路,用于連接北院區(qū)<br> 15F新主樓的三層、四層與南院區(qū)病房<br> 老樓的三層、四層 ▲ 臨靠九龍路與虹口港的市一醫(yī)院15F新主樓<br> 和九龍路邊的保留建筑原虹口中學<div> 東部4F教學大樓</div> ▲ 現(xiàn)市一醫(yī)院北院區(qū)在東南角建造有東大門<br> (武進路與九龍路交口處)。此處的15F<br> 新主樓底部由兩排承力巨柱支撐著大樓。<br> 每排承力巨柱呈“V”字形,是大寫英文<br> “勝利”的第一個字母, 寓意祝愿就醫(yī)的<br> 人們健康地走出醫(yī)院大門<br> ▲ 隔水相望——市一醫(yī)院北院區(qū)15F新主樓<br> 和九龍路邊修繕一新的原虹口中學東部<br> 4F教學大樓 ▲ 如今從武進路86號大門已看不見保留建筑<br> 原虹口中學教學大樓,均被醫(yī)用新建筑遮<br> 蓋。只能站在溧陽路、九龍路或哈爾濱路<br> 上才能看到幸存下的原教學大樓的東立面<div> 或北立面<br></div> ▲ 九龍路邊,修繕后的原虹口中學東部<br> 4F教學大樓。該樓東南面的各層窗戶<div> 是這次改擴建工程新開啟的</div> ▲ 俯瞰“虹口港”河畔的九龍路和九龍路邊的<br> 原虹口中學東部4F教學大樓曬臺樓頂花園 ▲ 沿九龍路觀看修繕后的原虹口中學教學<br> 大樓。原學校圍墻全部拆除,破墻透景,<br> 人行道加寬,大樓前建綠化帶,立50<br> 厘米高的綠色鋼管護欄 ▲ 從哈爾濱路上看修繕后的原虹口中學<div> 教學大樓,遠處突出的廁所樓已加高</div><div> 到與原教學大樓齊平,原學校圍墻</div><div> 已被全部拆除</div> ▲ 從九龍路、哈爾濱路口看原虹口中學<br> 4F教學大樓的東立面和北立面<br> ▲ 從東往西方向看:在市一醫(yī)院北院區(qū)東北角<br> 處,建造的連接15F新主樓與原虹口中學4F<br> 教學大樓的單層走廊(建在原教學大樓的<br> 三層與四層之間) ▲ 從西往東方向看:在市一醫(yī)院北院區(qū)東北角<br> 處,建造的連接15F新主樓與原虹口中學4F<br> 教學大樓的單層走廊(建在原教學大樓的<br> 三層與四層之間)<br> ▲ 在原虹口中學教學大樓中部,刻有<br> 《虹中留念》(紅框)的第二個門樓<br> 西側建“雙層走廊”,以連接4F教<br> 學大樓與新5F裙樓(即急診大樓),<br> 并成為“急診大廳”的東隔離圍墻 ▲ 在原虹口中學教學大樓中部,在刻有<br> 《虹中留念》(紅框)的第二個門樓<br> 西側建“雙層走廊”,以連接4F教<br> 學大樓與新5F裙樓(即急診大樓),<br> 并成為“急診大廳”的東隔離圍墻。<br> 在此“雙層走廊”的下東面,建起<br> 15米×15米的下沉式庭院和<div> 消防回車場</div> ▲ 俯視“雙層走廊”和原虹口中學<div> 4F教學大樓。在“雙層走廊”</div><div> 的下東面,建起15米×15米的</div><div> 下沉式庭院和消防回車場。原</div><div> 4F教學大樓樓頂曬臺改建為</div><div> 屋頂花園<br></div> ▲ 現(xiàn)今原虹口中學教學大樓外墻面裝修一新,<br> 原外墻上都換上深咖啡色的鋼窗。大樓<br> 頂部曬臺的女兒墻上也筑起護圍鐵柵欄 ▲大樓頂部曬臺邊緣筑起的護圍鐵柵欄,<br> 其中心制作鐵質品圖案,圖案上的玉<br> 蘭花代表上海,“十字”號代表醫(yī)院,<br> 摟空的“1”字代表市一醫(yī)院,1864<br> 表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前身<br> “公濟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864年。<br><div> 正是:</div><div> 城頭變換大王旗。易主,一切都變了。</div> ▲ 市一醫(yī)院改擴建工程前的“武進路86號”<br> 地塊上原虹口中學校大門風貌 ▲ 市一醫(yī)院改擴建工程施工中的<div> “武進路86號”地塊工地大門<br></div>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院區(qū)正大門<br> (原虹口中學校大門)直接通往<br> “急診大廳”,大門內放置刻著<br>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院名<br> 的磐石<br>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請繼續(xù)閱讀《百年滄桑的武進路86號地塊<br> 之變遷-6》<br><br><br>撰 稿人 崔正翔 (虹口中學64屆<br> 高三(3)班校友)<br><br>完稿時間 2025年5月20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