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翟林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伊寧市彩虹藝術合唱團參與的伊犁州八縣三市“五一”合唱比賽后,似乎伊寧市的各項文化娛樂活動更加頻繁,我微信里所能觸感的喜訊捷報頻傳,手機里不斷傳來“嘟、嘟、嘟······”的提示音,翻看內容多是美好喜慶的祝福和贊美的快訊報道,以及專家行業(yè)評說和奪獎慶賀舉杯的畫面,喜氣洋洋地傳遞著我們中老年愉悅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干部文藝展演進校園,河谷伊人女子合唱團演出成功!有楊老師專業(yè)悉心的指導,女子合唱團達到學院派水平,越走越好!前程似錦;呂愛民老師優(yōu)美伴奏吸引眾多羨慕者的眼球,讓更多人喜愛鋼琴伴奏的合唱,老干部韻之聲合唱團聲譽明顯提高;秦文老師率領的朗誦團隊展示了詩韻的風采,占據了文化藝術的一片藍天;自治區(qū)全民歡唱活動兩個分站的伊寧市六星街站5月22日首日活動,伊寧市彩虹藝術合唱團五組六人上臺表演,受到觀眾和外地游客的好評;同日下午傳來喜訊,伊寧市彩虹藝術合唱團模特隊榮獲全國青海湖“共舞新時代”文藝大賽一等獎,在全國6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為新疆,為伊犁,為伊寧市贏得了榮耀。</p> <p class="ql-block"> 參加詩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斷傳來的喜訊像史詩一樣回蕩在伊寧的上空,給人們帶來喜悅和歡樂。老年大學朗誦藝術提高班本年度第二次詩歌朗誦會,在廣泛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你追我趕中推進。第一次詩會和兩次節(jié)慶演出,都因自身準備不足和其它事物纏身,錯過了登臺鍛煉提升的機會,總有些遺憾留在心里。這次詩會從背詩詞,到每個單詞的運氣發(fā)聲都做足了準備,早早趕到現場等待接受老師和學友們的點評。</p><p class="ql-block"> 原本在可克達拉市農家小院舉辦伊犁州老年大學朗誦藝術提高班的“詩啟夏章·聲動伊犁”詩歌朗誦會,改為在花城賓館可克達拉音樂廳舉行。</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12時,我們陸陸續(xù)續(xù)走進可克達拉音樂廳,踏入第一腳便感覺到腳下的柔軟,順眼看去,藍底花地毯旁的老式軟沙發(fā)和那可容納三十多人聚餐的大圓桌,被金碧輝煌窗墻包裹成富麗堂皇的音樂廳彰顯著曾經的輝煌,幾大件和音響設備明顯略微沉舊多日不用,更趕不上最新的時髦產品,可仍不失豪華氣派。</p><p class="ql-block"> 隨著朗誦藝術提升班學友們的到齊,拉開了別開生面的詩會帷幕。恬靜優(yōu)美的主持人方宇紅朱唇輕啟:“······今天我們以詩會友,唱響詩的意境,洗滌心靈的通道,圓夢我們的愿望! ”話音剛落,人群中便響起一陣掌聲。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心中的歡愉與雀躍,露出了溫柔的笑意,大廳仿佛都變得柔軟。</p> <p class="ql-block"> 第一節(jié)目是全體朗讀《我喜歡出發(fā)》,進行開嗓子運動,這也是朗誦班學習培訓的一大特點,充分的煉氣發(fā)聲,開通聲氣通道,確保每位朗誦者都有良好的表現。</p><p class="ql-block"> 首先出場的是指導老師秦文和班書記侯廣慧,那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并茂地朗誦出阿紫的作品《生如胡楊》,以精彩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給我們,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p><p class="ql-block"> 緊接著方宇紅學友朗誦了蔣勛的作品《愿》;文雁學友緊跟著朗誦了林清玄的作品《百合花開》;馬福友學友朗誦了歐震的作品《夢中的草原》; 劉巧玲學友朗誦了余秀華的作品《我喜歡這黃昏》;張潔萍學友朗誦了余秀華的作品《這樣就很好》;夏玉榮學友朗誦了白落梅的作品《給我一段老時光》; 趙菊學友朗誦了福照你我的作品《唐布拉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 輪到我這個經常上臺講課的人,面對眾多高手也有點怯場,深吸一口氣壓制砰砰直跳的心,緩緩簡要講述我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和熱愛: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典范,是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宏偉史詩,是氣吞山河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壯麗畫卷,是毛澤東縱橫捭闔的奮斗人生和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他的每一篇作品都讓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他那堅定信念和豪邁情懷,讓每個人都熱血沸騰,越讀越激情彭拜,喚起人們的昂揚斗志。平穩(wěn)心情后,熱情洋溢地匯報朗誦了上初中二年級背會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p> <p class="ql-block"> 之后是戴春霞學友朗誦了碑林路人的作品《五月的陽光》;孫家璦學友朗誦了余光中的作品《鄉(xiāng)愁》;王淼和姜蘇學友朗誦了自我改編的《再別康橋》和《你是人間四月天》混合詩,贏得了學友們的普遍贊揚;劉衛(wèi)星學友朗誦了泰戈爾的作品《生如夏花》;高云學友朗誦米歇爾·皮克馬爾的作品《什么是你的》;覃愛民學友朗誦了食指的作品《相信未來》;秦進學友朗誦了徐志摩的作品《再別康橋》;葉寶華、馬軍政學友朗誦王懷讓的作品《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每位學友都脫稿朗誦自己選誦的作品,無論是發(fā)音、節(jié)奏把控都讓人驕傲地感覺到比首月詩會有了明顯進步。</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侯廣慧、秦文、劉巧玲、馬福友四位高手壓軸表演朗誦了騰龍的作品《祭奠松山》,無論是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契合,還是斷句發(fā)聲的輕重緩急,以及肢體語言的表現方式都深深觸動、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給我們留下經典示范享受。</p> <p class="ql-block"> 美女霍彥萍學友由于參加可克達拉市的其它活動,在秦文老師和侯廣慧書記點評結束后趕到,也是毫不猶豫的表演朗誦了《不朽》,而班長梁華學友家中有事未能趕到完成準備好的《黃河入海流》,遺憾地向學友們表示歉意。還有七、八位學友也因外出等其它原因沒能到場,也一一深表遺憾。</p> <p class="ql-block"> 對詩會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歌朗誦的美感體現在多個維度,通過聲音與文字的交融,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詩會接近尾聲,大家意猶未盡,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自己與詩歌的故事。有人說詩歌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他迷茫的人生;有人說詩歌是摯友,在孤獨時給予慰藉;有人說通過聲音傳遞詩詞韻律與情感,詩歌成了連接彼此心靈的紐帶。</p><p class="ql-block"> 當回想每位學友浪漫美妙的肢體語言時,耳畔似乎還回蕩著那些動人的詩句。這場詩會,不僅讓我領略了詩歌的魅力,更讓我感受到了文字傳遞的溫暖與力量。讓我明白,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里,詩歌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棲息之所。</p> <p class="ql-block"> 詩歌朗誦確實有很多好處:從練習發(fā)音、節(jié)奏把控,讓朗誦者表達更生動的感染力;沉浸于詩詞意境,緩解壓力,體會古人哲思或現代情感里,陶冶心靈;把古詩詞與現代詩歌結合演繹,讓經典聲音煥發(fā)生機,傳承中華文化;通過平仄、押韻、輕重的聲韻組合,營造舒緩綿延的音樂之美;通過抑揚頓挫語調變化傳遞情感,表現深沉與激揚的情懷;朗誦者通過聲音勾勒詩詞場景,注入情緒讓聽眾身臨其境,用溫暖語調傳遞對生活的熱愛,通過重音和停頓展現畫面感,托起意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 詩會為我們這些詩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更是為四面八方各行各業(yè)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機會,可以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交流與碰撞,豐富人們的社交生活。通過欣賞不同風格、題材的詩歌作品,參與者可以在語言藝術、意境營造、情感表達等方面得到審美享受,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p><p class="ql-block"> 通過詩會現場的氛圍以及與其他詩人、詩歌愛好者的交流互動,能夠激發(fā)參與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促使他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推動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p><p class="ql-block"> 詩會作為一種文化活動,能讓人們的精神得到放松和滋養(yǎng),豐富了人們的內心世界,還能夠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品位,對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p> <p class="ql-block"> 當然,詩意境界的理解差異,本質是個人審美、文化背景、情感體驗的折射。通過反復聆聽名家的朗誦音頻,仔細揣摩他們對語氣、節(jié)奏的把握,學習如何通過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起伏,將詩歌的情感傳遞給聽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朗誦者通過肢體動作可以營造出與詩詞內容相契合的氛圍,僅用眼神、微表情傳遞情感,或者輕輕抬起手臂,緩緩擺動,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氛圍,引導觀眾注意力,增強情感表達;或者通過有力的手勢、挺拔的身姿、豪邁的步伐等肢體語言,展現出詩人的磅礴氣勢和偉大胸懷,增強舞臺的藝術效果,讓觀眾更深入地領略到詩詞的大氣磅礴,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詩中產生靈魂共振。 </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通過詩會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發(fā)展取向, 每一次朗誦,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當觀眾的目光平淡,甚至不屑一顧時,便能體會到懊惱、沉悶、沮喪的滋味;當有人向你投來贊許的目光,那一刻,心中滿是喜悅與自豪。 只有通過這些活動和學友們的幫助,才能走的更遠。</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