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里發(fā)生,與這里密切相關,許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辟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在此興建規(guī)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辟為大總統(tǒng)府,后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建筑群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的建筑遺存,分三個區(qū)域:中區(qū)主要有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及所屬機構;西區(qū)有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辦公室、秘書處、西花園、孫中山起居室及參謀本部等;東區(qū)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馬廄和東花園等。其中分布著總統(tǒng)府文物史料、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太平天國、清兩江總督署等十多個文物史料和復原陳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總統(tǒng)府內(nèi)“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8年,辟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2001年,總統(tǒng)府內(nèi)“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筑遺存”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2004年,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今總統(tǒng)府為當時德侯府和漢王府。清軍入關后,明漢王府舊址被辟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當年的江寧織造府,因此就把江寧織造府所在地稱為大行宮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國政權。暫住藩習衙署,不久后開始修繕兩江總督署,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宮(今天王府),隨即以原兩江總督署為中心,擴建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為平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2月,天京天王宮再次破土動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后清軍屠城,湘軍攻破天京后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后也到處縱火,焚毀宮殿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宣統(tǒng)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fā),江浙聯(lián)軍克復南京,遂議決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并組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同年4月,臨時政府結束,在這里成立了以黃興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中,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黃興、何海鳴先后任司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年至民國十六年(1913年至1927年),這里先后成為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tǒng)府、宣撫使署、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部、直魯聯(lián)軍聯(lián)合辦事處等機構。軍政主官有程德全、張勛、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于9月移駐這里辦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辟國民政府東院(東花園)為行政院辦公處,國府西院(西花園)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主計處。至1937年11月,譚延闿、蔣介石、林森先后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宋子文、蔣介石、陳銘樞(代理)、孫科、汪精衛(wèi)先后任行政院長;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蔣介石、程潛先后任總參謀長;陳其采為主計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28日,梁鴻志等人在南京成立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維新政府和另一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入汪精衛(wèi)南京國民政府。汪偽政權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衛(wèi)集團完全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國民政府先后成為日軍第16師團部和偽維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偽政府的立法院、監(jiān)察院和考試院;國府東院成為偽交通部、鐵道部等機構;國府西院成為偽軍事參議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維新政府和另一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入汪精衛(wèi)南京國民政府。汪偽政權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衛(wèi)集團完全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國民政府先后成為日軍第16師團部和偽維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偽政府的立法院、監(jiān)察院和考試院;國府東院成為偽交通部、鐵道部等機構;國府西院成為偽軍事參議院。</p> <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后,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東花園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則成為國民政府主計處、軍令部,總統(tǒng)府軍務局、首都衛(wèi)戍總司令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后,國民政府改稱總統(tǒng)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占總統(tǒng)府,南京解放。南京解放后,總統(tǒng)府一直作為機關辦公場所。</p> <p class="ql-block">煦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與總統(tǒng)府連為一體,至今還保留有諸多著名的遺址景點,如石舫、夕佳樓、忘飛閣、漪瀾閣、印心石屋等。明朝初年為漢王府花園,以漢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因花園位于宮殿西側(cè),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毀,曾國藩予以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勝亭,俗稱"鴛鴦亭",是民國前江南惟一的方勝亭。方勝,又稱雙菱,指兩菱形相疊。亭基方勝,上為雙頂、遠觀似雙亭并立,近看卻一亭獨佇,小巧玲瓏,頗為別致。飛檐翹角,如欲飛的鴛鴦。梁柱間有很大的彩繪"雀替木",這是清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因其少用斗拱,為出挑檐,只得加大這種斜角支撐物。亭里可見一些龍鳳獅虎等動物形狀的刻繪。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復園在清朝時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時期在這里建東花園。當年有石舫、湖泊、假山及樓臺亭閣等建筑。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時被毀。國民政府時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2002年根據(jù)史料復建了原東花園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政院辦公廳建于1934年6月。樓內(nèi)設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政務處長辦公室,以及會議室、總辦公廳、稽核室等。行政院是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掌理內(nèi)政、外交、財政、經(jīng)濟、軍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務。院下轄各部會,分掌各項行政職權。1937年11月,行政院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日偽統(tǒng)治時期,淪為鐵道部、交通部。1946年5月“還都”南京后,行政院遷至原鐵道部辦公,此處作為國民政府社會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辦公處,直至1949年4月行政院遷廣州。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