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馬雪花136685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乙巳年5月2日下午,我們離開了蔚縣古城,穿過了太行山脈的崇山峻嶺,來到了淶源古城。淶源縣古城不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是一座抗日戰(zhàn)爭年代英雄的縣城,是抗日將領楊成武戰(zhàn)斗過的地方,也是父親14歲時參加八路軍的所在地,所以我對這里情有獨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一早,我們迎著第一縷朝陽來到了八大遼構中的長子——閣院寺,急于一睹年代久遠的閣院寺的風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閣院寺,從導游圖上看,右邊的閣院寺民俗文化館還沒有開放,左手邊的閣院寺也才剛剛開放不久,這里是鮮為人知的古寺,所以游人不多,顯得極為靜謐而安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小院的小路前行,小院里的牡丹花爭奇斗艷。大朵大朵的牡丹花競相開放,每一朵都如此的嫵媚動人,正如宋代楊萬里《與朱溫書》中詩云:“庭前牡丹花兒香,春風吹起芬芳長。橫卷青云萬里去,追隨春天一路陽?!毙蕾p了牡丹后,我們就來到了閣院寺的東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進入東門,映入眼簾的是滿院子的古槐翠柳,形成了天然的綠色的屏障,正如宋?陸游《初夏》中描寫:“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古來江左多佳句,夏淺勝春最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沿著小路前行,看到了閣院寺的背影,這座古寺建于遼代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了,能完整的保留下來實屬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閣院寺的左邊一座大鐘赫然在目。古鐘鐘身雄偉,鐵鑄的大鐘看上去十分沉重。這就院中的飛狐大鐘,它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有明確記載的遼代大鐵鐘,鐘高1.6 米,口徑1.5米,二龍交蟠鈕,鐘身鑄滿銘文,有漢、梵兩種文字。鐘身銘文記載,始鑄時間是遼代公元1114年, 此鐘是淶源名勝古跡之一。真是:“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狈路鸫┰綍r空,聽到了梵音繚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欣賞了大鐘后,轉身來到了閣院寺的文殊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閣院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大遼應歷十六年(公元966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原始、最完整的千年以上土木結構建筑之一,此殿為單檐布瓦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三間,呈正方形,面積480平方米。梁架為“四椽袱對乳袱,采用減柱造”,通高12.5米,斗拱五鋪作“偷心造”。殿內現(xiàn)存尺幅最大的遼代壁畫(已經被白灰覆蓋),棱花格子門窗,堪稱孤品,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非常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河北省古建筑研究院的老教授正在帶學生學習考察。站在文殊殿門前,他詳盡的講解牢牢地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洗耳恭聽著他侃侃而談,收獲匪淺。原來這座古建的木質窗棱花是一座窗棱的博物館。從遼代到金、元、明到民國時期的窗棱均有遺存。特別令人震撼的是豎版的遼代的窗棱,上面雕刻著梵文,注意看被圈起來的不就是08年奧運會的標志圖案嗎?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我們借鑒了祖先的梵文??吹酱?,真的為之一振!為我國的燦爛文化而驕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據古建筑專家和宗教研究人士考證,這個窗棱上的圖案是佛教的六字箴言,每當風兒一吹過這個地方,就像念過一遍六字箴言一樣。?佛教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是藏傳佛教的核心咒語,源自梵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心咒,每個字分別象征身口意清凈、慈悲、智慧、成就等佛學理念,持誦可凈化心靈、積累功德?。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窗棱還有這么多的學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過閣院寺文殊殿的外觀,走進殿內。只見文殊菩薩莊嚴端坐在中央,面善慈祥,和藹可親。手持如意,我的理解為,愿每一個學子都能學業(yè)有成,高中榜首,萬事如意!我也虔誠地在文殊菩薩前許下心愿,但愿文殊菩薩保佑,我的外孫能被中意的初中校選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從殿內看隔柵窗欞真是太美了!光線透過了圖案各異的窗棱,仿佛是一幅精湛的藝術畫卷,通透而明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殊殿內部,有4根非常明顯的柱子,其實左右兩邊這個是多余的,經過碳14(C14)的測定,這兩個柱子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加上去的,因為當時康熙朝的人怕這棟建筑整個垮掉,于是左右對稱地加上了兩<span>根</span>柱子。然而當時建筑這棟房子的時候,遼代的工匠采用的是著名的減柱法,減的就是這兩根柱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真正的瑰寶是我們看到文殊菩薩左右兩邊的柱子,它可是來自于唐朝?。?大家不禁要問,這兩根柱子為什么是唐朝的? 因為當時這棟建筑就是在唐朝的基礎上新建的,而當時唐朝的建筑中留下了很多的木構件,于是遼代的工匠們就用在了閣院寺中。感嘆真是如年代久遠的蒼桑老人靜坐其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殊殿的內部不僅柱子是國寶,各個墻角的斗拱也非常漂亮,這在中國的古建筑當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駝峰拱,中間的脊是五鋪作,兩邊是四鋪作,形成了一個特別完美的三角形的格局。 當年莫宗江、梁思成他們來到這里, 按營造法式說:“這是中國最漂亮的三角架結構了!”真是美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拜謁完文殊菩薩來到了閣院寺的后院,在藏經樓前發(fā)現(xiàn)了兩座石碑,特別有意思的是:這石碑是通過日本敵寇的自述,來反面襯托了楊成武領導下的八路軍英勇無畏與敵人拼死斗爭的事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侵華日軍罪證碑碑文上寫的是日軍駐東團堡士官教導大隊長的長恨歌,歌中一直在悔恨:“ 一死遺憾不能殲滅八路軍,嗚呼團堡士壯烈肅然千古傳?!?什么壯烈肅然千古傳,不過是侵略者遺臭萬年罷了!倒是我們的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跡千古傳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參觀完淶源的閣院寺,非常興奮,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淶源人民不但有抗日戰(zhàn)爭年代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有著年代久遠的真正的遼代古建和飛狐大鐘,閣院寺文殊殿上的窗棱博物館讓人回味無窮,感謝淶源人民的無私奉獻,為我們保留下了八大遼構的長子——閣院寺。希望這里的文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起來,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幸福!與共和國一起成長,走向繁榮富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