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布達(dá)拉宮依舊威嚴(yán)聳立,它的身旁,依舊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們在磕長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八廓街,從早到晚,念經(jīng)瞌頭的絡(luò)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只有6歲,從4歲開始隨母親來拉薩磕長頭,口里念念有詞,動作非常標(biāo)準(zhǔn)。</p> <p class="ql-block">剛剛3歲的娃娃,已經(jīng)是八廓街頭的小名星。娃娃瞌長頭是近些年的事,過去很少,我有種說不出的擔(dān)憂。</p> <p class="ql-block">他叫小明,1989歲出生,從四川大涼山來西藏討生活,我不好詳細(xì)過問他的情況,我感覺在八廓街有數(shù)不清的古古怪怪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馬吉阿米在八廓街的東南角,是以尼泊爾、印度、西藏為主的打卡餐廳。</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69歲生日,西藏的同行為我和月軍獻(xiàn)上了潔白的哈達(d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我慶生,我非常開心。</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漢、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fēng)格,尤其是因為供奉了文成公主從大唐帶入的釋迦牟尼等身像成為藏傳佛教的至高無上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從零海拔到世界屋脊,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人們都在往西藏跑,究竟是為什么,真的只是為了看不一樣的風(fēng)景嗎?我想,獨(dú)特的地理奇觀和不一樣的精神感召是主要的。其實(shí),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片潛意識的海洋,只有跋涉者最清楚自己的行為邏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