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450571</p> <p class="ql-block">接上篇,我們出留園下午一點多了,雨不下了。因為又預約了滄浪亭,所以也顧不得吃飯直接打的去了滄浪亭及可園。</p> <p class="ql-block">寫美篇前我先解釋一下,有的美友老師可能會想三篇美篇用同一首歌做背景音樂,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嗎?</p><p class="ql-block">因為,曾不久,有個德高望重的美友老師寫了篇美篇《醉人的無錫景》,我看后深受感動……。老師們?nèi)绺信d趣可以去搜一下子由老師的這篇文章,相信你們也會被感動的,尤其是當過兵的老師們。</p> <p class="ql-block">引用老師原話:蘇州、無錫是江蘇南部的一對姐妹城市,兩地中心距離僅僅40公里。她們兩地文化相通,習俗相近,兩地百姓親如一家。很有趣的是蘇州市歌《蘇州好風光》由無錫籍的朱虹演唱,《無錫景》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由蘇州評彈演員蔡紅虹演唱,由此足見蘇錫兩城之間的友好佳話。</p><p class="ql-block">尤其今年無錫是春晚、元宵分會場,大街小巷唱的都是由蘇州籍評彈演員蔡紅虹演唱的《無錫景》。</p><p class="ql-block">這下老師們理解了,無錫籍人“五一”來游蘇州園林,唱蘇州景,寫蘇州景,唱的“哆”,希望也能把《蘇州好風光》寫得“哆”一點哦!</p> <p class="ql-block">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講《滄浪亭、可園》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是蘇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園林。其園址、名稱及主題歷經(jīng)九百余年未變,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滄浪亭其建筑風格簡約而不失樸素,園內(nèi)青松翠竹環(huán)繞,園外溪流潺潺,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整體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由?北宋詩人蘇舜欽?于慶歷五年(1045年)所建,是其被貶后寓居蘇州時購地修建的私人園林。</p> <p class="ql-block">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北宋著名文學家,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曾任集賢殿校理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新政遭保守派誣陷,于1044年被革職,次年流寓蘇州。</p> <p class="ql-block">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購得五代吳越國孫承祐的池館遺址,修葺后在水畔建亭,取名“滄浪亭”,典出《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的意象,表達超脫政治紛爭的隱逸之志。蘇舜欽常駕舟游玩,自號滄浪翁,作《滄浪亭記》,<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為后世文人“城市山林”理想的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慶歷八年(1048年)蘇舜欽去世,后園多次更換主人。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面水軒原名“觀魚處”,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巡撫張樹聲重修后更名,取自杜甫詩句“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外廊觀水,內(nèi)廊觀山,通過花窗實現(xiàn)內(nèi)外景互借?。</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的建造融合了蘇舜欽的個人際遇與文學理想,既是其政治失意后的棲身之所,也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重修滄浪亭記》</p><p class="ql-block">石碑高約兩米,詳細記載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宋犖主持的滄浪亭修復工程。文末銘文標注了宋犖的官職全稱:“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江寧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級商丘宋犖記”?。</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最著名的楹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由宋代兩位文壇大家合作創(chuàng)作。上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源自歐陽修對園林意境的詩意表達,強調(diào)自然之美的無價屬性;下聯(lián)“近水遠山皆有情”則由滄浪亭建造者蘇舜欽所續(xù),通過擬人化山水抒發(fā)對園林景觀的情感寄托。兩聯(lián)巧妙對應,既體現(xiàn)了文人雅士對自然的審美哲思,又暗含中國園林“借景”的造園藝術。??</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以山石為主景,園內(nèi)山水相依,主要景點有滄浪亭、翠玲瓏、看山樓等。滄浪亭位于園林的中央,高踞丘嶺,四周環(huán)水。</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條斜廊,又叫桂廊,以短小奇巧稱著,專為清香館而設。</p> <p class="ql-block">圍墻上的藝術</p> <p class="ql-block">瑤華境界建于宋代,為官吏文士之時尚雅好而設戲臺,左右有廂,規(guī)制甚壯。 八十年代,院內(nèi)伐去香樟,補植白玉蘭、柏樹,如今春花玉潔,幽香馨人。</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以其獨特的布局和典雅的風格著稱。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園內(nèi)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多端,無一雷同,構作精巧。</p> <p class="ql-block">聞妙香室,取杜甫詩“燈影照無睡,必清聞妙香”之意,原為園主讀書處,位于閑吟亭南側,曲尺形,三面通透,古樸雅致,遠景僻靜。</p> <p class="ql-block">明道堂在假山東南部,這是整個園林的主建筑,它仿佛是時光機,能將你帶回千年前的蘇州。此外,園內(nèi)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它們?nèi)鐚毷汨偳对谶@片園林中,與山石、水池相互襯映,為滄浪亭增添了無盡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最大的特點就是漏窗、復廊和翠竹。復廊的設計特別有意思,從正廊中用一面墻分隔成兩條走道,一側臨園外的水,一側臨園內(nèi)的山。這種外水內(nèi)山的布局在蘇州園林中獨樹一幟。廊壁長約50米,透過108個花窗,內(nèi)外山水隱隱迢迢,相映成趣,堪稱江南園林“借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最后抵達翠玲瓏,感受竹影清風。在翠玲瓏,各種竹子映入眼簾,金鑲玉、斑竹、花稈毛竹等,讓人大開眼界。登上看山樓,俯瞰全園。這里是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所建,取自“有客歸謀酒,無言臥看山”。</p> <p class="ql-block">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span style="font-size:18px;">均為自春秋至清代約2500年間與蘇州有關的名士賢達,</span>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p> <p class="ql-block">再看那仰止亭,雖是半亭,卻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雅意。亭內(nèi)還嵌著一塊珍貴的御題文徵明小像石刻。</p><p class="ql-block">滄浪亭,以其千年不變的山水格局,見證了中國園林藝術的演變。從蘇舜欽的心靈寄托,到韓世忠的歸隱之所,再到后世文人雅士的吟詠之地,每一段歷史都為這座古園增添了獨特的韻味。它不僅是一處園林,更是一部活著的史書,記錄著文人情懷,傳承著匠人智慧,訴說著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可園,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與滄浪亭僅一巷之隔,僅隔葑溪細流相對,風格卻迥然不同。作為滄浪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樣深受詩人蘇舜欽的浪漫情感熏陶。</p><p class="ql-block">南宋初年,抗金英雄韓世忠相中了這片風水絕佳之地,將滄浪亭作為自己的居所,并在園中的河道上建造了如今所見到的蜿蜒曲折的石板橋。自此,滄浪亭與可園的命運便更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目前是蘇州現(xiàn)存唯一一座書院園林。“可風可雨,可憑可憩,可以濯纓,可以濯足?!?出自朱珔《可園記》。</p> <p class="ql-block">可園面積不大,原為滄浪亭一部分,后獨立成景區(qū),以挹清池為中心,挹清池,別名小西湖。園內(nèi)建筑環(huán)池而建,長廊曲折至池邊,照影清淺,生機盎然。 </p> <p class="ql-block">蘇州可園,這座始建于清代的園林,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的前身是北宋蘇舜欽所建的滄浪亭,后在清雍正年間由尹繼善改建為“近山林”,寓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歷經(jīng)數(shù)次修繕,可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煥發(fā)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小西湖北岸的挹清堂,位于南北景觀主軸線上,是可園的主廳之一,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而起名挹清堂。挹清堂古時為書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巡撫沈德潛在此重筑園林,名為“近山林”,又名“樂園”。 清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梁章鉅重修,劃歸正誼書院,更名為“可園”。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江蘇布政使黃彭年重修,成立“學古堂”,建“博約樓”,藏書八萬卷。</p> <p class="ql-block">自清代起,可園就與科教文化密切相關。辛亥革命后,可園先后成為江蘇省立第二圖書館(今蘇州圖書館的前身)和幾所院校的校園。</p> <p class="ql-block">可園小巧玲瓏,清幽雅致,書卷氣息濃郁,風格極為清簡,其間的博約堂、學古堂這些命名,均與“正誼明道”的書院氣質(zhì)相合,步入園中,自會明了——這是一座書院園林。</p> <p class="ql-block">明強亭的名字來源于其匾額上的“明強”二字,這兩個字由李鴻章題寫。李鴻章題寫這兩個字時,寓意“擔大事者全在明強”,體現(xiàn)了對堅強和決斷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兩者從北宋的同一園林,歷經(jīng)分合,最終形成相鄰但功能各異的古典園林——滄浪亭以自然意境著稱,可園則兼具書院文化屬性。</p> <p class="ql-block">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滄浪亭,它們不僅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璀璨明珠。每一座園林都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主要景點和看點亮點,共同構成了蘇州園林的豐富多樣性和獨特魅力。如果你來到蘇州,這四大名園絕對不容錯過,它們將帶你領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藝術之美。</p><p class="ql-block">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5年5月,蘇州在冊園林共有108處?,其中9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4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個景點都有獨特的魅力和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一朝入姑蘇,滿眼是江南”“五一”蘇州行暫時收官,期待下次再來一一解讀蘇州園林之美。哈,再不收官,就要過“六一”了哦。端午佳節(jié)即來臨,不妨來可園,在月季花下留下你的美好回憶吧!</p> <p class="ql-block"> 史料根據(jù)網(wǎng)絡編寫</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關注與閱讀!</p><p class="ql-block"> 2025/05/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