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1日,星期一,早晨,我們告別了馬德里,踏上前往科爾多瓦的火車。計劃在此停留一夜,只為一睹科爾多瓦最著名的地標(biāo)——拉梅斯基塔清真寺(La Mezquita)??茽柖嗤撸靼嘌滥喜靠茽柖嗤呤〉氖赘?,曾是羅馬帝國的重要城市,也是中世紀(jì)伊斯蘭文化的輝煌中心。公元784年,這座宏偉的清真寺拔地而起,成為城市的心臟與靈魂。</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抵達(dá)科爾多瓦,從火車站到酒店的距離不過1公里,步行穿過維多利亞花園的綠化帶,沿途風(fēng)景如畫。花園中,橙樹成蔭,橙黃的果實掛滿枝頭,據(jù)說這些橙樹是穆斯林引入的。盡管這些橙子酸澀難咽,卻讓我們?nèi)滩蛔∨恼樟裟?,以解饞意?lt;/p> <p class="ql-block">酒店坐落于城市中心街區(qū),與老城僅隔一條馬路,距離拉梅斯基塔清真寺僅600米。前臺貼心地為我們安排了兩間面向老城的房間,視野絕佳,風(fēng)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科爾多瓦雖小,但從酒店6樓俯瞰,城區(qū)與鄉(xiāng)間草甸的邊界盡收眼底,景色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酒店對面便是科爾多瓦醫(yī)院,漂亮的綠塔樓引人矚目。</p> <p class="ql-block">隔街相望的城墻后,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拉梅斯基塔清真寺-大教堂,其高聳的鐘樓與城中建筑群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其他博物館景點周一閉館,我們并未多做停留。</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后,我們啟程前往預(yù)約的 2點清真寺-大教堂參觀。此時,春雨如約而至,為科爾多瓦平添了幾分詩(濕)意。慶幸的是,從火車站到酒店的路上并未遇雨。</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老城的街巷,伊斯蘭風(fēng)情撲面而來,仿佛時光倒流,置身于中世紀(jì)的科爾多瓦。</p> <p class="ql-block">拉梅斯基塔清真寺-大教堂的入口便是鐘樓的“寬恕之門”(Puerta del Perdón)。鐘樓高54米,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fēng)雨洗禮,依然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正式名稱為圣母升天大教堂(Mosque-Cathedral Monumental Site of Córdoba),因其前身是清真寺,而在歷史意義上被稱為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作為伊斯蘭建筑史上的重要紀(jì)念碑,它不僅是西班牙主要的歷史古跡和旅游景點之一,更于198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始建于785年,由科爾多瓦伊斯蘭酋長國的創(chuàng)始人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下令建造。歷經(jīng)多次擴建,至10世紀(jì)后期,增建了一座尖塔(完工于958年)。1236年,科爾多瓦在收復(fù)失地運動中被卡斯蒂利亞的基督教軍隊攻占,清真寺隨即改建為大教堂。16世紀(jì)時,建筑中心插入了一個新的文藝復(fù)興式教堂中殿和耳堂,之前的尖塔也被改建為鐘樓。如今,它仍作為城市的大教堂使用,每天都有彌撒在此舉行。</p> <p class="ql-block">朋友在售票處租用了景區(qū)語音導(dǎo)覽機,然而此時天降暴雨,如傾盆倒水般,讓人感到一種無法抗拒的壓迫感。好在我們可以進(jìn)入大教堂參觀,暫時躲避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p> <p class="ql-block">入口處正對兩座不大的雕塑圣像和一個質(zhì)樸的鏤空背景墻,與傳統(tǒng)的大清真寺或教堂入口截然不同,沒有中央對稱的設(shè)計,也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后,映入眼簾的是清真寺最著名的祈禱大廳,<span style="color:rgb(32, 33, 34);">清真寺平面圖大致為正方形,每邊長 74 或 79 米,</span>巨大的多柱式兩層拱門排列整齊,紅白相間的拱柱在直角和斜角間有序排列,空間之大令人不知從何開始參觀,唯恐在柱林中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據(jù)傳說清真寺大教堂的遺址曾經(jīng)是一座羅馬寺廟,如今,科爾多瓦清真寺內(nèi)可見<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挖掘出來的</span>晚期羅馬建筑的碎片,圖中右側(cè)是地下玻璃層的羅馬馬賽克地面圖案。</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幾何圖形鏤空窗花的光影是清真寺出片的最佳地點之一,有幸它們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墓室和米哈拉布在清真寺的東側(cè)后方。</p> <p class="ql-block">通往米哈拉布的中殿景觀,其交錯藝術(shù)令人嘆為觀止。在交織中,帶狀物或其他圖案被環(huán)繞、編織或打結(jié),形成復(fù)雜的幾何圖案,完美填充了空間。</p> <p class="ql-block">米哈拉布</p> <p class="ql-block">米哈拉布周圍,阿爾菲茲(alfiz)中以金色庫法體書寫的部分主要阿拉伯文銘文,包含《古蘭經(jīng)》摘錄以及贊美哈卡姆二世的奠基文本。</p> <p class="ql-block">伊斯蘭風(fēng)格的吊燈,如今用小燈泡替換了蠟燭。</p> <p class="ql-block">1236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三世在收復(fù)失地運動中征服了科爾多瓦。清真寺隨即被改建為一座供奉圣母瑪利亞的天主教堂。盡管經(jīng)歷了改建,但早期基督教歷史上,清真寺的結(jié)構(gòu)僅遭受了微小改動,主要限于建造小教堂,以及增設(shè)新的基督教墓葬和陳設(shè)。</p> <p class="ql-block">幾個世紀(jì)以來,小教堂和墓葬圍繞清真寺內(nèi)部邊緣逐漸建立起來,其中許多是私人贊助的喪葬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這座大教堂兼清真寺如今的平面圖,在基督時代曾多次擴建。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的主教堂(中間)建于16世紀(jì)。</p> <p class="ql-block">所有改建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始建于1523年,拆除了禮拜堂東側(cè)的一些清真寺拱門,添加了哥特式拱門和拱頂,在宏偉的清真寺建筑中央建造了一座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的大教堂中殿和橫廳,形成了一座新的主禮拜堂。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莊嚴(yán)肅穆,主祭壇上部的畫布描繪了圣母升天的場景,令人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p> <p class="ql-block">祭壇的上部圣母升天的畫布</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中殿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橫廳的設(shè)計別具一格,前清真寺的拱門被巧妙地納入兩側(cè),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唱詩班部分的天花板設(shè)計精美,展現(xiàn)了建筑藝術(shù)的巔峰。</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全景視頻</p> <p class="ql-block">一個有洞口的地方,是否是懺悔室?我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珍藏室/教堂中,收藏了眾多珍貴文物,展現(xiàn)了清真寺的歷史與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一角辟為博物館,展出相關(guān)文物,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一扇簡樸的花窗為游客指引<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口</span>方向,否則在如此龐大的空間中,來訪者可能會迷失其中。</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出來,從橘子庭院仰望鐘樓,鐘樓內(nèi)保留著清真寺前尖塔的遺跡。清真寺的尖塔被改建成大教堂的鐘樓,頂部放置了一個十字架,象征著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教堂的圣卡塔利娜門,沿著黃色圍墻向河邊方向漫步。</p> <p class="ql-block">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的一排邊門,莊嚴(yán)而肅穆。</p> <p class="ql-block">雨天的科爾多瓦,游客稀少。</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大教堂后墻,經(jīng)歷風(fēng)雨,承載千年文明,堅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勝利廣場顯得格外寧靜。</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的伊斯蘭風(fēng)格的自助訪客中心,為游客提供便利。</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勝利廣場上的圣拉斐爾凱旋柱(Triunfo de San Rafael),供奉科多瓦市的守護(hù)天使圣拉斐爾。大清真寺、羅馬橋、普恩特門、以及橋頭的卡拉奧拉塔同屬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的世界遺產(chǎn)。</span></h1> <p class="ql-block">普恩特門(Puerta del Puente),這座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的城門建于16世紀(jì),將城市與羅馬橋連接起來。</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科爾多瓦羅馬橋(Roman Bridge of Córdoba),由羅馬人于公元前1世紀(jì)初建造,阿拉伯人在8至10世紀(jì)多次重建,橋拱呈現(xiàn)了主導(dǎo)城市景觀的伊斯蘭建筑風(fēng)格,曾經(jīng)是科爾多瓦市唯一一座橫跨瓜達(dá)爾基維爾河的橋梁,歷經(jīng)兩千年風(fēng)雨,2008年修復(fù)后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大雨再次降臨,我們冒雨奔向橋盡頭,1333年建造的伊斯蘭防御城門——卡拉奧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那個年代用于保護(hù)瓜達(dá)爾基維爾河上的羅馬橋。</p> <p class="ql-block">進(jìn)卡拉奧拉塔躲雨,門票2.5歐元,同時參觀幾層樓的展廳,了解中世紀(jì)科爾多瓦穆斯林歷史。</p> <p class="ql-block">最后登上卡拉奧拉塔頂樓觀景臺,欣賞雨中瓜達(dá)爾基維爾河和對岸清真寺-大教堂的壯麗景色,別有一番風(fēng)味。</p> <p class="ql-block">瓜達(dá)爾基維爾河上舊磨坊遺址</p> <p class="ql-block">瓜達(dá)爾基維爾河見證了科爾多瓦兩千多年的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等雨停后,步行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路經(jīng)阿爾哈卡姆二世紀(jì)念碑 (El Monumento a Al-Hakam II),從公元 915 - 961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統(tǒng)治科爾多瓦,</span>在他的統(tǒng)治期間是半島上王朝最和平、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科爾多瓦清真寺得到擴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科爾多瓦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貢獻(xiàn)者。清真寺內(nèi)的米哈拉布有</span>贊美哈卡姆二世的奠基文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2, 33, 34);">戀人紀(jì)念碑</span>或稱<span style="color:rgb(32, 33, 34);">情侶紀(jì)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老城月亮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墻前科爾多瓦最杰出的阿拉伯作家,阿拉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xué)家,城墻前阿威羅伊(1126-1198)沉思默想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城中隨處可見掛滿大橙子的桔樹和落地的果實,即使在雨中也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的小巷子里,除了大教堂鐘樓,沒看清大清真寺-大教堂的真面目,應(yīng)了蘇軾那句"<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span>回酒店后,又登高,放大手機倍數(shù)仔細(xì)領(lǐng)略大教堂風(fēng)彩。</p> <p class="ql-block">天黑后,再次欣賞大教堂夜景。次日我們搭火車?yán)^續(xù)南下,拜訪西班牙南方重鎮(zhèn)最美麗的塞維利亞 (Sevill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7p0j3m" target="_blank">西班牙三月天(1) - 馬德里 Madrid (3/4 - 3/20/202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8njdf5" target="_blank">西班牙三月天(2)- 托萊多Toledo (3/4 - 3/20/202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8nwsbu" target="_blank">西班牙三月天(3)- 阿維拉 Avila / 塞戈維亞 Segovia (3/4 - 3/20/2025)</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