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作為合水人,卻對合水美景游覽甚少。真的實為慚愧,一則為工作所羈絆,一則是我喜靜不喜動,大多時間用在讀書寫作上。我去太莪,最遠也就走到太莪的街道。 寫小說《戒尺》時,我們寫到黑木崖,這為王氏家族開年會的地方。這次去黑木崖采風,我當然是帶著好奇去的,因為這個略帶神秘色彩的名字已經(jīng)令我無限憧憬和神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們首先參觀了太娥王氏家族移風易俗館。以前我也參觀過。為了寫好小說《戒尺》,也采訪過王氏家族中的好媳婦雷改改。這次參觀,我重點是再次學習王氏家族優(yōu)良的家規(guī)家訓,以及那些家風創(chuàng)立者和傳承者的艱難歷程。當然我最羨慕的還是王氏家族那些莘莘學子們才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館內桌面有一些家風方面的書籍,但缺少我通過王振業(yè)老師贈送給王氏家族的一本《戒尺》。我有點遺憾,可能是他們正在傳閱中。王老的電話能打通,但他的聽力嚴重下降,根本無法對話,我只好作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王氏家族代代傳承的優(yōu)良家風、門風,造就了太莪鄉(xiāng)淳樸的民風,也為我縣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王氏家族秉持良好的家風、門風,不僅是他們的寶貴的精祌財富,也是我們合水人的精神財富,不僅讓王氏一族關系和諧融洽,也使鄰里關系和睦,也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王氏家族很注重對子女的品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他們教育出的子女都是積極進取、努力向上、有責任心、有擔當、有素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可以說,王氏一族人才輩出,與良好家風門風的熏陶密不可分。 王氏一族良好家風、門風的榜樣示范對我們合水人的作用不可小覷。我想,在他們的帶動下,一個鄉(xiāng)、一個縣乃至一個市,都會形成這樣和諧和睦的人際關系,這對我們建設風清氣正、和諧友善的社會將是多好的示范作用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每次到太莪鄉(xiāng),我就受到這里淳樸民風的熏陶,如同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記載的漁人進入桃花源那樣。這里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顯得怡然自樂;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顯得其樂融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黑木崖,我們先進入鴕鳥園。鴕鳥園在塬畔,面前是高崖峽谷。站在崖畔遠眺,一座座山峁被深綠色的樹木覆蓋,那片林海一直延伸到遠方。塬畔的風很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鴕鳥園里有幾十只鴕鳥在鐵絲圍欄里昂首邁步。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觀察鴕鳥。薛志強向我們介紹,那紅嘴的鴕鳥是雄的,其他都是雌鴕鳥。我學會了辨別鴕鳥的雌雄。我們觀察鴕鳥蛋,鴕鳥蛋很大,一只差不多有一個菠蘿大小。我仔細掂了掂重量,聽說一只鴕鳥蛋大約有兩斤半左右。鴕鳥蛋的殼很厚,表面不很光滑。用鴕鳥蛋炒菜,只需在蛋頂上開筆桿粗的小孔,把蛋清、蛋黃從孔里倒出來,一只鴕鳥蛋幾乎可以倒?jié)M直徑為 30 厘米的盆子。蛋殼留下來可以雕成很好看的工藝品。聽說一只鴕鳥兩天才下一只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出了鴕鳥園,我們到林場前的樹下休息了一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樹下坐著一個女人,她正納鞋底。通過交談得知,她是在這里看蜂的,我看見崖下邊有一窩蜜蜂飛出飛進。她說,蜂要分家了,必須看住,不然就會飛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 </span>這是我最熟悉的事,小時候,我家的蜜蜂分家,爺爺帶著我們提著筐,筐里是草木灰??吹矫鄯湟w走時,就必須用力把灰拋向空中截住它,把它趕到樹上,然后爬上樹,把它趕到抹了蜂蜜的笊籬上,提著笊籬回家,把它安頓在蜂窩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接下來,我們要去瓦崗川的草甸子。草甸子原本是一個山谷,南北都是高山。南邊的山上被層層疊疊的樹木掩映,北邊是高崖,崖壁上也有樹木,谷底是坦蕩如砥的草地,綠茵茵的嫩草像毯子一樣延伸到山谷深處。 抬頭看,湛藍的天空中白云悠悠飄過。谷里有高大秀頎的樹木,并不炎熱,風呼呼地吹著樹枝,樹葉在風中簌簌作響。幾頭黃牛在草地上悠閑地走著,踩在地上軟綿綿的,那是青草或者牛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樹木被風吹折了,落在地上成為天然的凳子,走累的人可以坐著歇一會兒??丈接墓?,靜悄悄的,只有風聲,只有隱藏在樹葉間和穿梭在高聳樹木間的鳥兒的鳴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聽說這個谷地就叫做草甸子,它是山谷中小河的淤泥聚集形成的,所以平坦。今年天大旱,山谷中的小河、溪流已幾近干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草甸子里漫步,最大的感受是悠閑和寧靜,它讓煩躁的心一下子平靜了許多?!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钡竭@里來,讓心歸零,放下心中的一切負累,活出自己的個性,明白人生的真諦。也許你為工作而身心俱疲、焦頭爛額,不妨到此谷中一游,這是一個無案牘之勞形、無絲竹之亂耳的寧靜之地;如果你為情所累、為戀所苦,總割不斷縷縷情絲,不妨來此谷中一游,掬一捧清泉,便是最好的忘情水;如果你們是兩情相悅的情侶,那么這里是最浪漫的地方 —— 沒有城市里的人聲鼎沸,沒有機器的隆隆聲,也沒有汽車的鳴笛聲,只有風聲、樹葉沙沙聲、山中不知名鳥兒的叫聲和溪水淙淙聲,這都是天籟之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管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坎坎坷坷、恩恩怨怨,只要到了這里,你就都會放下。這個山谷專治各種放不下和心靈創(chuàng)傷。在這空山幽谷中,你會被山中美景陶醉,山谷中的風一吹,焦躁的心便治愈了。你會把所有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這里是一個浪漫的地方。我想給草甸子”起一個浪漫一點的名字,為何不叫忘憂谷或者忘情谷呢?對,就叫忘情谷最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你在這山間游覽時,感到有點單調、有點寂寞,這時突然從遠處的樹下傳來一陣清越的笛音。在這空曠的山谷中,笛音顯得有點縹緲,但依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是《九九艷陽天》《繡荷包》等熟悉的民歌調。這下,讓這個山谷有了生氣,有了音韻的美、詩意的美。我循著笛音向前走去,原來是同行的詩人何敏老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平時我只知道他寫詩作詞,今天卻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才能。吹完笛子,他又開始唱歌。他的音域寬廣,音色純美。他唱了《大美合水》,又唱了《甘肅老家》,連我聽了都心里癢癢的,躍躍欲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車沿著瓦崗川的水泥路行駛,我看到了紅土林。紅土林形成據(jù)說距今有 250 萬年了,幾乎與黃河古象一樣久遠,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位于板橋鎮(zhèn)柳溝村與太莪鄉(xiāng)邢家坪村交界的地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登上公路邊的觀景臺,站在臺上遠眺,紅土林盡收眼底。它造型千姿百態(tài),有 “天空之門”“玉兔思鄉(xiāng)”“仙人沉思”,多為土柱造型。我驚異于紅土林歷史的久遠和造型的奇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兩點,困倦的我們開始驅車返回?;氐胶谀狙?,我們到黑木崖手工作坊參觀。在這個院落里,墻上掛著紅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棒子。走進展廳,各種農家土特產(chǎn)陳列在貨架上:白菜干、地瓜干、辣椒粉、土豆粉…… 這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接著,我們到了黑木崖的公社食堂。這里完全按照過去人民公社的布置:房頂上鋪著稻草簾,墻壁刷成金黃色,墻上的宣傳畫是六七十年代的風格,房頂?shù)拇罄壤锊シ胖?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命歌曲。我仔細聽了,播放的是《毛主席到咱農莊》紅色革命歌曲多么動聽,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依然魅力不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麥苗青來菜花兒黃,毛主席來到咱們農莊,千家萬戶齊歡笑呀,好像那春雷響四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院子里有一輛飛鴿牌自行車,我?guī)熃阒鞎栽频呐龃┲簧砭G軍裝,騎著自行車帶著他的女兒在院子里轉。這下,我好像回到了人民公社那個年代火熱的生活中,思緒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黑木崖公社食堂用餐,吃到了農家特色飯食。先是一小碗酸辣粉,味道好極了,辣辣的、酸酸的,非常提神,我身上的疲倦一掃而光,似乎精神了許多。接著是農家的饸饹面,完全是農家的味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對饸饹面情有獨鐘。在我們合水農村,遇到婚喪嫁娶,坐席前都要吃一頓饸饹面,這面真的太夠味了。聽說有些城里人到農村隨禮,吃了饸饹面,連酒席都不吃了,他們覺得酒席上的雞鴨魚肉都沒有饸饹面的味美。席前的饸饹面,有麥面的,也有蕎面的,湯是另煎的,有蘿卜、豆腐、羊肉肉丁。一架壓面機支在大鍋上,灶膛里紅紅的火焰在跳動,大鍋里的熱水翻滾,出鍋的面條又長又勁道,湯紅面白,加上農家的小豆芽、韭菜、蘿卜菜,到了嘴里才真叫夠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黑木崖公社食堂就吃到了這樣的農家味,美食的誘惑讓我食欲大增。吃了一碗饸饹面,我還想品嘗鴕鳥蛋拌韭菜的餃子。我不禁暗笑自己肚皮真大,不,這真不怪我,怪就怪黑木崖公社食堂農家風味的美食太有誘惑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就作詩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律?客至黑木崖公社感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客至黑崖公社靜,門開翠院炊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疏籬繞舍童年憶,舊井牽情往事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辣粉饸饹香滿碗,青瓷盞碟味盈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嫌翁老貪滋味,農家至味總心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賦詩潑墨的時候到了。書法家張宸鳴、董百定、熊建榮、李東成興致勃勃,開始揮毫潑墨,一展絕技。而賦詩作詞才剛剛開始,天水詩人黃紅斌,慶城縣作家陳萬珍、朱曉榮、賈華珍為我們分享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一天的采風,這一天的浪漫,這一天的游覽,就在 5 月 18 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