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高椅嶺,是中國丹霞地貌景觀家族中,剛出閨房的一位新嫁。 這個名字一直在“攝友”中流傳,那時我也開始萌動想去高椅嶺行攝的想法。 五月的初夏,接近端午,與驢友相邀,才真正目睹了高椅嶺的容貌。 高椅嶺,咋聽起來,頗有些鄉(xiāng)土的拙氣,仿佛是哪家農戶隨手擱在嶺上的舊椅子。 然而,到了實地,才發(fā)覺這“高椅”二字,竟如此貼切。 那一道橫亙天際的赤色山脊,委實像一把巨大的椅子,背靠青天,腳踏翠谷,端的是威風凜凜。 我攜了相機,從入口處經過一座鐵索連椅橋,便開始了攀登,石階是新修的,整齊得有些過分,踏上去竟覺得腳底發(fā)虛。 當你踏上那狹窄的山脊,兩側是深達百米的深谷,仿佛真的行走在巨龍的背上。 每一步都帶著一絲驚險,卻又被眼前的壯美景色所震撼。 行至半山腰,忽見一泓碧水,碧綠如玉,嵌在山坳里,形如彎月,當地人喚作"龍脊湖"。 我近前觀之,見湖水清澈,倒映山影,竟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幻。 我蹲下身來,將鏡頭對準水面,此刻無風,湖面平得像塊玻璃,倒映著四周的赤壁與綠樹。 站在龍脊背上,腳下是赭紅色的山巖,遠處是翡翠般的湖泊。 那一刻,你會真正明白徐霞客游郴時曾贊嘆“無寸土不麗,無一山不奇”。 愈往上走,山勢愈險,及至"高椅"的椅背處,路竟窄得只容一人側身而過,左側是陡峭巖壁,右側便是百丈深淵。 我緊貼著巖壁挪步,相機在胸前晃蕩,鏡頭蓋不知何時已丟了。 轉過一道彎,眼前豁然開朗,整條龍脊盡收眼底。 那山脊通體赤紅,蜿蜒如龍,脊背上寸草不生,在陽光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而脊兩側卻是深綠的植被,紅綠相映,煞是好看。 我尋了處稍平的巖石坐下,取出長焦鏡頭,從取景器里望出去,遠處的山脊線條愈發(fā)分明。 那巖石的肌理在放大后呈現出驚人的細節(jié),有波浪狀的層理,有蜂窩般的孔洞,有閃電似的裂紋。 陽光斜射過來,在凹凸處投下濃淡不一的陰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畫。 山風漸起,帶著草木的清香,我拿起鏡頭,試圖將整個龍脊納入畫面,然而無論如何調整構圖,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忽然明白,這高椅嶺的壯美,原不是一方鏡頭所能框住的。 它的氣勢,它的神韻,需得用雙腳丈量,用肌膚感受,用整個身心去體味。 下山時突遇狂風暴雨,我在一處觀景臺避雨駐足,看光影在山巒間流轉。 此刻游人稀少,唯聞風聲、雨聲過耳,這高椅嶺的丹霞勝景,歷經億萬年才得以形成,而我能與之相遇,不過短短幾個時辰。 雨停,我按下最后一次快門,便收起了相機,有些風景,注定要留在記憶里,而非存儲卡中。 高椅嶺,這片丹霞秘境,是徒步愛好者和攝影玩家的終極打卡地。 當你回眸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會煙消云散,只剩下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