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宮(Петергоф)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它面向芬蘭灣,由美麗的噴泉、公園、宮殿組成,是很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點。大北方戰(zhàn)爭的取勝,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極大滿足,為了彰顯俄羅斯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國”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與之相適應的宮殿——這就是夏宮,后經(jīng)歷代沙皇對它進一步雕琢、潤飾,使得它更加美麗、迷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它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后經(jīng)修復,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宮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大宮殿在上花園。 內(nèi)外裝飾極其華麗,兩翼均有鍍金穹頂,宮內(nèi)有慶典廳堂。 禮宴廳堂和皇家宮室。 大宮殿前是被稱作大瀑布的噴泉群。 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2座梯形瀑布。 在噴泉群一個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聳立著大力士參孫和獅子搏斗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噴泉。 塑像高3米,重5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直接通向波羅的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風景這邊獨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波羅的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宮有“噴泉之都”、“噴泉王國”的美稱,它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噴泉,2000多個噴柱及兩座梯形瀑布。較著名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橡樹噴泉、亞當噴泉、夏娃噴泉等等。每個噴泉各有風采,有人物、有動物,個個造型惟妙惟肖,生動可愛,引人遐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大宮殿前的大瀑布噴泉群,由上至下分多級臺階。噴泉群的中央,聳立著大力士參孫和獅子相搏的雕像。參孫雙手把獅子的上下顎撐開,泉水從獅子口中沖天而出,水柱直噴22米之高。這一雕塑象征著俄羅斯戰(zhàn)勝瑞典。噴泉群在藍天白云下,閃耀著鎏金的光輝和水流的銀影。黃金色的雕塑沐浴在水幕中,玉珠飛濺,光彩奪目。漫步在幽靜高大的森林中,每走一小段路,眼前就會閃爍出飛濺的玉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青年學生用漢語說你好,主動邀約我們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花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花園是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園(1704年修建):筆直的林蔭大道、樹木、灌木叢、噴泉、石砌花圃、珍禽籠、豪華的人工石洞。主要財富要算意大利大師創(chuàng)作的大理石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走訪俄羅斯居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主人用面包和鹽巴禮儀迎接我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女主人和她的親屬,男主人去外地了,兒子是演員,女兒上大學。中年男子據(jù)說是她們家的多年好友,義務充當翻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門口掛的鈴鐺,據(jù)說也是歡迎佳賓用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屋內(nèi)設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摸摸琥珀,會帶來好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中餐就在這里了,俄式烤肉,香檳和伏特加,面包,俄式湯,水果,還有少少一口魚子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方向反了,應該是從夏宮來到此處,而且是坐旅游大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葉卡捷琳娜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如果說彼得宮是彼得大帝的意志體現(xiàn),那么皇村則主要反映了葉卡捷林娜二世的理想和品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葉卡捷琳娜宮又稱皇村,是葉卡捷琳二世女皇修建的。1717年在彼得堡以南約30公里的 “薩麗”莊園,為彼得一世的妻子、皇后葉卡捷林娜·阿列克謝耶夫娜而建的消夏別墅破土動工。七年后,共有16間正房的兩層豪宅及周圍花園竣工啟用。為了強調(diào)皇家新領地的意義,不久這里便被稱為皇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琥珀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709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效仿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的奢華生活,命令普魯士最有名的建筑師興建“琥珀屋”,建成后光彩奪目、富麗堂皇,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琥珀屋”這座寶屋被沖進圣彼得堡的納粹劫走,然而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這一曠世奇珍突然從世人眼中失去了蹤影。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27箱被拆整為零的“琥珀屋”,可能正沉在奧地利的一個湖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直到圣彼得堡300年(2003年)紀念的時候,才由俄國巧匠重新復原出了當時的面貌。這一復原工程歷時25年,耗資1100萬美元,存于葉卡捷琳娜宮內(nè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修復一新的琥珀宮憑借精美的工藝、高超的技術以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據(jù)說這里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生活過的地方,有他的雕塑,遺憾,我們沒有找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葉宮外面的小集市,各種工藝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去滴血教堂了,路上的風景非常美,只是想拍好不容易,遇到堵車時才能拍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滴血大教堂(正式名稱為基督復活教堂)是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標志性東正教建筑,為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遇刺而建,其名稱源于暗殺事件中沙皇鮮血染紅地面的歷史場景。? 教堂以華麗的拜占庭風格洋蔥頭穹頂和7500平方米馬賽克鑲嵌畫聞名,兼具歷史紀念性與藝術價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歷史背景與命名由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紀念事件?:1881年3月1日,推行農(nóng)奴制改革的亞歷山大二世在格里鮑耶陀夫運河畔遭民意黨成員炸彈襲擊身亡,其子亞歷山大三世下令在原址修建教堂,工程歷時24年(1883-190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名稱含義?:"滴血"直指沙皇遇害時鮮血浸染地面的場景,教堂內(nèi)仍保留染血的原址鵝卵石,并設有寶石裝飾的祭壇標記事發(fā)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建筑與藝術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外觀設計?:以莫斯科紅場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擁有7座彩色琺瑯青銅板裝飾的洋蔥頭穹頂,高度達81米,融合中世紀俄羅斯與雅羅斯拉夫爾風格,與圣彼得堡主流巴洛克建筑形成鮮明對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內(nèi)部裝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墻面與穹頂覆蓋7500平方米馬賽克鑲嵌畫,題材取自《舊約》,使用意大利大理石及俄羅斯寶石,由多位藝術家耗時12年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立柱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地面鋪砌粉紅色大理石,圣壇由碧玉柱支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歷史變遷與現(xiàn)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蘇聯(lián)時期?:1917年遭洗劫,二戰(zhàn)期間被用作蔬菜倉庫,1970年起修復27年,1997年重新開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目前在修善,沒能入內(nèi)參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教堂對面是公園,周邊有許多地攤,主要賣油畫等藝術品,還有街頭藝術家獻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涅瓦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橋頭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海神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燈塔,它不僅是航海者的導航燈,更是俄羅斯海軍榮耀的象征。這座燈塔位于瓦西里島的古港口,始建于1810年,由法國建筑師設計。燈塔的獨特設計靈感來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人們將戰(zhàn)敗船只的船頭釘在圓柱上,作為勝利的象征。燈塔由兩根32米高的船頭形裝飾石柱組成,頂部裝有三角油燈,夜幕降臨時,火焰高達七米,為航行中的船只提供指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燈塔的柱體上雕刻有四尊神像,分別代表俄羅斯的四條主要河流: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涅伯河和涅瓦河。這些神像不僅象征著俄羅斯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海洋和河流的敬畏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燈塔旁曾是琥珀交易的中心,見證了圣彼得堡作為俄羅斯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變遷。如今,這座燈塔不僅是航海者的導航標志,也是圣彼得堡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彼得保羅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彼得保羅要塞是當初建設圣彼得堡最重要的基礎。 在1703年與瑞典的戰(zhàn)爭尚未結束時,就開始在涅瓦河岸修筑這座多角型的碉堡。 目的是為了要監(jiān)控涅瓦河上的船只。這里是圣彼得堡最早開始建設的地區(q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興建要塞的所在地為潮濕的沼澤地,在加上濕冷的天氣讓工程進行相當困難。但是彼得大帝卻仍然嚴格的執(zhí)行興建的工程,犧牲了數(shù)千人的性命,終于在同年的秋天完工。 并于三年后由瑞士的建筑師將木造建筑改為石造圍墻。 從此彼得保羅要塞在此便屹立不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彼得保羅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該要塞 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島上奠基,它與彼得堡同齡。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fā)展的,彼得保羅要塞是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zhàn)爭的前哨陣地創(chuàng)造的。 彼得大帝親自為它選擇了一處易于防御的地點,親自監(jiān)督建造工作。后幾經(jīng)擴建,建成這座六棱體的古堡。古堡的墻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圣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筑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717年它失去了軍事意義,成了國家監(jiān)獄,它寬厚的墻壁里筑有許多暗炮臺,以及陰沉、寒冷的單人囚室。從長長的在押犯人名單中,可以找到許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高爾基等等。1887年,列寧的哥哥亞-烏里揚諾夫試圖謀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殺害,年僅21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羅大教堂。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質(zhì)的,1712-1733年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羅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nèi)部裝飾富麗堂皇,有鍍銅的吊燈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燈架。 教堂內(nèi)壁裝飾有43幅精雕細鏤的木刻雕像。教堂內(nèi)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于這里。大教堂的鐘樓高122米,到本世紀中葉,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閃閃的尖頂直刺藍天,景色十分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裝飾有圓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要塞中還有6座棱堡及其他軍事設施。3座面對涅瓦河,3座面對克龍維爾克海峽。棱堡中有300門大炮。從18世紀起,每日中午12時,納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發(fā)空包彈,向全城居民報時,這一習俗流傳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彼得大帝銅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彼得羅夫門,門上裝飾有象征皇室至高無上權勢的雙頭鷹浮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早期航天飛行器原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蘇聯(lián)時代的航天英雄人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要塞的大門,16日的行程結束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