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 字 尹老</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 11881596</p> <p class="ql-block"> 南京,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都,宛如一本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滿滿書寫著歲月的故事。懷著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文化的熱愛,我們小區(qū)里退休人員組織“夕陽紅”團隊踏上了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南京之旅。在這趟旅程中,牛首山、高淳老街以及達摩古洞等地的佛教文化遺跡,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心靈的道路,讓我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抵達南京第一天的下午.,我們前往牛首山。牛首山,這座被譽為“中國佛教名山”的圣地,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信徒和游客前來朝拜和觀光。剛踏入牛首山景區(qū),清新的空氣和郁郁蔥蔥的植被便撲面而來,讓人瞬間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我們來到了佛頂塔和佛頂宮。佛頂塔巍峨聳立,直插云霄,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佛教故事;佛頂宮則宛如一座神秘的地下宮殿,莊嚴肅穆,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 進入佛頂宮,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地下三十多米的地宮里,供奉著世上僅存的四粒釋迦牟尼圓寂后剩下的舍利子之一——唯一的佛祖頭頂骨舍利子。據地接導游介紹,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國王的兒子,他出家修道,最終成為了無上智慧的覺悟者和無量功德的圓滿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而“如來佛”則是受《西游記》等文學作品影響而形成了對他的一種通俗稱呼 。在這神圣的地宮里,我靜靜地凝視著舍利子,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和敬畏。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千年的佛教文化進行了一次親密的對話,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p> <p class="ql-block"> 導游的講解還提到了牛首山附近的戴山,她講述了戴笠在此飛機失事而亡故的傳奇經過,甚至將其說成是菩薩顯靈懲戒惡賊。雖然我知道這只是導游戲說歷史,但其中所蘊含的因果報應觀念卻讓我陷入了沉思。佛教講究因果,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這與我們常說的“前因后果”不謀而合,現在的我們,不正是由以前的所作所為所塑造的嗎?而將來的我們,也需要通過現在的努力去成就。想到這里,我不禁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正念,多做善事,這也就是為自己的未來種下了美好的因哦。</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高淳老街。高淳老街是一條充滿歷史韻味的古街,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建筑,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在老街上,有一處景點——關王廟,吸引了我的目光。關王廟,是為了供奉武圣關羽而建。關羽,這位在中國歷史上備受尊崇的人物,以其忠義和勇猛而聞名于世。然而,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這里與很多地方一樣又都將關羽作為財神來供奉,這與我原本從小說“封神演義”中認知的財神趙公明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 問過導游,得知:關羽武藝高超,在“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民間尊為“關公”,尊為“武圣”(“文圣”就是孔子了)。人們一向崇尚關羽的忠信仁義,佛教尊其為“護法伽藍菩薩”(<a href="http://www.zit.org.cn/52r9v25n"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二上延福寺</a>)…明朝時,晉商們看重關羽“誠信經營”、“義薄云天”的品德,將關羽像搬進商鋪敬為祖師爺,在供奉關羽時,給“武圣”牌位增加了“財神”的內涵,從此關羽便從“武圣”逐漸又兼職做起了“武財神”。也讓我漲知識了,一笑。</p> <p class="ql-block"> 站在關王廟殿堂前,我看到了一副意味深長的對聯:“真有善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拜無妨”。這副對聯讓我感觸頗深,它讓我明白,信佛與否、拜菩薩與否,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守住內心的“德”與“善”,這才是為人的根本。只要我們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問心無愧,即使不拜佛,也是能獲得內心安寧和滿足的。</p> <p class="ql-block"> 在南京的第四天,我們來到了南京市北端長江邊的“一葦渡·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和“達摩古洞”。達摩,這位南天竺(印度)的高僧,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傳播佛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禪宗。傳說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以一根蘆葦為舟,渡過長江,其超凡的智慧和神奇的法力令人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走進達摩石窟光影藝術館,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佛教世界。通過現代光影技術的展示,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達摩祖師的生平事跡和禪宗思想。達摩祖師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只要通過內心的覺悟和修行,就能達到成佛的境界。這種思想讓我深受啟發(fā),它讓我明白,修行并不一定局限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感悟和轉變。</p><p class="ql-block"> 隨后,我來到了達摩古洞。達摩古洞是達摩祖師當年在南京修行的地方,洞內供奉著達摩祖師的佛像。站在洞前,我想象著達摩祖師當年在此面壁九年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敬佩之情。面壁九年,這需要多么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正是這種對佛法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努力,才使得達摩祖師能夠領悟到佛法的真諦,開創(chuàng)出中國禪宗這一偉大的佛教宗派。</p> <p class="ql-block"> 這次南京之旅,讓我對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佛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一種認識世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它所蘊含的因果報應、慈悲為懷、內心修行等理念,都讓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無論是佛教文化還是其他文化,它們都承載著人類的智慧和情感,是祖先留傳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索和學習不同的文化,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p><p class="ql-block"> 離開南京時,我的心中充滿了不舍和感慨。這座城市,不僅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更讓我在心靈上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升華。我相信,這次南京之旅所帶來的感悟和思考,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