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勞特累克(1864-1901)</h3> <h3> 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1864-1901)是19世紀實驗性繪畫與20世紀初表現(xiàn)主義某些傾向之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繪畫作品對同代人及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譬如:蒙克、馬蒂斯、畢加索等等。勞特累克與拉斐爾、卡拉瓦喬、梵高等才華橫溢的繪畫大師不約而同都在37歲時與世長辭,這種天妒英才的驚人巧合,至今給人們留下了令人敬畏的不解之謎。</h3> <h3>勞特累克工作照</h3> <h3> 勞特累克(題圖,圖1)是西方美術史上最重要且特異的畫家之一。他最精華的創(chuàng)作時光,都在巴黎紅燈區(qū)蒙馬特度過,他刻畫酒吧、馬戲團、夜總會、以及妓院的生活場景,以尖銳寫實的筆觸,捕捉世紀末巴黎縱情享樂的社會情態(tài),不僅展現(xiàn)了他對藝術的獨特理解,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勞特累克是一位具有非凡敏銳觀察力和個性的色彩大師,他善于運用清晰線條和大塊色彩,對比布置畫面;靠線條造型,略施明暗,強調畫面的總體氛圍;繪畫語言沉俊豪放,別具一格。他不斷吸收其他藝術流派的長處,融合我用,使自己的作品成為琳瑯滿目的大畫廊。他也因此集前衛(wèi)油畫家、招貼畫設計家、書籍插圖家、漫畫家和優(yōu)秀石版畫家于一身,被譽為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繪畫野獸派和表現(xiàn)派名副其實的先驅。</h3> <h3>勞特累克肖像(法國 1958)</h3> <h3> 勞特累克于1864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國南部阿爾比城的一個世襲貴族家庭。優(yōu)裕的條件使他受到很好的教育,豪華的生活令他童年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快樂。他作為家中的獨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權力無尚,他可以隨時讓母親為自己買回一匹看中的駿馬,也可以讓仆人站在雨幕中做自己繪畫的模特,但是這種時光,在他14歲時便終止了。1878年,勞特累克蹊蹺的從椅子上跌落,左股骨骨折。第二年,他在郊外的一條小溝里摔了一跤,造成右股骨骨折。父母近親,使他先天骨質疏松,可能是骨折的重要原因。此后,他的雙腿便停止生長。成年后他雖眉清目秀,但身高卻只有1米52,既不像大人又不像孩子的古怪身材和孱弱的體質,給予了他巨大的打擊,也為他一生的放蕩生活埋下了伏筆。</h3> <h3>成年的勞特累克全身照</h3> <h3> 勞特累克殘疾了,這意味著他將被排除在貴族社交圈之外,難以走上仕途,還將難有門當戶對的婚姻。終生呵護他的母親,極力鼓勵一向喜歡繪畫的勞特雷克從事繪畫事業(yè)。1882年末,勞特累克來到巴黎,先后師從布蘭斯多、萊昂博納、柯爾蒙學畫。在學習期間,勞特累克曾遭到刻薄的諷刺和羞辱;同時,他也結識了許多重要的藝術家,比如塞尚、畢沙羅、德加、坎貝納等。勞特累克崇尚德加,視德加為自己的精神導師。他還結識了年長自己11歲的梵高。他曾因衛(wèi)護梵高,要求與侮辱梵高的亨利德格魯進行擊劍決斗,迫使后者收回妄言進行了真誠的道歉。</h3> <h3> 勞特累克在畫室得到了嚴謹?shù)乃囆g訓練,具備了良好的藝術功底。他特立獨行,有別于大多數(shù)忠實于模特的畫家;他總是把人物的性格特點適度夸張地表現(xiàn)出來;他對同時期最時髦的印象派所推崇的光影風景興味索然;卻傾心于德加式的素描、線條和輪廓的研究。他早期的作品有:時年18歲所作的《鏡前的自畫像》(圖2)、《塞萊蘭的小魯?shù)佟罚▓D3)、熱戀對象《蘇珊·拉瓦東女士》(圖4)、運筆飛動充溢激情的《文森特·梵高》(圖5)、靜如處子的《工作室里的模特》(圖6)和《桌旁的青年女子》(圖7)等等。</h3> <h3>《鏡前的自畫像》</h3> <h3>《塞萊蘭的小魯?shù)佟?lt;/h3> <h3>《蘇珊·拉瓦東女士》</h3> <h3>《文森持·梵高》</h3> <h3>《工作室里的模特》</h3> <h3>《桌旁的青年女子》</h3> <h3> 作于1886年的《洗衣婦》(圖8),是勞特累克早期的杰作。洗衣婦的形象清晰簡練,極有力度。從中可見作者對人體形態(tài)恰當自如的把握:支撐剛硬的手臂和傾斜下彎、松垮柔軟的腰背部,沒有依賴臉部神情的刻畫,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洗衣婦的疲憊和倦怠。而略顯層次的暖棕色主色調和短小筆觸,構成深色背景;有著灰綠色陰影和淺玫瑰色反光的白色上衣的人物形象,異常鮮明地突出在富于變化的深色背景之前,輪廓清晰精細自然,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動造型。從繪畫技法中可以看到莫奈、畢沙羅等印象派大師的影子。難怪此畫在2005年的佳士得拍賣中,拍出了2240萬美元的高價。</h3> <h3>《洗衣婦》</h3> <h3> 身殘的勞特累克渴望健康和運動,因此他愛畫有關駿馬題材的作品,如:《德·圖盧茲·勞特累克駕駛他的四輪馬車》(圖9)、《費爾南多馬戲團的馬術表演》(圖10)、《女騎手》(圖11)、《白馬卡塞爾》(圖12)、《綁在手推車上的穗軸》(圖13)等。他還非常認真地為母親畫了《阿爾黛·佐伊·德·圖盧茲·勞特累克伯爵夫人》(圖14)的肖像,出于對母親的敬畏,畫作肅穆鮮活,空氣感十足,但卻略顯拘瑾。這些畫作,既有傳統(tǒng)美學的遺存,又體現(xiàn)了他對于新興畫派技巧的吸納和追求,彰顯了勞特累克當時繪畫水平所達到的高度。</h3> <h3>《德·圖盧茲·勞特累克駕駛他的四輪馬車》</h3> <h3>《費爾南多馬戲團的馬術表演》</h3> <h3>《女騎手》</h3> <h3>《白馬卡塞爾》</h3> <h3>《綁在手推車上的穗軸》</h3> <h3>《阿黛爾·佐伊·德·圖盧茲·勞特累克伯爵夫人》</h3> <h3>《阿爾黛·佐伊·德·圖盧茲·勞特累克伯爵夫人》原作圖</h3> <h3> 19世紀最后時光的法國,充滿了享樂主義。巴黎蒙馬特地區(qū)到處是餐廳、劇院、酒吧、夜總會和妓院,生活的自由放蕩與奢華極為著名。年輕的勞特累克很快便融入了蒙馬特享樂生活的節(jié)奏,被極具誘惑力的酒與色所俘獲。他整日沉迷在夜總會里,許多大牌的舞娘、妓女成了他的情人;他終日歡宴不斷,唯有清醒的時候才能拿起畫筆作畫。他沉浸在這種生活中,而這種生活也成就了他成熟風格時期的主要繪畫主題。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高峰期,聲色題材的作品不斷涌現(xiàn)。如:《紅磨坊一角》(圖15)、《在餅干磨坊舞廳》(圖16)、《在新馬戲團:舞者和五件填充襯衫》(圖17)、《在紅磨坊》(圖18)、《情人節(jié)舞蹈》(圖19)、《舞者調整她的緊身衣》(圖20)、《一千迪豪彈鋼琴》(圖21)、《“明星”音樂咖啡廳的英國女招待》(圖22)、《獨自一人》(圖23)、《紅磨坊四邊舞開始》(圖24)等等。</h3> <h3>《紅磨坊一角》</h3> <h3>《在餅干磨坊舞廳》</h3> <h3>《在新馬戲團:舞者和五件充填襯衫》</h3> <h3>《在紅磨坊》</h3> <h3>《情人節(jié)舞蹈》</h3> <h3>《舞者調整她的緊身衣》</h3> <h3>《一千迪豪彈鋼琴》</h3> <h3>《“明星”音樂咖啡廳的英國女招待》</h3> <h3>《獨自一人》</h3> <h3>《紅磨坊四邊舞開始》</h3> <h3> 1889年秋天開業(yè)的紅磨坊夜總會,不久就成了巴黎的娛樂與社交中心。勞特累克是這里的座上賓,天天到這里畫速寫。他于1890年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紅磨坊舞會》(圖25)。由于此畫淋漓盡致的描繪了紅磨坊的歡樂引人,又突出了當紅舞星,店主很是欣賞,立即購買了此畫,掛在紅磨坊大門的通道上,以招來顧客。畫作的前景,由老傭人隨侍高貴的紅衣女子和左側即將消逝的男士統(tǒng)一畫面。中景描繪激烈的舞蹈,那舞男的身影隨意屈伸跳動著,沉醉在半是幽默、半是縱情姿肆的狀態(tài)中;舞女則翹起腿,提起長裙踢踏著、扭搖著,充分展現(xiàn)出放蕩形骸的姿勢,與前景的靜態(tài)形成強烈對比。后景則描繪圍繞舞池的觀眾,作者將自己的父親和某些舞星也繪入其中,但他們的表情卻十分呆板,對瘋狂的舞姿好象只是一種習慣的反應。畫作表現(xiàn)各式男女在這一自由的天地里放縱狂舞,所獲得的好象僅僅是一點點精神的舒展和釋放。畫作色彩活躍,地板的線條加強了畫面的縱深和統(tǒng)一,瀟灑流動的線條和筆觸增加了畫面的動勢和喧鬧放蕩的氛圍,彰顯了強烈的表現(xiàn)力。</h3> <h3>《紅磨坊舞會》</h3> <h3>《紅磨坊舞會》原作圖</h3> <h3> 勞特累克帶著畸形的心理,以諷刺和同情的筆調,反復描繪巴黎的聲色場所。這在歐洲近代畫家中是極其少有的現(xiàn)象。不僅如此,他還把焦點對準拉·姑柳、珍妮·阿弗莉、伊維特·吉爾貝、馬塞爾·朗黛、夏烏考等幾個明星身上,從她們初出茅廬,一直畫到她們年老色衰。這一時期,他的部分畫作,幾乎可以成為這些明星演藝生涯的個人檔案。例如:</h3> <h3> 伊薇特·吉貝爾是紅磨坊里全能的藝人。勞特累克繪有《歌唱中的吉爾貝》(圖26)、《吉爾貝謝幕》(圖27)等畫作。開始她對畫中夸張的形象很不理解,曾寫信拜托勞特累克千萬把她畫漂亮些,但后來則完全接受了這種藝術形式。甚至當巴黎某雜志選她做封面女郎時,她指名要勞特累克為她畫像。</h3> <h3>《歌唱中的吉爾貝》</h3> <h3>《吉爾貝謝幕》</h3> <h3> 拉·姑柳是對勞特累克最有幫助的一位模特。她是一個舞技出眾、充滿野性、缺乏教養(yǎng)的小姐。1891年,勞特累克受紅磨坊老板委托,繪制了彩色石印海報《紅磨坊的拉·姑柳小姐》(圖28),海報上拉·姑柳掀開衣裙,高舉大腿,迷人的舞姿在男伴黑色側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動人,加上使用彩色和顯著的文字,非常吸引眼球。這種一改傳統(tǒng)的海報一經(jīng)貼出,成功地為紅磨房帶來了大量的客源。勞特累克也因此成為紅磨坊不可缺少的宣傳畫家。此外,勞特累克不還繪有《拉·姑柳跳康康舞》(圖29)、《拉·姑柳走進紅磨坊》(圖30)、《在紅磨坊拉·姑柳和她的妹妹》(圖31)、《拉·姑柳帶著兩個女人來紅磨坊》(圖32)等共計13幅有關描繪拉·姑柳的作品。</h3> <h3>《紅磨坊的拉·姑柳小姐》</h3> <h3>《紅磨坊的拉·姑柳小姐》海報原圖</h3> <h3>《拉·姑柳跳康康舞》</h3> <h3>《拉·姑柳走進紅磨坊》</h3> <h3>《在紅磨坊拉·姑柳和她的妹妹》</h3> <h3>《拉·姑柳帶著兩個女人來紅磨坊》</h3> <h3> 珍妮·阿弗莉是一個文雅細致的舞女,她是法國高級妓女與意大利貴族所生,性格孤僻憂郁,身材苗條,體態(tài)輕柔,喜愛隨音樂獨自起舞。1892年,勞特累克所畫的《走出紅磨坊的珍妮·阿弗莉》(圖33),表現(xiàn)了她的善感和憂郁。畫家將一身暗紫色的她安排于類似點彩畫法的大面積金黃色中,更強調了落莫與凄涼的感覺,華繁背后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躍然紙上,流露出對她的深切同情。</h3> <h3>《走出紅磨坊的珍妮·阿弗莉》</h3> <h3> 夏烏考是經(jīng)勞特雷克畫筆而成名。她在紅磨坊中是小丑雜技演員兼舞星(圖34,《坐著的小丑》),也是紅磨坊中舞技最棒的藝人?!都t磨坊中的夏烏考》(圖35)一畫中的她特征突出,傾斜的身子反襯出寬闊的空間??此齐S意涂抹的背景人物,對夏烏考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穩(wěn)定作用。 </h3> <h3>《坐著的小丑》</h3> <h3>《紅磨坊中的夏烏考》</h3> <h3> 馬塞爾·朗黛是巴黎代里埃德劇院的著名舞蹈演員。她的表演使勞特累克入迷,他欣賞她入時的衣著及“帝國式”的肩、“皇家的”后背,為她的身段所傾倒?!恶R塞爾·朗黛在〈伊爾帕里克〉中的波萊羅舞》(圖36),表現(xiàn)了舞蹈中的馬塞爾·朗黛,動作奔放,線條流暢,色彩奇特,人物臉上有夸張的逆光,使歡樂的場景似乎蘊含了畫家一絲沉郁的心情。</h3> <h3>《馬塞爾·朗黛在〈伊爾帕里克〉中的波萊羅舞》</h3> <h3> 除了當紅藝人,勞特累克還描繪了夜總會的各種場景和人物。如:《加布里埃爾·塔匹·德·塞萊蘭博士》(圖37)、《紅磨坊的英國人》(圖38)、《彼洛先生在咖啡館》(圖39)、《宏偉的一層》(圖46)、《化妝女郎》(圖41)、《最后的面包屑》(圖42)、《大使,時尚的人》(圖43)、《巴黎花園酒店》(圖44)、《路易斯·帕斯卡》(圖45)、《戴面罩的盒子》(圖46)、《在拉特莫爾特的一個私人房間里》(圖47)等。</h3> <h3>《加布里埃爾·塔匹·德·塞萊蘭博士》</h3> <h3>《紅磨坊的英國人》</h3> <h3>《彼洛先生在咖啡館》</h3> <h3>《宏偉的一層》</h3> <h3>《化妝女郎》</h3> <h3>《最后的面包屑》</h3> <h3>《大使,時尚的人》</h3> <h3>《巴黎花園酒店》</h3> <h3>《路易斯·帕斯卡》</h3> <h3>《帶面罩的盒子》</h3> <h3>《在拉特莫爾特的一個私人房間里》</h3> <h3> 作于1894年的《摩林街的沙龍》(圖48),是勞特累克的代表作之一。畫作用運空靈灑脫的色彩長線和平涂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裝飾富麗堂皇的沙龍廳堂中,幾個女人懶庸地等客上門,拘禮的女主人正襟危坐,意欲擺出一副上流社會人物的派頭。但她左邊那個半掩半袒的女子,以及右邊被畫框截去半個身子、擼起裙子露著大腿走過的女子,似乎和她開了個大玩笑。人物刻畫非常辛辣生動和確切,整個畫面籠罩在一層紫紅色的曖昧和晦澀之中,猶如幻境,又暗含一絲淡淡的嘲諷與同情。如此精心的構圖和描繪,使作品升華成為了沉雋的深刻和內(nèi)在的永恒。</h3> <h3>《摩林街的沙龍》原作圖</h3> <h3>《摩林街的沙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h3> <h3>《摩林街的沙龍》(幾內(nèi)亞)</h3> <h3> 勞特累克還描繪妓女,他甚至為室友騰婚房,直接住進了妓院。他看到了妓女的日常生活,發(fā)現(xiàn)了妓女的同性戀,很快就創(chuàng)作了有關的作品。如:《床上的兩個女人》(圖49)、《兩個女人跳華爾茲》(圖50)、《裸體女人在鏡子前》(圖51)等等。</h3> <h3> 勞特累克作于1894年的《摩林街的妓女衛(wèi)生檢查》(圖52)描繪了正在等待強制性例行衛(wèi)生檢查的兩位妓女,她們低垂著眼簾,雙手撩起絲鍛的裙子,排隊等候。畫面左側的妓女看上去已呈衰老之相,右側的妓女似乎要年輕一些,體態(tài)上也較前者少一些飽受蹂躪的痕跡。但是盡管兩人都抹著濃妝,卻依然遮不住滿臉的凄涼,尤其是那兩雙微合的眼睛和微收的下頜,更是傳達給人一種不堪的痛楚與悲傷。畫面背景耀眼的紅色,對前景人物有一種犀利而凝重的壓迫感,似乎在暗示著這種痛苦和罪惡,仍在吞噬她們年輕的、即使是不再鮮活的生命。</h3> <h3> 1896年,勞特累克還出版了反映妓女生活的石版畫集《她們》。這些作品中沒有淫蕩的元素,也沒有刻意的勸善,作者對主題的坦然態(tài)度,本身就是一個杰作。</h3> <h3>《床上的兩個女人》</h3> <h3>《兩個女人跳華爾茲》</h3> <h3>《裸體女人在鏡子前》</h3> <h3>《摩林街的妓女衛(wèi)生檢查》</h3> <h3> 梵高的弟弟迪奧成為勞特內(nèi)克作品的代理商后,對他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建議他嘗試在廣告領域發(fā)展。1891年,勞特雷克創(chuàng)作完成了“紅磨坊”等多幅廣告作品,使他一炮而紅,成為了巴黎最為知名的畫家,他的名字有了如日中天的威望。2011年,比利時發(fā)行“勞特累克廣告、海報作品”不干膠郵票小本票,收錄了他的10幅作品,包括《珍妮·阿弗莉》(圖53)、《日本迪凡音樂廳》(圖54)、《歡樂女王》(圖55)、《54艙的乘客》(圖56)等。小本票的封面是《阿里斯蒂德·布呂昂在夜總會》(圖57)。</h3> <h3>《珍妮·阿弗莉》</h3> <h3>《日本迪凡音樂廳》</h3> <h3>《歡樂女王》</h3> <h3>《54艙的乘客》</h3> <h3>《阿里斯蒂德·布呂昂在夜總會》<br>(2011比利時發(fā)行勞特累克小本票封面)</h3> <h3>比利時發(fā)行勞特累克小本票(A面)</h3> <h3>比利時發(fā)行勞特累克小本票(B面)</h3> <h3> 勞特累克在所謂純藝術和商業(yè)藝術領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曾說:“我只描繪真實,而不描繪理想。”他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震撼人心的真實。城市的淫逸生活是他最主要的繪畫題材,這種生活方式也給他的靈魂蛀下了難以康復的瘡洞。色欲的蠶食,使他不僅在30歲時就染上了梅毒,而且酗酒也使他的大腦嚴重中毒。1899年,母親和醫(yī)師表弟商量后,曾將他送入醫(yī)院治療病患,但放縱的習慣卻繼續(xù)逐漸吞沒著他的生命之火。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女性失望的勞特累克,罕見地動了真情,為一位18歲的職業(yè)制衣人繪制了油畫《女裁縫》(圖58)和兩張素描;他還迷戀上了歌劇,完成了《波爾多歌劇院的〈梅薩利娜〉》(圖59)等6幅相關的畫作。</h3> <h3>《女裁縫》</h3> <h3>《女裁縫》畫作原圖</h3> <h3>《波爾多歌劇院的〈梅薩利娜〉》</h3> <h3> 1901年4月,病入膏肓的勞特累克最后一次前往巴黎,開啟了他與老朋友的訣別之旅。他整理了自己的畫室,完成了為感謝表弟醫(yī)師而創(chuàng)作的最后遺作《巴黎大學醫(yī)學院的口試》(圖60)。8月,母親帶他回到馬爾羅梅的別墅。9月9日,勞特累克在家人與少數(shù)好友的注視下逝世,年僅37歲。<br> </h3> <h3> 勞特累克去世以后,他的母親很好地保存了他的作品。為了紀念兒子,她想把這些畫作捐給盧浮宮,但遭到婉拒,后來捐給了家鄉(xiāng)阿爾比市。如今,圖盧茲-勞特雷克博物館以超過1000幅畫作的規(guī)模,成為世界上收藏勞特累克畫作最多的博物館,也成為了阿爾比城市文化的重要標志和法國的驕傲。勞特累克的畫作、海報以及美食研究,都成為了他留給后世的寶貴遺產(chǎn)。人們在欣賞他其他畫家難以比肩藝術作品的同時,也銘記住了這位有著“蒙馬特之魂”美譽的畫壇大師的傳奇人生。<br> <br> (全文完)</h3> <h3>《巴黎大學醫(yī)學院的口試》</h3> <h3>馬爾代夫勞特累克畫作小全張</h3> <h3>圖盧茲-勞特累克博物館(法國阿爾比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