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影與歷史的碰撞:深圳鳳凰古村攝影采風記</p><p class="ql-block"> 當鏡頭對準青瓦白墻的飛檐,當光影掠過斑駁的宗祠牌坊——2025年5月21日,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24名會員,在第七分會長朱明麗、副劉俊彪、副會長彭華釗的帶領(lǐng)下,走進寶安鳳凰古村,用影像定格這座明清古建群的嶺南風情。</p><p class="ql-block"> 古村巷陌里,會員們聚焦“穿旗袍的模特”,讓人文氣息與青磚黛瓦相映成趣;資深攝影師現(xiàn)場拆解構(gòu)圖奧秘,從“如何用逆光勾勒古建輪廓”到“巷弄透視的光影把控”,手把手傳遞創(chuàng)作巧思。祠堂前的月池、麻石鋪就的巷道、鐫刻家訓的牌坊,都在快門聲中化作流動的歷史切片。</p><p class="ql-block"> 你看這磚雕的紋路、飛檐翹角、雕花窗欞,<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側(cè)光下,在攝影鏡頭里像似在講故事。</span>這場采風不僅是光影與古村的邂逅,更讓深圳的歷史肌理在影像中煥發(fā)新生——當老相機對準新故事,時光便有了雙重的重量!</p><p class="ql-block">下文轉(zhuǎn)載第七分會會長朱明麗</p><p class="ql-block"> 散場時鐘針剛劃過未時,聯(lián)系方式在智能機之間跳轉(zhuǎn)如蝶。這個新生的分會,多像我們包里那些嶄新的儲存卡,空白處都閃著可能的微光。今日這些交錯的光影,不過是刻在上面的第一組數(shù)據(jù)包。</p><p class="ql-block"> 歸途上想起個老鏡頭,鍍膜早已磨損,卻意外能拍出柔和的暈染。或許同好相聚也是如此——技術(shù)會過時,器材會換代,但那些在茶香里交換過的目光,終將成為記憶里最溫潤的濾鏡。</p><p class="ql-block">注:部分照片來自采風活動群</p> <p class="ql-block">六色茶藝文化傳承人譚龍勇,本次鳳凰村采風活動得到譚總的大力支持與協(xié)助。</p> <p class="ql-block"> 鳳凰塔,又名文塔,位于福永街道鳳凰老村東南村口。塔建于清嘉慶年間,1991年重修。1984年9月6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深圳寶安文天祥紀念館:歷史與文化的傳承</p><p class="ql-block">深圳寶安文天祥紀念館,位于寶安區(qū)福永街道鳳凰社區(qū),是一處充滿歷史意義的地方。這里曾是文天祥的駐足之地,他留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名言,至今仍激勵著無數(shù)人。</p><p class="ql-block">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名人,文氏宗親們經(jīng)過商議,決定在修建文塔公園時,在古塔旁增設(shè)文天祥紀念館。這不僅是對文天祥的紀念,也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p> <p class="ql-block">譚龍勇為大家簡單介紹鳳凰古村概況</p> <p class="ql-block">耋耄老攝人</p> <p class="ql-block">老攝人風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