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個交響樂曲叫“北京喜訊到邊寨”,非常歡快熱烈,好像屬很多樂團(tuán)的保留節(jié)目,甚至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也演奏過。不知道這首曲子具體成于何時,若不出意外,我猜一定是在文革時期,至少也在文革前后。</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間,全國人民翹首以盼的喜訊基本都從北京傳出。隔三差五傳得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最新指示”。那時收聽最新指示是件很大的事情,由于收音機(jī)屬高檔奢侈品,擁有者寥寥,所以要十分隆重地組織革命群眾集中聆聽從樓頂、樹梢、電線桿上架設(shè)的高音喇叭里播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聲音,還要敲鑼打鼓放鞭炮地歡呼雀躍,山呼萬歲。</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們那時也很盼望北京傳來“最新指示”,雖然搞不懂老人家“指示”了些什么東西,但他確實(shí)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每每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之時,大人們忙著揮舞紅寶書高呼“毛主席萬歲!”,我們卻在彌漫的硝煙中忘情地?fù)寠Z著湮滅未響的鞭炮。這是項(xiàng)高風(fēng)險、強(qiáng)刺激、超快樂的節(jié)目:鞭炮炸得噼里啪啦,一群男孩東撲西踩,拼命地用手捏熄或用腳踏滅四下散落的鞭炮。有時不留神,未滅的鞭炮會將衣兜里炸開,弄得前功盡棄;有時不小心,拽在手里的鞭炮會忽然爆響,疼得手指麻木。最終能夠搶得一大把可再利用鞭炮的人,往往立刻成為最有號召力的人,因?yàn)槌诉@種機(jī)會,其它地方幾乎是看不到鞭炮的。</p><p class="ql-block"> 熱潮過后,歸于平靜。這時,口袋里能藏有幾個哪怕是殘次的鞭炮,也足以撐起好一陣子腰桿兒。偶爾從口袋中摸出一個,高調(diào)地擺弄擺弄,然后用撿來的煙頭點(diǎn)燃,用力向空中一扔,“嘭”地一聲,讓所有為聽一聲響而兩手空空地跟在屁股后的小家伙們艷羨不已。即使是沒有引線的殘次品,也要將其掰開,用火直接點(diǎn)燃火藥,“嘶嘶”地發(fā)出火花,權(quán)當(dāng)微縮版的焰火……</p><p class="ql-block"> 太喜歡擁有鞭炮了。平時只好在家里偷一點(diǎn)限量供應(yīng)的火柴,刮下火柴頭,用紙裹住自制鞭炮,但從來沒有響過。所以,唯一能搞到鞭炮的機(jī)會,就是北京“最新指示”到來時候!從另一意義上說,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也是我們當(dāng)時快樂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萬歲,毛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