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新鐵路(蘭新線)作為貫穿西北的核心干線,被譽為“流動的地理畫卷”,沿線有丹霞地貌、沙漠、雪山草原及石窟藝術,同時覆蓋古絲綢之路遺跡,藏漢文化與中亞風情,呈現多元景觀與人文融合。<div> 時值初夏,西北地區(qū)氣候宜人,長假剛過,景區(qū)人流呈現暫時性低谷,是旅游的大好時機。來一次說走就走的背包客自由行。沿著蘭新線一路向西,補打卡嘉峪關、敦煌、哈密、吐魯番、天山天池幾個著名景點。</div> 據武周圣歷元年(698)《李君修慈悲佛龕碑》所記載,“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zhí)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屆此,又與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于二僧?!钡奖睕鰰r期,此地已形成了小型僧侶社區(qū)。這些洞窟最初只是作為隱士僧侶的冥想修行之所,但后來發(fā)展為服務于附近興起的寺院。 1987年,莫高窟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參觀莫高窟需要提前預約購票,來到距離莫高窟約15公里的數字展示中心觀影? ,再坐擺渡車至洞窟區(qū)??,F在好多景區(qū)賺錢的套路。 九層樓:第96窟窟外木構建筑之俗稱。唐代稱北大像。俗稱大佛殿。代表窟之一。敦煌石窟之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頂,高40米,窟外有九層木構建筑,高45米??邇韧奖跓o畫,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33米)的彌勒佛像。高度僅次于四川樂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榮縣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則為全國之冠。 莫高窟第17窟,即藏經洞,亦稱“鳴沙石室”“敦煌石室”,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間,原為晚唐河西釋門都僧統(tǒng)洪?的禪窟,洪?逝世后,其下屬僧徒或吳姓本家改禪窟為影堂。此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頂,地面至窟頂高3米,北壁前建長方形禪床式低壇,壇上端坐一身泥塑坐像,為洪?高僧像。北壁畫二菩提樹,枝葉相接,以示洪?在菩提樹下坐禪。菩提樹東側畫一比丘尼,雙手捧持對鳳團扇;西側畫一近事女,一手持巾,一手執(zhí)杖。西壁嵌有大中五年洪?告身碑一通??邇纫虬l(fā)現數以萬計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古代佛經寫本、社會文書、絹畫、刺繡、法器等文物,故而俗稱“藏經洞”。 還參觀了第45窟:盛唐彩塑巔峰,佛與菩薩神態(tài)靈動、第220窟:初唐帝王聽法圖、第158窟:15米涅槃佛像。遺憾的是洞窟內禁止攝錄。 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以佛教故事、經變畫為主,融合中亞、印度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形成獨特的“敦煌風格”??傮w上覺得莫高窟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文物保存及修復的狀況比較好。 <p class="ql-block"> 參觀敦煌市博物館,更好地了解敦煌的歷史人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涼石塔(鎮(zhèn)館之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繪陶鎮(zhèn)墓獸?(鎮(zhèn)館之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敦煌漢簡(鎮(zhèn)館之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晉畫像磚(鎮(zhèn)館之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經》(鎮(zhèn)館之寶)</h3> 敦煌在20世紀引起關注,與藏經洞的發(fā)現有密切關系。王圓箓是一個云游道士,于1890年左右來到敦煌莫高窟,并在此定居。他儼然成為石窟的民間守護者,并四處籌款以修繕廟宇。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清掃第16窟的積沙時,他的一個工人突然發(fā)現一個暗門,門內是一間小秘室,隱藏著堆得滿滿的4至11世紀的寫卷和繪畫。該窟即是第17窟,并以藏經洞聞名(最初它是9世紀左右為洪辯和尚建造的影堂)。 王圓箓發(fā)現藏經洞后,英國的M.A.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相繼掠走洞中大量經書等文物,俄國人S.F.奧爾登堡(Сергей федорович Ольденбург,1863-1934)、美國人L.華爾納還盜走莫高窟的一些壁畫。這些盜劫和破壞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損失。同時,他們中也有人開始以考古學的方法對洞窟做了編號、測繪、照相、文字記錄,并公布了敦煌石窟的部分照片和資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外國人掠奪的文物</h3> 積薪——積聚的柴草,古時作為烽火的燃料。 鳴沙山在漢代的時候被稱為神沙山、沙角山,魏晉時始稱鳴沙山,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其鳴聲可分為兩種,一種為自鳴于天,另一種為和聲于人。 月牙泉在漢代時稱為沙井,唐代時稱藥泉,清代始稱月牙泉,因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地處鳴沙山的環(huán)抱之中,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 要登上鳴沙山頂,才能領略月牙泉的美貌,在月牙泉旁邊看到的水就沒有這樣的藍。月牙泉真值得一看,我擔心或許在某一天會消失。 1995年夏,敦煌人王立成攜家族成員捐資1萬元,制作天然石碑一塊,碑高2.6米,寬0.7米,下寬1.1米,正面鐫刻“第一泉”,背面鐫刻“愛敦煌”,樹立于月牙泉畔,為景區(qū)增添一景。 敦煌市,甘肅省轄縣級市,由酒泉市代管,別名沙州,總面積2.67萬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敦煌市常住人口18.2萬人。國際機場、高鐵、酒店餐飲以及市政等配套十分完善,真有旅游城市的味道。 <h5><p></p></h5><h1><b>謝謝觀賞!</b></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影視資料均為原創(chuàng)(除注明出處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部分文字資料引用自網絡)</b></div><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楊啟榮2025年5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