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0日上午,從南梁乘車四個多小時,下午三點到了革命圣地一一延安。</p><p class="ql-block"> 延安可以說是中國紅色政權的第一個首都。 我們匆匆趕到了棗園,瀏覽了當年中央機關的各個機要辦公室,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首長居住的窯洞,感受體驗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生活場景。</p><p class="ql-block"> 回頭,我們到了寶塔山下,仰望當年象征革命圣地的寶塔。這座始建于唐代的寶塔,到了今天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轉(zhuǎn)頭,望向清涼山,那里是延安時期的新華廣播電臺、新華通訊總社、解放日報社,中央印刷廠、紙幣廠、衛(wèi)生所和新華書店等革命舊址。代表著延安當年已具有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的完整配備。延安還有眾多革命遺址,因時間安排太緊,沒有一一參觀,下面借百度作補充敘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遺址,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城內(nèi)和郊區(qū)。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延安,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共中央撤離延安,轉(zhuǎn)戰(zhàn)陜北。在此期間,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陜甘寧邊區(qū)首府,是中國革命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遺址,包括鳳凰山、楊家?guī)X、棗園、王家坪等革命舊址。這里有黨中央機關舊址、中央軍委和八路軍軍部舊址,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等人的舊居。延安革命遺址集聚了極具革命性和先進性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對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遺址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還專程到南泥灣轉(zhuǎn)了一圈,感悟當年延安政府用自力更生的精神,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自力更生日后成為共和國立于世界叢林不敗的法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