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夏,參加一個六人的精品團,游覽了大洼村、磁窯紀念墻、寶泉、龍門石窟、應天門、老君山、東太行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圖中,1,大洼村。 2,新鄉(xiāng)。 3,洛陽。 4,三門峽。 5,臨汾。 6,邯鄲。最后回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一、大洼村</p> <p class="ql-block">二、磁窯遺址紀念墻</p> <p class="ql-block">三、寶泉</p> <p class="ql-block">四、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張照片都是《伊闕佛龕碑》。</p><p class="ql-block">《伊闕佛龕碑》是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為紀念生母造像而立,碑文撰寫者岑文本,駢體文體裁,對仗工整,文采斐然。書寫者褚遂良,是唐朝宰相,唐初書法四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的石拱橋上有陳毅的題字,這是1961年周恩來陪同尼泊爾國王參觀龍門石窟。當?shù)仡I導提出要周為建設中的大橋題字,周推薦陳毅題寫,次年春天,陳毅寄來題字,雋刻在拱橋兩端的南北兩側。</p> <p class="ql-block">五、應天門</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是隋唐洛陽的宮城正南門,一直存在于唐宋兩朝。明朝初期應天門被拆除,遺址逐漸被掩埋于地下。</p><p class="ql-block">90年代,洛陽發(fā)掘應天門遺址,建成應天門遺址公園。應天門的燈光秀成為洛陽市的一張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六、老君山</p><p class="ql-block">老君山因傳說是老子歸隱地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七、東太行景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