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朔州古城小訪古(晉行晉美28)

寧肅

如此題目,是相對朔州崇福寺而言。如果說那是道主題大餐,本篇就上幾碟計劃外的自主小菜,也都當(dāng)?shù)靥厣?,值得品味?lt;br><br><b>1 夜逛朔州古城</b><br> 入住尚客優(yōu),已過晚八點(diǎn)。前臺辦理手理時,服務(wù)員說“廟會表演快開始了,你們快點(diǎn)還能趕上?!庇谑牵畔滦欣钕窗涯?,馬上下樓去古城大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 尚客優(yōu)賓館</h3> 賓館后院就是古城北墻,可謂近在咫尺,黑黢黢的土墻被新的包磚及雄闊的城門奪了光彩,著實(shí)很無奈。這道古城墻必定很滄桑,也肯定很悲愴,有太多的故事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 朔州古城城墻</h3> 朔州地處內(nèi)外長城之間,既能應(yīng)援大同,還可拒防全晉,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匈奴、突厥、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屢屢南犯,多少場著名戰(zhàn)役在這里上演。于是,朔州城應(yīng)運(yùn)而生。先是“蒙恬筑城,首名馬邑,兩漢因之?!焙蟊饼R擴(kuò)建,元末明初則利用北齊部分殘墻重建,明洪武三年(1370年)包磚,這就是眼前朔州城的前身。據(jù)資料,當(dāng)時城墻高12米、堞高 2米,周長4000米,有甕城4座、角樓4座、敵樓12座、門樓4座、煙墩4座。其中,四城門東“文德”、西“武定”、南“承恩”、北“鎮(zhèn)塞”。我們就近而入的該是北門,城臺上的三檐歇山建筑。因有圍擋相隔,只得從西側(cè)的“拱極門”而入。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 朔州古城北門城樓</h3> <p class="ql-block">  城里的大街上,早有游人熙熙攘攘,民警和保安也已就位。農(nóng)歷四月初八的廟會是當(dāng)?shù)亍芭褐s”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現(xiàn)在不到正日子,但顯然提前開廟,不知是否因為“五一”節(jié)的緣故。即使是晚上,街上毗連的餐館燈火通明,街邊也有商販小打小鬧,各種當(dāng)?shù)靥厣唐吠_,好不熱鬧。不過,廟會夜場的主角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舞臺,一條街上好幾個演出場地,都不知該看哪個好。簡單一觀,便沿街溜達(dá),我們的目標(biāo)主要是古建筑。夜空中有燈光涂抹的古建筑,自有一番亮點(diǎn)。</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 古城大街夜色</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 古城街邊餐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 街上的孫猴王</h3> 十字大街正中,是古城的地標(biāo)性建筑文昌閣,當(dāng)?shù)厮追Q“閣兒墩”。此閣又名“文魁閣”,作為傳統(tǒng)祭祀建筑,供奉傳說中掌管文運(yùn)功名之神的文昌帝君與魁星神,意取文運(yùn)亨通、教化昌盛之意。此閣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重檐飛角的文昌閣,于上世紀(jì)五十年代拆除。我們眼前的文昌閣是在原址基礎(chǔ)上的重建作品,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fēng)格。其臺基高10米,四向各辟一孔高大券門,門額各嵌石匾,西“來爽”、東“朝陽”的金色行楷字體可見,據(jù)說還有北“鎮(zhèn)朔”與南“迎熏”,但石匾與門洞均被演出舞臺遮掩。各門為磚石結(jié)合門口,內(nèi)側(cè)無壓肩有立柱,券臉七塊石組合;外側(cè)加磚券臉,雙券雙伏。資料都說“整體為二層的樓閣式建筑”,但老夫眼里的城臺上是三層重檐、十字歇山頂?shù)拈w樓。十字頂?shù)乃亩?,各置盤龍琉璃鴟吻,盡顯建筑藝術(shù)。由于仰角過大,外圍的明廊可見,但每層各面結(jié)構(gòu)不明。據(jù)資料說,文昌晨曦乃古城一景,本想著第二天早起,可以欣賞靜謐的文昌閣及其外部結(jié)構(gòu),但未能實(shí)現(xiàn)。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 文昌閣下音樂會</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8 朔州文昌閣東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9 文昌閣閣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0 音樂會演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1 關(guān)公上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2 現(xiàn)場觀眾</h3> 好不容易擠出人群,繼續(xù)前往南門。途中得見大街正中懸一超大的武士造型,在夜空里熠熠生輝。后來去崇福寺,才知道這是彌陀殿上脊壁上的那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3 大街上的武士</h3> 再往南,就望見了南城門,也是門洞特高大的三重檐歇山建筑。走進(jìn)一看,還有甕城。據(jù)說,古城“南城門及甕城建于秦漢,北齊擴(kuò)建,元末明初重建,2013年在原址上進(jìn)行搶救性保護(hù)及修復(fù)?!痹诖?,見到了山西省立“朔州城墻”文保碑和朔城區(qū)立“迎恩門修復(fù)題記”碑。省碑上的可樂瓶子我給拿了,但區(qū)碑上的兒童玩具沒動,好像是當(dāng)?shù)厝宋具t恭的竹節(jié)鋼鞭造型。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4 古城南門城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5 朔州城墻文保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6 迎恩門修復(fù)題記碑</h3> 在此發(fā)現(xiàn),甕城極新,但南城門還有點(diǎn)古韻依存,匾額上依稀有“迎恩門”三字的痕跡,門洞更是十足的原汁原味。比如,那閃著黑黝黝暗光的老磚,那碩大而殘缺的門栓洞與門軸窩,都在訴說著這座城池與一方水土千百年的故事。如今,這個門洞依然是交通要道,大概正因如此,連外側(cè)的甕城也一樣壯闊。甕城不僅有常規(guī)的側(cè)門,還有如南城門一般的門洞與門樓。這既是交通使然,也是面貌體現(xiàn)吧。至于規(guī)制,只好讓路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7 迎恩門匾額</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圖18 迎恩門門洞墻壁</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9 迎恩門門栓洞</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0 迎恩門門軸窩</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1 古城南門看甕城</h3> 時間已晚,其他城門則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2 甕城門回望南城門</h3> <b>2 尋覓北齊城墻</b><br> 前面說過,現(xiàn)朔州古城為“元末明初利用北齊部分殘墻重建,明洪武三年包磚。”到朔州第二天,也就是從新廣武回來的傍晚,簡單吃喝后我們又踏上了加班訪古之路,開尋藏保圖里的北齊城墻。手機(jī)導(dǎo)航,終于在朔城區(qū)古北街與馬邑路交叉路口東50米處得見。<br> 據(jù)《朔州志》載,“始皇三十二年,蒙恬統(tǒng)兵三十萬北擊匈奴,于朔州筑城養(yǎng)馬以備胡?!北饼R天保八年(557年),在秦漢馬邑城舊址上擴(kuò)建,其周長九里余,為土城夯筑城垣,作朔州治所。擴(kuò)建后的北齊朔州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600米,周長6800米,總占地288萬平方米。”據(jù)資料,北齊城垣舊址1983年調(diào)查,未發(fā)掘。當(dāng)時“城垣大部存在,殘高6-10米,城寬12-20米,夯層厚度7-12厘米。夯窩密集,夯窩直徑2厘米左右。夯層內(nèi)夾有大量的漢代陶片及布紋板瓦和繩紋筒瓦等?!?lt;br> 眼前的北齊城墻,擠在銀行、賓館及居民住宅樓里的一處空當(dāng),“現(xiàn)存城墻殘高約8米,底寬約15米,頂寬約10米,城墻上部建筑構(gòu)造現(xiàn)已不明?!辈贿^幾十米長的青磚包砌墻體,讓人乍看像是一堵山寨景觀。只是高高的垛墻上露出一截少得可憐的夯土吧,長著些正泛青的雜草,這是古墻唯一的一點(diǎn)生機(jī)。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3 朔州北齊城墻遺址</h3> 這里的亮點(diǎn)該算嵌于磚墻上的這塊“北齊古城墻遺址”碑,據(jù)文物保護(hù)標(biāo)志碑簡介,知是2000年勒石,碑長方形,黑色花岡巖質(zhì),高66、寬105厘米;陰刻37 字,字體楷書,字徑3~12 厘米。據(jù)說,此碑為某民營企業(yè)出資刻制,嵌于包磚后的墻體上。也有文稱此碑“將古城墻時代定為北齊,不妥。”這是專家的事兒,老夫只知此為省保第三批,“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時代較早的古城墻?!崩戏蜻€知,此為夯土墻,現(xiàn)包磚太假,但不包磚遺址難存。無論如何,這點(diǎn)古城墻畢竟見證了當(dāng)年的防御體系與建筑藝術(shù),雖然有些歷史時空的穿越感,但總算難得的歷史文化窗口吧。<br><br><b>3 參觀馬邑博物館</b><br> 話說5月3日上午,觀摩崇福寺后,直奔馬邑博物館,就在崇福廣場西南側(cè),一片仿古建筑群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4 崇福廣場西南側(cè)仿古建筑群</h3> 看門口的馬邑博物館簡介牌可知,“馬邑博物館是國家三級博物館,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4月正式對外免費(fèi)開放。”“博物館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設(shè)有7個展廳?!薄梆^藏文物3747套,目前展出文物783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232件?!标P(guān)鍵是包含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剎等國家一級文物20件,真是小館不可小瞧呢,那咱就進(jìn)館好好參觀一番。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5 馬邑博物館簡介牌</h3> 掛著“馬邑博物館”牌子的,是座面闊三間、單檐懸山殿式建筑,中間大門鋪首及門釘明晃晃,但并不開與放,要入館得進(jìn)東側(cè)的月亮門進(jìn)。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6 馬邑博物館正門</h3> 進(jìn)來一看,也是全木結(jié)構(gòu)的仿古建筑,也為遼金時期建筑風(fēng)格,雄偉乃自然,但古樸稍欠。按程序,先進(jìn)原作門廳的序廳。這里主要以文字、圖片方式濃縮了朔城這個千年古邑精深厚重的歷史文化,必定“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馬邑自古人杰地靈,英豪輩出”,堪稱“文武圣地”,其眾多歷史名片赫然在列。其中,盛唐狀元苑論才華橫溢、文采超群,深為柳宗元所佩服,于是有《送苑論登第后歸覲詩序》,并心悅誠服地“拜而兄之”。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7 朔城歷史名片</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8 盛唐狀元苑論</h3> 與序廳對應(yīng)的是造像廳,集中展出不同時期、不同材質(zhì)、不同風(fēng)格的造像作品。造像是宗教的主要宣傳手段,佛造像文化自北魏驟然興起,直接帶動了作為魏都平城之京畿重地的馬邑,其佛教思想繁榮、各類造像不勝枚舉,最具代表的自然是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但只找到了塔剎復(fù)制品及圖片,沒有原物。不知是否出差,還是其他原因,失望在所難免,還好有金代石雕十六尊者坐像,這可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有北齊、金、遼等不同時期的佛造像也都古樸質(zhì)感、美輪美奐。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9 北魏曹天度千佛塔塔剎(復(fù)制品)</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0 遼金石雕彩繪十六尊者坐像簡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1 金代石雕十六尊者坐像之一</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2 金代石雕十六尊者坐像之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3 金代禪師坐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4 北齊佛坐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5 遼代達(dá)摩坐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6 遼代觀音菩薩坐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7 明代木雕韋陀立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8 明代木雕貼金菩薩坐像(局部)</h3> 接下來的字畫廳薈萃了諸多名人、大家之作,對于不懂書畫的老夫來說有點(diǎn)浪費(fèi)了,但對清代朔城人劉襄漳的一幅漁翁圖則情有獨(dú)鐘。據(jù)說,此為指墨畫,即不用筆只用指頭、指甲或手掌蘸墨色在紙上作畫,堪稱獨(dú)門絕技。畫面中,一介漁翁白髯龍鐘,衣著襤褸,手執(zhí)漁簍,肩憑漁桿,其神態(tài)惟妙惟肖,線條流暢,水色交融,令人沉浸其中不自拔。另有朔城才子王庚榮所書《圣諭十六條》,也令人共情,不禁誦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9 清代劉襄漳漁翁圖</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0 王庚榮書《圣諭十六條》</h3> 第四展廳為銅器廳,展出自商周到明清不同時期的各類青銅兵器、禮器、酒器、法器及生活用品。其中,享譽(yù)世界的西漢青銅“雁魚燈”可謂馬邑文化的代表和驕傲。此燈于1985年出土,燈體上遍施彩色紋飾,燈盤、燈罩可轉(zhuǎn)動開合以擋風(fēng)及調(diào)光,還可將煙塵吸入從而凈化空氣。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1 西漢青銅雁魚燈</h3> 陶瓷廳為第五展廳,主要展出朔城出土和收藏的各個時期的陶瓷精品。其中,法華群塑、金代白釉印花盤屬于國家一級文物,但當(dāng)時不知。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2 清代龍紋雙耳瓶</h3> 第六展廳的石刻廳里,主要是當(dāng)?shù)爻鐾恋哪怪俱憽⒔?jīng)幢、碑碣、拓片等文物,反映了當(dāng)時文學(xué)、書法與雕刻的最高水平,值得細(xì)看、細(xì)辨,但需要時間。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3 唐冉君墓志銘</h3> 最后是雜項廳,集中了一些難以歸入其他類型的藏品。它們用途不同、造型各異、質(zhì)地鮮明,但有很強(qiáng)的個性色彩,往往令人鐘情。比如,這塊正德十六年造的鐵云紋馨,都有五百多年了,還如此細(xì)膩如新;一塊北齊的豬紋畫像磚,豬的形象躍然磚面;看過很多磚雕圖案,首次見忍冬紋的,還是北齊的,不免小錯愕;當(dāng)年晉綏地區(qū)的老文獻(xiàn),經(jīng)歷了血與火,還能留下來這么多,難能可貴呀。還有這門明代大鐵炮,口沿下鑄“萬歷二十二年吉日”字樣,炮體一側(cè)有“神池堡中路”銘文。老夫不禁想,這炮能裝得進(jìn)哪堵“炮墻”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4 明鐵云紋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5 北齊豬紋畫像磚</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6 北齊忍冬紋方磚</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7 晉綏地區(qū)老文獻(xiàn)</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8 神池堡中路鐵炮</h3> 一出博物館,東面望見另一片更加恢宏的仿古建筑,知是尉遲敬德廟,必須拜訪一下老家都貼的門神去。<br><br><b>4 拜謁尉遲敬德廟</b><br> 據(jù)史料可知,尉遲敬德即與秦瓊齊名的“中華門神”之一的尉遲恭。據(jù)《朔縣志》載,“尉遲恭,朔州鄯陽人,鮮卑族?!彼分蒇逢?,即今朔州市朔城區(qū)。所以,我們所在的朔城就是尉遲恭的故鄉(xiāng)。介休歸唐后,尉遲敬德成為隋末唐初大將,以忠勇著稱,多次救秦王李世民于危難,更是“玄武門之變”的首功之臣,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逝后被敕陪葬昭陵。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9 尉遲敬德廟簡介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0 尉遲敬德像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1 尉遲敬德像碑陰小記</h3> 尉遲敬德廟,正是紀(jì)念這位戰(zhàn)將兼門神的祭祀建筑。來到廟前,先被兩匹銅馬奪了眼球,據(jù)說是仿出土的唐三彩馬俑造型以及昭陵六駿馬的形象,按照真實(shí)馬匹的1.3倍放大鑄造。其質(zhì)感與動感強(qiáng)烈,令人留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2 尉遲敬德廟前銅馬</h3> 再看山門,面闊三間,檐枋彩繪,匾額“尉遲敬德廟”,據(jù)說為姚奠中老先生所書。兩側(cè)的楹聯(lián)“英名留天地,正氣貫古今”則是吳三大先生的手體。山門內(nèi)有四尊彩色塑像,問門口的保安“這都是誰?”,他答“四大天王嘛!”老夫咋看不像,后翻資料才知是盛唐時期的武士形象,并無具體名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3 尉遲敬德廟山門匾額及楹聯(lián)</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4 尉遲敬德廟山門內(nèi)武士</h3> 院內(nèi)迎面忠武殿,看正脊的鴟吻,仿遼金風(fēng)格。其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一看匾額,筆體熟悉,很早開電視書法講座的楊再春先生手筆。楹聯(lián)“遙制六奇力騁貔貅勢,坐揮三略策蘊(yùn)龍豹韜”,則由鐘明善先生題寫。這可都是書法界的超級大師,作品難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5 尉遲敬德廟忠武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6 尉遲敬德廟忠武殿匾額</h3> 忠武殿因尉遲敬德忠勇剛烈、武藝高強(qiáng),謚號“忠武”而名,主供尉遲敬德座像,左右兩側(cè)為貼身侍衛(wèi)。據(jù)說,塑像采用的是“民間傳統(tǒng)工藝脫胎大漆手法,表面仿銅效果鑄造。這種工藝比起銅鑄或泥塑,不容易生銹或開裂。”殿內(nèi)遍布壁畫,展示尉遲敬德的主要功勛。視覺習(xí)慣上,人們可能更喜歡墻上畫的大將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7 尉遲敬德廟忠武殿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8 尉遲敬德廟忠武殿壁畫</h3> 忠武殿后面的昭神殿為重檐廡殿頂,可謂中國古建筑規(guī)制的登峰造極之作。其匾額及楹聯(lián)仍由楊再春先生所寫。這里供奉尉遲敬德成為一代中華門神之后的形象,中間身披綬帶、手拿單鞭的就是尉遲敬德,左邊是他的侄子、玄奘的弟子窺基法師,右側(cè)是他的兒子尉遲保齡。相傳,唐太宗晚年經(jīng)常噩夢連連、夜不能寐,于是由最為信任的尉遲恭與秦瓊守衛(wèi)宮門。如此以來,太宗噩夢全無,又體恤兩位老臣年事已高、戰(zhàn)傷累累,便讓畫師在宮門上繪制二人同等大小的畫像。也怪,這畫像與真人效果無二,太宗仍能高枕無憂。傳至民間,久而久之,尉遲恭和秦瓊就被民間尊為驅(qū)鬼辟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9 尉遲敬德廟昭神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0 尉遲敬德廟昭神殿梁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1 尉遲敬德廟昭神殿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2 尉遲敬德舞臺形象</h3> 兩側(cè)配殿也頗具古建韻味,尤其是脊剎組合豐富,與崇福寺風(fēng)格相近,但其垂獸竟為龍頭,頗具個性,相當(dāng)精彩。配殿主要作展廳,有大型主題浮雕作品,反映著尉遲敬德重要生平節(jié)點(diǎn)及事跡,如介州歸唐等。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3 尉遲敬德廟昭神殿及配殿全景</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4 尉遲敬德廟配殿脊剎</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5 尉遲敬德廟配殿垂獸</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6 尉遲敬德廟配殿梁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7 尉遲敬德廟門神浮雕</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8 尉遲敬德廟“介州歸唐”浮雕</h3> 返回賓館路上,還收了“朔州古城墻碑記”,還賞了文昌閣真容。至今,還記得閣南的餃子香味兒裊裊、閣東的小鴨子絨毛閃耀,明媚如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9 朔州古城墻碑記</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0 白晝文昌閣</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1 籃里的小鴨子</h3> <p class="ql-block">  朔州,再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關(guān)鏈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bnawhs" target="_blank">朔州崇福寺(晉行晉美27)</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7wyrrm" target="_blank">新廣武3段+新廣武城(長城文化體驗229,晉行晉美26)</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52inif" target="_blank">走讀白草口+白草口1段長城(長城文化體驗228,晉行晉美2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1s9h3v" target="_blank">遲到竹帛口(長城文化體驗227,晉行晉美24)</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