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4南昌梅嶺英雄100越野賽之行(一)

臘梅

<p class="ql-block">  9月30日,我乘火車到達江西省南昌市。</p><p class="ql-block"> 南昌是一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如聞名于世的滕王閣、歷史久遠的洪崖石刻、鎮(zhèn)城之寶繩金塔、江南園林青云譜、洞天福地玉隆萬壽宮、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漢代海昏候國遺址博物館、三寶佑民寺銅鐘等古跡。</p><p class="ql-block"> 我在南昌火車站附近找到一家旅館辦理了住宿,與店老板閑聊一陣后,按她給我的信息乘公交去往向往已久的騰王閣景區(qū)游覽。</p> <p class="ql-block">  江南名樓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p><p class="ql-block"> 騰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任洪州(南昌)都督時所建,因李元嬰貞觀年間被封為“滕王”,故名滕王閣。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至此,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文以閣名,閣以文傳。自大唐以來,滕王閣就作為中華文化地標屹立于江之南、湖之濱,人文之風,常吹不斷。韓愈在其《新修滕王閣記》中贊道:“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故此閣素享“西江第一樓”美譽。</p> <p class="ql-block">  “滕閣秋風”牌樓是通向滕王閣景區(qū)的第一道門,也是景區(qū)中軸線上的第一道景觀。它聳立在景區(qū)東面,是座高大的二柱、彩繪、仿宋式大牌樓,高12米、跨度15米,正中是青石貼金橫匾二方,正面朝東“滕閣秋風”橫匾為宋蘇東坡墨跡,背面為文徽明手書的“勝友如云”。</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自創(chuàng)建以來,亂世則廢,盛世則興,迭廢迭興達28次,堪稱古建筑史上奇跡?,F(xiàn)今滕王閣為第29次重建,距唐閣址約百余米,它雄踞于沿江北大道與撫河交匯處,依城臨江,濱鄰南浦,于1985年破土動工,1989年九九重陽落成并開放,主閣是根據(jù)古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繪的《重建南昌滕王閣計劃草圖》,并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以及宋代《營造法式》一書重新設計的,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式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滕王閣主體建筑共9層,重檐歇山式大屋頂,凈高57.5米,底層平面為十字交叉型,南北長80米,東西寬140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臺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臺,高臺上部為游廊,游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整個建筑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主閣碧瓦重檐,斗拱層疊,畫棟彩柱,雕門透窗,保有唐閣的雄偉氣勢。</p> <p class="ql-block">  騰王閣一樓門廳面東的橫匾是唐代草圣張旭寫的“魁偉絕特”九龍匾,文字正是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p><p class="ql-block"> 門廳立柱上有毛主席手書的王勃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運筆猶如行云流水,字跡恰似鳳舞龍飛</p> <p class="ql-block">  進入一樓大廳,迎面是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騰王閣》,背面則是《滕王宴樂圖》,描繪了滕王閣創(chuàng)建者滕王李元嬰在此閣中歌舞宴賓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  王勃(約650~約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p><p class="ql-block">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jiān)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其人擅長五律和五絕,著有《王子安集》等。</p> <p class="ql-block">  李元嬰(?-684),唐高祖李淵之二十二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被封為“滕王”,故又稱為滕王李元嬰,他經(jīng)歷高祖、太京、高宗,中宗,睿宗及武則天數(shù)朝、歷任金州刺史,蘇州制火、洪州都皆、滁州劃史、壽州刺史、除州勒火,級州都督等職,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其傳,永徽四年(653),滕王任洪州都督其間,廣收能工巧匠,于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閣,這便是后來舉世聞名的“滕王閣”。</p><p class="ql-block"> 滕王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多才多藝,擅丹青,通音律,懂歌舞,特別善畫蝶,被譽為“滕派蝶畫”鼻祖。</p> <p class="ql-block">  一樓正廳內,仿真硅膠雕塑,展示了洪州都督閻伯嶼九九重陽節(jié)宴賓、王勃作序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唐摭言》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成,重陽節(jié)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p><p class="ql-block"> 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p><p class="ql-block"> 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夸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騰王閣序</p><p class="ql-block"> 唐·王勃</p><p class="ql-block">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p><p class="ql-block">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p><p class="ql-block">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p><p class="ql-block">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p><p class="ql-block">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p><p class="ql-block">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p><p class="ql-block">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p><p class="ql-block">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p><p class="ql-block">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p><p class="ql-block">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p><p class="ql-block">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滕王閣序》是王勃的代表作,通過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歌內容,展示了王勃的文學才華和壯志豪情。正文773字,引用了三四十個經(jīng)史子集里的典故,給后世留下了40多個成語,可謂文采斐然,字字珠璣,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千古第一駢文。</p><p class="ql-block">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勝友如云、高朋滿座、萍水相逢、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臨別贈言、物換星移、騰蛟起鳳、老當益壯、好景不常、盛筵難再、水天一色等成語皆出自于此。</p><p class="ql-block"> 文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佳句。</p><p class="ql-block"> 自此,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滕王閣名揚四海,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千載而盛譽不衰。</p> <p class="ql-block">  大廳左側豎有《重修騰王閣記》宋·范致虛</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第二層是一個暗層,主要展示的是《滕王閣序》中“人杰”的主題,故又稱“人杰廳” 。</p><p class="ql-block"> 大型壁畫《人杰圖》,生動地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末江西歷代80位名人。其中有張道陵、許遜、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文天祥、朱熹、宋應星、湯顯祖、姜夔、陸九淵、黃庭堅、楊萬里、詹天佑等等,畫面上的人物造型生動,格調雅逸。</p> <p class="ql-block">  “人杰圖” 下方陳列有“江西歷代文武狀元譜”銅牌,記錄了自南唐至清代48位文武狀元的姓名、生卒等,其中文狀元44人、武狀元4人。</p> <p class="ql-block">  磚雕《神童王勃作序圖》,出自安微歙縣、明末清初的門樓磚雕,描繪的是“時來風送滕王閣”的故事和王勃作序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瓷器·騰王閣景圖</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首先看到兩幅畫,贛髮繡《童叟戲蝶圖》以髮為絲精心繡成,內容取材于滕王李元嬰喜蝶、戲蝶的典故。正廳屏壁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于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屏壁后是唐伎樂圖和青銅祭器。</p> <p class="ql-block">  大廳內的四角分別有四副磨漆畫,分別為:滕閣秋風、梅嶺冬雪、東湖夏華、徐庭春月。</p> <p class="ql-block">  旁邊廳展示昆曲戲服。</p><p class="ql-block"> 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重陽節(jié),偉大劇作家湯顯祖參加滕王閣新修落成大典,并在滕王閣上首演《牡丹亭》。這次演出,開創(chuàng)了在閣上演戲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  昆曲,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2001年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昆曲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服飾裝扮,被稱為“昆曲衣箱”。昆曲衣箱制的成熟是在清代中葉,共有250多種名目,主要分為大衣箱(蟒、官衣、褶子等文戲行頭)、二衣箱(靠、箭衣等武戲行頭)、盔箱(盔頭、臉子等)、把箱(刀槍把子等)、旗包(砌末等)等內容。即使到了現(xiàn)代,只要是演傳統(tǒng)劇目,昆曲的角色裝扮仍然采用“衣箱制”,這種制度能以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衣箱來應對所有傳統(tǒng)劇目角色裝扮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的昆曲服飾基本沿襲了明代的風格,以后又吸收清裝、旗裝的服飾特點,以紅、黃、藍、白、黑、紫、粉等為主色,色彩斑斕、絢麗多彩。在布料選擇、圖案色彩、刺繡工藝等方面,提倡精雕細琢,任何細節(jié)都要求完美無缺。</p><p class="ql-block"> 昆曲及昆曲衣箱,是昆曲藝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我國非常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  信步走出樓閣。居高凌空頓感豁然開朗,風清氣爽。漫步在滕王閣的回廊,四周的美景盡收眼底。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云,贛江曉渡,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層主要體現(xiàn)“地靈”的主題。江西,被譽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這里的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正廳的墻壁上丙烯壁現(xiàn)《地靈圖》,繪制了江西的七座名山和一條河流,大庾嶺、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廬山、石鐘山、鄱陽湖,都有著它獨特的韻味,在這里,可以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畫卷,領略到江西山水的秀美與壯麗。</p><p class="ql-block"> 西南角墻上展現(xiàn)江西省的旅游路線景點圖,并羅列出江西85個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兩旁櫥窗展示中國瓷器和山水字畫等歷史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瓷器之鄉(xiāng),瓷器,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自唐朝以來,中國瓷器便隨絲綢之路輸往域內外,贏得無盡聲譽。繼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之后,宋代中國瓷器發(fā)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新的窯口和品類如泉涌般出現(xiàn)。此后,出現(xiàn)并形成了各自獨特風貌的“八大名窯”。這八大名窯分別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磁州窯、鈞窯、景德鎮(zhèn)窯和耀州窯。</p> <p class="ql-block">  汝窯</p> <p class="ql-block">  官窯</p> <p class="ql-block">  哥窯</p> <p class="ql-block">  定窯</p> <p class="ql-block">  磁州窯</p> <p class="ql-block">  鈞窯</p> <p class="ql-block">  景德鎮(zhèn)窯</p> <p class="ql-block">  耀州窯</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深入,大廳中央的3D投影,展現(xiàn)從唐代至今各個時期的滕王閣歷史重建重修記錄。</p> <p class="ql-block">  四周是滕王閣建筑文化展,以及建筑大師梁思成成就展,重點介紹大師與滕閣和古建筑研究和保護方面所作出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數(shù)朝,到民國間毀于兵燹,其間一千多年,迭興迭廢,迭廢迭興,據(jù)現(xiàn)有史料考證,達28次之多。今閣為1989年重陽節(jié)落成,為第29次重建,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的仿宋式建筑。自此,這座江南名樓,千年崇閣,又重新屹立于大江之南,贛水之濱。</p> <p class="ql-block">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滕王閣,其主閣是根據(jù)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繪的《重建南昌滕王閣計劃草圖》,并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以及宋代《營造法式》一書重新設計的。</p><p class="ql-block"> 歲月蹉跎,建閣之事屢屢擱淺,直到梁先生謝世十余年后,滕王閣終以其空前的規(guī)模。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于大江南岸、贛水之濱??梢愿嫖苛合壬谔熘`的是,八十年代重建之閣,依然貫徹了先生四十多年前的構思,新閣的建筑設計依然是以1942年的草圖為依據(jù)進行的。而且,梁先生的未竟之業(yè)是由其弟子完成的。當年的助手莫宗江教授,參加了1983年在廬山召開的“重建滕王閣座談會”,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學生沃祖全率先提出了規(guī)劃意見,學生陳星文任滕王閣建筑設計總工程師。新閣落成,梁先生功不可沒。</p> <p class="ql-block">  第五層為回廊四繞的明層,大廳內首先看到木雕《朱元璋大宴群臣》圖,公元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亮,在滕王閣舉辦大型宴會慶祝勝利。</p><p class="ql-block"> 兩邊分別展示“天下第一壽”和“天下第一福”,周邊墻上有吹簫引鳳圖、西山待渡圖以及八大山人仿畫。</p> <p class="ql-block">  中廳,意氣風發(fā)的王勃雕像后,屏壁上銅板雕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的手筆,字跡遒勁有力,與周圍的景色交相輝映。屏壁后是百蝶百花圖。</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五層回廊眺望,藍天白云,贛江如碧帶平緩流淌。遠處的南昌城,高樓林立,近處的贛江大橋,橫跨江面,連接著兩岸的繁華。這樣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各懸一塊“滕王閣”金匾,字是蘇東坡手書,匾寬2米、長5米。</p> <p class="ql-block">  大廳中央有漢白玉圍欄通井,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有一圓拱形藻井,寓含天圓地方之意。這一層布置了一座小型戲臺,為“仿古展演廳”;廳的南、西、東三面墻上,嵌有大型唐三彩瓷板壁畫《大唐舞樂》。</p> <p class="ql-block">  兩排吊掛的許愿牌已遮掩戲臺下方,戲臺之上,盛世中國年的喜慶福字年畫,讓人感受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地下一層展示各個朝代滕王閣的木雕微縮模型,以及末代帝師朱益藩遺物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末代帝師朱益藩遺物陳列館是以陳列、展示、研究末代帝師朱益藩生平事跡,以及有關歷史文獻、書法作品和相關人物、文物為主旨的專題類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朱益藩是“中國最后一位皇帝的師傅”(著名歷史學家王慶祥語)即末代帝師。同時也是江西歷史上最后一位帝師;又是江西歷史上出任全國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前身)總監(jiān)督的第一人;是中國清末維新思想的導師和先驅之一;是清末最著名的宮廷書法家之一;是近代贛文化、贛醫(yī)藥最有力的傳播者和推廣者之一;是毛澤東恩師符定一的導師;是我國歷史上以個人名義舉辦規(guī)??涨?、水平最高文物展覽的第一人(朱家溍語);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中醫(yī)學家、書畫鑒定家。</p> <p class="ql-block">  近四小時的走馬觀花,我游覽了滕王閣的每一層,感受著這座千年名樓的獨特魅力。滕王閣用千年的時光,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它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現(xiàn)代人感受歷史、觸摸文化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的這句詩,道盡了歲月的滄桑。但滕王閣卻用它的一次次重生告訴我們:文化的力量,永不磨滅 。</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書。它記錄了南昌的過往,也見證了江西的輝煌。它就像一位老者,靜靜地訴說著它的故事,讓人們在聆聽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p><p class="ql-block"> 滕王閣不僅僅是一座樓閣,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傳承。它屬于我們每一個人,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視和傳承。如果你還沒有去過滕王閣,那么我強烈建議你去一次。相信我,你一定會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一定會為它的故事所感動。</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我走過繁華大街,去往南昌八一公園。</p> <p class="ql-block">  八一公園 位于南昌市區(qū)中心東湖之中,北臨民德路南臨中山路東濱蘇圃路。東湖中有名跡百花洲,面積約13公頃,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2年),觀察使韋丹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萬柳堤”及“黃金堤”。杜牧曾贊其為“十頃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東湖即為著名風景湖。</p><p class="ql-block"> 八一公園清代為貢院,園內林木繁盛,花團錦簇。公園分為湖區(qū)和陸區(qū)兩部分。湖區(qū)主要景點有東湖、百花洲、百花橋、冠鰲亭、蘇堤、蘇圃、水木清、華館、九曲橋、湖心亭、船塢碼頭等。</p> <p class="ql-block">  公園內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歐陽修有五絕詩《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堙《喋戀花》詞序中有 “百花洲老桂盛開”句。清乾隆十一年( 公元1746年)布政使彭家屏書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斷損。1983年11月重新勒石,并建石質碑亭一座。</p> <p class="ql-block">  走出公園時,九曲橋邊有一小販售賣海螺貝殼等,隨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  又徒步大約10多分鐘,我來到了南昌八一廣場。</p><p class="ql-block"> 日落西山,天邊余暉輕輕灑下金色的溫柔,廣場四周沉浸在一片橙黃之中,溫暖又絢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廣場始建于1952年,原名“人民廣場”,一直是南昌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半個多世紀以來,歷經(jīng)多次改造和擴建,于1997年正式改名為“八一廣場”。2003年在中共南昌市委和南昌市政府的主持下,八一廣場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造,突顯八一南昌起義中心主題,成為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和休閑型多功能大型現(xiàn)代化城市廣場。</p><p class="ql-block"> 八一廣場主要包括<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紀念塔為標志的紀念區(qū)、南端的追憶區(qū)、以8塊浮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斗爭、紅都瑞金、萬里長征、敵后抗日、解放戰(zhàn)爭、鋼鐵長城)為載體的懷念區(qū)和北端的市民休閑區(qū)等四大功能區(qū)。</span><b>八一廣場中央佇立著由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b></p> <p class="ql-block">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屹立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廣場南端 ,是八一廣場的標志性建筑,也是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承載著這座城市對鐵血軍魂的深情追憶,鐫刻著這座城市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 。</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周年的十月一日,可以來八一廣場觀看期待已久的全國唯二城市三軍儀仗隊升旗儀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