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11608083 <p class="ql-block">江陰市是長江邊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屬于無錫市管的一座縣級市,江陰市工業(yè)產(chǎn)值全國縣級市中名列前茅。 離開常州市四十幾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車也就兩個小時就能到的城市,我們經(jīng)常坐車到江陰去玩,江陰風(fēng)景不錯,又在長江邊,是一座有山又有水的地方,交通也很發(fā)達。</p><p class="ql-block"> 5月12號,我坐車到江陰去玩,其他好幾個景點我都去過,就是江陰適園沒有去過,去很方便,我繞了一大圈,這能打開手機導(dǎo)航在導(dǎo)航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江陰適園,就進江陰適園,坐落在最熱鬧的南街上,是一座在鬧市區(qū)的古典江南園林,東離開中山公園300米往北離長江地鐵一站路,往 西就是著名的興國園,適園空間布局主次分明,我去轉(zhuǎn)了一個多小時,乘地鐵往無錫去玩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適園,又名陳家花園,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南街198號,占地面積約2260平方米,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p> <p class="ql-block">適園空間布局主次分明,中部山水區(qū)為主景區(qū),周圍軒舫廊亭及山石樹木則為次景,突出疊山理水,講究“得自然之理,成自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適園主軸南北向,東西呈現(xiàn)非完全對稱格局。以兩假山山谷小路為軸,南北緊湊,東西開朗。園之南北邊界分明,園之東西開闊通透。</p> <p class="ql-block">園之南北邊界分明,園之東西開闊通透。適園主體建筑為水流云在之軒,隔山與得疊繞云山館相對,取云繞群山之意。還有得爽亭、響秋、易畫軒等建筑。適園專辟適安齋以藏歷代名家字畫。適園保存較完好,富有江南園林特色,被錄入了《中國近代園林史》,還被列為全國百座名私家園林之一,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和園林史等具有較高的價值。</p><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適園園主陳式金,為清道光、咸豐年間書畫家和書畫鑒賞家,適園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清道光末年,以其書畫理論,親自督造楹舍,巧筑園池。因“無意為園而適成之”,故名適園。</p> <p class="ql-block">適園空間布局主次分明。中部山水區(qū)為主景區(qū),周圍軒舫廊亭及山石樹木則為次景,突出疊山理水,講究“得自然之理,成自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游線為圍繞山水區(qū)的環(huán)線。中部山水區(qū),山于西北水于東南,山脈西高東低,西峰高聳東巒低伏,主次分明,其間小道僅一人通過,蜿蜒曲折;以黃石圍繞由土堆山,原山主次二峰,西峰頂部設(shè)超然臺,東峰置亭?,F(xiàn)僅存西峰超然臺,西峰環(huán)山為路,東南北三面皆可至超然臺,可覽盡園中風(fēng)景亦可遠眺抒懷。</p> <p class="ql-block">湖水平面呈蝶狀名為鏡湖,四周以江陰黃石堆砌,中心水面開闊,東南角水面收勢同時建廊橋以鎖水口,水口旁假山堆疊,有鎖水口聚水勢之意,同時給人以藏流隱源、源遠流長之感。除主要兩主景土山外,園內(nèi)另有體量較小的石山,位于適園東南、東北角落,使整體山水呈一池三山之格局。</p> <p class="ql-block">適園主體建筑為水流云在之軒,隔山與得疊繞云山館相對,取云繞群山之意。還有得爽亭、響秋、易畫軒等建筑,由曲廊相接。</p> <p class="ql-block">得爽亭一面臨墻,墻上嵌明鏡一方,用以倒影園池及水榭。適園有臨軒觀魚、一潭印月、岸柳夾桃、鏡亭倒影、梅林春色、空靈幽巖、丹桂飄香與焦蔭翠綠等八景之說。</p><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換鵝碑》嵌砌于適園廊壁間,書法作者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現(xiàn)存四方半,碑文系清道光十八年(1938年)由邑人仿照摹本重刻,內(nèi)容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書草體道教《黃庭經(jīng)》寫本。王羲之換鵝碑原來放在文廟奎星閣里面,后來才移到適園,碑上有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的題跋,說明當時劉道士以鵝換王羲之手書的《黃庭經(jīng)》的經(jīng)過。上還有宋徽宗跋、王羲之像和“宣和”印記等。原有八方,1966年,流失3方半。屬于臥式碑,寬0.98米,高0.37米。移到適園后,仿照陳式金保存鐫刻的方式,砌于適園南廊內(nèi),外用木框鑲嵌玻璃加以保護。</p> <p class="ql-block">倪云林山水石刻砌在適園鏡湖之東北為的得爽亭邊的廊壁上。倪云林山水石刻右半部為摹刻倪瓚所畫的山水畫,描繪的是元代太湖山水風(fēng)光。畫面右側(cè)有“壬寅十月二日寫贈寓齋尊丈倪瓚”,畫面兩側(cè)下方刻有七枚印章。左半刻倪瓚至寓齋尊丈的信札,信正文楷書22行。</p> <p class="ql-block">適園保存較完好,富有江南園林特色,被錄入了《中國近代園林史》,適園還被列為全國百座名私家園林之一,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和園林史等具有較高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適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