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齋堂鎮(zhèn),京西古道上重要的一個結(jié)點,永定河、清水河穿境而過,這里自古就是京西重鎮(zhèn)。一般繁華所在大都佛教昌盛,就連齋堂這個名字,都是因為前往白鐵山唐代古剎靈岳寺的僧侶與香客,需要在此吃齋休息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靈岳寺在快到山頂?shù)母咛帲獜凝S堂爬上去還真需要些體力和時間,于是就在離鎮(zhèn)不遠的地方建了個下院——寶峰寺。寶峰寺的位置是同好的朋友發(fā)給我的,而導航到了后發(fā)現(xiàn),這里只有路邊的一個公共廁所。問過當?shù)厝瞬胖肋€要向山里走一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繞過公廁進入山谷,初夏時節(jié),山里有些發(fā)悶,空氣中彌散著花草的香氣,也夾雜著羊身上的膻腥味道。果真走不遠就聽到到右側(cè)山坡上傳來咩咩的叫聲,原來村民在這里有羊圈的。</p><p class="ql-block"> 右側(cè)灌木上還掛著一串破爛的彩旗,一定是去某個地方的標識。果斷右拐上行,不顧碎石荊棘而上,那巖石的色彩還挺豐富,赭紅、灰白、青黃之色層層疊加,甚是好看。我看不懂這地質(zhì)的奧秘,但我知道門頭溝地區(qū)是擁有世界級地質(zhì)寶藏的,也是學地質(zhì)的人朝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沒走幾步發(fā)現(xiàn)居然走上了一條古道,一塊塊青石被整齊的碼放在地上,幾百年的光陰蹉跎,人來人往,讓它們異常穩(wěn)固。兩側(cè)高大的黃荊枝葉繁茂,攏在古道兩側(c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于是順路上行,也沒走幾步就發(fā)現(xiàn)右側(cè)有人為用石頭砌起的石壩,形成一塊臺地。臺地間修出了一條通道,里面就是我要找的寶峰寺大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寺門并沒有修成山門殿,而是在整體四合院的南倒座位置的東側(cè)建了個旁門,不知原來就是如此,還是重建時改造的。我沒有進院,而是先繞著院子外圍轉(zhuǎn)了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寶峰寺的寺名也有講究,佛教中以佛、法、僧為“三寶”,又以七寶世界為諸神凈土。匯聚三寶及凈土之峰,即為寶峰,表示本寺為佛家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 院子西側(cè)臺地上有一廢棄已久的建筑,格局跟京西民房完全不一樣。青磚砌筑,中間有墻,隔成兩間。左右各有一拱券門,中間各有一拱券窗,不知曾作何用。</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院子東側(cè)臺地上,也有一處獨立的,已經(jīng)塌落的老屋遺存,據(jù)說曾作為宛平縣官吏下鄉(xiāng)時的辦事公所。</p> <p class="ql-block"> 終于進了院子,南倒座,東西配殿,東配殿南多一耳房。正殿三間,前有月臺。月臺下有一似乎旗桿石,有一方趺碑座,可惜碑已無蹤。正殿西側(cè)居然還有一跨院,有一三開間耳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這院子里原有清同治年間《重修寶峰寺碑》和《宛平縣告示碑》,告示碑記述了宛平縣正堂審理西齋堂村教民(天主教)聶德書欲侵吞寶峰寺廟產(chǎn),與村眾史會元等爭訟之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在西側(cè)跨院內(nèi),原有經(jīng)幢式塔一座,底須彌座,六棱塔身,蓮花瓣形塔剎,題刻:“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古歷七月初三日戌時經(jīng)生,順義縣三寶戒弟子沈貫然慧澈居士之墓……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古歷三月二十日立塔紀念。”可惜如今無論是碑還是塔都早已無蹤。</p> <p class="ql-block"> 幸好大殿還在,雖然被修的煥然一新,但還保留下一些彩畫和大殿內(nèi)的山花。梁枋間的彩畫總也弄不明白,但這里也都是常規(guī)的草華龍、鸞鳳、蝙蝠、壽桃、花卉,還有長壽寓意的神獸。再有就是眾多的變體“壽”字??梢娺@出家人也都喜歡吉祥話。</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殿內(nèi)也保留了些彩畫,但可惜殿內(nèi)四白落地,那些珍貴的壁畫早已無存,幸好兩側(cè)山墻上還留有些墨畫山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幅是一個少女,正對鏡端瞧。旁邊有墨書“月里禪(嫦)娥他(她)先(嫌)丑,畫于翠**之古*下 拙筆。”感覺這畫師畫工不但很一般,就連錯別字也很多。這個故事應(yīng)該從一句民諺而來,“嫦娥照鏡嫌貌丑,彭祖焚香祈長壽”。意思是已經(jīng)好到極致了,卻依然想更進一步。</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幅畫面波濤洶涌,一枯枝龍在水面之上,有一穿長衫的老者,依靠在樹枝上看書,不知有何出處。對面山花同一部位畫的是一官員模樣的青年,斜坐于波濤中穿行的大鯉魚上,也同樣不知何意。</p> <p class="ql-block"> 對面東山墻對應(yīng)的山花,卻畫了一位老者出門向小廟朝拜,廟前還有香爐。依舊有墨書“彭祖八百求延年”,正好與嫦娥那幅相對應(yīng)。</p> <p class="ql-block"> 寶峰寺北側(cè)不遠有清代順治年間的功德寺超金和尚泥塔,西側(cè)不遠狼窩港還有幾座天順三年密檐磚塔。不知這寶峰寺是否有自己的塔院,又跟附近那些塔是否有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這寶峰寺位于山谷之側(cè),又離齋堂鎮(zhèn)很近,的確是處鬧中取靜的好地方,靈岳寺的下院建在這還是挺有道理的。這里也是喜歡尋幽訪古的人可以打卡的一個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