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意大利早期繪畫藝朮【四】錫耶納畫派附錄:華盛頓國家藝術(shù)館藏品

Tieq lu (陸鐵強)

<p class="ql-block">  本來想在上篇《意大利早期繪畫(三)錫耶納畫派》下面作個附錄,將華盛頓國家藝術(shù)館中與此有關(guān)的藏品整理一下放上去。后來,令人吃驚的是在此錫耶納的藏品是那么多(可能其中有位收藏者對此特別感興趣),所以,我索性另做一篇美篇,即按年代以及上篇的基本線索來梳理這些作品,大致分成兩類。先介紹上篇中提到過的畫家,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畫家;再介紹一下上篇沒有提到過的畫家。</p> <p class="ql-block">  上篇主要介紹的有如下7位畫家:西蒙內(nèi)·馬爾蒂尼(1280-1344),皮耶羅(1284-1348)與安布羅焦·洛倫澤蒂(1290年—1348),喬瓦尼·迪·保羅1403-1483),<span style="font-size:18px;">薩塞塔(1417-1482),</span>弗朗切斯科·迪·喬爾喬(1439-1501),內(nèi)羅喬·德伊·蘭迪1440-1500)</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中1,4,5,7,這4位的作品在藝術(shù)館里有收藏。下面我們看看究竟有哪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第一位,西蒙·馬爾蒂尼(1280-1344)可能是錫耶納畫派奠基人杜喬(第一章中講到)的學(xué)生,是喬托(1267-1337)的同時代人?,F(xiàn)在大家?guī)缀醵疾恢浪耍词瓜矚g藝術(shù)的人也如此。曾幾何時,他名揚一時,是歐洲一位非常有名的藝朮家。彼特拉克【文藝復(fù)興文學(xué)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之一】是他的好友。(正像但丁是喬托的好友一樣)。彼特拉克曾寫過詩道:“…是曼托瓦產(chǎn)生了詩神維吉爾、是錫耶納孕育了美妙的畫家西蒙?!?。馬爾蒂尼曾與喬托一起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大教堂作畫。上文已經(jīng)對他作了蠻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多講了,直接看下面幾幅畫。</p> <p class="ql-block">《圣馬太》與《圣西蒙》作于約1315/1320年。</p> <p class="ql-block">《圣詹姆斯》與《圣猶達》</p> <p class="ql-block">  是在藝術(shù)館展廳內(nèi),這兩幅畫與上篇講到的喬托作品《圣母圣子》畫放在很近的地方,讓游客有個近距離的比較。</p> <p class="ql-block">喬托:《圣母圣子》圖,作于1310-1315年。比馬蒂尼略早一些。</p> <p class="ql-block">  兩人的作品都畫得非常好,但是,喬托畫中衣服與人體明顯立體感更強,就是這一點,以后的佛羅倫薩畫派以后成為中世紀之后西方藝術(shù)史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西蒙. 馬蒂尼還有一幅小畫《天使》</p> <p class="ql-block">《宣告天使》,133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此畫明顯是他在3年之后畫的《烏菲齊圣母領(lǐng)報》中報言天使的小樣。</p> <p class="ql-block">《烏菲茲圣母領(lǐng)報》作于1333年</p> <p class="ql-block">  上面這幅《天使報喜》是馬蒂尼與他的小舅子梅米兩畫家一起在錫耶納的大教堂制作的祭壇畫?,F(xiàn)在,這幅畫在烏菲茲美術(shù)館展出。據(jù)說旁邊兩位Ansano圣人(錫耶納守護神)和Margherita是梅米所畫,而圣母和天使加百列 是馬爾蒂尼的作品?!究梢妰扇怂竭€是大不一樣!】</p><p class="ql-block"> 這幅畫講述的是天使加百列來到拿撒勒,通知瑪利亞懷孕的事件。畫面中,手持橄欖枝的加百列降落在圣母面前,他的翅膀還沒有停止揮舞,身后的斗篷也隨風(fēng)飄起。對面的圣母似乎受到了驚嚇,放下手中的祈禱書,身體向后退縮。二人中間飄出一行字,“ave gratia plena”,意為“祝福!被恩寵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兩幅畫就是這位馬蒂尼妻子的弟弟(小舅子)利波·梅米(LIPPO MEMMI 1291年-1356年)【上篇沒有講到】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約翰》</p> <p class="ql-block">《圣母圣子與奉獻者》</p> <p class="ql-block"> 有幾點得提一下,馬蒂尼與梅米一起去過當(dāng)時法國阿維儂的教廷作畫,所以這兩位都不同程度上受到法國國際哥特風(fēng)格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梅米也是當(dāng)時意大利最有名的畫家。梅米的著名作品《圣母瑪利亞》(La Madonna della Febbre)是第一幅由教皇于1631年5月27日授予正式加冕的圣母像。這幅被視為具有神跡的圣像長期以來受到尊崇,現(xiàn)供奉于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內(nèi)圣體禮拜堂的圣器收藏室中。</p><p class="ql-block"> 黑死病于1347–1353年間在歐洲爆發(fā),梅米不容易熬過了這次瘟疫,他對這以后的畫家影響力很大。</p> <p class="ql-block">梅米:《圣母瑪利亞》【不在此館】。蠻有意思的是這里圣母像是完全正面的,這不常見。</p> <p class="ql-block">  最前面的畫家列表中,第2,第3是皮耶羅(1284-1348)與安布羅焦·洛倫澤蒂(1290年—1348)。這兩位兄弟的作品在此館中一幅畫也沒有。</p> <p class="ql-block">  上篇文章中講到這么一段文字:“洛倫澤蒂兄弟倆均在1348年死于席卷錫耶納的瘟疫,這場瘟疫也宣告了錫耶納藝術(shù)偉大時代的終結(jié)。此后,錫耶納藝術(shù)創(chuàng)作落入了幾位次一等畫家的手中,如巴爾納·達·錫耶納和巴爾托洛·迪·弗雷迪。他們在圣吉米尼亞諾大教堂的墻上繪制了《舊約》與《新約》,這些壁畫也相當(dāng)生動且富有表現(xiàn)力;還有安德烈亞·瓦尼?!?lt;/p><p class="ql-block"> 這里提到的這位安德烈亞·迪·瓦尼(Andrea di Vanni 約1330-1413年?)【排不上此文前面最主要的畫家之列】,他在藝術(shù)館有一幅《基督受難場景》1380年。</p><p class="ql-block"> 【解讀: 在畫中呈現(xiàn)了驚人的細節(jié),如基督在園中祈禱時臉上的血滴,或者十字架上惡盜的腿被殘忍摧毀。這些細節(jié)加強了歷史真實感,極具感情,并以紅、黃、藍色與金色背景和光環(huán)形成對比,活躍了畫面。整個畫面突出了人物戲劇性的姿勢,表達了濃厚的人情味,增加了敘事的可讀性?!?lt;/p> <p class="ql-block">《客西馬尼園的苦惱》</p> <p class="ql-block">《受難》</p> <p class="ql-block">《地獄的救星》</p> <p class="ql-block">  這位畫家萬尼蠻有意思的,他不僅會畫畫,而且還是一位官員,在政治上也蠻在行。當(dāng)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親自出馬干預(yù)錫耶納事務(wù),將老政府推到,成立了新政府之間時,這個畫家萬尼還參與了錫耶納1368年新政府的建立,并且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擔(dān)任了多個不同的職務(wù),包括在1370年當(dāng)選為大議會議員,1371年成為軍旗手,以及在1372年和1384年再次被派遣到教皇那里作為使臣。而且他還是當(dāng)時著名的圣凱瑟琳(歐洲中世紀三大圣女之一)的朋友。歐洲歷史上一件大事,阿維農(nóng)教庭于1377年1月27日,將圣座正式遷回羅馬教宗國,阿維尼翁教廷結(jié)束。在這件大事中,圣凱瑟琳與萬尼這位畫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有上文中提到的另一位畫家 巴爾托洛·迪·弗雷迪 (1330-1410.. Bartolo di Fredi),藝術(shù)館里沒有他的作品。但是,他有一個兒子,安德烈·迪·巴托洛(Andrea di Bartolo 1360-1428)也是一名當(dāng)時蠻有名的畫家。在國家藝術(shù)館中有安德烈·迪·巴托洛的好幾幅畫。</p> <p class="ql-block">《謙卑的圣母、賜福的基督、兩位天使與一位供奉人》,約1380/1390年。</p><p class="ql-block">【解讀:這幅畫色彩,線條,形象畫得挺美的。注意:小耶穌正在吃奶,這樣的安排以前蠻少見的。圣母穿著金色的錦緞,被天使們以祈禱和尊重的姿勢陪伴著。從上方的六翼天使的飛翔中,基督給予她和她懷中的孩子祝福。在這里,瑪利亞被尊為天堂之后,但她并不像以前畫中坐在王座上,而是坐在地上的一個簡單的墊子上。這幅畫之所以被稱為“謙卑的圣母”,其象征意義可能源自拉丁語“謙卑”和“地面”之間的語言相似性?!爸t卑”被視為基督教最偉大的美德之一??赡苓@幅畫曾被一位女性(捐贈者)擁有并用于個人冥想所用,我們在畫作底部看到她跪地祈禱的微小身影?!?lt;/p> <p class="ql-block">《圣母的故事》,約1400–1405年</p> <p class="ql-block">《約阿希姆與安娜(耶穌的外祖父母)施舍窮人并向圣殿獻禮》。</p><p class="ql-block">【解讀:描繪的是圣母瑪利亞的父母安娜和約阿希姆驚人的慷慨之舉。他們只保留了財富的三分之一,將三分之一捐給慈善事業(yè),并將剩下的一部分捐贈給寺廟。在左側(cè),約阿希姆向窮人和病弱人分發(fā)面包,其中一些人靠拐杖支撐,衣服破舊不堪。在中間,安娜帶著男孩們拿著麥粒袋走向寺廟。注意:耶穌的外公外婆都是圣人,頭上有光環(huán)?!?lt;/p> <p class="ql-block">《圣母誕生》</p><p class="ql-block"> 約作于1400年。畫面描繪的是耶穌之母瑪利亞的誕生場景,她的父母——安娜與約阿希姆——正迎來女兒的出生。</p><p class="ql-block">【解讀:這是圣母瑪利亞誕生的情景,還是蠻有生活氣息的。作為一個家庭場景。在她的床上,瑪利亞的母親安娜在紅色帷幕后休息,她剛剛生完孩子。她的丈夫約阿希姆坐在臥室外,和伴侶坐在一起,似乎陷入沉思。嬰兒瑪利亞站在兩位侍女支撐之下,看上去腿腳穩(wěn)健,另一位從水罐中倒水讓安娜洗手。第四位女子通過門口進來,給新母親帶來了一只烤雞。她目光正視著畫外的觀眾,將我們帶入了場景。孕婦吃雞,我們都知道。畫家將那只雞成了畫面中心,使圣母及其家人顯得非常親切,這樣一來并將這件神圣事件帶入常人的生活經(jīng)歷之中?!?lt;/p> <p class="ql-block">《圣母獻于圣殿》,約1400–1405</p><p class="ql-block">【解讀:在這幅畫面中,年幼的圣母瑪利亞,大約三四歲,向她的父母安娜和約亞錫姆告別,進入圣殿,一直耽到14歲。安娜和約亞錫姆年老,曾向上帝祈禱,希望他們不會終老無子。當(dāng)安娜懷孕時,她答應(yīng)把孩子撫養(yǎng)在圣殿中,獻身于上帝的服務(wù)。在這幅畫中,瑪利亞在臺階上停下來,回頭看著她的父母,但當(dāng)她走近內(nèi)部的祭壇時,根據(jù)一種傳說,"她舞動著雙腳,大家都為她歡欣鼓舞,喜歡她。"】</p> <p class="ql-block">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最前面列出的第5位錫耶納畫派的主要畫家,喬瓦尼·迪·保羅(1403-1483)。</p><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館中有好幾幅他的畫。我以前對這位畫家最不喜歡。他是所有錫耶納畫家中最保守,最反動的一位。與佛羅倫薩畫家馬薩喬相比,他僅僅比馬薩喬小2歲,完全是同時代的人,畫中人物怎么會畫成這么難看。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在藝術(shù)史上總是會出現(xiàn)第一個問題,就是“真實”是不是好藝術(shù)的標準。自中世紀以來,“肉體”變成“罪惡”的象征,所以不喜歡看到真實的人體。這里人的形象都變形,表現(xiàn)的是一種禁慾主義的宗教情感。因為我們巳經(jīng)完全脫離了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所以也無法理解這里想要表達的情感。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這說明了在錫耶納還有相當(dāng)多的人還有對以前那種中世紀的畫風(fēng)有懷舊的傾向。畫家總是想取悅于買主。他畫這些畫,肯定有市場。在上文中,對這位畫家也作了介紹,我把有些博物館的解說也放上來,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使報喜與逐出天堂》</p><p class="ql-block">【解讀:喬凡尼·迪·保羅的《天使報喜》是西耶納大型祭壇畫的五幅其中之一。面中央展示了繪畫敘事的最重要部分,即大天使加百利向圣母瑪利亞宣告基督孩子即將誕生的消息。在她優(yōu)雅的意大利哥特式房屋外,一座郁郁蔥蔥的花園反映了《天使報喜》的春季氛圍。這片豐盛的景觀還為左側(cè)的描繪畫出了亞當(dāng)和夏娃被驅(qū)逐出伊甸園的戲劇性場景。喬凡尼利用左上方天國領(lǐng)域中天父的形象,以及畫中兩位幾乎相同形象的天使將原罪和《天使報喜》聯(lián)系起來。上帝驅(qū)逐亞當(dāng)夏娃的恥辱,與《天使報喜》期待神圣的救贖,形成了一個對比。在右側(cè),約瑟夫在壁爐旁取暖,象征著耶穌將來在冬季誕生。</p><p class="ql-block"> 喬凡尼放棄自然主義細節(jié),傾向于扁平、裝飾性圖案,但他仍然了解當(dāng)時文藝復(fù)興時期透視效應(yīng),如中央門廊和約瑟夫小房間中的逐漸減少的地板瓷磚所示。然而,藝術(shù)家不完全遵循現(xiàn)實的空間和比例關(guān)系,以及他使用苗條、優(yōu)雅服飾的人物,固守在中世紀繪畫傳統(tǒng)之中?!?lt;/p> <p class="ql-block">他的小兔,花草畫的還相當(dāng)不錯。</p> <p class="ql-block">《三王來拜》</p><p class="ql-block">【解讀:喬凡尼·迪·保羅非常喜歡模仿,畫中借鑒他看到過的繪畫。《三王來朝》中的主要人物取材于吉恩蒂萊·達·法夫里亞諾(Gentile da Fabriano)的著名作品,而吉恩蒂萊的畫作可能喬凡尼在佛羅倫薩看到的。模倣中他又過分強調(diào)了其最明顯的特征。例如,吉恩蒂萊的高大哥特式人物在喬凡尼的版本中變得更加苗條,甚至纖細。第三位國王拿著禮物的姿態(tài)很可笑,所有人物的動作也都被夸張了,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像木偶戲中由繩子操縱一樣。</p><p class="ql-block"> 這幅畫最獨特的部分是遠處的風(fēng)景。前景中的山脈中有一個山洞遮蔽著圣誕馬槽,可能幾個世紀前就被拜占庭藝術(shù)家繪制過,但在陽光下展開的田野廣闊,點綴著作物,被寬闊的道路間隔穿過,是全新且令人愉悅的。這個景象就像從山的最高峰眺望,而不是從三位王者及其隨從的位置。但我們幾乎沒有注意到其內(nèi)在的不一致。整幅像是一個童話故事,顯得還蠻歡快、活潑?!?lt;/p> <p class="ql-block"> 最上面列表中的第5位是薩塞塔(1417-1482),在華盛頓國家藝術(shù)館只有一幅畫《圣母與女圣人們》。他在后期錫耶納畫派中是一位很重要的畫家,上篇巳經(jīng)介紹得很多,這里不多講了。如果與佛羅倫薩畫派對比的話,他與菲立普. 利比基本上同時代人(他比利比小11歲)</p> <p class="ql-block">《圣母與女圣人們》1435年</p><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圣阿波羅尼婭,謙卑的圣母,圣瑪格麗特。</p><p class="ql-block"> 中間謙卑的圣母坐在地上或較低的座位上,象征她的謙卑與親近性。她懷抱圣嬰耶穌,神態(tài)溫柔,體現(xiàn)出母性與神圣并存的氣質(zhì)。背景為金色,象征神圣的光輝和天堂的空間,突出宗教圖像的超越感。</p><p class="ql-block"> 左邊圣阿波羅尼婭手持鉗子或類似工具,這是她的象征物——她因信仰殉道時被拔去全牙,因此成為牙科醫(yī)護者的守護圣人。她的姿態(tài)莊重,面容溫和,體現(xiàn)出殉道者的尊嚴和虔誠。</p><p class="ql-block"> 右邊圣瑪格麗特手持書卷或十字架,她是產(chǎn)婦的守護圣人,也象征勝過惡魔的信仰力量。</p><p class="ql-block">【蠻有意思,當(dāng)時人的聯(lián)想力真是相當(dāng)豐富,原來兩位圣人都與醫(yī)學(xué)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在展廳中還有一位不知名的錫耶納畫派的畫家的作品。這位畫家稱為奧塞萬薩大師(Master of the Osservanza),也有可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桑諾·迪·皮耶特羅</span>(Sano di Pietro 1405-1481)。反正,他的活動期間是公元1420-1440年。 但以前藝術(shù)館一直認為這些畫是上面提到的畫家薩瑟塔的作品,連以前的書上都如此寫。但最近10年大家認為不是,但是這兩者風(fēng)格肯定有類似之處。所以,我將它們就放在畫象瑟塞塔之后。這位畫家的作品相當(dāng)有意思,我很喜歡。</p><p class="ql-block"> 作為傳染病和家畜的保護者,圣安東尼在中世紀深受喜愛。這四幅場景是一座祭壇畫的一部分,描繪了他的生平(約251-356年)。第一幅畫面展示年輕的安東尼,來自一個富裕家庭,將他的財富分給窮人,并選擇過靈修生活。接著,他離開修道院,獨自前往沙漠生活。隨后,安東尼出發(fā)尋找底比斯的圣保羅——第一位基督教隱士。途中,他遇到了各種奇幻的怪物,包括右上方的半人馬。之后,安東尼以老者的形象出現(xiàn)。最后僧侶們?yōu)樗M行隆重莊嚴的葬禮儀式。</p><p class="ql-block"> 【這組小畫作是一套由這位畫家描繪圣安東尼(亞蘭修道院院長)八幅拆散的祭壇畫之四幅】</p> <p class="ql-block">這三幅是聯(lián)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分發(fā)財富給窮人》 淡彩木板畫,約1430/1435年</p><p class="ql-block">【在這幅圖像中,圣安東尼正從其家族宅邸的前面走出,手中拿著一袋錢,將財富分發(fā)給一戶貧窮人家;畫中還描繪了一位赤腳的男子和兩位盲人乞丐站在這戶人家的背后。</p><p class="ql-block"> 這幢宅邸的底層用作儲藏與買賣(通過門前設(shè)置的木桌體現(xiàn)),而樓上的雙拱窗則是典型的錫耶納哥特式建筑風(fēng)格,與位于錫耶納的“人民隊長宮”(Palazzo del Capitano del Popolo,原名“格羅塔內(nèi)利宮”)非常相似。門上繪有馬爾蒂諾齊家族(Martinozzi)的紋章,這幢建筑可能就是馬爾蒂諾齊家族宅邸的描繪。</p><p class="ql-block"> 透視在畫面中略起作用,空間感主要通過一系列依次排列的墻面(這些墻上開有門窗,仿佛舞臺布景一般)來營造。這種手法或許受到多納泰羅為洗禮堂圣水池創(chuàng)作的青銅浮雕《希律王的宴會》的啟發(fā)。這幅畫通過對環(huán)境的寫實描繪以及對細節(jié)的關(guān)注——比如宮殿中的鍛鐵裝飾、內(nèi)室門后可見的一堆谷物、左側(cè)走廊下方的水桶,以及乞丐們破爛補丁的衣物——營造出一種將宗教敘事轉(zhuǎn)化為風(fēng)俗畫(genre painting)的效果。無論從畫中人物的動作還是面部表情,其戲劇性不強?!?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離開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解讀:該系列中最美的一幅作品,是描繪圣安東尼離開修道院,前往沙漠尋找更加神圣生活的場景。他已走下臺階,卻回頭接受院長的祝福。畫中紅色屋頂一重疊一重,環(huán)繞著高聳的柏樹的回廊、定時鳴響召喚僧侶參與禮拜的鐘樓——這些元素共同構(gòu)成了圣安東尼即將離去的庇護之地的象征,令人感慨萬千,仿佛也渴望陪伴他踏上孤獨的朝圣之路。這種溫柔的情感表達正是畫家繼承自中世紀風(fēng)格的特質(zhì)之一;而畫中的金色背景也同樣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即使在當(dāng)時對風(fēng)景與建筑描繪的興趣日漸增長,也仍未能將金背景徹底替代。盡管如此,這幅小畫依然表現(xiàn)出驚人的現(xiàn)代感。畫面中的平坦綠色墻面與小巧的紅色屋頂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極為復(fù)雜的圖案結(jié)構(gòu),通過畫家精湛的構(gòu)圖技巧織就而成,配合他獨特的透視處理,使整幅作品幾乎具有一種抽象藝術(shù)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與圣保羅相遇》</p><p class="ql-block">  【解讀:這幅畫作于十五世紀早期,呈現(xiàn)出來相當(dāng)迷人的晚期哥特風(fēng)格,盡管存在中世紀特征,如以水平線高低來連續(xù)敘事,即同時展示圣安東尼生活中的三幕場景,畫中展現(xiàn)出對自然的敏感觀察甚于他那個時代的任何畫家。這幅作品中的風(fēng)景,凹凸不平的山丘,黑暗濃密的樹林,是錫耶納的精華,是美麗的托斯卡納地區(qū)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這是系列作品的第七幅,講述了他前往見圣保羅的旅程。傳統(tǒng)說法是,圣安東尼在看到一個比他更圣潔的圣保羅異象之后,決定去拜訪他。在畫面的左上角,手持手杖的圣安東尼啟程出發(fā)。在路上,他遇到了一個人馬,這是異教徒的象征。畫中人馬手持棕櫚枝,在胸前拍打,表示懺悔,并接受祝福,這表明古代神祇都向基督教的皈依。在畫面底部,兩位老人最終相遇。他們相互之間的深厚情感以他們溫柔的擁抱美妙地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他們彼此傾身時,他們的光環(huán)重疊,兩個人形成一個類似金字塔,其形狀在洞穴的開口和遠處山丘中都得以呼應(yīng)。畫中充滿了情感,賦予了這幅小畫作的那種莊嚴,令人影響深刻,可以說,這是錫耶納繪畫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的去世》 淡彩木板畫, 大約1430/1435年</p> <p class="ql-block">  因為上面這幅畫也有人認為是當(dāng)時畫家桑諾·迪·彼耶特羅(Sano di Pietro 1405-1481)的作品,所以我把他在藝術(shù)館的一幅畫《圣母與圣子及圣杰羅姆、圣伯爾納迪諾和天使》也就放在下面,具有很典型的錫耶納畫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上幅畫中的圣徒是圣杰羅姆,是將圣經(jīng)從希臘文翻譯到拉丁文的圣徒,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生平是離這幅畫完成大約有一千年時間,所以印象完全是憑想象的。有意思的是畫中右邊的那位 癟嘴的圣徒,錫耶納的圣伯爾納迪諾(San Bernardino da Siena 1380年9月8日 – 1444年5月20日)只比畫家大25歲,是他上一輩人,畫的是真貌。圣伯爾納迪諾是一名意大利神父,方濟各會會士,一生行醫(yī),傳道,寫書做了不少好事,被封為圣人。</p> <p class="ql-block">  上面列出的第6位主要畫家弗朗切斯科·迪·喬爾喬(1439-1501),他的畫在藝術(shù)館里好像沒有。但我查了一下谷歌,才知道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在上篇關(guān)于他在繪畫上的成就,對其他領(lǐng)域沒有提到,我再補充一些。這位藝術(shù)家不僅是畫家,也是建筑學(xué)家,雕塑大師,工程師,是像達芬奇那樣的全才,據(jù)說達芬奇也對他很欽佩。下面是他的各個領(lǐng)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工程</p> <p class="ql-block">建筑</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繪畫</p> <p class="ql-block">這幅烏比諾公爵的畫像原來是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第7位主要畫家是內(nèi)羅喬·德伊·蘭迪(Neroccio de' Landi 1440-1500),事實上, 他比達芬奇大12歲,基本上是同時代的人。他是上面講的弗朗切斯科·迪·喬爾喬的同門師兄弟。</p> <p class="ql-block">  上篇文章中提到過他的作品《圣母與圣子、圣齊格蒙德及圣安東尼隱修士》。這幅畫就在這里。因為上篇巳經(jīng)介紹過了,這里不多講了。</p> <p class="ql-block"> 這位內(nèi)羅喬·德·蘭迪在這里還有另外兩幅畫。其中一幅是《一位女士的肖像》,約1485年</p><p class="ql-block">蛋彩畫,繪于松木板上。</p><p class="ql-block"> 在15世紀末的意大利錫耶納,女性肖像畫十分罕見。但是,這幅畫非常精彩!我很喜歡它。它本來是在展廳4展示,同時代的達芬奇同樣題材的作品《吉內(nèi)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ci)》就在隔壁的展廳6。最近蘭迪的這幅畫移到展廳9。如果將兩幅畫作蠻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解讀如下:這位年輕婦女大約二十五歲,被描繪成從腰部以上出現(xiàn)的形象,站在一塊矮墻后,背景是一幅迷人的風(fēng)景畫。她略顯修長的臉龐微微轉(zhuǎn)向畫面的左側(cè),頭發(fā)呈淡黃色,發(fā)型裝飾精致華麗。每一縷頭發(fā)都被細致地梳理或卷曲,整束頭發(fā)披散在她裸露的脖頸和肩膀上,貼近兩側(cè)太陽穴而在耳朵上方略微蓬起,頭部后方戴著一頂鑲有珠寶的帽子。她頸間佩戴著一串雙層珍珠項鏈,中間懸掛著一個橢圓形吊墜;在下方,沿著喉嚨和胸前,還佩戴著一串更大的項鏈,掛著一個十字形珠寶。她的衣服開口低而呈方形,布料華美并點綴著珍珠。</p><p class="ql-block"> 背景是一些優(yōu)雅的樹木、寂靜的水池和充滿浪漫情調(diào)的城堡。整個矮墻上擺放著一塊銘牌,兩端帶有三角形把手。銘牌上刻有一行拉丁語的挽歌體雙句詩(<span style="font-size:18px;">“凡人所能做到的,我皆可憑我驚人的技藝達到;但倘若想挑戰(zhàn)神明,我將無能為力?!保?lt;/span></p><p class="ql-block"> 在銘牌的一側(cè)把手上刻有字母 NER,我們可以確信這是內(nèi)羅喬(Neroccio)的縮寫簽名;另一側(cè)的把手上則有字母 A. P.。但即便沒有這簽名,我們也毫不懷疑這件獨特的肖像是出自內(nèi)羅喬之手,它充滿了文藝復(fù)興時期浪漫情調(diào)。不幸的是,這位迷人貴婦的身份仍不確定??梢韵喈?dāng)有把握地推測她出自錫耶納的統(tǒng)治家族之一。在內(nèi)羅喬創(chuàng)作這幅畫作的時期(很可能是1490年前),沒有比皮科洛米尼(Piccolomini)家族更符合這一描述的家族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達芬奇:《吉內(nèi)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c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毫無疑問,達芬奇的這件作品更勝一籌,更體現(xiàn)人的個性特征,無論是面部的光影處理更柔和,更有立體感,也就更真實。但是,蘭迪的這幅畫畫得真美,這是錫耶納畫派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尼羅喬·德·蘭迪在這里還有另一幅畫《克勞迪婭·昆塔(Claudia Quinta)》,約1490/1495年?蛋彩畫 。</p><p class="ql-block"> 【解讀:年輕的羅馬女子克勞迪婭·昆塔被誣告不潔。在女神西貝勒(Cybele)的幫助下,克勞迪婭證明了自己的純潔。她僅用腰帶就將一艘擱淺在臺伯河中的船拖上了岸。在此,克勞迪婭站在基座上,手持船的模型。左邊的小人物在嘲笑她。這幅畫板以及附近的《埃及的約瑟夫》是錫耶納為一場婚姻而委托創(chuàng)作的八幅畫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可能裝飾在一座貴族宮殿的臥室中。在15世紀的意大利中部和北部,慶祝圣經(jīng)、歷史或傳奇英雄的繪畫非常流行?!?lt;/p> <p class="ql-block">上篇最后有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在這種背景下,高貴的圣西吉斯蒙德,擁有精致的拱形眉毛和天真的目光,輕盈地握著球和權(quán)杖在高雅的手中,這是騎士哥特世界的后裔【這是在講前面一幅《圣母與圣子、圣齊格蒙德及圣安東尼隱修士》】;也正是因為有像內(nèi)羅喬·德伊·蘭迪和馬泰奧·迪·喬瓦尼(Matteo di Giovanni)等錫耶納畫家畫中表現(xiàn)出的那樣,以另外一種形式將藝術(shù)引領(lǐng)至文藝復(fù)興時代。”</p><p class="ql-block"> 這里提到與蘭迪并列的那位畫家馬泰奧. 迪. 喬瓦尼,他有兩件作品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馬泰奧·迪·喬瓦尼(Matteo di Giovanni)?錫耶納派,約1430-1497年?《圣母與圣子及天使和小天使》,約1460/1465年?蛋彩畫,胡桃木板?安德魯·W·梅隆收藏,1937.1.9</p> <p class="ql-block">《圣母與圣嬰、圣杰羅姆、亞歷山大的圣凱瑟琳與天使》,約1465/1470年</p><p class="ql-block">蛋彩畫,繪于白楊木板上</p> <p class="ql-block">  這位馬泰奧畫家的畫風(fēng)很像蘭迪,圣母畫得非常美。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觀賞這兩幅畫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蠻令人驚訝的事情,兩幅畫中的都有一個小天使是黑人小孩。這是不是屬于西方圣畫中最早,我就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在館中那些前一篇中沒有提到的錫耶納畫家。</p> <p class="ql-block">保羅·迪·喬萬尼·費伊</p><p class="ql-block">錫耶納畫派,約1335/1345年-1411年</p><p class="ql-block">《圣母獻于圣殿》,1398-1399年</p><p class="ql-block">蛋彩畫</p><p class="ql-block"> 這是介于前面講到的畫家洛倫澤蒂兄弟與喬瓦尼·迪·保羅之間的一位畫家。</p> <p class="ql-block">格里塞爾達傳奇大師(Master of the Griselda Legend)?翁布里亞-錫耶納派,活躍于1490年代初?《埃及的約瑟夫》,約1490/1495年?油畫。</p><p class="ql-block"> 這幅畫與上面蘭迪畫的《克勞迪婭·昆塔(Claudia Quinta)》一起是一套八幅畫組成的系列中的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在觀賞這幅畫時,它與蘭迪畫的那幅一樣,都人為地將畫中人物的造型拉長,從解剖學(xué)上有點奇怪。可能是為了房間裝飾的需要,很像大約100多年后文藝復(fù)興后期的矯飾主義。</p><p class="ql-block"> 畫后似乎有兩個圣經(jīng)的故事,左邊是約瑟夫被他兄弟們賣到埃及,右邊是講他受他埃及主子的夫人誣陷。</p> <p class="ql-block"> 本文講的最后一位畫家是本韋努托·迪·喬瓦尼(Benvenuto di Giovanni 1436-1517),如果與當(dāng)時意大利其他地方的著名畫家對照的話,大致與安德烈亞.曼特尼亞(1431-1506),波提切利(1445-1510)同時代人。很奇怪,這里他的藏品特別多,幾乎可以開個特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賢士來朝》,約1470/1475年?蛋彩畫,胡桃木板,</p><p class="ql-block"> 這一主題自中世紀以來在意大利繪畫中屢見不鮮,但在錫耶納畫家巴托洛·迪·弗雷迪(Bartolo di Fredi)為錫耶納大教堂三王祭壇創(chuàng)作三聯(lián)畫后,變得尤為流行。此后,巴托洛的影響幾乎體現(xiàn)在每一位錫耶納畫家對同一主題的描繪中,包括這位貝文努托(Benvenuto)的作品。然而,其他藝術(shù)家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據(jù)信,貝文努托的版本也受到1423年法布里亞諾的真蒂萊(Gentile da Fabriano)為圣三一教堂(Church of Santa Trinità)創(chuàng)作的版本的啟發(fā)。</p> <p class="ql-block">作為比較:真蒂萊·達·法布里亞諾:《三王來朝》</p><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本韋努托·迪·喬瓦尼(Benvenuto di Giovanni)?錫耶納派,1436年 - 1517年前?《圣母與圣子及圣杰羅姆和錫耶納的圣伯爾納迪諾》,約1480/1485年?蛋彩畫。</p> <p class="ql-block">本韋努托·迪·喬瓦尼(Benvenuto di Giovanni)?錫耶納派,1436年 - 1517年前?《圣母與圣子及圣杰羅姆和錫耶納的圣伯爾納迪諾》,約1480/1485年?蛋彩畫。</p><p class="ql-block"> 與貝文努托(Benvenuto di Giovanni)的許多作品不同,這幅畫始終被明確歸于他名下,沒有任何歸屬爭議。然而,其創(chuàng)作日期仍不清楚。在這一主題的大多數(shù)繪畫中,圣母通常懷抱圣嬰,但貝文努托卻選擇讓圣嬰坐在圣母前方。圣嬰手持一顆石榴,象征教會和基督的血。這一選擇——不將圣嬰置于圣母懷中,以及加入石榴的元素——都是直到1470年之后才顯著出現(xiàn)在意大利繪畫中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因此,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日期被推測為約1480至1485年。</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這幅畫創(chuàng)作日期的爭議,主要源于它既不符合貝文努托早期扁平、清晰的風(fēng)格,也不完全屬于他后期色彩鮮艷、細節(jié)豐富的風(fēng)格。相比他幾乎所有的畫作,這幅畫更為簡樸,可能是由于贊助人的要求。最近,由于這種鮮明的風(fēng)格差異,首次出現(xiàn)了對其歸屬的質(zhì)疑。盡管如此,作品的歸屬依然確定為貝文努托。</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其右邊的圣人圣伯爾納迪諾其面容與前面提到的畫家桑諾·迪·彼耶特羅(Sano di Pietro 1405-1481)畫的一模一樣,所以肯定這位圣人的真貌就是這樣。】</p> <p class="ql-block">本韋努托·迪·喬瓦尼(Benvenuto di Giovanni)?錫耶納派,1436年 - 1517年前?從左到右:?《客西馬尼園的苦惱》?《基督背十字架》?《受難》?《基督下到陰間》?《復(fù)活》?這些作品為蛋彩畫,木板材質(zhì),可能是于1491年創(chuàng)作。</p> <p class="ql-block">《園中禱告》</p><p class="ql-block"> 畫面描繪夜晚場景。在右側(cè),基督跪于一個小土坡上,身后有一道木柵欄,他祈禱能消除人世間命運的苦杯——象征其命運的圣杯與十字架由右上角懸浮的天使遞交給他。在左側(cè)前景,彼得、雅各和約翰——陪伴基督前往客西馬尼園的三個使徒——正在熟睡,盡管基督曾要求他們保持警醒。在他們上方,中景處是其他八位使徒。</p><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評論家班德拉認為,貝文努托在此畫板中對氛圍效果的敏感性以及夜光的表現(xiàn),得益于他對北意大利彩飾手稿和繪畫的了解。然而,需指出的是,在本世紀早些時候,喬瓦尼·迪·保羅和薩塞塔都曾描繪過夜間的《園中禱告》,并且在1470年沃爾泰拉的《圣誕》中,貝文努托已曾嘗試過帶有奇跡光源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前往各各他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畫面中心,基督頭戴荊冠,身披玫瑰色長袍,背負十字架,兩名行刑者毆打他并拉扯他頸上的繩索。在他身后,一名手持棍棒和紅色盾牌的士兵阻擋圍觀人群;另一名身著雜色盔甲的士兵坐在前景的巖石突出處。右側(cè),圣母在福音書作者圣約翰的攙扶下,痛苦地凝視她的兒子;抹大拉的瑪利亞仰頭舉臂,陷入絕望。三位圣女的頭部在他們身后可見。兩個爬上樹觀看下方事件的年輕男孩,這是從《基督進入耶路撒冷》描繪中引入的奇特元素;這一主題也出現(xiàn)在韋基耶塔(Vecchietta)于洗禮堂繪制的《前往各各他的道路》壁畫中,這可能是貝文努托的構(gòu)圖范本。畫面左側(cè)由一隊騎馬的士兵封閉,后方則是耶路撒冷城的尖塔和塔樓,令人聯(lián)想到吉羅拉莫·達·克雷莫納(Girolamo da Cremona)的風(fēng)景背景。</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受難》</p><p class="ql-block"> 基督無力的身軀懸掛在十字架上,十字架頂端中央是一塊鮮紅的題銘牌,與畫面頂部相接,基督的身影映襯在深邃的河流景觀背景下,這一背景與1491年錫耶納美術(shù)館藏《升天》中的景觀相關(guān)。在基督前方,背對觀眾的是一位騎馬的百夫長,他手持帽子,驚呼“此人真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27:52)。在他對角線方向,同樣騎馬的朗基努斯(Longinus)肩扛刺穿基督側(cè)肋的長矛。根據(jù)十四世紀錫耶納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圣母被描繪為昏厥坐地,由圣約翰和雅各的母親瑪利亞支撐,抹大拉的瑪利亞及三位圣女在其身后。畫面右下角,四名士兵在為基督的衣物擲骰子,其他人旁觀,一名侍童伸手試圖安撫一匹受驚直立的馬,馬上的騎士用棍棒威脅他。左側(cè)中景的山丘上,三個孩子在觀看,其中兩個指著騷亂場景,這一細節(jié)前所未有,凸顯了貝文努托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p> <p class="ql-block">《下降地獄》</p><p class="ql-block"> 與錫耶納早期的主題處理方式顯著不同,基督身披淡藍色長袍,手持帶有紅十字的白色旗幟,從背面展現(xiàn),跨過地獄之門,這些門在巖石表面開鑿的入口前倒塌。面對他的是舊約時代的眾先祖與英雄,他們向前擁擠,臉龐被基督的光輝照亮。左側(cè),亞當(dāng)跪在門檻上,大腿倚靠著一把鋤頭或錛子,基督伸手拉他起來。右側(cè),疑為摩西的人物身著黃色長袍,跪下并緊握基督的右臂,他身后是施洗約翰,手持十字杖和旗幟,指著救世主。</p><p class="ql-block"> 撒旦被描繪成極度透視壓縮的形象,被壓在破碎的地獄之門下。這一非凡構(gòu)想可能受到曼特尼亞(Mantegna)1470年代設(shè)計的著名版畫的啟發(fā),在那幅畫中,基督同樣從背面視角踩踏地獄之門,門上如這里一樣帶有鉸鏈。然而,在貝文努托的場景中,如同奧塞萬察大師(Master of the Osservanza)的作品一樣,巖洞中閃爍的奇跡之光既是象征性的,也是詩意的驅(qū)動力量。</p> <p class="ql-block">《復(fù)活》 </p><p class="ql-block"> 基督再次身披淡藍色長袍,手持帶有紅十字的白色旗幟,站在畫面中央,腳踏一座古典風(fēng)格的波紋飾石棺,位于巖石中墓穴的入口前,這一設(shè)計有意呼應(yīng)前一畫板中的地獄之門。墓穴的大理石門,裝飾有雕刻的花環(huán),斜向前倒在地上,驚散了六名身著鮮艷盔甲的熟睡士兵,他們被描繪為“如同死人”(《馬太福音》28:4)。左側(cè),部分由巖石支撐,是一座光禿禿的藤架和一道木柵欄;遠處是一片深邃的風(fēng)景,展現(xiàn)兩條寬闊蜿蜒的河流,流向地平線,周圍環(huán)繞著更多的巖石和丘陵。</p> <p class="ql-block">本韋努托·迪·喬瓦尼(Benvenuto di Giovanni):《年輕女子肖像》,約1508年?油畫。</p><p class="ql-block"> 這幅畫是他晚年的作品(72歲),風(fēng)格與上面組畫又不一樣,與以前的那幅圣母像有點類同,但明顯要好的多!</p> <p class="ql-block">比較一下同時期拉斐爾的畫。</p> <p class="ql-block">1506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1510年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