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起來,按照慣例開始刷屏,才知道今天是“小滿”節(jié)氣。一時間微信朋友圈充滿了關(guān)于“小滿”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說實在的之前對二十四節(jié)氣是不大關(guān)注的,更別說探究其中的意義。印象中“二十四節(jié)氣”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與四季特征相關(guān),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關(guān)注其中的含義。</p><p class="ql-block"> “小滿”,從字面上也好理解,隨著夏季的到來,冰雪融化,雨水增多,河床的水也開始多了。在南方麥子也開始抽穗灌漿,麥粒逐漸成型。</p><p class="ql-block"> 中華文化主要講天人合一,萬事萬物生長此消彼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由此引申出一些人生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狀態(tài)是酒要微醺,花要半開,凡事過猶不及,小滿即可,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魄力!</p> 國學(xué)之所以博大精深 <p class="ql-block"> 大概是二十年前去杭州出差,借機去西湖,靈隱寺等景點轉(zhuǎn)轉(zhuǎn)。記得靈隱寺大門口有幅楹聯(lián),人生哪有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p><p class="ql-block"> 乍一看,覺得很有道理,卻并沒有過多的關(guān)注。只是認(rèn)為靈隱寺的名聲在外,又是佛家圣地,佛家是指點人的迷津,減少人的煩惱而已。加上那時候年輕也沒有過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事多了,才開始能靜下來“胡思亂想”,也對《道德經(jīng)》,《莊子》,《周易》等傳統(tǒng)文化書籍有了深入探究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想,年輕時只是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實有很多生僻字都不認(rèn)得,其中的含義更是晦澀難懂。后人對這方面的解讀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但還是讓人云里霧里,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想,老子在兩千多年前的“語言”,當(dāng)今的我們肯定不能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否則就會犯形而上學(xué),差之毫厘,失之千里。</p><p class="ql-block">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追蜃右舱f,溫故而知新。講的就是這個意思。</p><p class="ql-block"> </p> “小滿”的智慧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個道理。人生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近十多年以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至少告別了缺吃少喝的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人們見面時不再說,吃了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也不是稀罕物。但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感并不強,反而是壓力山大,以至于嘴里啃著雞腿,卻回憶那個年代。</p><p class="ql-block"> 其實想想,人的幸福感與財富并沒有呈正相關(guān),到底哪里出問題了!還是心態(tài)使然。</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小學(xué)時有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漁夫的故事。欲望太多,煩惱就多。簡單就快樂。</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面臨的誘惑太多,如果不加取舍,你怎么能開心!盡善盡美是理想化的東西,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要學(xué)會放下。</p> 人生不過如此 <p class="ql-block"> 好像是弘一法師說過,人生不過三萬天,借幅皮囊而已。你越是在意的,越是你得不到的。何況我們每個人都是赤條條的來,最終不帶走半點云彩,化為塵埃。</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這不是讓大家消極厭世,無所作為?!兜赖陆?jīng)》有句核心的觀點就是,無所為無所不為,要求當(dāng)政者無為而治。這里不是說讓人不作為,混日子,而是讓人別妄為,亂為,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忌逆天而行。</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美國發(fā)動的關(guān)稅戰(zhàn),實際上就是亂作為,強盜邏輯。試想,當(dāng)下經(jīng)濟發(fā)展全球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做生意是相互的,堅持互惠互利,這才是生意之道。</p><p class="ql-block"> 好在世界在覺醒,像美西方不可理喻的行為,大家開始說“不”了。當(dāng)然,這需要實力。中國文化講的是“君子重義輕利”,而西方秉持著“叢林法則”,很顯然他們的理念是落伍了。</p><p class="ql-block"> 馬克思之所以偉大,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zhì),就拿美國的控槍來說都很難做到,主要還是軍工資本在左右著政策。但一個國家窮兵黷武是沒有出路的。</p><p class="ql-block">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都是一樣的。面對問題,都要有自己的定力。天是塌不下來。</p><p class="ql-block"> </p> 學(xué)會放下 <p class="ql-block"> 人的很多痛苦來源于背負(fù)的東西太多,卻不肯放下。</p><p class="ql-block"> 《紅樓夢》有句話說,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放不下。又說,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等等。</p><p class="ql-block"> 很多事兒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你越在乎,你的執(zhí)念越深,快樂就越少。</p><p class="ql-block"> 在改革開放之始,怎么看待腐敗,有個觀點是“高薪養(yǎng)廉”?,F(xiàn)在看看,高薪養(yǎng)廉是個美麗的說辭。從現(xiàn)在翻船落馬的干部來看,有幾個是由于“窮”的過不去了才貪腐的!還是對財富放不下造成的,當(dāng)然這只是一個方面。</p><p class="ql-block"> 德不配位,必有余?。不該是你的東西,老天爺是會讓你用另外一樣方式失去的。</p> 知止不殆寵辱不驚 <p class="ql-block"> 近幾年職場上出現(xiàn)了“內(nèi)卷”,“躺平”等新的詞語。無論是領(lǐng)導(dǎo),還是員工都疲憊不堪,尤其是基層的員工。</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還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造成的。有不少的領(lǐng)導(dǎo),自身能力不足,沒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更有甚者,自以為是,瞎指揮,亂作為。正事干不了,搞形式主義卻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許多問題出在基層,根子卻在上面。這些所謂的領(lǐng)導(dǎo),往往是對上不對下,干工作不是腳踏實地,而是看上級領(lǐng)導(dǎo)的眼色,只要讓領(lǐng)導(dǎo)高興就行,什么規(guī)章制度,均視為兒戲。</p><p class="ql-block"> 原因很簡單,自己的帽子是上級領(lǐng)導(dǎo)給的,考核也是如此。媚上欺下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只是苦了下面的員工。</p><p class="ql-block">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些人離開了崗位,老百姓還記掛著,而有些人離開了,老百姓恨不得放鞭炮。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德不配位,必有余秧。一個人如果人品有問題,卻不知道自我修行,這樣的人一旦到了一定位置是很可怕的。當(dāng)然,往往這類人似乎混的如魚得水,但又有幾個能善始善終!</p><p class="ql-block"> 反常合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運行法則。大道廢,有仁義。物極必反,陰陽相生。</p> 養(yǎng)浩然正氣看花開花落 <p class="ql-block"> 這人到了一定年齡,經(jīng)歷的多了,對不少事自然而然看開了。常言道,牛低頭為了吃草,人低頭為了賺錢。這個似乎也可以理解。但為了錢或待遇,低三下四,丟了人格尊嚴(yán)去換一些碎銀,真的是不可理喻。不過,蕓蕓眾生,各有各的選擇,也無所謂對錯好壞。</p><p class="ql-block"> 作家王小波有篇文章《沉默的大多數(shù)》,還有部作品好像是劉震云寫的《一句頂一萬句》,很耐人尋味。</p><p class="ql-block"> 三千年讀史,無非是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總歸是詩酒田園。</p><p class="ql-block">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聊中。一個人立于這個世上還是要有點良知和底線,留下點好的名聲,才對得起子孫后代,不要給自己的后人蒙羞!</p><p class="ql-block"> 受寵若驚,是常態(tài),寵辱不驚,乃賢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