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場美麗的邂逅,見證著孩子的成長,也鐫刻著幼兒園和家長共同的期許。為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雙向溝通,凝聚教育合力、深化教育內涵、促進家園共育。在2025年5月21日,清河第一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家庭教育專題講座。</p> <p class="ql-block">每一份溫暖的教育,都是從相遇開始,帶著一份期許,懷著一份信任,家長們如約而至,共赴這場“教育之約”,有序簽到。</p> <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講座從4個內容分享:</p><p class="ql-block">1.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與孩子相處</p><p class="ql-block">2.關注、開發(fā)好孩子的大腦</p><p class="ql-block">3.孩子學習成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做一個持證上崗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AI時代,信息、知識變得唾手可得,很多基礎性工作都會被取代掉,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呢?</p> <p class="ql-block">智能時代,教育的變革是必然的,但不管人工智能怎么發(fā)展,人類對于知識的掌握還是必不可少。大腦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存,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沒有地基,就建不起高樓大廈。只有具備相應知識,才可能發(fā)現(xiàn)相關問題,才有辦法針對性去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是從自己積累上面騰飛的?!敖逃褪且豢脴鋼u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我們不能因技術的快速迭代而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孫老師表示:人工智能是加快實現(xiàn)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關鍵變量。然而,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教育的工具和方法因技術而變,孩子的能力培養(yǎng)方式需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質,即啟智、鑄魂,以及基本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塑造,不能因技術而被忽視。當下一些孩子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導致知識理解和實踐能力欠缺,這一現(xiàn)象值得警惕。</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無限可能,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政策引導、理論研究、技術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中,找到培養(yǎng)孩子的最佳路徑,讓孩子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綻放光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邁向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眾所周知,人們的大腦功能是非常強大的,有著深不可測的天賦和潛能,但是被人們開發(fā)利用的卻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經老生常談了,想讓孩子開動腦筋去學習,首先就是要讓孩子產生興趣。培養(yǎng)孩子凡事都想嘗試,主動、樂觀、開朗的個性,這對孩子的人生很有幫助。</p>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眾多角色里,“父母”無疑最為特殊,沒有入職前的嚴苛考核,也沒有持證上崗的硬性要求,只因新生命的第一聲啼哭,就將“爸爸”“媽媽”的身份標簽悄然貼在了他們身上。</p> <p class="ql-block">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不少家長在育兒途中迷茫困惑,有的過度依賴學校教育,忽視了自己在孩子成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仍沿用老舊方法結果卻適得其反,讓親子關系陷入僵局</p><p class="ql-block">“父母無需考試就能任職”這一長久以來的默認規(guī)則,正遭受越來越多的審視與質疑。所以,作為父母也是一個技術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作為父母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與孩子同頻。</p> <p class="ql-block">用科學的教育理念為引領,用愛的陪伴照護為滋養(yǎng),幫助家長理解孩子、讀懂孩子,掌握適宜有效的教育方法,更好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與幼兒園共同攜手,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設和諧健康、積極向陽的教育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講座結束后,家長們感觸頗深……</p> <p class="ql-block">幼兒教育的美好,一邊來自孩子的力量,一邊來自家長的力量,但所有的力量,都指向成長,讓我們家園攜手,靜待花開。</p> <p class="ql-block">本次家庭教育講座不僅拉近了家園距離,更助力家長更新教育理念,實現(xiàn)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奔赴。只有將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來源:清河街道第一幼兒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圖:趙慧霞 郭亞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審核:馬 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