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懷一:</span><b style="font-size:22px;">浮生且問誰能樂</b></p><p class="ql-block"> 茅屋糙米彌春秋,深戶珍饈又何求。</p><p class="ql-block"> 安睡胡床獨三尺,誰言飽腹宴不休。</p><p class="ql-block"> 思來貪念成災(zāi)禍,哪有幸??偸浅睢?lt;/p><p class="ql-block"> 且問桃源哪里去,感恩天地逍遙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曦微w行走在路上,乙巳夏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懷二:</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天地人間樂相隨</b></p><p class="ql-block"> 天才運化道無窮,月落日出歲相通。</p><p class="ql-block"> 地脈龍飛雨滋潤,山高云布風(fēng)興隆。</p><p class="ql-block"> 桑麻隴上晨霧醉,詩樂人間夕照紅。</p><p class="ql-block"> 陶冶性情千杯飲,浮云糞土萬年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曦微w行走在路上,乙巳夏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象雜談1:</b>快樂是個奢侈品</p><p class="ql-block">快樂和幸福,是人類社會矢志追求的永恒目標(biāo),即便是體系相對完備的西方經(jīng)濟(jì)學(xué)和管理學(xué),也將快樂和幸福作為理論的假設(shè)條件?,F(xiàn)實中,究竟有沒有快樂和幸福呢?我的判斷是:快樂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p><p class="ql-block">想想我們的日常生活,什么時候最快樂?大家都會有感受,有奶吃的孩子最快樂,能得高分的學(xué)生最快樂,考上心儀的大學(xué)最快樂,漲了工資或發(fā)了獎金最快樂,結(jié)婚的時候最快樂,有了孩子最快樂,住進(jìn)了新房子最快樂,父母身體健康最快樂,凡此等等。不過,這里要反問一句,這些真的是快樂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最快樂”的事情,可能更多是一閃而過的“快感”,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孔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我們說,快樂是一種心理追求,快樂不應(yīng)該有前提條件。有條件的快樂,只能是快感,且一閃而過。在我的理解里,快樂,是持久的愉悅感,是能夠通透人生的愉悅感,而且一定是建立在愁苦,甚至是苦難的基礎(chǔ)之上的。為什么要這樣講呢?因為,人性中最為頑固的東西,不是堅韌不屈的意志,而是如影隨形的貪婪,每個人都有“過度占有”的強(qiáng)烈愿望。再者說,如果沒有了人性中的貪婪,社會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嗎?</p><p class="ql-block">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我們擁有的物質(zhì)財富,在很多人那里,可以安享幾輩子了。在很多家庭,哪怕沒有節(jié)儉意識,只要不怎么浪費,子孫幾代人,完全可以做到生活上的無憂無慮。想想看,這不是貪婪又是什么呢?我們所占有的物質(zhì)財富,甚至家里放不下,或者不敢放在家里,而需要存在銀行。這便有了“以錢生錢”的可能,也就有了所謂“資本的血淋淋”。現(xiàn)代金融也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而且還成為一門學(xué)科,但其本質(zhì)卻是人的貪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人們從不滿足,因為人的貪婪本性的時刻彰顯,所以,快樂這個最大精神財富,隨著我們對物質(zhì)財富的無限追求,而距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越來越渺茫,這便是現(xiàn)代人缺少快樂,又多了心理失衡的關(guān)鍵所在。所以,貪婪是人的本性,又是快樂的最大“天敵”,貪婪不除,快樂不來。稍縱即逝的那些快感,為什么很快被湮滅,就因為人的不滿足,就因為人的貪婪,這正是“一個愿望實現(xiàn)了,千萬個愿望隨之就會來到”的根本所在。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快感之后,馬上就是這樣那樣的問題,愁苦也隨之而來,我人們似乎總不能消停一會兒。</p><p class="ql-block">為什么人過苦日子的時候,特別容易快樂呢?那是因為,被苦日子包圍著的人,往往沒有太多的欲望,他們很容易滿足。特別記得小時候,作為地道陜西人,只要有麥面饃,只要有油潑辣子,那就非??鞓妨?,而現(xiàn)在這不算個啥;小時候,作為男孩,過年的時候,能穿上新衣服或干凈衣服,能吃上白饃,能吃上肉,能響個鞭炮,那就非??鞓妨?。我長期在煤炭系統(tǒng)工作,我們的領(lǐng)導(dǎo)常常講過去,煤礦上有節(jié)日保勤的傳統(tǒng),每到這個時候,只要能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餃子,煤礦工人就能熱火朝天干活,就能讓煤炭產(chǎn)量翻番。也許快樂就這么簡單,前提是沒有太多的欲望,一定不能貪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現(xiàn)實中總有一些既窮又難得快樂的人,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既可憎、又可憐的那種人,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四窮”。第一是“嘴窮”,這樣的人總是啥話不好聽說啥話,話只要一出口,肯定是滿滿的負(fù)能量,總是別人沒一個好,就他自己好;第二是“眼窮”,這樣的人看見誰都不順眼,特別看見別人比他好,肯定要犯“紅眼病”,肯定要嫉妒,肯定要想法設(shè)法給人使絆子,就是自己不努力;第三是“手窮”,這樣的人手心永遠(yuǎn)是朝上的,他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不懂得奉獻(xiàn)。這種人,說好聽點,他們像可憐的乞丐;說不好聽點,他們更像是強(qiáng)盜,心理上的強(qiáng)盜,千方百計想占有屬于別人的東西;第四是“心窮”,這樣的人,說輕了一般來說是小心眼,說重了則是居心叵測,總把事情往壞處想,總想給人設(shè)圈套,總想搞陰謀詭計,常常是“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p><p class="ql-block">這“四窮”,只要沾上其中一個,就一定要受窮一輩子,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可能有快樂,當(dāng)然也不可能有幸福?,F(xiàn)實情況是,“四窮”只要敢于沾上一個,往往是“四窮”必須均沾,幾乎很難逃脫,必然導(dǎo)致其一窮再窮,情緒一壞再壞,心情一遭再遭,甚至搞得一家人“雞犬不寧”。這樣的人,對待別人不真誠,常常虛情假意,所以他們不可能有朋友,更別說有好朋友,所有人只要與他打一次交道,便會永遠(yuǎn)地遠(yuǎn)離他。這樣的人,別說快樂與他無緣,就是普通的日子,或者說不好不壞的那種平常日子,也一樣與他無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了那么多不快樂,那什么時候可以快樂呢?這里必須肯定地說,剔除了欲望的時候可以快樂,剔除了欲望的時候能夠快樂,正所謂“知足者常樂”。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的頭牌女主持人倪萍,別人問她,你在電影里,是如何找到農(nóng)村大嫂的感覺的?倪萍說,這很簡單,給你一個饅頭,坐在村外的矮墻上,過上一個夜晚,當(dāng)你又渴又餓的時候,農(nóng)村大嫂的感覺,馬上就找到了。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剔除心中的欲望和貪念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現(xiàn)實中,什么樣的人容易快樂呢?在我的觀察中,生活相對清苦的人,最容易得到快樂。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有一碗油潑面,只要吃飽肚子,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求能夠有所溫飽。這樣的人,他們一般也不大可能有心理疾病,同樣因為他們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太多的奢望。在他們看來,只要吃飽肚子,只要過好今天,那就是快樂的、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看來,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顯得“沒心沒肺”的人,那些傻呵呵活著的人,最容易快樂。他們對物質(zhì)財富不貪求,看見利益不追逐,常常保持泰然處之的態(tài)度,該是我的不推脫,不是我的不搶奪,如此這般平常心態(tài),哪能不快樂呢?</p><p class="ql-block">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好施舍、行善事、不強(qiáng)求、理解人的人,最容易快樂。這樣的人樂善好施,很會處理舍與得的關(guān)系,對財富看得開,對別人以善為心,對自己隨遇而安,他們以別人之樂,為自己所樂,想想看,他們哪能不快樂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講道義、用哲學(xué)、會思辨的人,最容易快樂。講道義,在于他們懂得君子之理,能夠以自強(qiáng)不息、厚德載物為根本,處理好天道、地道、人道的根本關(guān)系。用哲學(xué),在于他們很知道有和無、得和失、有用和非用、靜止和運動、今天和明天、小我和大我、局部和全部等多重關(guān)系。會思辨,在于他們總在思考貪婪的危害性,總在思考快樂的原因在哪里,總在思考幸福如何脆弱等等。也就是說,只有思想先行的人,有備無患的人,才能更多擁有快樂。</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最容易不快樂的人。其中無一例外,凡是那些無限追求財富的人,不可能快樂;凡是那些片面追求聲名的人,不可能快樂;凡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不可能快樂;凡是那些貪占小便宜的人,不可能快樂。從精神層面上看,凡是那些格局太小、眼光短淺、胸懷不大、無所志向的人,凡事只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凡事只求自保平安,凡事不顧他人,甚至以他人之苦為己之樂的那些“壞心腸”,快樂從來不可能與他們有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什么時候可以快樂?表面看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問題,其實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其實,最為根本的,還是一個人五臟六腑陰陽調(diào)和的結(jié)果。其中有天生的一部分,而更多在于后天的不斷自我強(qiáng)化。有人從“給予”“奉獻(xiàn)”中得到了快樂,獲得了健康,締造了幸福,這是快樂的“正面強(qiáng)化”。有人從“索取”“貪占”中得到快感,今天占一點便宜,明天還想占更多的便宜,便宜可能得到了,可是長此以往,心理失衡了,健康丟失了,這是快感的“負(fù)面強(qiáng)化”。</p><p class="ql-block">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快樂的確是一個“奢侈品”,究其原因,那就是面對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太多人失去了自我,或者說迷失了自我,或者說異化了自我。在這些人的眼里,利益,不再是利益,而是他的命,如果得不到他眼睛能夠看到的利益,他心理上會特別難受,就像丟了魂似的,然后魂不守舍,然后精神失常。這是一種病,是自作自受的病,別人幫不了,醫(yī)生治不好,唯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怎么救?只有剔除妄想,剔除貪念,剔除欲望,回歸本心,做好自己,真誠待人,忘記便宜。甚至要采用“刮骨療毒”的方式,徹底戒斷貪占便宜之“癮”,告別過去,重新做人,面向快樂,求得幸?!?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