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北關(guān)小學(xué)六年級三班李滕陽</p> <p class="ql-block"> 嶧山游記</p><p class="ql-block">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吟誦著千年以前的篇章,我有些不解。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唱歌,這有什么特別的呢?孔夫子為什么對曾皙的觀點(diǎn)這樣贊同?難道洗澡唱歌比為官做宰還要厲害?</p><p class="ql-block"> “別看書了!快收拾東西,媽媽今天帶你去嶧山玩!” 帶著疑惑與不解,我稀里糊涂地上了車,踏上前往嶧山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常聽媽媽說嶧山是一座很奇特的山,因孔子經(jīng)常登臨此山而聞名。嶧山的石頭非常奇特,石如全卵,獨(dú)具一格。大得像蒙古包,小的像鵝卵石,每一塊都是圓滾滾的。它們層層疊疊,大小各異,倒不像是自然形成,活像是人工雕琢堆砌的!這里有很多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洪荒年代,女媧用五色石把天補(bǔ)好后,把余下的石頭堆成了嶧山……”我?guī)е闷?,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山上霧氣彌漫,空氣清新,妙不可言。我不禁贊嘆,真美啊!</p><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曲折的石階,我細(xì)細(xì)品味嶧山中的美麗景色,那長且彎曲的溪流深淺不一,清澈的泉水從石縫中緩緩流出,魚兒悠閑地在泉水中嬉戲。在一處泉的上方的石縫里,透出一絲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一雙雙眼睛在對視,這就是有名的三眼泉。寓意著天地、自然和心靈的溝通。這樣的景象,真讓人把胸懷放得像藍(lán)天那樣廣闊。</p><p class="ql-block"> 我不覺間來到孔子登臨處,望著山下遼闊的大地,蒼茫的山脈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fā)巍峨壯觀。遠(yuǎn)處的小村莊鑲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炊煙裊裊,寧靜而祥和。有幾位登頂游客抑制不住,竟直接放聲高歌。此時仿佛聽見孔子登上嶧山,喟然嘆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聲音,穿越數(shù)千年,仍鏗鏘有力。</p><p class="ql-block"> 望著遠(yuǎn)方的炊煙,聽著近處的歌聲,我突然明白了書上的話?!澳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這句話并不是專注于一人之功成名就,更不是拘泥于一國之霸業(yè)功勛,夫子想要的,或是悠然自得的閑暇,或是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 但我認(rèn)為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太平盛世,人人都能在自然的懷抱里,擁有“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的權(quán)利。 </p><p class="ql-block"> 晚風(fēng)撲面,斜暉入目,沉溺在自然中,我突然發(fā)覺自己成為了曾皙口中的那個“童子”。如果我能穿越到兩千多年前,我會告訴孔子:“夫子,您的理想在兩千多年后已經(jīng)實(shí)現(xiàn),國家繁榮昌盛,山河壯麗,人民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