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湖南省長沙縣高橋鄉(xiāng)中南村的長坡里。從記事起,我就住在這U字形的五六間土坯房里,直到我十九歲考上大學(xué)離開家。</p><p class="ql-block">長坡里是我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也是我父母長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董德欽出生于1928年。是一個大家庭中的長子,下面有四個弟弟兩個妹妹。他識文斷字、勤勞能干,是那種“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漢子。</p> <p class="ql-block">長坡里原本就是董家的祖屋,那是典型的湖南民居,一個由房屋圍成的回字形四合院,中間有開闊的天井。從曾祖父那輩算起,一連三代子息繁盛,長坡里住不下了,陸陸續(xù)續(xù)就有伯公叔公搬到了麻子園等地。父親出生在麻子園,十來歲時曾經(jīng)回到長坡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1941年,中日雙方展開了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日本人打進了高橋,“中央軍”堅壁清野,燒毀了高橋的糧庫。日軍沒有吃的,就跑進了長坡里。</p><p class="ql-block">我的二叔董德仁(順叔)回憶道:當(dāng)時家人都逃進了山里,只有11歲的他被捉住了,日軍用手勢問他糧食在哪里,他機智地指了指天花板,趁著日軍找梯子上房梁的空當(dāng),順叔逃出了敵人的魔掌。</p><p class="ql-block">日軍沒有找到糧食,就放火燒了長坡里祖屋,還活生生地砍掉家里養(yǎng)的豬四條腿帶走了。</p> <p class="ql-block">房子被毀,祖父只好領(lǐng)著全家搬到楊家灣,在經(jīng)歷了解放、土改等運動后,1952年,已經(jīng)成親數(shù)年的父親領(lǐng)著四叔回到了長坡里,直到1985年父親去世,他都生活在那片青山環(huán)繞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余炯蘭出生于1936年,年輕時模樣俊秀,為人溫和善良,性格軟弱。二十出頭嫁到高橋老街周家,生育了兩名子女。六十年代初期,她和我父親都遭遇了家庭的變故,失去了生活中的伴侶。</p><p class="ql-block">1965年經(jīng)人介紹,父親和母親重組了新的家庭,母親也從高橋老街來到長坡里生活,直至1993年離開人世。</p> <p class="ql-block">母親回憶過:我出生時正逢特殊時期的1966年,又趕上農(nóng)忙時節(jié),她生下我便要掙扎著下床給父親他們做午飯,洗衣服,這樣的操勞損害了她的身體,以至于后來天不假年。</p><p class="ql-block">我稍稍長大一些,母親需要下地干活,出工分。她說常常忙到忘了自己還有個嬰兒需要照管,我也非常乖,不哭不鬧,很讓她省心。</p><p class="ql-block">我長到一兩歲,冬天手腳長了凍瘡,十根手指像紫蘿卜那樣腫著,依然不吵不鬧的,母親一直夸我是個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1969年,由于長期營養(yǎng)不良加上妹妹的出生,母親患上了心臟病。這時,剛剛12歲、留在周家的來哥聽說了此事,自己到山里打了柴火換成錢,買了糕點來到長坡里看望母親。</p><p class="ql-block">可是不知何故父親堅決不允許母子兩人相見,還狠心地將來哥關(guān)在門外。來哥只好躲在草叢里,等到夜色降臨,才偷偷爬到樹上,期望能看見一眼思念已久的娘親。</p> <p class="ql-block">苦難的日子里也并非沒有歡聲笑語。母親曾經(jīng)坐火車去株洲探親,她就帶我們兄妹三人玩“坐火車”的游戲,學(xué)著列車上的女廣播員用普通話播報:“前方到站長沙站,請下車的旅客攜帶好隨身行李,先下后上…”然后帶著我們“嗚嗚嗚”地學(xué)著火車跑,童年的這快樂的一幕深深地刻畫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父母成婚后,每年盛夏外公生日時,父親都會領(lǐng)著母親和我們?nèi)ルp江石灣的外公家里祝壽。那可是兩天像節(jié)日一般輕松的時光。我和妹妹還小時,父親就用扁擔(dān)挑著我倆行走三四十里地,在父親壯實寬厚的肩膀上,看著秧苗青,聞著荷花香,真是說不出的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吃罷外公的生日飯,父親最愛在油燈下和外公談古論今,討論堪輿之術(shù)。在湖南架房起屋、修路造墳都要用到“看風(fēng)水”的技術(shù),父親師承外公,很快就學(xué)會了這門手藝,甚至還帶了一個徒弟。</p><p class="ql-block">幼時的我很喜歡旁聽他們翁婿之間的聊天,母親也會利用這晚間難得的閑暇時光教我背誦《千字文》、《增廣賢文》這樣的童子啟蒙詩句,至今“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這樣的古諺依舊溫暖地留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明哥比我大三歲,他一直記得小時候的我夜里睡覺會磨牙,還特別能搶被子。他常常半夜凍醒了,睜開眼睛一看,自己身上光溜溜的,而我把整床被子裹在身上,睡得又香又甜。</p><p class="ql-block">我們睡覺的房間旁邊就是谷倉,曾經(jīng)在半夜聽到過房梁上有蛇在追老鼠,這些好玩的事情也是我的童年趣事。</p> <p class="ql-block">長坡里的家,家境清寒??赡赣H總是在能力范圍之內(nèi)想著大家,每逢孩子的生日,她就會煮一鍋美味的面條,給過生日的那個孩子添上一個荷包蛋,那樣的日子我們都會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父親時常教導(dǎo)我們:“早起三朝當(dāng)一更”,他絕不允許子女們懶惰、不勤奮。很快我到了上小學(xué)的年紀(jì),仍然要幫家里干農(nóng)活。每天上學(xué)之前,我必須把家里的水牛喂得飽飽,下午放學(xué)了,第一件事就是幫家里打井水、還要喂牛、撿柴、燒火……但我做的都是最輕松的事兒,畢竟在我之上有兩個哥哥,他們是下田勞動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我讀書成績很好,四年級時數(shù)學(xué)老師到長沙市開會,回來后送給我一本《應(yīng)用題習(xí)題集》,希望我能在課余時間多做些訓(xùn)練。</p><p class="ql-block">這本書我視如珍寶,每天晚上做完作業(yè)后都會拿著它做題,解出每個答案的快樂就像腦海中升起了一串串的煙火,這種學(xué)習(xí)的樂趣常常讓我忘記了時間。</p><p class="ql-block">母親心疼我,每隔不久就要催促我睡覺,我是樂而不知疲累,卻不知道影響了日夜操勞的母親的睡眠,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汗顏??!</p> <p class="ql-block">長坡里山多田稀,人多地少,地里的稻子交完公糧后,僅僅夠一家人的口糧。湖南地處南方,種的是雙季稻,每年夏天最熱的時候,就是搶收水稻,搶種秧苗的“雙搶”時節(jié)。</p><p class="ql-block">那時全家男女老少、左鄰右舍都要下地勞作,互相幫忙,總是從天剛亮就忙起,一直到天黑了才收工回家。</p><p class="ql-block">雙搶正值暑假,我也要下田干活,雖然比不了父親和哥哥們有用,也需要掌握這一套祖祖輩輩得以生存下來的法則。</p> <p class="ql-block">父親聰明能干,有“相?!钡谋绢I(lǐng),能夠識得黃牛、水牛的好壞。七十年代末有一回到了農(nóng)閑,父親和幾個人商量著要給生產(chǎn)隊添一頭牛耕田,聽說常德那邊的牛又好又便宜,就決定前往。臨行時父親還打了幾雙草鞋帶上,以免長途趕路磨壞了布鞋。他和本隊的兩三人風(fēng)餐露宿,步行一百多公里到了常德,找到了當(dāng)?shù)刭u牛的老漢,千挑萬選,買到了滿意的黃牛。</p><p class="ql-block">付過錢后一行人開開心心地領(lǐng)著牛往高橋趕?;爻痰穆飞显谀车匦菹⒁煌?,誰曾想第二天清早起來一看,牛不見了!大家趕緊四處尋覓,誰知心急如焚地找了很長時間,根本都看不到一根牛毛——要知道當(dāng)年的耕??墒且还P巨額的財產(chǎn),搞丟了后果不敢想象!就在大家驚惶不安,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常德賣牛的老漢意外地出現(xiàn)了,氣喘吁吁地叫住他們:“莫慌!牛在的,牛沒有丟!”大伙真是驚喜萬分,原來那頭強壯的黃牛認(rèn)得路,趁著大伙沒注意,摸黑跑了幾十里地回到了家里。那個年代民風(fēng)淳厚,賣牛老漢一心想著人家丟了??隙ㄖ保拖扰苓^來給父親他們報信。</p><p class="ql-block">最終常德之行又驚又喜,父親他們牽著?;氐搅碎L坡里。</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國家分田到戶,我們家分了幾片山,父親的生產(chǎn)積極性很高,暑假就領(lǐng)著我們在山坡上的竹林里搞建設(shè),要求我們順著竹莖給竹子松土,期望來年能多生出竹筍來。</p><p class="ql-block">鄰居都笑說沒有這樣的干法,父親卻堅持“沒有懶地,只有懶人”的道理,讓我們干完了半個月早出晚歸的辛苦勞動。</p> <p class="ql-block">82年我考上了縣里最好的高中,父親卻要求我中止學(xué)業(yè)回家務(wù)農(nóng)。我知道父母身體差,家境貧困,確實難以再養(yǎng)我這樣的“吃閑飯”的人,卻又不愿放棄學(xué)習(xí)的機會,只能和母親相對而泣,以淚洗面。周圍的鄰居聞訊后紛紛過來勸解父親,終于得到了他的首肯。</p> <p class="ql-block">去上高中的那天,父親在高橋街上找了一輛順路車可以捎我去40公里外的學(xué)校,可駕駛室沒法再坐更多的人,他只好千叮萬囑,憂心沒有出過遠(yuǎn)門的我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困難。開車時他微紅著眼圈向我揮手,也是在這樣的時刻,我才感覺到他內(nèi)心里深沉的父愛。</p> <p class="ql-block">高中三年父母省吃儉用供我讀書,姑媽也常給我匯款資助我,剛剛參加工作的表姐領(lǐng)到工資,也給我匯了錢。在親人的愛心里,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xué)習(xí)機會,成績一直優(yōu)秀。</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不負(fù)眾望考取了重點大學(xué)。父母非常高興,父親特地請了鼓樂班子,在長坡里演了一場皮影戲招待前來道賀的親友。</p> <p class="ql-block">整個暑假,父親都在上山打柴,頂著酷熱挑到幾里之外的磚窯出售。這時,父親的身體已經(jīng)很差,但他依然瞞著家人,強忍病痛為我籌措路費和生活費。</p> <p class="ql-block">9月初,我如期踏上了前往江蘇的旅程,父親和姑媽到長沙站送我。這時,我對父親的身體狀況一無所知,還開開心心地和他們揮手告別。誰知列車開動之后,父親就嚎啕大哭,驚得姑媽連連安慰:“德哥,孩子讀了大學(xué),你以后就要享福啦,干嘛要傷心呢?”</p><p class="ql-block">深知自己身體狀況的父親這才微微吐露了點真相,說:“我是再也見不到我的崽伢了!”</p> <p class="ql-block">父親回到長坡里后便一病不起。病中依然牽掛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我,短短的時間里寫了數(shù)封信寄來關(guān)心我的學(xué)習(xí)生活,信中對自己的病情卻只字不提。</p><p class="ql-block">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時日無多,父親又提筆給遠(yuǎn)在青海工作的四叔寫了一封信,鄭重地把我托付給了弟弟。</p> <p class="ql-block">等我得知噩耗,寒假趕回長坡里,父親已經(jīng)變成了青山之中的一抔黃土。</p><p class="ql-block">從十七歲第一次成家,到五十七歲離開我們,父親身體力行地承擔(dān)了他做兒子、做兄長、做父親和丈夫的責(zé)任。但在他生活的歷史時期,農(nóng)民作為社會經(jīng)濟最底層的一環(huán),在生產(chǎn)力落后的情況下,還要承擔(dān)著人民溫飽、國家運轉(zhuǎn)的沉重任務(wù)。<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時代給予他們作為犧牲品的底色,</span>像父親這樣的負(fù)重前行者,就像燭火那樣燃盡自己,也沒法改變風(fēng)雨飄搖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大學(xué)四年,我在四叔四嬸的資助下完成了學(xué)業(yè),由于成績優(yōu)秀,被母校免試錄取為研究生。從讀研開始,我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獨立。</p> <p class="ql-block">在大學(xué)期間家里還遭遇了一次重大變故。父親過世時家里欠下了七百多元的債務(wù),誰知不到一年,母親又患上了癌癥。收到消息后,大學(xué)同學(xué)為我進行了募捐,我把學(xué)校發(fā)的獎學(xué)金、假期做家教的收入和同學(xué)的愛心全部寄回家里,母親順利地動了手術(shù),成功地切除了腫瘤。</p> <p class="ql-block">1992年春節(jié),明哥已經(jīng)成婚有了兒子,妹妹也生下女兒。我領(lǐng)著未婚妻回到長坡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過了團圓年。</p> <p class="ql-block">1993年母親離開了我們。臨終前,她再三叮嚀:就把她葬在長坡里,她要時時刻刻看顧自己的家,永遠(yuǎn)守護著自己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母親善良忠厚,性子軟弱,命運坎坷。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為政治運動而以悲劇收場,再嫁父親依舊無法抬頭做人。也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幾年,她的臉上才有了舒心的笑容。但常年操勞,缺乏營養(yǎng),早已消耗掉她的生命,最終停留在了五十七歲。</p> <p class="ql-block">光陰如梭,我已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紀(jì),雖然遠(yuǎn)在江南,長坡里依舊魂牽夢縈。明哥和我在離長坡里不遠(yuǎn)的地方建起了一個帶院子的溫馨家園,起名叫著“棠棣山莊”。每當(dāng)我看到院子前龍飛鳳舞的“棠棣”兩字,總會想起父親用《詩經(jīng)》里的“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詩句,要求我們兄弟相親相愛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如今,長坡里周邊已經(jīng)變了樣,鄰居們都新蓋了房子,買了汽車。政府也修好了柏油馬路,裝上了路燈。假如父母有靈,能再回到長坡里……</p><p class="ql-block">此時,我的耳邊仿佛響起了母親溫柔的聲音:“德大爺…”</p><p class="ql-block">“炯蘭…”父親開心地應(yīng)聲。</p><p class="ql-block">而天空,微微起了濕潤,如同此刻我的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