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醞釀已久的贛州之旅,這次終于實現(xiàn)啦。我們一行相約周末,乘坐高鐵4個半小時,到達贛州西站,已是夜晚,車行到市區(qū),這座諾大的城市,高架橋縱橫交錯,燈火輝煌,車行如織,給人第一感覺,這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令人想往。這更加激起了我們探尋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奧秘,解密贛南這片土地紅色基因的興趣,也更加期待與親密朋友們相聚言歡。</p><p class="ql-block">●兩天的行程豐富飽滿,我們先后到訪了七鯉古鎮(zhèn)、客家文化城、白鷺古村,參觀古城墻、郁孤臺、八境臺、古浮橋,以及福壽溝博物館、魏家大院、贛州博物館等,特有的地理,清晰的脈絡(luò),點睛的人文,讓我們從多個視角,學習和領(lǐng)略了贛州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人文軌跡,感受和體驗了客家人在贛南這方土地上奮斗拼搏的印記,也更近距離接觸到了這里曾經(jīng)為革命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紅色基因。</p><p class="ql-block">●兩水匯合于贛州,贛州是贛江第一城。章江與貢江自崇山峻嶺奔騰而下,在贛州城北的龜角尾相擁交匯,形成贛江的起點。無論是漫步古城墻俯看,還是站在八境臺登高望遠,可以清晰地看到贛州這個特有的地理位置,這一天雖然兩江的水勢并不大,但仍然可以想象出,當大勢來臨之際,一幅“二水合流、大江北去”的壯闊景象。這一地理奇觀不僅塑造了贛州“千里贛江第一城”的美譽,更孕育了獨特的文化符號——“贛”字,由“章”“貢”二字組合而成,成為江西省的簡稱。</p> <p class="ql-block">●客家民系的起點,客家文化的搖籃。我們參觀了贛州客家文化城、白鷺古村,到訪魏家大院(客家文化博物館)、贛州博物館,這里清晰地記載著客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2200多年前,中原漢民為避戰(zhàn)亂南遷,溯贛江而上,在此棄舟登陸,成為最早的“客家先民”,他們與當?shù)卦∶袢诤希饾u形成獨特的客家文化,發(fā)展至今現(xiàn)有億萬客家人,遍布全球各地。贛南圍屋是客家文化的建筑典范,兼具防御與生活功能,被譽為“東方民居明珠”,位于贛州老城區(qū)的魏家大院,就是其中的典型。參觀魏家大院,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院落墻壁上掛刻的“吃苦耐勞,開拓進取,崇先報本,和衷共濟”,這是客家人經(jīng)幾千年的發(fā)展,形成的16字的精神和理念。 </p><p class="ql-block">●半部宋朝史的文化遺韻?!耙蛔M州城,半部宋朝史”,這是導(dǎo)游在介紹贛州古城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北宋時期,贛州作為江南重鎮(zhèn),不僅是軍事要塞,更是經(jīng)濟與文化的樞紐。我們到訪的八境臺,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間,時任知州孔宗翰筑磚石城墻以抗水患,并繪《南康八境圖》邀蘇軾題詩,蘇軾貶謫嶺南時途經(jīng)贛州,登臺補作后序,盛贊“八境之奇,非言語可盡”。還有,延綿3600余米的宋城墻,保留了大量宋代古跡,被稱為“宋城博物館”。登上八境臺,聽導(dǎo)游細說八境之奇、八境之妙,猶于穿越到了宋代、置身于孔蘇的詩畫之中,令人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宋韻長存的古浮橋。在贛州古城墻的建春門外,有一座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1163-1173年)、橫跨貢江的浮橋,以100余只木舟串聯(lián)而成,全長約400余米,被譽為“中國最古老的活態(tài)浮橋”。我們到時,已是下午5點半時分,浮橋橋頭及兩側(cè)小商輔林立、人潮如流,熱鬧非凡,一派贛州市井長卷的浮橋煙火。游客市民們紛紛踏足于此,打卡拍照、購物打趣,我們一行也參與其中,坐在小舟舟頭,對著貢江水和古城墻,合影留念,好生歡喜。</p> <p class="ql-block">●宋代遺產(chǎn)白鷺古村。我們乘車一個多小時,來到這個位于贛縣郊外的古村落,聽著講解,漫步其中,可以深深地體味到,這個古村折射出的贛州作為文化重鎮(zhèn)的宋代歷史底蘊。這是全國中國十大古村落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南宋,村內(nèi)200余座明清古建筑延續(xù)了宋代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村中“書箴堂”的對聯(lián)“書可讀田可耕二事均宜著意,箴有辭銘有訓兩端俱要留心”道盡客家人文精神,而明清兩代568名秀才、17名舉人的科舉成就。 </p><p class="ql-block">●古城千年不澇的秘訣。我們參觀“福壽溝”博物館,被這個始建于北宋的水利工程所震懾。贛州雖三面環(huán)水,卻因城內(nèi)的“福壽溝”地下工程而千年不澇。據(jù)考證,福壽溝依地形高差將排水溝分為“?!薄皦邸眱擅},形似篆體字樣的城市排水網(wǎng)絡(luò)。導(dǎo)游介紹,其核心工藝在于“通、集、運、蓄、慮、排”六個字,有著令人驚嘆的生態(tài)理念,堪稱古代“海綿城市”的雛形。即便現(xiàn)代城市擴張導(dǎo)致部分水塘被填,福壽溝仍承擔著舊城區(qū)的排污功能,并在2010年南方特大暴雨中力保贛州“無一輛汽車泡水”,令現(xiàn)代城市汗顏。 </p><p class="ql-block">●贛州作為客家的搖籃,其待客之道,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胰藲v史上多次遷徙,深知“出門靠朋友”的重要性,形成了“重情重義,來者皆是客。以客為尊,從入門到送別的全流程”的待客習俗。這次贛州之行,我們得到了在贛州工作朋友的熱情招待和全程陪同,他們有的雖不是客家人,但他們身居贛州、耳濡目染,客家人的待客之道盡顯其中,讓我們感動不已。</p><p class="ql-block">●贛州之行,可寫可述的東西很多,如風水哲學,紅色印記,贛南美食,贛州的現(xiàn)代發(fā)展,還有旅途的快樂、朋友相聚言歡等等,在這里都不能一一敘述。兩天的時間雖短,但贛州帶給我們的卻是無限感慨,返程的高鐵上,思緒萬千。這座因水而興、因文而盛的古城,以兩江交匯的壯闊、客家文化的深厚、水利智慧的卓絕,書寫著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傳奇。行走其間,既能觸摸千年歷史的脈絡(luò),亦能感受“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感謝贛州,感謝朋友,下次再來?。。?lt;/p><p class="ql-block">(薛智之0616,即日,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