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7日早上五點起床,簡單收拾行裝隨隊前往港口趕輪渡,目標是圣托里尼島。從雅典出發(fā),我們將在愛琴海上航行8小時。</p><p class="ql-block">早上七點二十五分,藍星號渡船準時啟航。這是一艘體量碩大的八層渡船,水下兩層,水上六層,<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容納2000名乘客和若干機動車同時遠航。不過</span>視覺上它像一幢高大的樓宇,又像一個封閉的社區(qū),我們在第七層。</p> <p class="ql-block">愛琴海是地中海的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地中海,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強大的羅馬帝國幾乎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nèi)海”。這句話在我心中賦予了地中海強大、擴張、勢不可擋的意像。</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當我展開希臘紙質(zhì)地圖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愛琴海的海域并不像地中海那樣遼闊坦蕩——至少在視覺節(jié)奏上它是曲折的、遲疑的,散落在愛琴海面的希臘千島,更像那個父親悲情的淚滴……</p><p class="ql-block">愛琴海是埃勾斯海的中文譯音。</p><p class="ql-block">在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國王埃勾斯與自己分開16年的兒子忒修斯相逢不久,忒休斯就不顧父親反對,自告奮勇要去克里特島戰(zhàn)斗——他發(fā)誓要去殺死克里特島的牛頭怪獸,以保衛(wèi)雅典的童男童女不再作為每年的祭品供怪獸食用。</p><p class="ql-block">兒子與父親埃勾斯相約:如果殺死魔?;钪貋?,就將船上的黑帆換成白帆。忒休斯出征后,埃勾斯每天登上海岸礁石眺望歸帆。</p><p class="ql-block">忒休斯在克里特王國公主的幫助下殺死了魔牛。忒休斯被勝利的喜悅和與公主離別的痛苦雙重情緒裹挾,返程途中竟然忘記換掛白帆。雅典國王埃勾斯遠遠看見黑帆船從天邊漸漸駛來,認定兒子已經(jīng)戰(zhàn)死,悲痛萬分,縱身躍海,自殺身亡……</p><p class="ql-block">從那以后,這片海域便以“埃勾斯之海”命名,譯音愛琴海。</p> <p class="ql-block">高空無云,清晨陽光的灑滿甲板。渡輪像犁,把船尾的海面耕出一條白浪翻卷的機耕道。途中,工作人員來到船尾更新國旗,引得不少游客來此排隊與國旗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希臘國旗由藍白兩色的十字架和橫條紋組成。白色的十字架代表希臘東正教的核心信仰;“不自由毋寧死”是1821年希臘獨立戰(zhàn)爭的口號,國旗上九條藍白橫紋則代表這句口號的九個音節(jié),而藍白色則是希臘的國家色彩符號。</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藍白色對于希臘到底有不有特殊的意義,總之這兩種顏色似乎一直與他們?nèi)缬半S形。藍色的海水和天空,白色的浪花和云朵,還有白色的大理石和紫藍色的酒……</p><p class="ql-block">“我們登上彎曲的船,駛向酒藍色大?!保按┰綗o盡的酒藍色的海洋”——《荷馬史詩》總是用酒藍色描述愛琴海,可見這海之藍是怎樣地令人沉醉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甲板上憑欄遠望,海面既無黑帆也無白帆,清澈純粹的酒藍色海水在腳下洶涌。天邊那條淡影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島,它或許見證過埃勾斯當年的悲傷與絕望。</p><p class="ql-block">當埃勾斯國王被命運還原成一個父親的時候,他的情感竟然那么深沉又脆弱——這算不算古代希臘神話對人性的贊頌和嘆息呢?</p><p class="ql-block">哦!夢中的愛琴海,今天我循著你的傳說,從東方而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