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史上,要找一個不喝酒的詩人,比找不吃奶的嬰兒還難。酒就是詩人的乳汁,滋養(yǎng)著他們的藝術(shù)生命。而唐詩這條奔流的長河,正是由一個"酒鬼"掀開了第一頁——他叫王績。 一、史上最任性的公務(wù)員:上班只為一件事<br>王績,字無功,隋唐之際的奇人。15歲就被稱為"神仙童子",卻對當(dāng)官毫無興趣。隋朝讓他當(dāng)縣丞,他整天喝酒不理政事;唐朝讓他做待詔,他嫌工資太低,卻說:"每天三升酒還不錯。"<br><br>這事傳到領(lǐng)導(dǎo)耳朵里,領(lǐng)導(dǎo)一拍桌子:"三升怎么夠?給王先生每天一斗!"從此,"斗酒學(xué)士"的名號響徹長安。<br><br>更絕的是,他聽說太樂署的焦革會釀酒,主動請求調(diào)去當(dāng)太樂丞。這操作像極了三國時的阮籍——聽說步兵校尉府有幾百壇好酒,立即請求降職去當(dāng)步兵校尉。 二、酒仙中的理論家:為酒立傳第一人<br>王績不僅愛喝酒,還是酒文化理論奠基人。他寫的《酒經(jīng)》《酒譜》被道士李淳風(fēng)盛贊:"你簡直就是酒的太史公!"<br><br>辭官回鄉(xiāng)后,他干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為酒圣杜康建祠堂,還把送他酒的焦革也供在里面。自號"五斗先生",向偶像陶淵明致敬。他在詩中說:"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活脫脫一個酒中仙。 三、唐詩開山之作:一首詩改變一個時代<br>在脂粉氣彌漫的初唐詩壇,王績的《野望》如一股清流:<br><br>"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br>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br><br>這20個字,被公認(rèn)為唐代第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專家評價:"從南朝詩一路讀下來,突然讀到這首,會為它的樸素叫好。"<br><br>它不僅是格律詩的開端,更是王維田園詩的先聲。唐詩最偉大的一頁,就這樣被一個酒徒揭開。 四、傳奇的延續(xù):他的侄孫更了不起<br>王績30多歲就隱居,644年在家中去世。他可能想不到,多年后他的侄孫會成為初唐最耀眼的明星——那個寫下"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王勃。<br><br>這個"無功"之人,其實功在千秋。他用酒杯澆灌出的詩篇,為盛唐氣象埋下了第一粒種子。下次當(dāng)你舉杯時,別忘了這位用酒香釀出唐詩的祖師爺。 【酒仙小知識】<br>1."斗酒學(xué)士":唐朝一斗=10升,王績每天喝10升酒<br>2.五言律詩鼻祖:《野望》開創(chuàng)唐詩格律先河<br>3.家族傳承:侄孫王勃繼承其文學(xué)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