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題再現</span></p><p class="ql-block"> 改變原來的敘事視角,換成另一個人物的口吻來講述《驛路梨花》這個故事。</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哈尼小姑娘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章雨欣</p><p class="ql-block">當白色的梨花綴滿枝頭,春風便裹挾著淡淡的清香,拂過山間驛路。我站在小屋前,望著滿樹梨花,仿佛又看見姐姐忙碌的身影——她總說,這間小屋是過路人的“家”,而梨花,是留給他們的記號。</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囑咐</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個傍晚,夕陽的余暉灑在驛路上,將梨花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姐姐拉著我的小手,帶我到小屋前。她的手指輕輕撫過門板上和墻上那有些褪色的字跡——“請進”、“屋后邊有干柴,梁上竹簡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p><p class="ql-block"> “妹妹,以后你要常來照看這屋子?!苯憬愣紫律碜?,與我平視,添添柴火,掃掃灰塵。這是解放軍叔叔留下來的,我們要替他們守著這份愛與心意?!?lt;/p><p class="ql-block">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望著屋檐下墻邊的煤油燈,姐姐告訴我,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樹林里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就想,這里要是有一間方便過路人的屋子就好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他們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F在他們雖然走了,但那份溫暖還留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碰巧的相遇</p><p class="ql-block">清晨,我借助淡淡的陽光在山上彌漫的霧氣中穿梭著,阿妹們緊跟著我,就像曾經的我緊跟著阿姐一樣。</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想起小屋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打理了,于是我載著滿滿一筐稻草和干柴,領著阿妹們向那片潔白的梨樹林走去。</p><p class="ql-block">從一簇簇梨花中穿過,就看見了小屋,還有幾個正在修繕小屋的人。一個留著長長的白胡子老人立即走到我們面前,行了個大禮,嚇得我們趕緊蹦開了,馬上又大笑起來,老人說是為了感謝我們蓋了這間小茅屋,望著他嚴肅的神情,我連忙擺擺手,告訴他這是解放軍叔叔蓋的,同時也希望他也能為這間小屋獻上一份愛心。</p><p class="ql-block"> 愛的傳承</p><p class="ql-block">給老人解釋清楚后,我這才發(fā)現老人身后還有兩個和藹可親的叔叔,他們微笑著向我們問候,我們也感謝了他們照料這小屋。金色的陽光灑在一片片梨花瓣上,照得梨花忽閃忽閃的,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漫步在每個人的心上。</p><p class="ql-block">遠處的青山一座連著一座,近處的梨花一朵連著一朵,那是連綿不斷的愛的傳承。</p><p class="ql-block">春風吹落的梨花瓣漸漸飄向遠方,它替我捎信給阿姐:“阿姐,你給予我的使命完成了,小屋會迎來一個又一個過路人,梨花林也會,因為有愛,驛路梨花處處開?!?lt;/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瑤族老人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余無憂</p><p class="ql-block">我是瑤族里最老的獵人,皺紋里藏著大半輩子的山風。那天,我在哀牢山深處迷了路,暮色如濃稠的墨汁,吞噬了最后一絲天光。</p><p class="ql-block">不知走了多久,遠處忽然躍出幾點暖黃的燈光,在黑暗中搖曳。我跌跌撞撞地直奔過去,一座竹篾泥墻的小屋出現在眼前,屋頂的茅草被山風吹得簌簌作響。</p><p class="ql-block">虛掩著的門上寫著熱情的"請進"二字,屋內陳設整潔簡單?;鹛晾锏幕鹈缯S著,屋后的竹筒里有水,梁上有米,還有辣子。</p><p class="ql-block">我卸下肩上沉重的獵槍,去到堂屋內煮飯。吃飽過后,我躺在軟軟的草床上進入了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便離開小屋,回到對面的山頭。費了老大的勁兒才從趕馬人那打聽到小屋主人的一點點信息:那個小屋主人是一個哈尼族姑娘,名叫梨花。啊, 多么美的名字,多么善良的小姑娘。于是我決定,再去一趟小屋,把上次的糧食還回去。</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再次來到熟悉而又溫暖的小屋。有兩個借宿人把我認成了小屋的主人,我笑著與他們解釋清楚。放好糧食后,我與兩個借宿人一起進入了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被一陣清脆的鳥鳴喚醒。推開門,那兩個借宿人正忙碌著修繕小屋,遠處卻走來一群哈尼族小姑娘,伴隨著銀鈴般的笑聲。我認為她們就是梨花,便上前去鞠躬道謝,可她們卻像調皮的小鹿一樣跳開了。正當我疑惑時,她們開口道:“不要謝我們,不要謝我們!小屋是解放軍叔叔蓋的!"</p><p class="ql-block">又從那群哈尼小姑娘口中得知梨花已經出嫁了,她們來接替照顧小屋的工作。 我深知,這間小屋的故事會如同山間潺潺的溪流,永不停息地流淌下去。</p><p class="ql-block">我回去后的日子里,每當我給寨子里的孩子們講故事時,就會指著對面的哀牢山說:"在對面的山里有一間永遠為路人敞開的小屋,屋前的梨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年年歲歲,歲歲年年……"</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梨花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胡淑宇</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在這座山,隔著一片綠林向對面的山望去。迷霧籠罩山林,銀飾的叮鈴在空谷中婉轉,一面鮮紅的錦旗在風中飄蕩。</p><p class="ql-block">我至今記得第一次觸摸那木門的指感,凹凸不平的紋路里嵌著人們的笑。那是1963年的谷雨,我踏著哀牢山的啼鳴,撞見了正在砍木材的解放軍。</p><p class="ql-block">“小妹妹,可以借你的柴刀用用嗎?”戰(zhàn)士被槍支磨得皸裂的手正擦著汗。他手起刀落,動作利落,將木頭一分為二,立起木門。</p><p class="ql-block">“你們要在這里長住?”我好奇地問。</p><p class="ql-block">“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叫我們這樣做的?!彼麪N爛的笑臉如同牡丹。</p><p class="ql-block">自那之后,我便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有時送點鹽巴,有時添些水。</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便成為了這山溝里最年輕的“屋主”,照顧小屋成了我的本職工作。</p><p class="ql-block">五年的光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記得那年,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大花轎抬到我家門前,從這個山頭又到了對面山頭。</p><p class="ql-block">“阿姐,這照顧小屋的任務就交給我吧!”阿妹滿臉的笑容,就像那潔白無瑕的帶著露水的梨花。就這樣,照料小茅屋的接力棒交到了阿妹手上。</p><p class="ql-block">滿山梨白如雪時,妹妹過來找我聊天:</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嗎?一個瑤族老人今天跟我道謝,把小屋收拾得可好了?!?lt;/p><p class="ql-block">我十分歡喜,便立馬與妹妹踏著新泥過去,幾個哈尼小姑娘和兩個年輕人正添著米,月光把他們的睫毛影子投在《雷鋒日記》封面上,“阿姐,你看,”他突然指著門板,不知何時,米缸紅星旁添了朵用炭筆畫的梨花。</p><p class="ql-block">今晨收拾墻角的舊書時,泛黃的紙頁里簌簌落下些物件:半張1965年的糧票,用紅繩系著的子彈殼還有片干枯的梨花,背面是層層疊疊的字跡:</p><p class="ql-block">“1971年3月17日補屋頂三處——過路伐木工?!?lt;/p><p class="ql-block">“代放羊倌留火鐮一副?!?</p><p class="ql-block">“生病大哥謝贈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山風穿堂而過,搪瓷缸里的野山茶泛起漣漪?;秀遍g,又見那個皮膚黝黑的戰(zhàn)士,他的模樣與那兩個年輕人、梨花、哈尼小姑娘稚嫩的臉龐重疊,化作滿山簌簌飄落的梨花瓣。</p><p class="ql-block">原來這人間溫暖,本就是生生不息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解放軍叔叔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高興旺</p><p class="ql-block">山風輕輕地拂過了花梢,深山中突兀地響起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p><p class="ql-block"> “ 報告,這里是哀牢山南段最高處,此處偏僻,未發(fā)現人家……”隊里的小同志向排長報告情況?!斑@天氣怕要下大雨啰!”我望著天上的烏云滾滾,不禁喃喃道。</p><p class="ql-block"> "啪嗒"一滴雨珠滴下,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我們睡眼腥松地睜開眼睛,發(fā)現豆大的雨珠早已滾落進衣服和鞋子里面去。“真是活見鬼,半夜三天地下起大雨來?!北涣艹陕錅u的排長抱怨起來。天空中斷了線的雨珠仍在不停地落下,我們只好披上軍大衣,依偎在一塊兒,以此來取暖。</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決定搭建一間能給路人遮風擋雨的小茅屋。商議確定后,我們便根據自己被分配的任務行動了起來。我拿起了軍斧"噼噼”地砍起木頭來,當我扛起木頭到達大本營時,一個面容清秀,眉毛彎而修長,眼睛大而晶瑩的哈尼小姑娘放下手中的菌子跑了上來,好奇地問我們:“你們要在這里長住嗎?”我們異口問聲地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昨天我們都淋了大雨咧,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lt;/p><p class="ql-block">“對了,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隊里的一個同志問道。談開之后,我們才知道她是住在對門山頭的叫梨花的小姑娘,常常在這邊山頭來砍柴、拾菌子、找草藥,心地很善良,還答應我們時常來照顧這小茅屋。</p><p class="ql-block"> 搭建完小茅屋的第二天,我們背上行李準備出發(fā)時,那個哈尼小姑娘看見我們要走,連忙從家中拿來了一些干糧,我們見推辭不了,于是只好收下,又用黑炭在白木板上寫了"請進"二字。臨走時,哈尼小姑娘笑著說:"我肯定會照顧好這間小屋的?!拔覀冃χ呷肓松钌街小?lt;/p><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梨花花瓣被風帶到了窗邊,輕輕地飄落在了我的身上,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那個善良的哈尼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梨花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袁如玉</p><p class="ql-block">我是梨花,一個哈尼小姑娘。我們寨子坐落在大山深處。</p><p class="ql-block">每年三月,梨花盛開時,整片梨林就像被云朵輕輕包裹。風一吹,梨花便簌歉飄落,化作千萬只白蝴蝶飛往遠方,給每家每戶送去芳香。</p><p class="ql-block">還記得三年前的一個夜晚,我正在山里拾菌子,忽然飄來幾朵烏云,把天空遮得嚴嚴實實,仿佛有人在天地間拉了一塊黑幕布。雨水砸向大地,染起一片白霧。我看見一個簡陋的小屋,里面透著點點微光。坐在門口的是一個年輕的解放軍,他招呼我進屋。走進屋里面坐著十幾個解放軍。他們見我來,把燃燒的火柴向我這邊移了移,和我聊起天來。感受著“火爐”的溫暖,聽著雨珠在屋檐下滾落,掉在地上發(fā)出的嘀嗒聲,我的心里也泛起一陣暖意,我看著這間雖簡陋但結實的小屋問道:“你們建這間小屋,是要在這里長住嗎?”解放軍們告訴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p><p class="ql-block">從此,我常來照看小屋。每次小屋里都會出現不同的東西有時是幾袋大米,有的是幾卷繃帶,還有一次竟發(fā)現了一本醫(yī)書,書頁里夾著張紙條:給過路人應急用。我也學著把采來的草藥搗碎裝進藥瓶,寫上“止疼藥”。</p><p class="ql-block">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間小屋的存在,老伯經常來修漏風的屋檐;苗族的阿姐也在小屋里留下幾大串紅辣椒,說是給路人暖身子;阿弟也經常來給小屋增加柴火;有一個男孩來時在桌上偷偷塞了把糖果,月光印在糖紙上亮閃閃的,像是天邊一顆顆星星。小屋里也</p><p class="ql-block">時常迎來可愛的小動物,晚上在小屋里看見一只可愛的山貓。第二天清晨,地板上亦然滾落著幾顆核桃。</p><p class="ql-block">再到后來,我嫁到了山那邊。屋前有著一棵梨樹,梨花們踮著腳站在枝頭,每一朵都提著清日的裙擺,在春風里練習著舞姿。阿妹給我寄來了一封信,信中告訴我小屋她在好好照看,大家都在一起幫忙,小屋和以前一樣溫暖。</p><p class="ql-block">我望著春天里漫山遍野額梨花笑了,突然明白為什么小屋永遠干凈溫暖,因為每個經過的人都留下過點點星光。就像陸游所說的“驛路梨花處處開”。</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瑤族老人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馮雨琪</p><p class="ql-block">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p><p class="ql-block">我正在追趕一群麂子,跑著跑著,突然來到了一片樹林里。我的身體十分勞累,想找個寨子休息一下,可偏偏這一帶沒有人家。</p><p class="ql-block">正當我失望之時,一片梨樹林映入了我的眼簾,那潔白的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彌漫在整個山林中。我繼續(xù)走著,忽然看到了一座草頂、竹篾泥墻的小屋出現在梨樹林邊。屋內很安靜,沒有人。</p><p class="ql-block">我走進一看,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木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p><p class="ql-block">我推門進入?;鹛晾锏幕沂抢涞?,一張簡陋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墻上寫著幾行粗字:"屋后邊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我于是燒火做飯,吃上了干糧。我想:吃了用了人家的東西不說清楚還行?于是我撕了片頭巾上的紅布,插了根羽毛在門上。</p><p class="ql-block">回到了家中,我便開始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好不容易從一個趕馬人那里知道了大概,原來是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說這大山坡上,前不著村后不挨寨,她要為人民服務,幫助過路人。</p><p class="ql-block">過了一個月,我決定去那小茅屋,把糧食給補上。</p><p class="ql-block">路上的梨花還是那樣清香,月色照著小路,白色的梨花瓣輕輕飄在我的肩頭,隨后滑落......</p><p class="ql-block">屋內似乎有人,我推開門。只見兩位小伙子上來抓住我的手,搶著說感激的話,我插不上嘴,只好等他們說完了,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p><p class="ql-block">他們把我請到火塘前坐下,給我端來了熱水、熱飯,我連忙向他們道謝。</p><p class="ql-block">吃完飯,我燃起一袋旱煙笑著說:"我是給主人家送糧食的。"</p><p class="ql-block">"主人家是誰?"</p><p class="ql-block">"不曉得。"</p><p class="ql-block">"糧食交給誰呢?"</p><p class="ql-block">"掛在屋梁上。"</p><p class="ql-block">"老人家,您真會開玩笑。"</p><p class="ql-block">我吐了口煙,說:“我是紅河邊上過山巖的瑤家,上次打獵迷失了方向,找到了這間茅屋。”</p><p class="ql-block">說到這,我用手指了指門背后:“你們看,東西還在那呢!”并告訴了他們茅屋的主人是梨花。</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沒有離開,他們也沒立即上路,于是我們決定把茅屋修葺一下。</p><p class="ql-block">我們正在勞動,突然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立即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彎下腰去,行了個大禮,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老爺爺,,你給我們行這樣大的禮,不怕折損我們嗎?"</p><p class="ql-block">我嚴肅地說:"感謝你們蓋了這間小茅屋。"</p><p class="ql-block">為頭的小姑娘趕緊搖手:"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接著。小姑娘為我們講述了小茅屋的來歷,并告訴我們她是梨花的妹妹。梨花已經出嫁了,由她來照管小茅屋。</p><p class="ql-block">我望著那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心中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p><p class="ql-block">就讓這潔白的梨花開遍神州大地吧!</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梨花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潘璟辰</p><p class="ql-block">天灰蒙蒙的,烏云密布,我拎著籃子,蹦蹦跳跳地走到后山的一片梨花林中采菌子。風吹動顫動的梨花枝,一縷縷香氣伴隨著枝頭的搖動四散,花瓣似一只只輕盈的小蝴蝶隨風起舞 。 </p><p class="ql-block">忽然,眼尖的我看見對面的山坡上閃過幾個黑影,還伴隨著幾個人小聲的談論聲。我小心翼翼地朝對面山坡走了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解放軍叔叔,他們有的正拿著鋸子砍樹,有的在設計小茅屋的樣子,還有的在指揮。</p><p class="ql-block">我好奇地跑過去,指著一個戰(zhàn)士手中的斧子說:“解放軍叔叔,你們是在蓋房子嗎?你們要在這里長住嗎?”那個叔叔笑著摸了摸我的小腦袋:“小姑娘,我們可不是要在這里長住。你看,昨天下了大雨,我們一隊人沒有躲雨的地方,全身濕透了。我們就尋思蓋一座小茅屋,給迷路了或者碰上下雨的同志們躲躲雨,暖暖身子。”它旁邊的一個大哥哥也插嘴道:“我們這是在學習雷鋒精神呢!是雷鋒同志讓我們這樣做的?!彼ζ饋砜烧婧每?,像一朵潔白的梨花開得正爛漫,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笑了。</p><p class="ql-block">解放軍花了幾天的時間,小茅屋便建好了。解放軍叔叔也紛紛離開。我走進小屋,將剛采的菌子和蘑菇放在里面,又在地上撿了一塊木炭,在粗糙大門上寫下了熱情的“請進”二字。此后,我就常和我的妹妹還有村塞里的小姑娘們在趁上山撿菌子、砍柴、找草藥時照看小茅屋,還在梁上竹筒放滿了米,屋后兩邊堆滿了干柴,在倚在墻邊的大竹筒中裝滿水,希望能給過路人一些幫助。每當這時,我都仿佛能看見梨花在枝頭朝我微笑。</p><p class="ql-block">幾年后,我出嫁了,無法再常去看看小茅屋了。不過,我聽說,過路的人往后都盡最大能力完善小茅屋或者補上一些生活必備品。每當想起小茅屋和顫動在枝頭微笑的梨花,我都會想起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瑤族老人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王昱景</p><p class="ql-block">瑤族老人住在紅河邊上過山巖的瑤家,平常愛打獵。</p><p class="ql-block">這天,老人打開家門,呼吸了口新鮮空氣,心想:真是個打獵的好天氣。于是,他轉身回屋拿上槍,帶好打獵裝備、干糧和水就邁步去樹林里打獵去了。</p><p class="ql-block">明媚的陽光透過深綠色樹林的縫隙窸窸窣窣地落在地上,有些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但他卻一動不動,目光專注地盯向前方。他發(fā)現了一群獵物,一群麂子。</p><p class="ql-block">老人悄悄地跟在這群麂子后邊,想在某個時刻抓幾只。卻不料,麂子們發(fā)現了老人,加快速度奔跑著。老人只好追趕著它們往樹林深處跑去。但由于老人身體不如麂子們靈活,所以很快就被拉開了距離,沒過多久,就跟丟了。</p><p class="ql-block">“唉!”老人長嘆一口氣,笑了笑,看來自己這把老骨頭還是比不上那些年輕小巧的小家伙??!</p><p class="ql-block">他環(huán)顧一下四周,這才發(fā)現自己在樹林中迷路了。他在樹林中東走走,西走走,不知怎的就來到了一座山頭上。老人帶的糧食已經吃完,水也喝光了,只想找個寨子歇歇,他又往前走了走,還是什么都沒有,就在老人絕望時,他突然看到了一片梨花林和一座小屋。</p><p class="ql-block">老人欣喜地走了過去,小屋的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木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他推開門走進去,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沒有主人。</p><p class="ql-block">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老人打算先在這里過個夜。第二天一早,老人撕了片頭巾上的紅布,插了根羽毛在門上,告訴主人,有個瑤家人來打擾了,過幾天再來道謝,便離開了。</p><p class="ql-block">離開后,老人在附近打聽著這小屋的主人。終于在一個趕馬人那兒知道了個大概,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幫助過路人。</p><p class="ql-block">大約過了一個月后,老人抽空扛著袋米來到了這座梨樹林的小屋,推開門,就看到兩個中年人抓住了自己的手,說著些感謝的話,弄得老人一頭霧水,滿臉問號,幾次想說話卻插不上嘴,直到他們不作聲,老人笑著解釋自己不是小屋主人。</p><p class="ql-block">兩個中年人請老人坐到火塘邊,三人一起吃了飯。飯后,老人才說明自己的來意,并和他們聊起一個月前自己是怎么來到這里,之后又怎么做,小屋的主人是誰......</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老人和這兩個中年人都沒有離開,他們決定把小屋修葺一下。正在勞動中,梨樹叢中突然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p><p class="ql-block">老人立即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彎下腰去,行了個大禮,小姑娘們被嚇得像小雀一樣蹦開了,笑著說:“老爺爺,這樣給我們行大禮,不怕折損我們嗎?”</p><p class="ql-block">老人嚴肅地說:“我感謝你們蓋了這座小屋?!?lt;/p><p class="ql-block">姑娘們搖手向他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十多年前,有一支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樹林里過夜,卻淋了雨。他們?yōu)榱朔奖氵^路人就在這里蓋了間小屋。上山采菌子的梨花受他們行為的影響便照料起了這間小屋。即便梨花前幾年出嫁了,也讓這群小姑娘們來管理。</p><p class="ql-block">聽了這些,瑤族老人看向這群充滿朝氣的姑娘們,又看了看那些如雪的梨花,不由感慨:驛路梨花處處開啊!</p> <p class="ql-block"> 《驛路梨花》改寫</p><p class="ql-block"> ——以瑤族老人的視角</p><p class="ql-block"> 七(14)班 曹州燃</p><p class="ql-block">我提著一桿明火槍,扛著一袋米,慢慢走進一間小茅屋。</p><p class="ql-block">這是一間用草、竹篾搭建而成的小屋,它的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p><p class="ql-block">我慢慢推開這間小茅屋的門,剛進門,便看見了兩個借宿的路人。我剛想說話,他們便已經搶著說感謝的話。我還想說些什么,可每次都被打斷了。直到他們停了下來,我才笑著說:“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p><p class="ql-block">他們就把我請到火塘前坐下,給我端來了熱水、熱飯。我笑了笑:“多謝,多謝,說了半天,還得多謝你們?!?lt;/p><p class="ql-block">吃完飯,我燃起一袋旱煙,笑著說:“我是給主人家送糧食來的?!?lt;/p><p class="ql-block">“主人家是誰?”</p><p class="ql-block">“不曉得。”</p><p class="ql-block">“糧食交給誰呢?”</p><p class="ql-block">“掛在屋梁上?!?lt;/p><p class="ql-block">“老人家,您真會開玩笑。”</p><p class="ql-block">“我沒有開玩笑。”我吐著煙說,“我是紅河邊上過山巖的瑤家,平常愛打獵。上個月,我追趕一群麂子,在老林里東轉西轉,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這個山頭了。那時候人走累了,干糧也吃完了,想找個寨子歇歇,偏偏這一帶沒有人家。我正失望時,突然看到了這片梨花林和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沒有人家。吃了用了人家的東西,不說清楚怎么行?我只好留下紅布和羽毛,說幾天后來道謝……”</p><p class="ql-block">我指了指門后:“看,東西還在呢!”</p><p class="ql-block">我停了停,接著說:“我到處打聽,終于在一個趕馬人口中得知房子的主人是一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p><p class="ql-block">我又說:“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十分感激,都把用過的東西都補了過來。”</p><p class="ql-block">這天夜里,我睡得格外香。</p><p class="ql-block">早上,他們沒有立即上路,我也沒有離開。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給屋頂加點草,把房前房后的排水溝再挖深一點。</p><p class="ql-block">我們正在勞動,突然梨花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想,她們中間一定有梨花。</p><p class="ql-block">我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們嚇得像小雀似的蹦開,接著笑著說:“老爺爺,您給我們行這樣的大禮,不怕折損了我們嗎?”</p><p class="ql-block">我一本正經地說:“我感謝你們蓋了這間房子。”</p><p class="ql-block">為頭的小姑娘連忙擺手:“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lt;/p><p class="ql-block">然后,小姑娘向我們講了房子的來歷。十幾年前,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沒有地方過夜,便修了這間小茅屋。她姐姐剛好路過,就問:“你們要常住?”他們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路人,是雷鋒同志讓我們這么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此后就時常照料小房子。</p><p class="ql-block">這時我身旁的路人問:“梨花呢?”</p><p class="ql-block">“出嫁到山那邊了。”</p><p class="ql-block">不用懷疑,姐姐出嫁后,小姑娘接過任務,照管這間小茅屋。</p><p class="ql-block">我望著朵朵梨花和那群哈尼小姑娘遠去的背影,心中反復吟唱:驛路梨花處處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