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學書經(jīng)歷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平 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月十六日前旗書協(xié)舉行了換屆大會,我是一五年忝列副主席之位,想來也沒做什么,換屆了,以后再不用參加會議了,沒想到這次聘為名譽主席,這又一次讓我回顧起我的學書之路。</p><p class="ql-block"> 剛剛記事的時候,看三大爺(三大伯)有時候?qū)懨P字,覺得有很趣兒,有時候也跟著涂寫。家族的小孩兒中,三大爺最喜歡我了,給別人買手絹每人一個,總是給我買兩個。三大爺?shù)拿质侵苡裢?,愛看書,他晚上看書的樣子,我至今都記得。三大爺?shù)耐挲g人都很少有識字的,并且還能收藏了點書,這些書文革時期都毀掉了,被撕碎的紙片在院子里在院子前面的路上漫飛。在我上高中的時候,三大爺去逝了,留給我一個鎮(zhèn)尺。</p><p class="ql-block"> 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發(fā)書的時候,就有一本《中學生字帖》,當時只感覺這字真是太好看了,老師也不講,若干年以后,才知道,這是集柳公權(quán)的《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的字。大概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還集了一本硬筆行書字帖,這些字帖至今還保存。只是這中間有三四十年,因為學業(yè),因為工作,根本沒練字,不但沒練字,而且基本連想都不得而想,</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正式練字,并受益于身邊名師和網(wǎng)絡(luò)名師的言傳身教,這都時刻銘記于心,在此真誠地說,謝謝!</p><p class="ql-block"> 這期間同時加入前旗書協(xié),這是一個友愛,并有所作為的集體,就在這次換屆選舉大會上,文聯(lián)主席說“書協(xié)為文化文旅做出來很大的貢獻”。 </p><p class="ql-block"> 從我的臨帖的過程可以看得出來,我是走了很多彎路的。行書開始臨摹王羲之《蘭亭序》,之后直到現(xiàn)在臨摹趙孟頫《圣教序》,楷書放棄了先前的柳體,原因是棱角寫不出來。原先看不上顏體,以為太丑,其實是自己不懂,現(xiàn)在有點懂了,喜歡的不得了,一直臨摹《勤禮碑》。</p><p class="ql-block"> 想來我的學習書法真是走路太多的彎路,但我卻覺得很有趣兒,曲比直美呀,中華第一圖太極圖,從整體看就都是曲線,就連魚的兩個眼睛之間都是曲線,試想若是直線,那還怎么會美。</p><p class="ql-block"> 哎呀,想說的真是太多了,總之,一路走來,感謝三大爺,感謝身邊的和網(wǎng)絡(luò)上沒見過面的老師們,感謝前旗書協(xié),繼續(xù)工作學習,繼續(xù)臨帖寫字,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 2025-5-18</p> <p class="ql-block">三大爺留下的字帖</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本字帖,集柳公權(quán)的《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的字。</p> <p class="ql-block">第一本行書字帖,當年我自己用報紙包書皮,書皮上字也是當年寫的,字帖的內(nèi)容是樣板戲,真是太有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當年劉貴森老師送給我的字帖,現(xiàn)在還在用,謝謝劉老師!</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常用通臨的行書字帖</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常用通臨的楷書字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