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閱行河南最后游玩的一座城市——鄭州。</p> <p class="ql-block">就要去往此次行程的最後一站鄭州。早上的早餐一定要選擇距離開封府景區(qū)2公里路程的“李記五香豆沫”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豆沫店的煙火氣息超濃,排隊買豆沫、胡辣湯排隊的客人會少一點,但排隊買油條的人卻超多。在這樣一間吃早餐的寶藏小店里,各種極具誘惑力的供客人選擇的早餐品種,色、香、味具佳,一定會打動你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焦油條——外皮酥脆,咬一口滿滿的幸福感,后面幾口蘸豆沫吃,解膩又美味。</p> <p class="ql-block">油條灌雞蛋——既有油條的酥脆,又有雞蛋七分熟的香嫩,讓食客享受美味的同時,還可看到美食制作的技藝。</p> <p class="ql-block">鄭州,襟黃淮而帶汜水,控中岳而引宋都,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們行程中的最后目的地便是鄭州。</p><p class="ql-block">在開封吃完早餐,驅(qū)車75公里于中午11時抵達鄭州。因留在鄭州游玩的時間僅有一天,故選擇最具中原歷史文化的河南省博物院和最能代表“黃泛區(qū)”這個狹義詞的“花園口”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10字凝練的概括了這座博物院既是歷史事實的凝練,也是文化自信的表達。</p><p class="ql-block">館藏有很多鎮(zhèn)館之寶和國寶!</p><p class="ql-block">這里有安陽殷墟出土的婦好鸮尊、“青銅時代的絕唱”蓮鶴方壺、飽含楚風(fēng)神韻的云紋銅禁……大量珍貴文物勾勒文明經(jīng)緯,引人流連忘返。它既是歷史事實的凝練,也是文化自信的表達。</p><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院,探一探他的寶藏吧。</p> <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院,看中華大國文明</p><p class="ql-block">進入到博物院后,迎面撞進你眼簾的便是這座人牽象的塑像。“豫”在甲骨文中為“人牽象”的形象,雕塑通過人象互動,直觀詮釋這一歷史淵源。</p> <p class="ql-block">重點打卡了九大鎮(zhèn)館之寶中的賈湖骨笛、獸面乳釘紋銅方鼎(杜嶺方鼎)、玉柄鐵劍(西周晚期,中華第一劍)、蓮鶴方壺(春秋時期)、四神云氣圖(壁畫)(西漢早期)、武則天金簡、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北宋晚期,全世界僅此一件)。</p> <p class="ql-block">賈湖骨笛——</p><p class="ql-block">它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樂器,被贊譽為:“中華第一笛”!它的出土,拉伸了中國音樂起源的時間和歷史,是中國音樂文明史上的奇跡!</p><p class="ql-block">賈湖骨笛,它是用丹頂鶴一類的大型鳥的“尺骨”(丹頂鶴翅膀上的骨頭),制作而成的。從先民選擇尺骨的長度,還有鉆孔的大小和距離,這足以說明,中國的音樂早在8000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驕傲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聽聽古笛演奏的聲音,經(jīng)過8000年的久遠年代,演奏岀來的聲音依舊動聽、美妙。</p> <p class="ql-block">婦好鸮尊——中華戰(zhàn)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婦好是商王五丁的皇后,她是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她既能征戰(zhàn)沙場,又能主持占卜祭祀。鸮尊作為葬具隨葬,便是對這位女將軍英勇善戰(zhàn)的最后敬意。</p><p class="ql-block">鸮鳥昂首挺立,兩足與下垂的尾部形成穩(wěn)固的三角支撐點,展現(xiàn)出無比的穩(wěn)重與力量。</p><p class="ql-block">婦好青銅鸮尊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件鳥形銅尊。</p><p class="ql-block">鸮就是貓頭鷹,在商代,貓頭鷹被視為智慧的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征。</span></p> <p class="ql-block">杜嶺方鼎?:又稱“獸面乳釘紋銅方鼎”,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體量最大且保存完整的青銅重器。也是第一個用饕餮紋樣鑄造的鼎,鼎身的饕餮紋神秘威嚴,見證了鄭州商城昔日的輝煌,也為研究商朝的政治、經(jīng)濟提供了關(guān)鍵線索,是權(quán)力與歷史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玉柄鐵劍?——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工冶鐵制品</p><p class="ql-block">玉柄鐵劍制作精美,集鐵、銅、玉三種材質(zhì)于一體。它的發(fā)現(xiàn)將我國人工冶鐵史提前了近兩個世紀。不但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鐵劍,同時還是最早的玉具劍。也是鐵器時代的第一縷曙光。</p><p class="ql-block">盡管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掩埋,已殘破不堪,但其通透、有光澤的玉柄仍提醒世人它的非凡價值。</p> <p class="ql-block">云紋銅禁——2500年前的酒桌禁令</p><p class="ql-block">銅禁是周朝用來警告周人不能重蹈商朝酗酒覆國原因之一的器具。銅禁身上那些細微而連綿不斷的“小疙瘩”紋路令人震撼。這些紋路是如何制作的?還有,為什么上面的龍形圖案都伸著舌頭?這些古代皇家使用的物品真是太精美了,不禁讓人好奇它們是如何制作出來的。</p><p class="ql-block">這些立體的云紋,工藝復(fù)雜,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采用失蠟法鑄造的器物。</p><p class="ql-block">它的存在,見證了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高度發(fā)達,是時代變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上的刻辭卜骨</p><p class="ql-block">商代的人們相信甲骨可以占卜未來,于是在甲骨上刻下符號,根據(jù)裂紋來判斷吉兇,這些留在龜甲獸骨上的特殊符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甲骨文”。</p><p class="ql-block">刻辭卜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字起源的重要線索。</p> <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氣圖壁畫——神仙思想的精髓</p><p class="ql-block">壁畫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包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靈芝、云紋等圖案,壁畫造型生動、線條飄逸、色彩艷麗、技法精細,是西漢早期神仙思想的經(jīng)典作品</p><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氣圖》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繪制于墓室的頂部。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巨幅壁畫中以一條飛龍為主體,構(gòu)成龍飛鳳舞的吉祥畫面。將死亡通過壁畫這一藝術(shù)的手法把想象變成了可看到可觸摸的實物,體現(xiàn)了漢初人們追求長生不老,對人間生活的留戀以及對靈魂不死的認知。</p> <p class="ql-block">2013年《漢代壁畫·四神云氣圖》郵票,由湯加王國發(fā)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登上了外國郵票。</p> <p class="ql-block">看看蓮鶴方壺——了解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絕對讓你大開眼界。</p><p class="ql-block">它被譽為“東方最美青銅器”,蓮鶴方壺為何能穿越兩千年拿捏現(xiàn)代人審美?</p><p class="ql-block">它造型別致,下部是晉地造型的渾厚輪廓,上部是楚地造型的優(yōu)雅與靈動,它是中原晉文化和南方荊楚文化交融碰撞的結(jié)果,既有中原商周青銅器的肅穆威嚴,又有楚地的流動飛揚。</p><p class="ql-block">壺頂上一只站立的仙鶴,自由、靈動、清新、俊逸,無疑是蓮鶴方壺最出彩的部分。郭沫若先生對壺上仙鶴有深刻的評價,說這只鶴突破了上古時代的鴻蒙,躊躇滿志,睥睨一切,踐踏傳統(tǒng),欲作更高更遠的飛翔。可見其在文化融合中的獨特所在。</p><p class="ql-block">2003年,中國郵票出品蓮鶴方壺郵票,讓蓮鶴方壺成為了郵票上的國寶。</p> <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青銅器上的“展翅”與“盛放”,蓮鶴方壺成為“青銅時代的絕唱”。時至今日,仍在訴說著中華文脈永續(xù)傳承。</p> <p class="ql-block">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宋代皇室珍藏的絕世瑰寶</p> <p class="ql-block">瓶身通高19.5厘米,全身呈現(xiàn)出極具美感的“天藍色”,猶如雨過天晴后的天空,靜謐且干凈。這在汝窯瓷里面,算得上是極品。瓶身帶有刻花紋飾,是汝窖美瓷流傳至今僅存的一件珍品,且僅此一件。</p><p class="ql-block">人們只知道“天青色等煙雨”,卻不知道“天藍色”更需妙手偶得,不可強求??梢娭袊来傻臉O致工藝。</p> <p class="ql-block">武則天金簡——是武則天在嵩山投龍簡儀式用純金打制而成。正面鐫刻雙鉤楷書銘文3行,約62個字。</p><p class="ql-block">“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lt;/p> <p class="ql-block">金簡是武則天遺留的唯一一件與她本人有關(guān)的可移動文物,對研究唐代歷史、政治理念、書法、投簡制度、封禪文化意義重大。</p> <p class="ql-block">投龍簡,是古代帝王或貴族為祈求長生、消災(zāi)祈福而舉行的一種道教儀式。</p><p class="ql-block">武則天將自己的一縷心愿,鐫刻在這薄薄的金簡之上,投于嵩山之巔,期望能借助天地神靈的力量,洗刷自己的“罪名”,獲得長生不老的神仙之境。</p> <p class="ql-block">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自古就有飲茶的習(xí)慣。唐代也盛行飲茶,人們先將茶餅?zāi)胨闉榉勰?,再在茶爐中烹煮,最后與橘皮、茱萸、薄荷一起飲用。</p><p class="ql-block">圖片便是唐朝烹茶時的用具。精致且色澤飽滿,可見唐代貴族的奢侈生活。</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釉色中的一抹大唐遺夢</p> <p class="ql-block">還記得2021年的河南春晚嗎?演員身著艷麗撞色的唐裝、畫著當(dāng)年大唐流行的斜紅妝,梳著唐朝雙垂髻,俏皮而又靈動的模仿著吹奏唐代樂器和舞蹈的表演。其創(chuàng)作靈感便來自于博物院里展出13件隋代樂舞俑,包括8件樂俑和5件舞傭。</p><p class="ql-block">唐宮夜宴的演員將博物館中的“定格”唐樂舞傭賦予了靈性,仿佛唐樂舞傭踏歌而來,翩翩起舞,讓人們感受到盛唐的藝術(shù)魅力。</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其鎮(zhèn)館之寶涵蓋了多個歷史時期,每一件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這些鎮(zhèn)館之寶每一件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是河南博物院不可多得的瑰寶。如果你有機會親臨河南博物院,一定要親眼看看這些珍貴的文物,感受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與文明。</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煙塵滾滾而去,那些深埋地下的三彩,曾是唐人跨越生死的執(zhí)念。他們將珍愛的駿馬、胡姬、金銀器皿的縮影燒制成器,讓死亡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刻有卜辭的甲骨,寫有朱書的陶缸,刻有文字的青銅器,這些早期文字遺存揭示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淵遠流長。</p><p class="ql-block">當(dāng)今的我們對那遙遠的歷史不再熟悉,對于古人的生活也不再清晰,但是遍布中華大地的博物館卻能讓我們走進歷史,去探尋璀璨的華夏文明。</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的參觀結(jié)束后,趁著太陽還沒落山,我們驅(qū)車去花園口景區(qū),近距離感受一下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蔣介石下令扒決鄭州北側(cè)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水代兵,下令扒開花園口,阻滯侵華日軍。大堤扒開后,黃河水洶涌而出,一瀉千里,結(jié)果造成黃水持續(xù)泛濫8年零9個月。富饒的豫、皖、蘇平原成為連年災(zāi)荒的黃泛區(qū),波及面積達54000平方公里,數(shù)百萬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p> <p class="ql-block">花園口黃河掘堤處遺址,銘刻著母親河上的傷疼</p><p class="ql-block">從1938年黃河花園口扒口,在母親河上留下的那道長達1460米的傷口,歷經(jīng)長達8年零9個月之久,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形成了災(zāi)難深遠的“黃泛區(qū)”。</p><p class="ql-block">花園口黃河掘堤處遺址,位于鄭州黃河花園口旅游區(qū)內(nèi)。在遺址附近設(shè)有花園口記事廣場,在廣場一角立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黃河花園口掘堤扒口處石碑一座。</p> <p class="ql-block">在黃河邊上行走,遠處的黃河大橋、近處的黃河水仿佛都在訴說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程和故事,舊社會以水代兵是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沿岸百姓流離失所,苦難重重,現(xiàn)如今引江入淮工程,讓黃河邊上的老百姓喝上了清純的淮河水,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母親河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更替。</p> <p class="ql-block">夕陽落下,我們返回市區(qū),時近20時。因為第二天就要返程,離開河南的最后晚餐我們選擇在阿五黃河大鯉魚飯店里的樊勝武大師工作室吃豫菜。</p> <p class="ql-block">《阿五黃河大鯉魚》是一家以豫菜為主的中餐館,創(chuàng)始人樊勝武,招牌菜為紅燒黃河大鯉魚。曾在2017年代表豫菜將紅燒黃河鯉魚端上了聯(lián)合國總部的餐桌,來自全球的300位聯(lián)合國官員品嘗后贊不絕口。</p> <p class="ql-block">黃河大鯉魚絕對是豫菜的代表,而阿五黃河大鯉魚就是豫菜的名片。</p><p class="ql-block">店里的頭牌紅燒黃河鯉魚,魚肉嫩滑,醬汁濃稠掛滿魚身,整體口感鹽中帶甜,醬味濃郁,每一條魚都有專屬身份證。不愧是豫菜名片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明廚亮灶中的阿五大廚們,正如同舞臺中央的舞者。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呈現(xiàn)紅燒黃河鯉魚,讓每一位顧客近距離感受"河南頭牌菜"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店里無處不在的鯉魚形象,彰顯文化韻味。</p> <p class="ql-block">店里其他菜品各有特色,擺盤精美,色香味俱全。餐廳自制的奶皮子酸奶奶香味濃郁,可口,好吃。</p> <p class="ql-block">作為首家豫文化體驗餐廳,創(chuàng)新融合了豫菜與豫劇,讓食客在品嘗豫菜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豫劇唱腔的獨特韻味。在這里“豫劇的腔”唱出的是一道道經(jīng)典豫菜,沉浸式體驗河南傳統(tǒng)特色文化,絕對是“豫”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閱行河南之行結(jié)束,來不及去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里我超愛的王潮歌總導(dǎo)演的戲劇,來不及去看二七廣場和新地標“玉米樓”,來不及看油化??創(chuàng)意園和建業(yè)電影小鎮(zhèn)……這么多的“來不及” 一定要規(guī)劃成下一次的旅行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閱行河南——快樂之旅</p><p class="ql-block">記錄的意義是美好可以翻閱,晨起暮落 四季往復(fù),日子雖尋常而重復(fù),但生活卻可以不斷地過出新意。</p><p class="ql-block">生活的口袋,總要裝點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些再簡單的快樂,都能給到前行的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