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但是要想自知又不容易,因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p><p class="ql-block">這些年我對自己的認知障礙和局限終于有了一些認識??偟恼f來我的認知很低,很頑固,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明白了這一點讓我深感惶恐,而最近這件事終于又拓展到了賞花上。</p><p class="ql-block">在朋友們的反復抗議下,通過對自己的深入剖析和學習總結(jié),我現(xiàn)在承認在賞花這件普普通通的事上我也是極其挑剔的。</p><p class="ql-block">具體體現(xiàn)在,我平時嘴上總喜歡說自己是博愛的,公道的,對百花雨露均沾,而實際上我真正能談得上喜歡的花并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捫心自問,像受到大家喜聞樂見的月季,玫瑰,芍藥,海棠,薔薇等等名花其實都未能得到我的認真賞識,而為數(shù)不多的梅花,梨花,山杏,杜鵑等看上去我似乎很鐘愛的花卉也談不上有始有終,一以貫之,其實我又何嘗不懂得孤陰不長,獨陽不生,萬事萬物相克相生,互相依存的道理,然而做起來還是這樣糊涂,發(fā)覺自己認識上竟然偏頗武斷至此,薄情寡義至此,在其他方面更說不定還有多少偏狹之處尚未自知,每念及此,真是讓人汗流浹背。</p><p class="ql-block">只是即使如此,我仍然確定自己是喜歡牡丹的,雖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然而細品我的喜歡,也還是有所不同。我不只是喜歡牡丹花的大方雍容,色彩鮮艷,氣味芬芳宜人,更因為后來又聽說了當年洛陽花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最近我在聽唐史,這次卻不像過去聽小說、評書那樣天真爛漫,任那些書家們信口開河,而是精心挑選了一個更傾向于史實的版本,對武則天的豪橫又格外加深了一些印象。她從一個大家閨秀直到入宮做了才人,隨著李世民的死而出家遁世,又還俗為新皇的女人,隨后又做了皇后,天后,費盡周折終于登上政壇,一步步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真正的女皇君臨天下,在那個遙遠的男權(quán)至上的封建年代,她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做到了一些男人或者常人不可想象的事情,書中她對政治的理解和對權(quán)謀的運用細節(jié)都讓人不寒而栗,其行為的血腥和冷酷在今天都讓人難以置信,而當時眾人對她的唯唯諾諾,噤若寒蟬之態(tài)也可想而知,也許正因為如此,下面這個故事才尤顯牡丹的氣節(jié)。</p><p class="ql-block">當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武則天發(fā)出了“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吹”的指令,不出意料地,我們看到了滿園的花卉無不懾于武氏淫威,顧不得時令綱常而在冬季競相開放,這時唯有牡丹敢于直面不從,堅守自己的自然時序之道,繼而被貶到東都,但是她不餒不躁,愈挫愈勇,終于在洛陽大放異彩,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開始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我猜想這個故事的始作俑者也是極愛牡丹的,才故意賦予她這樣的動人的傳說。</p><p class="ql-block">也許就是從這時起,牡丹更因它的美麗和傲骨英姿贏得了天下人心,被人們賦予了花王的美譽,歷朝歷代,世人皆愛牡丹。</p><p class="ql-block">而貴為花王,時刻處于眾目睽睽之下,就更加無法泯然眾人了,須知世上的花千千萬萬,無不動人,當我們細看牡丹盛放,看那紅的飛赤流丹,黃則金實滿堂,紫的騰霞起霧,綠則翡翠瑩瑩,那種寶光灼灼,那種大氣堂堂,絕非俗艷可比,所謂風華絕代,所謂國色天香,非牡丹而何?回頭再看那一些大眾花兒,雖也艷麗多姿,占盡一時風光,也只好拿來與牡丹做個襯托,而獨愛牡丹,我看也是順理成章,算不得偏見了。</p><p class="ql-block">我常想倘若有人也似牡丹這般,內(nèi)修品格,外整儀范,卓爾不群,想必我們也能推他做個人頭兒,這也是同樣的道理。</p><p class="ql-block">每念及此,每逢花開,像我這樣朝朝暮暮,趨之如騖的,想必也就可以理解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