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這段時間,走親訪友,吃肉喝酒?!兜赖陆?jīng)》十二章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五味令人口爽”。所以感覺心性浮躁,需要休養(yǎng)調(diào)整一段時間。今天上午把以前做的一些筆記翻出來閱讀,很多的警句名言,如潺潺的清澈溪水,把我的靈魂洗滌了一般:內(nèi)心清靜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很多智者,他們對人生的感悟,或者出自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者來自身邊的人與事。他們不僅僅能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解決問題 。還有他們能之所以成為“智者”,是因為他們不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他們能徹底的貫徹落實到生活中。人生的三重境界: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其實“見自己”是最難的,為什么呢?因為一盞燈照亮他人很容易,可是照亮自己很難,不要說照亮自己,就是自己的燈下面都很難照到,不是有“燈下黑”之說嗎?俗語說的好:“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個不是自私,而是抓住自己的心很難。</p><p class="ql-block">? 如何能觀照自己呢?唐魏征的“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古語很有幫助。我想“得”就不需要費精力了。那么“失”呢?我想就是你身邊你厭惡的人和事。你所厭惡的都是你所存在的!你所厭惡的都是你內(nèi)心深處的映照。這樣你就寬容了對方,平和了內(nèi)心。如果你以厭惡的人與事為鏡子,為老師,來警醒自己,改變自己,那么則離智者沒多遠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讀到如:“底層社交等于慢性毒藥,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垮掉”;“和雞鴨在一起,要么變成雞鴨,要么被它們殺死”;“當(dāng)一個人長期進行那些表面的熱鬧,實則空洞,無法給我們帶來任何長遠價值的社交活動,離廢掉就不遠了”?!鹊群芏噙@樣的文字。當(dāng)時回首過去:“吃了多少年的底層社交毒藥”?慢慢的下定決心,要漸漸的遠離一些人,退出一些圈子了。</p><p class="ql-block">? 看透了一切,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更積極的生活,只不過是不能像以前那樣盲目的社交了,而是與更優(yōu)秀的人與品德高尚的人結(jié)識交往了。</p><p class="ql-block"> 這段時間的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來評估與一些人的關(guān)系,確定和對方是否繼續(xù)交往,還是要更加珍惜彼此的友誼。有了以人品這個尺度為標(biāo)準(zhǔn),那么就避免了與勢利小人交往的煩惱了。也能看清一些人的本質(zhì)與真實面目,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是浪費時間和感情,不如早刪除的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