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的衡陽市,橫跨了六個縣市。因其位于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重量,能“銓德鈞物”,故名衡山。而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所以衡山又稱“壽岳”。中華祝頌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衡山。于隋文帝楊堅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定湖南衡山為南岳。</p> <p class="ql-block">靈秀南岳,春可賞奇花,漫山遍野的花朵競相開放;夏可觀云海,云霧繚繞,變幻莫測;秋可望日出,清晨的陽光灑在群峰之上,壯美無比;冬可賞雪景,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正因如此,吸引了無數(shù)道長及大師們向往。造就了衡山道佛兩教共存一山的宗教圣山,兩教共融一廟、共值一殿、共尊一神,這種宗教文化現(xiàn)象堪稱一絕。星羅棋布的寺廟道觀,承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內涵。有著“望余山川,遍于群神”的祭祀制度,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層面,已經(jīng)將包括衡山在內的五岳視為“三公”。但今天,我們來衡山不是拜神禮佛,而是來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感嘆著先烈的英勇。</p> <p class="ql-block">香爐峰下的南岳忠烈祠,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抗日烈士公墓之一。由抗日名將薛岳將軍主建,1943年落成。忠烈祠有祠宇和墓葬兩大部分,祠依墓建,墓依祠立。祠宇共五進,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紀念亭和享堂,均坐落在同一中軸線上,依山而建,前低后高。</p> <p class="ql-block">“七七”紀念碑立于三層方形臺基之上,由五顆直指蒼穹的炮彈造型組成。五支炮彈象征著漢族、滿族、蒙族、回族、藏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zhàn)的決心。紀念碑底座正面和東西兩面,鑲嵌有漢白玉石的“七七”兩個大字,它既是代表忠烈祠落成的日子;也是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更是中華民族全民抗日的起點。紀念塔的后面,刻有薛岳將軍題寫的碑文:“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wèi)國,忠勇戰(zhàn)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沒族復興,永澗國恥?!庇涗浟四嵌伪瘔训臍v史。</p> <p class="ql-block">紀念堂位于“七七”紀念碑正對面,在二層臺基之上,堂三開間,明間有三個半圓形壺門,次間墻身開腰窗,墻體通體石質,下部飾須彌座,上部額枋雕刻簡化彩畫,滿堂天花藻井。高6米的漢白玉石紀念碑碑上面,刻有薛岳將軍手書,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碑文。穿過紀念堂,兩排順山勢而上的276石階,象征著抗戰(zhàn)獻身的276名將官。</p> <p class="ql-block">安亭戰(zhàn)役紀念碑為四柱亭式,頂部中起半球形穹隆,四角有球形石燈及低矮欄桿。是為紀念淞滬會戰(zhàn)的最后一次戰(zhàn)役——安亭戰(zhàn)役中犧牲的將士修建的。安亭戰(zhàn)役是淞滬會戰(zhàn)中極為慘烈的一戰(zhàn),在會戰(zhàn)瀕臨崩潰、20萬國軍主力西撤時,我軍遭受重重困境,裝備落后,兵力捉襟見肘,補給線屢屢受阻,而日軍則不斷增兵,且裝備精良,即便身陷如此絕境。薛岳率領的第19集團軍,6000余名將士們毫不懼色,以鋼鐵般的意志頑強抗擊,寸土不讓,在安亭死守3天,用熱血捍衛(wèi)著腳下的土地。為南京防線的建立和老百姓逃離戰(zhàn)火爭取了時間。</p> <p class="ql-block">享堂是祠宇最主要建筑,為十字平面,歇山頂,鋼木結構,立面分上下兩段,上虛下實,明間凸出歇山屋面,采用勾連搭做法,內部采用滿堂天花藻井,中廳北部突出處為講壇,壇后豎立刻有陣亡將士神位的巨牌。</p> <p class="ql-block">英雄們上馬殺賊,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自由的國度。在那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年代,他們面臨著饑餓、寒冷、疾病和死亡的威脅,但他們從未退縮,從未放棄。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p> <p class="ql-block">而下馬學佛,則體現(xiàn)了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和平的渴望。在戰(zhàn)爭的殘酷面前,他們深知生命的脆弱和珍貴,因此他們希望通過學佛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化解仇恨,祈求和平。這種慈悲為懷的精神,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如今,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了80年,我佇立在紀念碑前,指尖撫過冰涼的碑體,那些在歷史長河中呼嘯而過的炮火聲仍縈繞耳畔。當獻上的菊花在晨露中舒展著花瓣,積壓在心底的沉重終于化作眼眶里滾燙的淚潮。原來跨越時空的對話真的存在,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魂,用生命寫下的答案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此刻,風掠過松濤,像是他們在輕輕回應,我知道,這份穿越歲月的傳承,會帶著他們未盡的期許,在我的生命里繼續(xù)生長。先輩們,你們在槍林彈雨中逆行為民族求生存的精神熠熠生輝,永垂不朽。我輩生于盛世,不敢有誤,定將這份精神薪火相傳,砥礪前行。</p> <p class="ql-block">了卻心愿,樂而不厭。繼續(xù)沿著梵音古道上行,但見兩岸群峰聳立,沿途斷崖奇石如塑,河道中怪石嶙峋,形大如牛,與溪流飛瀑相互映襯,宛如一幅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畫卷。</p> <p class="ql-block">峰回路轉幾經(jīng)彎坡崎嶇道路,那一道左“行云”,右“施雨”,正中“南天門”牌坊,所謂的“天人分界處”映入眼簾。李白曾云游此地驚嘆曰:“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迸品涣硪幻鎰t有楹聯(lián):“門辟南天俯視萬頃江山盡入畫,峰回上界飛接千尋梯蹬步步凌云”。此處是觀看南岳云霧最佳位置,猶如站在南天門邊俯瞰,群峰峻嶺一覽無余,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山峰蜿蜒曲折,仿佛與天上的仙境相連,登上這里的層層階梯,每一步都如同踏入云端,給人一種超凡脫俗、凌云而上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獅子巖,它的形狀如一頭栩栩如生的獅子而得名。其醒目的形態(tài)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眾多愛國志士,他們在獅子巖的巖身上刻滿了慷慨激昂的誓詞,這些文字承載著中華兒女保家衛(wèi)國的堅定決心。“雄獅遠醒”這一石刻,仿佛是在宣告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已然覺醒,不再任人欺凌。路過此地的將士們,看到這些石刻,心中的熱血被熊熊點燃,殺敵報國的信念愈發(fā)強烈。</p> <p class="ql-block">在上封寺廣場,看到聳立的一塊“孝心石”,它藏著一個二百余年的感人故事。相傳曾國藩小時候常跟母親到此燒香拜佛,親身感受上下山蜿蜒曲折的小道和母親及鄉(xiāng)鄰爬山的艱辛。長大后,為報答母親和家鄉(xiāng)父老,出資重新修建古道,為此,古道被當?shù)厝朔Q為朝天圣路,并刻下“孝心石”,以感念曾國藩的孝心孝道。</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古語中“祝”為持久永遠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意為永遠光明。美好的寓意和祈愿,激勵著每一個登上山頂之人。傳說:黃帝時期,衡陽的南岳最先就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也因此擔任了司徒一職。后來,祝融被封于楚地,成為楚的始祖。黃帝還任命祝融擔任管火的火正官,讓他負責教導人類保存火種和用火的方法,祝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黃帝為了表彰祝融的功績,便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p> <p class="ql-block">站立祝融峰頂,目之所及,煙霧繚繞,山在云端,云從指尖飛過,浪漫無比。唐代大文豪韓愈曾在《游祝融峰》詩中贊嘆:“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p> <p class="ql-block">衡山的心愿之旅,就像一場跨越歷史與自然的心靈對話。忠烈祠里的英魂讓我懂得了和平的珍貴和責任的重大,而衡山的自然美景與人文底蘊則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類智慧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 浙江-云和</p><p class="ql-block"> 2025-05-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