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走近遠走的大哥

范晉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走了,走得很遠很遠,他身體羸弱,又沒帶手機,我這余生定是無緣與他相見了。大哥生于1942年,享年84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多年前就患上了“老年性震顫”病,盡管有女兒的體貼呵護,親人的噓寒問暖,保姆的精心照料,但無奈歲月不饒人,隨著年齡的增大,他的健康狀況也在日漸走著下坡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進入2025年4月,大哥開始咳嗽咯痰,心慌氣短,于11號入住縣醫(yī)院,一度接到病情危重通知,后經過多方綜合治療調理,病情得以緩解,遂于4月28日出院。5天后,即5月2日,病情反復,咳嗽加劇,痰量多且粘稠不易咯出,雖神志清楚,但精神狀態(tài)極差,故而再次被緊急送往縣醫(yī)院,直接入住于急癥監(jiān)護室,雖經全力救治,終回天乏術,</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于5月7日(農歷4月初10)與世長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落葉歸根,入土為安。遵照他的遺愿,他被送回老家老院,一個承載著他無數記憶的院子,一個他最最牽掛和熟悉的地方。</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5月11日(農歷4月14日),</b><span style="font-size:20px;">眾鄉(xiāng)親和家人們?yōu)樗e行了隆重的遺體安放儀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愿他一路走好,愿他在天堂沒有病痛,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1959年參加工作,先后供職于城關軋花廠、縣委秘書辦、縣委組織部、縣總工會、縣委老干部局,直至退休。他勤奮好學,工作踏實,為人厚道,文采斐然,業(yè)績突出,有口皆碑。我家家境貧寒,作為長子,他勇挑重擔,以家為念,善待父母,成就和幫扶眾弟妹成家立業(yè),為家庭走出困境嘔心瀝血,竭盡全力,是家里的頂梁柱、大功臣!大哥生性和善,識大體顧大局,集奉獻意識和犧牲精神于一身,兄友弟恭,大哥的表率作用,使得兄弟姐妹、妯娌夫婿之間能夠誠心相待,和睦相處,大哥是大家庭團結友善的定海神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兩副挽聯,是對他人生的真實寫照:</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敬業(yè)奉獻美譽千秋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傾其全力振興大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肝腦涂地,始終將振興</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晉</b><b style="font-size:20px;">字號大家庭重任扛在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敬事愛崗,持久為繁榮</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生</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養(yǎng)地干萬榮偉業(yè)鼓與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哥的發(fā)小、一輩子的好朋友楊占鰲,深情回憶他與大哥的難忘交往,稱大哥實在、善良、熱心,是個大好人。說著說著,不禁哽咽垂淚。</span></p> 悼? ? ? ? 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見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對親友的不舍和對晚輩的牽掛,您走完了風雨滄桑歷經磨難的一生。今天,叔叔嬸嬸,姑姑姑夫,鄰里鄉(xiāng)親,摯愛親友,陪我們一起回到生養(yǎng)您的老家,共同追憶您不平凡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2年農歷正月十七,父親出生在漢薛村一戶貧苦農民家中,兄妹七人排行老大。1959年到解店軋花廠參加工作,1969年調入縣委會開始從政生涯,1984年調縣委組織部干部組任副組長,1989年調縣總工會任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是縣第七屆政協委員,1990年調縣委老干部局任副局長兼黨支部書記,2005年退休,工齡46年,黨齡59年。2025年4月11日,因年邁體弱,集多種疾病于一身,頑強抗爭近一個月,最終不敵病魔,于5月7日中午11時與世長辭,享年85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的一生,是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一生。自幼文筆出眾,出色的工作能力深得領導信任和重用。每一次工作崗位的調整,都能欣然接受并盡快適應,不辱使命,盡職盡責。在組織部工作期間,對200多名以工代干人員進行了轉正,為萬榮干部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為50多名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同志更改工齡補辦離休手續(xù),提高政治生活待遇。在2021年7月1日建黨100周年之際,收獲了一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是對父親忠心耿耿為黨奉獻的至高榮譽和褒獎。父親的一生,是崇德向善,孝行父母的一生。剛參加工作,每個月只有27.5元的工資,留一些自己的零花,剩下的都要按時交到父母手里;每一個周末和節(jié)假日,都急不可耐地回到老家爺爺奶奶身邊,噓寒問暖,拾遺補缺;父親的眼里,總有干不完的家務活,在大家庭親人難得相聚的日子里,父親總是率先垂范,忙前忙后,不是在鍋臺灶前擦拭抹洗,就是在院子的角落劈柴打炭,擔水挑糞;像一個不知疲憊的陀螺,在生活的瑣碎里不停地忙碌著;父親是奶奶的好幫手,每一個春節(jié)的清晨,當我們都還在睡夢中,父親已經和奶奶一起在院子里用柏樹枝架起篝火,紅彤彤的火焰,為大家點燃幸福生活的夢想,祈愿新的一年順遂平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的一生,是關愛弟妹,替父擔當的一生。作為家里的長子,為四個弟弟兩個妹妹的生計和前途勞心費神,傾情付出。把三個弟弟送進部隊保家衛(wèi)國;無論求學,還是尋找工作,或是婚姻大事,哪個都離不開您的奔波和努力,弟妹們有今天,難忘您的大恩大德,每每去太原運城出差,再忙也要抽時間去弟妹家里看看,了解近況,送去溫暖。漢薛家里原來只有三孔土坯窯,已殘破不堪,下雨漏水,落土掉泥坯,蓋北房是全家人夢寐以求的共同夙愿。父親不負盛年,勒緊褲腰帶于1987年農歷正月初五動工拆窯蓋廈,壘墻鋪院。四十多天的打熬,五間北房拔地而起,使80多人的大家庭有了溫馨的棲所,其功德有目共睹,其亮節(jié)承前啟后。如今,大家庭其樂融融,和睦團結,家道興盛,您勞苦功高,是我們大家庭敬仰的如父尊長。在您的耳濡目染下,年輕人積極向上,中年人為國爭光,老年人老有所為,全家上下一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您的表率作用將永遠激勵后人忠誠于黨,服務人民。父親的一生,是言傳身教,護佑子女的一生。誠實守信好學上進,和藹待人淳樸溫厚,節(jié)衣縮食勤儉持家,這些優(yōu)秀的品格帶著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和下一代都在腳踏實地踐行每一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1月,父親已至古稀,左手顫抖,仍堅持寫下萬余字的《生平雜記》,書中,他全景式回顧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向我們傾訴著在特定的歷史年代與環(huán)境下為人處世的智慧。那些從酸甜苦辣中凝練出的真諦,讓我們領悟到修身齊家的意義和家和萬事興的深刻內涵。父親是我們的泰山北斗,即使隔山隔海和你相望,深深教誨永遠牢記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爸爸,您這一生,與世無爭與人無怨;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樂善好施同情弱者;冷靜堅忍堅強剛毅。在生命的倒計時,您已經無力發(fā)聲,緊緊拉住我的手,在紙上寫下“我要起,我要活”!是啊!苦日子已經過去,這么美好的世界和生活,怎能甘心閉眼。對生命極度渴望,對疾病萬般無奈。爸爸,人生沒有千年壽,難違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醫(yī)術用盡,也救不了您,今天心如刀絞,送您魂歸故里。有您在,我們永遠是孩子,失去您,我們學會長大,請放心,我們會更加團結和睦,把您優(yōu)秀品質傳承給下一代,來生,我們還是一家人。愿您在另一個世界,得享安寧! </span></p> 說? 給? 長? 兄? 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弟:晉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吾長兄八四辭世,為弟痛心拔腦,想其一生引領弟妹,浩蕩人生路,思其畢生上善若水,澤潤大家庭,往事成殤,兄弟孔懷,難以盡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吾家本農耕,少時家貧如洗,居無定所,五男二女食不果腹。為求生計,長兄弱冠之年舍學為家,瘦骨頂起半天,汗水摔碎八瓣,北山背炭險些命喪黃泉,花廠軋花機傷命懸一線。為求安然,走進政府機關,聰穎才智,文筆更見一斑,勤懇忠誠,領導刮目相看,廉潔從政,一生多彩平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吾兄謹以寒家為念,幫弟濟妹,負重不言,眉高眼低看慣,怎奈炎涼平淡。同氣連枝,手足情長,當以胞兄親妹?;蚯髮W,或參軍,或工作,或嫁娶,皆是心力憔悴。先弟妹之憂而憂,后通達之路而快。前謂功臣之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吾兄孝悌為本,積善成德。常思父母之苦,湧報三春之暉。父母在不遠行,每回家必躬親,問寒噓暖,極其能事,佳肴果點,悉心奉伺,兄長表率,善莫大焉。人之不孝,不知其可,德孝兼?zhèn)?,堪稱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吾兄西遊,夢中歸來,吾兄長眠,魂繞家園。兄妹傷神,何以聚哉,老屋清空,睹物思人。今昔暗然,思念攸長。惟願兄長一路順遂,伏惟尚饗。</span></p> 往事歷歷在目,思念綿綿不絕 <p class="ql-block">  二哥于1965年初參軍入伍,當年,大哥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西安看望二哥,實地了解他的工作生活情況。</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是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太原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大哥來太原看望我,鼓勵我要努力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春節(jié),家人與本家奶奶的合影。當時父親在運城給一家建筑公司看大門回不來。</p> <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我?guī)е鴥鹤踊乩霞姨接H,這是和英俊帥氣的大哥在縣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春節(jié),家人們在土窯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初9,母親72歲生日。這一年的合影,非同以往,因為這是在新落成的北廈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從1957年——1987年,在三孔土窯洞里整整居住了30年,在父母親、大哥以及兄弟姐妹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打了一個小小的翻身仗,于1987年農歷2月24日,明三暗五(間)的北廈拔地而起,結束了讓人提心吊膽的土窯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否 極 泰 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87年除土窯北廈落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88年重聚首舊貌新顏。</b></p> <p class="ql-block"><b>【北廈遐想】</b></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七年,</p><p class="ql-block">我們移居到了現在的這個場院。</p><p class="ql-block">三眼窯洞,三座大山,</p><p class="ql-block">壓在我們頭上三十年。</p><p class="ql-block">整天提心吊膽、不得安然。</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p><p class="ql-block">父母率領我們把它推翻,</p><p class="ql-block">五子齊努力,五間北房拔地起,</p><p class="ql-block">寬暢明亮、舒適安全。</p><p class="ql-block">二老心喜歡,全家樂翻天。</p><p class="ql-block">心儀的日子在向我們召喚,</p><p class="ql-block">其樂融融、幸福滿滿。</p><p class="ql-block">離別似乎就在一瞬間,</p><p class="ql-block">椿萱先后西游,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永別的是我們,還有那創(chuàng)建的房五間。</p><p class="ql-block">從此旗倒兵散,七子難團圓。</p><p class="ql-block">再次回家園,推門老屋轉,</p><p class="ql-block">案頭父母像,把我細看,</p><p class="ql-block">仰望梁脊板,浮想聯翩,</p><p class="ql-block">睹物思故人,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不禁淚潸然!</p> <p class="ql-block">  1996年6月初9,母親80大壽時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66年4月,大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對黨忠誠,工作積極肯干,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模范黨員。</p><p class="ql-block"> 1998年,全縣開展整黨建黨運動,他被派往解店鎮(zhèn)新城村蹲點工作。他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發(fā)動和帶領全村黨員解放思想,帶頭致富,使該村的社會、經濟狀況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受到縣委、政府的多次表彰。</p><p class="ql-block"> 這是他和新城村部分黨員的合影,這也是我保存的有關大哥工作方面的唯一照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2日,在北京工作的二哥之子回老家結婚,這是部分家人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5年5月25日,吾兒結婚,大哥等幾位親人不遠千里,親臨太原參加婚禮,給予熱烈祝賀!</p> <p class="ql-block">  2005年10月5日,小妹的大女兒臨出嫁前回到老家,與她外婆等親人辭別。</p> <p class="ql-block">  2012年4月9日,母親去世,享年96歲。4月19日安葬母親后的第二天,“扶墓”回來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28日,家人合力為操勞了一輩子的嚴父慈母立了碑,了卻了我們的一樁心愿。</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5日,四弟之子完婚,這是部分大家庭成員當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28日,大哥在運城市中心醫(yī)院做了一次手術,在住院期間,得到了大家庭親人們的熱情關照和悉心護理。</p> <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二哥、四弟、五弟攜部分家人到縣城解店看望大哥,倆侄女酒店設宴同慶新春佳節(jié),同歡同樂同祈福。</p><p class="ql-block"> 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在我們幾個兄弟姊妹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始終都離不開大哥的傾情幫助和全力提攜,在我們人生的關鍵時刻,是大哥的挺身而出和無私奉獻使我們峰回路轉、美夢成真。“長兄如父”,既是古訓,又是椿萱二老的諄諄教誨,兄友弟恭的美好愿景,成為了我們弟兄面相處的信條和常態(tài)。我們感激大哥,打心眼里敬重他,總是念念不忘、牽腸掛肚;在行動上也是心之所系,經常問寒問暖、各表其心、各盡所能。</p> <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三,小妹妹妹夫10口人舉家出動,從運城到萬榮看望大哥,祝大哥新春快樂、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11日,萬中老三屆同學聚會后,我倆抽空去看望了大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變了】</b></p><p class="ql-block">前幾年,大哥的情況不容樂觀。</p><p class="ql-block">或許是和家庭發(fā)生的太多變故有關,</p><p class="ql-block">他難以承受,鉆了牛角尖,</p><p class="ql-block">變得不可理喻,整天郁郁寡歡,</p><p class="ql-block">自私、偏執(zhí),不聽人勸。</p><p class="ql-block">總懷疑自己身體不是這里有問題,</p><p class="ql-block">就是那里不舒坦,</p><p class="ql-block">動不動鬧著上醫(yī)院。</p><p class="ql-block">大便排解難,吃藥不行開塞露,</p><p class="ql-block">隔三差五把腸灌。</p><p class="ql-block">打親朋好友電話頻繁,</p><p class="ql-block">一月話費上百元,叫人好心煩。</p><p class="ql-block">一次上太原,兩次下西安,</p><p class="ql-block">檢查無結果,不知該咋辦……</p><p class="ql-block">前年的一次術后,讓他有了改變。</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哥,</p><p class="ql-block">為人隨和很健談,待人接物很樂觀。</p><p class="ql-block">愛讀書,能閱報,電視天天看。</p><p class="ql-block">大便很自然,再也不用把腸灌。</p><p class="ql-block">電話只聊家長里短,不再給人添亂……</p><p class="ql-block">面對這些改變,</p><p class="ql-block">家人親人都開心、超喜歡,</p><p class="ql-block">徹底卸下了沉重的精神負擔。</p><p class="ql-block">毋容置疑,</p><p class="ql-block">他的改變與手術無關,</p><p class="ql-block">是我們體察不到的恒心和毅力,</p><p class="ql-block">才使他慢慢地走出陰影,戰(zhàn)勝自我,</p><p class="ql-block">實現了人生的又一次蝶變。</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許久的期盼,</p><p class="ql-block">讓我們?yōu)樗c贊!</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14日,長外孫女新婚之禧。這是與漢薛姥爺家祖字輩的親密照。</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7日,五弟兒子大婚,吾輩在一起的幸福時刻。</p> <p class="ql-block">  這是大哥、二哥、大妹夫等親人在五弟家諞閑聊天,看電視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0日,我們夫妻去看望了78歲的大哥。他現在的生活已經完全步入了正軌,精神、情緒都很好,身體調理得也不錯。我們很高興!</p> <p class="ql-block">  大哥正在寫“自傳”。我們期待著,期待著“自傳”能夠盡快完稿付梓,期待著能夠更完整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大哥。</p><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人會說了,大哥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不敢恭維,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搞文秘出身的,曾在縣委秘書辦工作多年,在得“老年性震顫”之前,不但文章寫得好,字也寫得很漂亮。他先前也是右利手,得了這病之后,哆哆嗦嗦地,使筷子、寫字就都成了大問題了,右手寫不成,他就學著用左手,這不,只是練了幾個月的光景,能寫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反正我是佩服的。藉此,也足以窺見他的決心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哥用左手終于艱難地完成了他的自傳《生平雜記》,于2020年1月6日付梓出版。</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個將近80歲的老人,如此超強的記憶力,慎密的邏輯性,以及精準的文字表達能力,令人折服;作為一位肢體活動有嚴重障礙的人,這般持之以恒和頑強拼搏的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讓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感謝大哥,為我們大家庭的所有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3日,二哥因患“腦出血”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個大家庭。這是事畢后同輩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8日(正月十七),適逢大哥80歲生日,女兒女婿們和大家庭的親人們在萬榮縣城《幸福里禮宴中心》,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慶生活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 哥 生 日 快 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長兄如父,竭力幫弟扶妹,眾手足,當永志不忘,恩必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路走來,嘗遍酸甜苦辣,八秩壽,愿樂享遐齡,福晚年!</b></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建黨10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大哥喜獲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14日,我們的妗子去世了,走完了她96年的人生歷程。</p><p class="ql-block"> 8月18日上午,我從太原趕回奔喪,小妺妹夫妻倆在運城北站接上我,請我吃過午飯后,顧不上歇息,就趕往萬榮縣城解店,路過皇甫接上了大妹妹,我們一起去看望大哥。</p><p class="ql-block"> 大哥明顯地消瘦了,他說飯量不行,再就是兩手抖動得更厲害了,那不是激動,而是病情在加重,“老年性震顫”,目前沒有什么太有效的治療辦法,我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在其它方面都還調理得不錯,尤其是焦慮和便秘,較前有了明顯的改善,讓人省心不少。</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日,請親人們在胡村“古月吾鄉(xiāng)”酒店吃過飯后,我們一家4口到縣城看望了大哥。這是大哥第一次面對面看到他的侄孫,心情非常激動,專注的眼神久久不愿離去,這是真情流露。大哥還塞給了孫孫一個大大的紅包,令我們都非常感動。</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5日(癸卯年農歷臘月二十六),趙漢忠和老伴楊潤華從運城到萬榮專程看望了大哥。趙是我的老戰(zhàn)友,以兄弟相稱的好朋友,愛屋及烏,后與大哥為鄰,也處成了心心念念的好哥們。距離不是問題,這些年,他身居運城,但每年都要抽空和老伴到萬榮去看望大哥一、二次,此堅持,此執(zhí)著,此情誼,讓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2日,農歷甲辰正月初三。大妹妹夫婦,小妹妹夫婦,四弟旺旺先后看望了年已83歲的大哥。2月13日,正月初四,旺旺弟又陪著兒女又一次去解店看望了大哥。</p><p class="ql-block"> 這是旺旺弟回復家人們詢問的感言:<b>應兒女要求,今天下午去解店看望了大哥。人老思往念親情,安知余生幾時休,多看一眼是福份,手足同根勤問候。看今日大哥佝僂人愴然,想過去英姿勃發(fā)正當年。衰老乃自然規(guī)律,當下應善待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5年4月11日,</b>大哥患病住進了縣人民醫(yī)院,哥的病情安危牽動著大家庭親人們的神經。或許是夢到了什么,或許是不良預感的悄然萌發(fā),連日來,大哥的弟弟妹妹、弟媳妹夫,根據自己的情況,按排時間,或到醫(yī)院,或去家里,唯恐留下與大哥錯失最后一面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臉與臉的緊貼,是靈與肉的粘合,兄弟緣的珍貴,手足情的不舍,一切盡在不言中。面對此情此景,讓人如何不動容?</p> <p class="ql-block">  大哥您想要什么,想說什么?一個“起”字就是他的回答。使盡了力氣鉚足了勁,一個歪歪扭扭的“起”字,道盡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留戀,折射出他想起、他想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強意志……然天命難違,最終,大哥還是沒能起來。</p> <p class="ql-block">  我的幾個老戰(zhàn)友薛興朝、趙漢忠、史益民、董金龍等聞訊后,也風風火火地分別從運城、萬榮趕到了家里,誠心滿滿、不辭辛苦地參加了大哥的吊唁活動和殯葬儀式。專程送溫暖,彰顯戰(zhàn)友情。謝謝啦!</p> 記憶刻骨銘心:大哥于我恩大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漢薛醫(yī)院當了臨時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3年3月,我從部隊復員回來,一時無事可干,我苦惱,大哥更是心急如焚,他通過關系,將我臨時安置到了漢薛醫(yī)院從事護理工作,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雖然是個臨時的,也沒有什么待遇,但從心理上給了我一個極大的安慰:在外人眼里,我也是個干事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能上大學他有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3年的后半年,文革期間全國高校招生工作第四年,推薦工農兵上大學的工作在萬榮同步展開,我意識到,這是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這一年的大學入學程序還是很正規(guī)的,</span>是經過了嚴格的文化考試的。拿我們縣來說,經群眾推薦、組織批準后,在公社就要進行文化初試,合格的,然后和正式高考一樣,集中到萬榮中學進行考試,一人一桌,拉開距離,監(jiān)考很嚴,秩序井然。根據報考志愿,最后還得經過招生學校老師的面試和復審。</p><p class="ql-block"> 即便如此,現實中的人們都還是心知肚明的,人脈、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過程中,大哥求了多少人,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并不知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為達目的,他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我只記得,大哥先后領我到縣招待所,到永濟虞鄉(xiāng)去找招辦,找招生老師,被山大中文系拒錄后,才又調劑到沈陽醫(yī)學院。那時候,很多學校就只招一個生員,競爭非常激烈,一旦失之交臂,將會遺憾終生。很幸運,幸運有大哥從中周旋,鼎力相助!最終我被錄取了!要入學報到的那一天,大哥又親自把我送到了運城火車站。</p><p class="ql-block"> 在沈陽上學,眾所周知,東北的生活條件是比較艱苦的。為了讓我安心上學,能吃飽飯,手頭有點零花錢,他和二哥多次給我匯款寄錢(1975年下半年對象工作了,也開始給我寄錢)。盡管他們手頭也并不寬松,但總是忘不了關照他這個弟弟。在他們堅持不懈的資助下,我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三年多的大學生活。這份記憶,這份感動,始終珍藏在我的心底,永遠,永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婚姻大事他牽線:</b></p><p class="ql-block"> 有許多人并不知道,我和愛人的結合源于大哥的牽線。1970年他在前小淮村下鄉(xiāng),那些年,下鄉(xiāng)干部都是輪流到社員家吃飯的,由隊長安排,所謂“派飯”。一天,大哥吃到了她的家里,家長理短的閑聊中,竟促成了美事一樁。盡管我倆是初中同班同學,但說實話,由于兩人都是班干部,除了工作上學習上有些交流外,其他方面并沒有多少了解,甚至也沒敢正眼看過人家一眼,更談不上有什么歪念頭了,但彼此的總體印象還算可以。那時我還在部隊當兵,她在小淮小學教書,有了大哥打下的這個基礎,于是便有了兩人的鴻雁傳書,由相識到相知,再由相知到相愛,終于結成正果。</p><p class="ql-block"> 大哥獨具慧眼,牽線搭橋,成全了我這一生的美好姻緣,如果沒有大哥的撮合,我們是不可能成為一家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