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呢稱 老酒</p><p class="ql-block">美 篇 號 18834280</p> <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前往西安旅游,第一站便來到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學(xué)習(xí)。</p><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坐落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cè),是一座承載著中華文明千年輝煌的藝術(shù)殿堂。它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以盛唐風(fēng)韻的建筑風(fēng)格和浩瀚如海的文物珍藏,向世人訴說著三秦大地的歷史滄桑與文明璀璨。</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采用“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fēng)建筑群,主次分明,氣勢恢宏,既展現(xiàn)了大唐盛世的雄渾氣魄,又融入了傳統(tǒng)園林的雅致韻味。從遠古石器的質(zhì)樸到商周青銅的莊重,從秦漢陶俑的生動到唐墓壁畫的華美,每一件文物都鐫刻著歷史的印記,訴說著華夏文明的演進。</p> <p class="ql-block"> 遠古的回響: 這里陳列著距今115萬年前的藍天猿人骨化石,以及舊石器時代的粗糙石器,仿佛能聽到先民在渭河畔敲擊煫石的鏗鏘之聲,見證人類從蒙味走向文明的蹣跚步履。</p> <p class="ql-block"> 藍田人: 發(fā)現(xiàn)于陜西藍田縣的藍田人,距今約有115萬年,是亞洲北部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直立人。藍田人已經(jīng)能夠用火,并能打制簡單的石質(zhì)工具。那時,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的氣候較今溫暖濕潤,適于人類生存,人類于此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館藏文物達37萬余件,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主要展品可分為青銅器、金銀器、唐三彩、陶土、壁畫、玉器珠寶等。由于受篇幅所限,本篇匯編的是青銅器和金銀器展品圖片。</p><p class="ql-block"> 青銅器類: 以周秦時期的禮器、兵器為主,展現(xiàn)了早期禮樂制度與政治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利簋(復(fù)制品): 西周早期,西安市臨潼區(qū)零口鄉(xiāng)西段村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p> <p class="ql-block"> ▽兒父壺 :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齊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師丞鐘: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強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盠方尊 : 西周,寶雞市眉縣李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日己方尊 :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齊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日己方彝: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齊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日己方觥: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齊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蟬紋鼎: 西周,咸陽市乾縣臨平鄉(xiāng)出土。</p> <p class="ql-block"> ▽函皇父鼎: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上康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梁其壺: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任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琱生鬲: 西周 ,咸陽市永壽縣好畤河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柞鐘: 西周,寶雞市扶風(fēng)縣齊家村出土。代表了西周晚期編鐘的典型形制與禮樂文化,極具歷史與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 ▽青銅龍: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鳥蓋瓠壺: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青銅酒器,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 ▽銅車馬(復(fù)制品):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銅鴻雁 :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雕陰鼎: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延安市黃龍縣出土。</p> <p class="ql-block"> 金銀器類: 唐代金銀器工藝精湛,融合中亞風(fēng)格,體現(xiàn)盛唐奢華。</p> <p class="ql-block"> ▽金怪獸(復(fù)制品): 戰(zhàn)國至西漢(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神木市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 ▽銀虎: 戰(zhàn)國至西漢(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神木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 ▽金餅: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安市未央?yún)^(q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馬蹄金: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安市魚化寨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足銅燈: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鎏金銅沐缶: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鎏金銅蠶(復(fù)制品):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安康市石泉縣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 ▽佛菩薩三尊銅造像 :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魏率善氐仟長”印 : 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1991年岐山縣博物館調(diào)撥。</p> <p class="ql-block"> ▽赤金走龍: 唐(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12條赤金走龍,均純金制成,體形雖小而神態(tài)逼真,被認為是道教“投龍”祭祀中所用的法器。</p> <p class="ql-block"> ▽鎏金蔓草花鳥紋八棱銀杯: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韓森寨電車二場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蔓草花鳥紋高足銀杯: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韓森寨電車二場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 唐(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 ▽鎏金多聞天王銅像: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寶雞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刻花銅羊鎮(zhèn):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紅廟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鐵芯銅龍: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975年西安市南郊草場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各展館穿行,仿佛在穿越時空——周禮的厚重、秦制的威嚴(yán)、漢風(fēng)的雄健、唐韻的華彩,在這里交織成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讓每一顆探尋文明的心,都能在這里找到共鳴與啟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