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萊州,滿城月季開得正盛。漫步花海時,忽見一抹靈動的白影掠過——竟是一只白鹡鸰!更令人驚喜的是,它喙間牢牢銜著數(shù)只掙扎的昆蟲,輕盈穿梭于花枝間。只見它時而懸停振翅,時而落上綴滿花苞的枝椏,歪著腦袋向四周張望,又焦急地來回踱步,仿佛正翹首期盼雛鳥歸巢,上演著一幕動人的育雛場景。(初步判斷白鹡鸰嘴里是幾只蜉蝣)</p> <p class="ql-block"> 白鹡鸰(學名:Motacilla alba)屬于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中的物種。其在法律體系中的保護地位并非依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一級或二級標準,而是依據(jù)2000年《國家林業(yè)局令第7號》制定的三有動物保護政策。??</p> <p class="ql-block"> 白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屬鳥類,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非洲北部和北美洲部分地區(qū)。常在水邊、草地、農(nóng)田等環(huán)境活動 ,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圖中它嘴里叼著的可能就是捕獲的昆蟲。它黑白相間的羽色是較為明顯的外觀特征,飛行時呈波浪狀,常邊飛邊鳴叫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對控制害蟲數(shù)量有積極作用。</p> <p class="ql-block">鳥類“三有”指的是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鳥類。</p> <p class="ql-block"> 從稀缺性來看,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簡稱“重點保護鳥類”)顯著高于“三有鳥類”。以下是具體分析:</p><p class="ql-block">1. 定義與保護級別差異</p><p class="ql-block"> - 三有鳥類:指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鳥類,主要強調(diào)生態(tài)、經(jīng)濟和科研價值,種群數(shù)量通常較多或無滅絕風險(如麻雀、斑鳩、彩鷸等)。2023年調(diào)整后,三有名錄新增700多種,調(diào)出了野豬等泛濫物種,說明其保護重點在于“廣泛分布但需維護生態(tài)”,而非“稀缺”。</p><p class="ql-block"> - 重點保護鳥類(一級/二級):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為瀕危/極危物種(如中華秋沙鴨、綠孔雀),二級為易危/稀有物種(如白鷴、畫眉)。例如,中華秋沙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全球僅數(shù)千只;白翅啄木鳥僅分布于新疆,屬近危物種。</p><p class="ql-block"> 2. 種群數(shù)量與分布</p><p class="ql-block"> - 三有鳥類:多數(shù)為常見種或區(qū)域性常見種。例如:</p><p class="ql-block"> - 黑翅長腳鷸在福建從“稀客”變?yōu)椤俺?汀保?023年數(shù)據(jù));</p><p class="ql-block"> - 彩鷸、鈍翅葦鶯在雄安新區(qū)新增,但廣泛分布于西南及沿海(摘要2);</p><p class="ql-block"> - 麻雀、珠頸斑鳩等城市常見鳥類均屬三有,數(shù)量龐大。</p><p class="ql-block"> - 重點保護鳥類:多為稀有、特有或狹域分布物種:</p><p class="ql-block"> - 一級保護的海南孔雀雉僅存于海南,數(shù)量不足千只;</p><p class="ql-block"> - 二級保護的白翅啄木鳥僅見于新疆,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近危;</p><p class="ql-block"> - 中華秋沙鴨依賴清潔水域,繁殖地僅限東北少數(shù)區(qū)域。</p><p class="ql-block"> 3. 法律量刑與保護力度</p><p class="ql-block"> - 三有鳥類:非法獵捕20只以上或在禁獵期獵捕1只即涉嫌犯罪,單只核定價值約300元(如麻雀、斑鳩),處罰相對較輕(摘要11、13)。</p><p class="ql-block"> - 重點保護鳥類:一級鳥類量刑起點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綠孔雀、中華秋沙鴨),二級鳥類如畫眉、紅嘴相思鳥單只核定價值5000元,2萬以上即可入刑(摘要16、23)。法律嚴懲直接反映其稀缺性。</p><p class="ql-block"> 4. 動態(tài)案例對比</p><p class="ql-block"> - 三有鳥類增長案例:福建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種群上升(摘要1),雄安新區(qū)三有鳥類新增2種(摘要2),說明其生態(tài)恢復(fù)能力較強,稀缺性低。</p><p class="ql-block"> - 重點保護鳥類瀕危案例:中華秋沙鴨全球僅2000余只(摘要4),勺嘴鷸不足600只(摘要23),需依賴嚴格保護才能維持種群。</p><p class="ql-block"> 結(jié)論</p><p class="ql-block"> 重點保護鳥類(一級/二級)的稀缺性遠高于三有鳥類。三有鳥類多為“常見但需保護”的物種,而重點保護鳥類多為瀕危、特有或狹域分布的珍稀物種,其稀缺性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極少,更因生態(tài)價值高、恢復(fù)難度大,需最高級別保護。例如,一只中華秋沙鴨的保護級別和稀缺性,遠超百只三有鳥類的總和。</p><p class="ql-block"> (注:“幾類鳥”若指地方“省級保護鳥類”,需具體名錄分析,但通常仍低于國家重點保護級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