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蘭生<div><br></div><div>聲明:</div><div><br></div><div>我發(fā)表的視頻、文圖、各類文章、詩歌等原創(chuàng)作品,請轉(zhuǎn)載者注明作者的姓名,并且希望不要更改作品標題。</div><div><br></div><div>規(guī)勸剽竊盜版者:互聯(lián)網(wǎng)是有記憶的,讀者的眼光是雪亮的,人的信譽是長期積累起來的,為了剽竊盜版區(qū)區(qū)一篇文章引起人設(shè)崩塌,實在得不償失!</div><div><br></div><div>這篇文章因篇幅有限,實寄封只能反映江西鋼廠和825鑄造分廠兩部分,其余各分廠的實寄封敬請期待(第5集)百圖見證激情燃燒的江鋼史。</div><div><br></div><div><br></div><div>第一部分:(南昌810信箱)江西鋼廠實寄封。<br><div><br></div></div> 上圖:1967年11月12日江西鋼廠發(fā)往上海的實寄封,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江西鋼廠郵戳實寄封。據(jù)作者收藏實寄封經(jīng)歷,上世紀六十年代江西鋼廠郵戳實寄封非常稀少,對江西鋼廠而言越發(fā)感到珍貴。因為身居江鋼是很難有機會收回寄出去的信封,那時候很多人沒有集郵概念,何況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div><br></div><div>這是江西鋼廠第一任廠長丁振芳寄給女兒丁鋼的家信。丁鋼那時候在上海郊區(qū)參加生產(chǎn)隊秋收勞動。<br><div><br></div></div> 上圖:這是江西鋼廠第一任廠長丁振芳寄給女兒丁鋼的家信的背面郵票和郵戳。1967年江西鋼廠郵政戳記是“江西南昌市121(支)”,今天看到當年的江西鋼廠郵戳感到尤為稀罕。<div><br></div> 上圖:1967年11月16日江西鋼廠發(fā)往上海的實寄封,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江西鋼廠郵戳實寄封。<div><br></div><div>這是江西鋼廠第一任廠長丁振芳寄給愛人邢玉珍的家信,11月16日晚上丁振芳突然被謀害失蹤,11月22日下午在廠805車間食堂后面的約4華里的深山溝里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腐爛的丁振芳的尸體。</div><div><div><br></div></div> 上圖:江西鋼廠第一任廠長丁振芳寄給愛人邢玉珍的家信的背面。<div><br></div> <div>上圖:上述兩封信的背面全圖。這兩封信非常沉重,沉重得讓一個家庭坍塌,讓一個四萬五千人職工和家屬的三線軍工廠的人過了半個多世紀以后,還在懷念他,人們銘記他的時間比他在世的時間還要多。</div><div><br></div> 上圖:江西鋼廠宣傳部寄給省冶金廳廳長的信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寄給江西鋼廠廠長吳廣團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上圖:銀行公事實寄封?!皣鴥?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國內(nèi)郵資已付”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鋼貿(mào)易公司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鋼廠廠長吳光團寄給作者的蓋有人民大會堂戳記的七屆人大開會首日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吳光團、徐國良、左佩章等人的簽名封。<div><br></div> 上圖:新余市集郵協(xié)會贈。<div><br></div> 上圖:江西鋼廠安全處。<div><br></div> 上圖:江西鋼廠人事處。<div><br></div> 第二部分: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江鋼鑄造分廠)實寄封。<div><br></div> 上圖:“免費軍事郵件”海軍文革時期實寄封。<div>江西鋼廠性質(zhì)是三線軍工廠,為小三線軍工提供原材料,屬于軍工保密單位,通信地址是“江西南昌市810信箱XX分箱”。實際地址在江西新余縣良山鎮(zhèn),只有郵政內(nèi)部系統(tǒng)知道。</div><div><br></div> 上圖:江西新余810信箱825分箱實寄封?!靶掠唷眱勺种苯颖┞读私麂搹S的所在地。<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文革郵票掛號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新余810信箱825分箱實寄封,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福建前線部隊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新余810信箱825分箱印刷品。<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文革普票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文革普票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文革編號郵票實寄封。 上圖: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欠資郵戳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文革郵票實寄封。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文革郵票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上世紀六十年代天安門普票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江西新余江西鋼廠鑄造車間,上世紀八十年代掛號印刷品。<div><br></div> 上圖:江鋼鑄造車間郵電公事封。<div><br></div> 上圖:文革期間木刻紅章“南昌810信箱825分箱”寄信所在地地址。<br><div><br></div> 上圖: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使用標準信封,信封上有宣傳戳記。<br><div><br></div> 上圖:江西新余江西鋼廠鑄造車間地址實寄封。上世紀八十年代掛號信函。<div><br></div> 上圖:自制附捐郵票首日實寄封。<div><br></div> 上圖:1984年10月1日,國家恢復(fù)對現(xiàn)役士兵寄遞平信免資的做法,啟用“義務(wù)兵免費信件”三角形戳記,并沿用至今。這是“義務(wù)兵免費信件”首日封,封上蓋著1984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紀念戳。<div><br></div> 上圖:甘肅蘭州27支局是軍郵戳,實際地址是在相距七百多公里的酒泉衛(wèi)星和導(dǎo)彈的試驗場。這是印有軍郵標志的實寄封。<div><br><div>1988年6月1日,89720部隊軍郵局特地印制了義務(wù)兵專用信封,信封上預(yù)印有“義務(wù)兵專用蘭州27支局”軍郵標志,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的軍郵標志。<br><div><br></div></div></div> (上圖)M·P·O——TZf 22 軍郵封背面文字說明,該封是紀念封。其實89720部隊軍郵局曾經(jīng)專門印制、發(fā)行、使用過JF紀念封,所不同的是JF紀念封上沒有印制軍郵標志。以后紀念封編號統(tǒng)一并入M·P·O——TZf 。<div><br></div> (上圖)這種軍郵專用信封編號為“TZF1”,寓意特制軍郵封,自“TZF7”開始, 編號前又增添“M·P·O”,寓意航天城。<br><div><br></div> 上圖:“義務(wù)兵免費信件”實寄封。<div><br></div> 上圖:“義務(wù)兵免費信件”實寄封。<div><br></div> 上圖:“義務(wù)兵免費信件”實寄封。<div><br></div> 上圖:上圖:江西新余江西鋼廠鑄造分廠地址首日封。<div><br></div> 上圖:快件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標準快件實寄封。<div><br></div> 上圖:新余鋼廠沒有就轉(zhuǎn)江西鋼廠,新余地區(qū)就這兩個鋼廠。<div><br></div> 上圖:劉少奇同志誕生八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原地首日封。<div><br></div> 上圖:1978年中國臺灣地區(qū)實寄封。<br><br>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大政方針。從此,兩岸關(guān)系開始走向緩和,廈、金之間幾十年的炮戰(zhàn)也停止了。<br><br>1987年,兩岸恢復(fù)正常通郵后,信件聯(lián)系逐年遞增,人員往來日益熱絡(luò)。<div><br></div> 上圖:1978年9月1日中國臺灣地區(qū)實寄封。比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的時間還早。<div><br></div><div>在溝通信息、表達情感的瑣碎文字中,家書亦包含了個人經(jīng)歷、家庭狀況、社會風(fēng)云等豐富信息,折射時代印記。家書是承托兩岸同胞家族親緣的重要載體,更是研究兩岸家族史、移民史、民俗民風(fēng)的重要史料。<div><br></div></div> 上圖: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臺灣與祖國大陸仍然鴻雁不斷,信件經(jīng)由中國香港、東南亞國家、美國等第三地郵局或通過僑胞輾轉(zhuǎn)傳遞。<div><br></div> 上圖: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與內(nèi)地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香港九龍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來信將“江西南昌810信箱825分箱”地址錯誤寫成“801信箱”。810信箱代表江西鋼廠,801是江西鋼廠下屬的煉鋼車間。江西鋼廠的名氣大,遠近聞名,這封信還是如期送達。<div><br></div> 上圖:上世紀七十年代從美國寄來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上世紀七十年代從美國寄來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東地區(qū)的實寄封。<div><br></div> 上圖: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東地區(qū)的實寄封。<div><br></div> 第三部分:江西鋼廠籌建時期的部分文物。<div><br></div> 上圖:101元帥題詞的8分郵票四方聯(lián)。<div><br></div> 上圖:帶版銘的文革四方聯(lián)郵票。<div><br></div> 上圖:文革半版女拖拉機手郵票,當初規(guī)定必須將整版郵票撕成50枚半版銷售。女拖拉機手多次出現(xiàn)在紙鈔上、郵票上、各種票據(jù)上,新中國工農(nóng)兵的形象無處不在。<div><br></div> 上圖:普通明信片加蓋“萬壽無疆”后身價百倍。<div><br></div> 上圖:毛主席彩色標準像。那年代家家戶戶都掛領(lǐng)袖像。<div><br></div> 上圖:新中國第一套一版一印《毛澤東選集》。<div><br></div> 上圖:新中國《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br><div><br></div> 上圖:《毛澤東五篇哲學(xué)著作》<div><br></div> 上圖:《毛澤東詩詞》文革版。<div><br></div> 上圖:江西鋼廠地處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閔贛兩地范圍,紅色文物留存很多,蘇維埃時期的紅旗是五星紅旗最早的前身,也是八一軍旗的前身。紅色的旗幟經(jīng)歷了從井岡山斗爭到新中國誕生的光輝歷程。<div><br></div> <div>上圖:閩西蘇維埃紅旗背面。</div><div><br></div>《旗》<br><br>旗不能點燃香煙。<br><br>開玩笑也不能在旗的下面,<br><br>和旗的旁邊。<br><br>也不用去補——如國旗被子彈打穿。<br><br>打穿了的旗不會流出血來,<br><br>用不著為它裹裹繃帶,<br><br>旗要流血,<br><br>當<br><br>他被拋棄在地。<br><br>而在搶救傷員時,<br><br>用它包裹<br><br>赤裸汗?jié)竦纳眢w,<br><br>旗不會<br><br>生氣。<br><br>它不怕<br><br>自己身上留下血跡。<br><br>血——不是臟東西。<br><br>而被打死的人,<br><br>如果確實是英雄,——<br><br>可以用旗<br><br>暫時遮蔽。<br><br>永久的蓋著,<br><br>它卻不允許。<br><br>因為活著的人<br><br>更需要旗……<br><br>蘇聯(lián)作家西蒙諾夫1962年的詩。<div><br></div> 上圖:1950年外文局莫斯科版《共產(chǎn)黨宣言》是外國第一次用中文出版的《共產(chǎn)黨宣言》。<div><br></div> 上圖:蕭三編輯的《革命烈士詩抄》。<div><br><div>蕭三與毛澤東同窗,和高爾基共事;為列寧護靈,由胡志明介紹入黨;同鄧小平辦刊,當任弼時的老師;是國際歌的第一位中文譯者,以筆名“埃米·蕭”寫的詩廣泛流傳國外,肖像曾懸掛在蘇聯(lián)東歐許多普通老百姓家。除了史沫特萊和斯諾,蕭三是國內(nèi)第一個將中國革命宣傳到全世界的,也是第一個寫毛澤東傳的人。<br><br>蕭三知識淵博,學(xué)貫中西,精通俄英法德數(shù)種語言。他和陳喬年根據(jù)《國際歌》法文歌詞原文,參照俄譯詞,經(jīng)多次翻譯、演唱、修正,首次把《國際歌》譯成中文。</div></div> 上圖:1954年《人民文學(xué)》部分雜志。<div><br></div> 上圖:1951年出版的《中國青年》雜志至今鳳毛麟角了,《新青年》雜志更是一級革命文物了。<div><br></div> 上圖: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中國青年》雜志。<div><br></div> 上圖:1977年12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江鋼宣傳部牽頭寫的反映江鋼三線建設(shè)的《火紅的鋼焰》短篇小說集。<div><br></div> 上圖:江鋼三線廠時期實寄封,通信地址:江西南昌八一O信箱十分箱,落款為印刷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br><div><br></div> 上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信件內(nèi)容。<br><div><br></div> 上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fā)信專用章,落款時間1979.5.25<br><div><br></div> 上圖:通信地址:江西南昌八一O信箱十分箱,落款為印刷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div><br></div> 上圖:兩封信內(nèi)容討論“剛才最后一響是北京時間X點正。”<br><br> 上圖:自從顏兆平去了兩封信以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再也聽不到“剛才最后一響……”<br><br> 郭志芳提供。 第一排左起:郁明亮、吳林海、盛永國、劉鳳玉、金柏英、王鶴皋,劉象晉、 第二排:左1王慧庭、右3李耀慈、右2帥老師、 第三排:左1顧建雄、左2劉宗良、左3張夢蓀、右1陳竹清。 1982年江鋼科技日語班<br><div><br></div> <div><br></div>第四部分:江西鋼廠英雄譜。<div><br></div> 老百姓心中的碑是永存的!<div><br></div> 老百姓心中的碑是永存的!<div><br></div> 老百姓心中的碑是永存的!<div><br></div> 上圖:1979年9月17日第38期《江鋼報》刊登丁振芳同志追悼大會消息。<div><br></div> 上圖:1979年9月17日第38期《江鋼報》刊登江西鋼廠黨委書記孫華民在丁振芳同志追悼大會上致悼詞內(nèi)容。<div><br></div> 上圖:1979年9月17日第38期《江鋼報》刊登丁振芳的四個子女丁鋼、丁鐵、丁強、丁力懷念親愛的爸爸的文章。<div><br></div> 上圖:2011年3月20日,參加祭奠丁振芳誕辰九十周年的老同志。<div><br></div><div>2011年3月20日,在丁振芳同志誕辰九十周年之際,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錢家銘相約曾經(jīng)先后擔任過江西鋼廠廠長吳廣團、張春明,江西鋼廠黨委書記陳英棟,副書記徐國良,江西鋼廠副廠長、組織部長吳林海等等江西鋼廠“108將”老同志,并邀請丁振芳的子女一起去上海龍華革命烈士陵園祭奠丁振芳。丁振芳的夫人邢玉珍已去世,丁振芳的子女都參加了。幾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如今物是人非,回想起當年的往事,歷歷在目,祭奠的人無不唏噓不已,神情嚴肅,含淚鞠躬。<br><div><br></div></div> 上圖:2011年3月20日,參加祭奠丁振芳誕辰九十周年的老同志。右2陳英棟,右4錢家銘,以及丁振芳后代子孫。<div><br></div> 上圖:2011年3月20日,參加祭奠丁振芳誕辰九十周年的老同志。左1張春明,左2錢家銘。<div><br></div> 上圖:錢家銘副省長的悼詞原件,第1頁。<div><br></div><div>今年是丁振芳同志誕辰九十周年。<br><br>我們江西鋼廠十多位老職工、老同志,今天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來懷念我們的好廠長丁振芳同志。<br><br>丁振芳同志在全國解放后南下到上海,先后在上鋼一廠、上鋼三廠、上鋼五廠擔任領(lǐng)導(dǎo),為鋼鐵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上海鋼鐵工業(yè)的四大金剛之一。<br><br>1965年4月,他受命擔任江西鋼廠廠長,負責組織華東小三線鋼廠的艱巨建設(shè)。要建設(shè)一個五萬噸特殊鋼廠,只給投資4400萬,職工4400人。還嚴格要求三年任務(wù),兩年完成。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遠大的戰(zhàn)略思想,帶領(lǐng)全廠職工不屈不饒地在山溝里奮勇拼搏。提出要用一年半時間爭取完成建廠一期工程。<br><br>他同工程技術(shù)人員在過于分散的設(shè)計方案上作了修改,提出了新的布局,最后爭得李富春副總理的肯定,為江鋼的建設(sh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決策,跨出了極為關(guān)鍵的一步。</div><div><br></div> 上圖:錢家銘副省長的悼詞原件,第2頁。<div><br></div><div>為了盡量節(jié)約投資、加快建設(shè)步伐,他組織一百多位職工從全國各地無償調(diào)來閑置設(shè)備,用半年多時間把各車間的主機、配套設(shè)備全部整修完成。他嚴格要求設(shè)備完好、工藝成熟、一次投產(chǎn)成功。終于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一期工程,后又進一步提出要吃生產(chǎn)飯,不吃基建飯;不僅出鋼材、還要出人才。他千方百計爭取新建薄板車間與開坯軋機配套同時列為二期工程,為江鋼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chǔ)。薄板車間生產(chǎn)的矽鋼片,一直暢銷,效益很好。<br><br>他十分重視職工生活,密切聯(lián)系群眾,關(guān)心群眾疾苦。盡可能爭取職工宿舍和生活搞得好一點。還滿懷熱情地提出要把江鋼所在的良山鎮(zhèn),建成花園式的“小上?!薄?lt;br><br>他一再強調(diào)江鋼一定為國家、為江西的發(fā)展,不斷作出新貢獻。<br><br>他的不幸早逝,是江西鋼廠的重大損失。<br><br>江西鋼廠的后任領(lǐng)導(dǎo)秉承丁振芳同志的遺志,以為國家多作貢獻為榮。自力更生、不斷進行技術(shù)改造,特別上了氧氣頂吹與連續(xù)鑄錠后</div><div><br></div> 上圖:錢家銘副省長的悼詞原件,第3頁。<div><br></div><div>生產(chǎn)出現(xiàn)了嶄新的連續(xù)多年生產(chǎn)大幅度上升的面貌,軍工、民用行品種不斷增加,上繳利稅為全省之首。<br><br>可以告慰丁振芳同志:江西鋼廠先后得到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秀企業(yè)、全國技術(shù)進步全優(yōu)單位、全國公交系統(tǒng)經(jīng)濟效益先進單位、五一勞動獎狀、江西省六好企業(yè)等等榮譽稱號。<br><br>江西鋼廠所以能得到如此優(yōu)異成績,是在丁振芳同志打下的基礎(chǔ),傳承他不斷要為國家作出新貢獻而發(fā)展起來的。<br><br>這里我們還要提到丁振芳同志的賢內(nèi)助邢玉珍同志,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同志,為人厚道,長期有病,無私支持老丁參加江鋼建設(shè),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帶大。她和子女后來所承受痛苦難以言表。邢大姐去年病故,我們十分懷念她。<br><br>江西鋼廠于1991年同新鋼合并后,不再存在。但在江西冶金發(fā)展史上,江鋼功不可沒。<br><br>我們這些老同志也都退休了。今天自發(fā)在這里懷念他。當年建設(shè)江鋼的熱火朝天情景、丁振芳同志的音容面貌、丁振芳同志的革命精神,我們永志不忘。<br><br>我們向丁振芳同志的親屬表示誠摯的慰問。</div><div><br></div> 原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錢家銘同志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祭奠丁振芳時宣讀的由他親筆寫的致悼詞原件,全文共3頁,代表了江西省和江西鋼廠對丁振芳一生的蓋棺論定。<div><br></div> 上圖:左1是江鋼醫(yī)院兒科主任李醫(yī)生,左2是院長楊銀寶愛人,左3是中醫(yī)主任李舜英,左5是中醫(yī)教授韓代英。其余人作者人認識,但叫不出姓名。<div><br><div>這些女醫(yī)生功德蓋世,在她們手上搶救出多少人的生命??!作者的兒子七個月早產(chǎn),斷氣兩次,全靠兒科主任李醫(yī)生和護士全力搶救,轉(zhuǎn)危為安。我還親眼看見李醫(yī)生搶救附近九龍山公社鄉(xiāng)下兒童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感動莫名。</div><div><br></div><div>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瞧,人間的菩薩白衣天使們笑得多么問心無愧!</div></div><div><br></div> 上圖左三:張春明、吳廣團、劉建榮、施嘉良、沈愛成、陳國平、王榮定等新鋼老領(lǐng)導(dǎo)。2025年1月19日,寶武新鋼集團董事長劉建榮在上??赐繂?,為他們送去新年祝福和組織關(guān)懷,并與老領(lǐng)導(dǎo)們座談交流。<div><br></div> 上圖:張運豪提供。這是張運豪寫給新鋼集團董事長劉建榮的一封關(guān)于籌建江鋼紀念館的信,此信由陳英棟書記打電話通知劉建榮董事長,2022年2月21日由張衛(wèi)交至劉董辦公室主任劉興濤之手??傆腥四貫榻^努力著,江鋼不乏仁人志士。<div><br></div> 上圖:張運豪提供。早在2017年,張運豪就曾經(jīng)去信江西省政府,要求把江鋼遺址建成江西小三線遺址公園。省里把信轉(zhuǎn)到新余市,市里大力支持,敦促渝水區(qū)政府落實。為此,區(qū)人大主任和良山鎮(zhèn)書記、主任于2017年9月1日,專程赴滬找張運豪、蔣長根、高紹全以及建館熱心人士陶根娣商量,并寫出了規(guī)劃書。最后市里與新鋼因地盤和資金問題商量不成,建館一事不了了之,非??上?。<div><br></div><div>周宇燈光球場已由新鋼劃撥給良山鎮(zhèn)政府,良山鎮(zhèn)政府對創(chuàng)建江鋼紀念館一事非常熱心,有心將燈光球場建成江鋼紀念館,陶根娣等人已經(jīng)向鎮(zhèn)政府捐獻出自己收藏的部分江鋼三線廠時期的文物。所有熱心建館的人士都是傳承三線建設(shè)精神的現(xiàn)代愚公,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總有一天會感動上帝,這個上帝就是新鋼集團。</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