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巴山的川陜秘境之旅,是一場關(guān)于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奇妙體驗。從瀑布飛瀉到洞穴探險,每一個場景都讓人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陜西漢中禪家?guī)r地洞河天坑</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漢中天坑群首次被發(fā)現(xiàn),后在陜西新聞發(fā)布會上被媒體評價為地質(zhì)自然博物館和地球送給人類的禮物,漢中天坑群也被《中國地理雜志》稱為"二十一世紀地理大發(fā)現(xiàn),2017年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曾重鎊推出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這在北半球最北界首次發(fā)現(xiàn),揭開地理史的又一新篇章,漢中天坑群坑與坑相連,像一座天羅地網(wǎng),人若進入天坑,不借助先進技術(shù)設(shè)備,很難走出天坑迷洞,我們這一次天坑探險首先進入的是一個叫禪家?guī)r地洞河天坑。</p><p class="ql-block"> 在講述禪家?guī)r天坑探險之前,先給大家普及幾個天坑常識,天坑的定義是:碳酸鹽巖地區(qū)形成的,口徑和深度大于百米,容積上百萬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環(huán)繞,且與或曾經(jīng)與地下河洞穴相通的特大型漏斗。按規(guī)模分三種類型,即超級、大型和常規(guī)型,而禪家?guī)r地洞河天坑屬超級型天坑。我們在女向?qū)У膸ьI(lǐng)下向天坑出發(fā),禪家?guī)r地洞河天坑曾被開發(fā),但不知什么原因中道奔崩除,通往天坑的步道被鐵柵欄擋住,我們翻柵欄門下到天坑,天坑的開口呈腳掌狀,開口面積十八萬六千多平方米,最大深度340米,地洞河天坑經(jīng)過三期崩塌而形成,從跌水處很明顯看到崩塌的痕跡,三層陡壁皆有瀑布傾下,形成一個獨特的自然景觀,所以這個天坑也叫瀑布天坑,天坑從洞口向外觀望,腳掌形狀更為顯現(xiàn),我們打著手電筒,踩著流水中的石子向洞內(nèi)進發(fā),真的是別有洞天,同行的小伙伴不小心摔了一跤,更讓我們步伐堅定、腳踏石地,洞內(nèi)的景像迷人雙眼,即使是漆黑一片,但借助燈光,我們也禁不住贊嘆聲一片,嘖嘖嘖聲使我們不知看什么養(yǎng)眼,我們咔咔照相,想留住這美麗的石柱、石花、石筍、雪珍珠、鵝管、石幔、石田等次生沉積物,洞內(nèi)大廳太開闊了,洞高有的競高達七八十米,聽說支洞也有40多個,我們真的不敢輕易進發(fā),女向?qū)бI(lǐng)我們看了象征性的十幾個地下景觀便借故折返,其實這一點已經(jīng)滿足我們業(yè)余探險的愛好,聽說地洞河天坑已經(jīng)探測到12公里之外,可見天坑在這里已經(jīng)形成他蔚為大觀的一面,他盡情邀約有關(guān)專家去探究他的未知領(lǐng)域,禪家?guī)r除了地洞河天坑出名外,還有一個天生橋天坑據(jù)說也很有風味,天坑游已經(jīng)成為這里的一項產(chǎn)業(yè),農(nóng)家樂和向?qū)б呀?jīng)成為他們致富途徑,雖然這里依然交通不暢,但他阻擋不住勤勞勇敢的大山兒女。</p><p class="ql-block"> 地洞河天坑內(nèi)的景觀給了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大家把不同景觀想像成寓意吉祥的很多故事、人物和動物,大家在此合影留念,記憶這人間仙境,折返的路程雖然有點印象,他驢友不小心也掉入泥淖之中,可見天坑的險與峻共存,地洞河天坑何日再相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