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在時光的長河里,我們都只是匆匆過客。生命的旅程或長或短,路上的風景或明或暗,而那些觸動心靈的感動,就像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為我們的人生增添溫暖與光彩——我想,這就是我們旅行的意義吧!</p><p class="ql-block">在云南文山州我們滿懷敬意游覽了文山州獅子山、麻栗坡烈士陵園、老山圣地景區(qū),觸動了心靈的感動!接下來我們到了紅河州的蒙自,去蒙自去尋覓什么?碧色火車站電影《芳華》的拍攝地呀!其實,在蒙自近百年來留有更多痕跡的,是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p><p class="ql-block">1938年的蒙自,從碧色火車站走來了這樣一群身著長衫的讀書先生。四個月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何其短暫,但這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讀書人,永遠的把無字豐碑立在了世世代代的蒙自人心中。</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們去蒙自,去尋覓西南聯(lián)大的芳華,還有電影《芳華》……</p> <p class="ql-block">蒙自,我們曾心心念念之!蒙自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嗎?不,它是時光釀成的詩,藏在滇南溫熱的風里……</p><p class="ql-block">——蒙自市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是云南為數(shù)不多的千年古縣;——蒙自是云南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和云南對外開放的肇始地,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外國銀行等諸多“第一”先后在這里誕生,擁有“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過橋米線”三張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蒙自,西南聯(lián)大的芳華</p><p class="ql-block">到蒙自,我們首先參觀了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舊址。</p><p class="ql-block">蒙自與西南聯(lián)大的相遇,是烽火歲月里最動人的邂逅。當戰(zhàn)火蔓延,一群懷揣理想的師生跨越山河,在蒙自尋得一方安寧凈土。</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蒙自海關舊址,也是西南聯(lián)大舊址。</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要到蒙自開設分校的消息傳一經傳出,整個蒙自城頓時沸騰起來,無論政府官員、還是老百姓,都非常歡迎聯(lián)大師生的到來。當時的蒙自縣長帶領鄉(xiāng)紳把這些流亡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住進了最好的房子。當時空置的蒙自海關稅務司署舊址大院,被用作分校的課室和辦公機構。</p> <p class="ql-block">黃色墻身的二層建筑圍成一個自成體系的院落,院內的石碑上刻有西南聯(lián)大的“剛毅堅卓”四字校訓。</p> <p class="ql-block">單身教師和學生就住在臨近湖岸的哥臚士洋行樓內,這是當年蒙自難得一見的西式樓房,帶家眷的教師和女生則住在南湖北邊的城里。那時在這些樓內暫棲過的就有陳岱孫、鄭天挺、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錢穆、吳宓、葉公超、湯用彤、燕卜蓀、馬約翰等大師學者。</p> <p class="ql-block">“我更愛南湖”是聞一多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烽火學涯長歌行—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的記憶!博物館就設于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舊址內。</p><p class="ql-block">關于西南聯(lián)大,怡然讀過岳南的《南渡》、《北歸》、《離別》三部曲,讀過鹿橋的《未央歌》,讀過宗璞的《野葫蘆引》參觀過昆明的西南聯(lián)大舊址與博物館——西南聯(lián)大以一種特有的方式在世界教育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了解西南聯(lián)大,不能不感動于西南聯(lián)大的故事,今天再重新了解一下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以及西南聯(lián)大與蒙自的美好姻緣!</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p><p class="ql-block">歷史的鐘聲敲過1937年的深秋,日寇的鐵蹄踐踏中國,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于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誕生了西南聯(lián)大。</span>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薈萃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名校的大師巨匠,吸引了大批仰慕名師、向往民主的莘莘學子。在短短九年間,西南聯(lián)大培養(yǎng)出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杰出人才,是中國教育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教育的奇跡。</p><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p><p class="ql-block">作為西南聯(lián)大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一百八十天,但他們在蒙自期間宣傳抗日救國的愛國思想,傳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開拓邊疆文化教育,對蒙自的文明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p><p class="ql-block">今天,西南聯(lián)大載入史冊,蒙自分校已成記憶。但聯(lián)大精神卻早已注入中華文明的奔涌血脈中,并伴隨著新中國在世界之巔的重新崛起,詮釋一段不屈不撓的生命贊歌。</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之清華大學: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28年改為國立大學。</p><p class="ql-block">在辦學緣由、發(fā)展歷程和學術傳統(tǒng)上,清華與北大迥然有別。如果把濃厚的西方氣息、理工科的卓越成就以及熱衷體育競賽考慮在內,清華和北大的差異就更加明顯了。梅貽琦擔任校長的17年間,對學校建設貢獻巨大,確立了清華著名學府地位,其辦學理念“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被廣為推崇。</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之國立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于 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辛亥革命后,大學堂更名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崇尚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愛國運動的策源地。自1919 年至 1945 年,蔣夢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其一生事業(yè)在北大,代理及在任校長長達17年,自嘲曰“北大‘功狗’”。</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之南開大學:南開大學創(chuàng)辦于1919年,創(chuàng)辦人、校長張伯苓的愛國情操和求實作風體現(xiàn)在南開的校訓上:“允公允能”。如果說北大學生以擁有詩人、哲學家和文學家為榮,清華人以籃球隊長為榜樣,嚴謹務實的南開學子則以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商學院和聞名遐邇的南開經濟研究所匯聚了南開最杰出的教授。</p> <p class="ql-block">湘黔滇旅行團:三所著名學府從北京/天津南遷后,原本想安身于岳麓山下,但僅僅過了40多天,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又一次迫近,不得不再次南遷昆明,于是誕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湘黔滇旅行團。</span></p><p class="ql-block">湘黔滇旅行團 1938年2月20日出發(fā),4月28日到達昆明,歷時68天,全程三千五百里,200 余名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了這一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湘黔滇旅行團這些輔導團成員合影:右起,毛應斗、吳征鎰、曾昭掄、袁復禮、聞一多、黃鈺生、許駿齋、李繼侗、郭海峰、李嘉言。這些博聞強識、通才碩學的教授本應該風度翩翩地傳道授業(yè)也明亮的學堂,卻櫛風沐雨、風塵仆仆地進行了一次文人長征,看了讓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于是,誕生了西南聯(lián)大校歌: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p> <p class="ql-block">于是,誕生了西南聯(lián)大的校訓:剛毅堅卓!“剛毅堅卓”,要求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師生要做一個無私無畏的人,堅忍不拔,刻苦自勵,追求真理,卓然成家,這是特定的時代精神與普遍的大學精神的結晶。</p> <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團經過長達68天的長途跋涉,順利抵達昆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文人所信奉的古訓,這一次浸染了悲壯色彩的文人長征,是聯(lián)大“剛毅堅卓”四字校訓的最佳體現(xiàn)。經過艱難徒步的天之驕子們,再也不會覺得祖國和人民是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了。沿途的耳聞目睹,讓師生們更加堅定了長途跋涉的使命所在—為民族復興這個長遠目標完成學業(yè),建立一個讓貧窮、苦難無處藏身的新中國。</p> <p class="ql-block">聯(lián)大學生的生活:聯(lián)大學生的生活,酸甜苦辣盡嘗。跑警報、當兼差是許多人的經驗;吃“八寶飯”,宿舍打雨傘,到茶館看書論政,苦中有樂。民風純樸的云南人民,為學生們提供了自由寬厚的大課堂,許多新中國建設的棟梁之才在這里完成了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學業(yè),從此時起,中興祖國成為他們畢生的追求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投筆從戎:西南聯(lián)大先后有1100多名學子投筆從戎,保衛(wèi)國家。他們有的為美國空軍志愿援華的飛虎隊充當翻譯,有的加入中國遠征軍遠赴印度藍姆伽受訓,血灑戰(zhàn)場。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緬印戰(zhàn)場,處處留下了學子們青春的身影?!皣⑽髂下?lián)合大學抗戰(zhàn)以來從軍提名”碑上鐫刻著834個青春熱血男兒的名字,被稱為西南聯(lián)大抗日“八百壯士”,他們的英名永載史冊。</p> <p class="ql-block">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自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設文、理、法商、工、師范五個學院。北京大學蔣夢麟校長、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南開大學張伯苓校長組成聯(lián)大常務委員會,由梅貽琦實際主持校務工作。</p><p class="ql-block">八年間,西南聯(lián)大曾設立過兩個分校:</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西南聯(lián)合大學蒙自分校成立,由文學院、法商學院組成,同年8月,遷回昆明;1940年8月,西南聯(lián)大敘永分校設立,1941年8月撤銷。</p> <p class="ql-block">薪火南渡之蒙自分校——</p><p class="ql-block">對聯(lián)大文學院和法商學院的數(shù)百名師生來說,兩個學院暫時設蒙自,主要是由于昆明的校舍不敷使用。抗戰(zhàn)初,昆明根本不可能馬上安置一所有上千名教師、教員和學生的大學。而蒙自連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閑置的房屋、寧靜的南湖。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文、法商學院師生們,終于在遠離戰(zhàn)火侵擾的滇南小城蒙自覓到了讀書之所。</p> <p class="ql-block">鄭天挺的《滇行記》:昆明至蒙自,快車近5小時先至開遠,下車吃飯,再坐50分鐘火平至碧色寨,然後換碧個鐵路,半小時後抵達蒙自。</p><p class="ql-block">——這便是從昆明到達蒙自的路線,在當時來說已然是交通便利了,這便是西南聯(lián)大將分校設在蒙自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蒙自分校組織機構教授名錄表。</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原北大中文系部分師生在蒙自南湖菘島合影,前排左起:羅常培、魏建功、羅庸、鄭天挺。</p> <p class="ql-block">在蒙自的文學院:聯(lián)大的教授獨具個性,見識卓遠。在這所大學里,文學院才華橫溢,性情古怪的教授比比皆是,我們從中可以找到聯(lián)大精神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法商學院:與文學院繼承了國學傳統(tǒng)不同,法商學院的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商學系全是外來學科,法商學院的大師們多有海歸背景,擅長用西方學術闡釋中國傳統(tǒng)和傳授高度抽象的理論。</p> <p class="ql-block">大師濟濟:西南聯(lián)大26個系先后有60多人擔任系主任,除中文系主任外,其余皆為留學歸來的教授。教授陣容之強大,在古今中外大學中,堪稱名列前茅,大師濟濟。</p> <p class="ql-block">棟梁之才:在西南聯(lián)大時鮮為人知的學生、助教和講師,許多成為日后新中國建設的棟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豐碩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何妨一下樓:</p><p class="ql-block">湘黔滇旅行團六十八天的行軍生活加深了聞一多與勞苦大眾在一起的親切感,但遠離前線、環(huán)境寧靜的蒙自對聞一多來說正是讀書、研究的好地方,他一頭就扎進了學術的象牙塔中。聞一多住在哥臚士洋行的二樓,每天除吃飯、上課、如廁外,從早到晚他整天趴在書桌上不下樓。有一次鄭天挺教授勸他說:“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樓呢!”旁邊的幾位先生也跟著說,“是啊,你何妨一下樓?。 币粫r間這個話竟不脛而走傳了開去,成了他的雅號,后來回到昆明,有一次羅庸在系里說起這件事,于是昆明聯(lián)大的師生們一傳十,十傳百地都知道了。聞一多對這個雅號似乎倒也頗“領情”,后來同妻子講到這件事時,臉上堆滿了開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聽風樓”上寄國愁家思:周家宅院位于蒙自城東,始建于民國五年(1916 年),是當時蒙自豪紳、富滇銀行副行長、個碧石鐵路協(xié)理周伯齋的舊居。東側院里的一幢青磚樓房,名為“顧樓”,取“頤養(yǎng)天年”之意。二十七年(1938年)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在蒙自設文法學院,周伯齋得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學生避亂到此,便慷慨借讓了這一處蒙自城中幽靜宅院。周家宅院成為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文法學院的女生宿舍。因樓高風大,同學們又憂國思鄉(xiāng),常御夜聽風,難以入眠,女學生們就把“顧樓”稱為“聽風樓”。</p> <p class="ql-block">南美咖啡館:咖啡館是師生們最愛光顧的地方。從東門到海關大樓的鵝卵石街上有數(shù)家越南人開的咖啡館。在電燈暖和暗淡的光線下,寂寞的學生可以一邊小心翼翼地捧著咖啡,一邊談論過去的美好時光與南遷路上的見聞,而越南老板很樂意懷著同情心傾聽與他一樣移居此地的師生們的心聲。</p><p class="ql-block">“越僑武家在南湖東岸開了家“南美”咖啡館。武父執(zhí)廚,女兒武白玉照應堂口。門口掛一張越南出產的細竹簾,上面印有越南風格的彩畫。凡顧客進出,武白玉總站在靠門處鞠躬迎送?!甭?lián)大蒙自法商學院學生李為揚《流亡隨校遷滇札記》</p> <p class="ql-block">“我更愛南湖”,這是聞一多的題字!這句話是聞一多先生在比較昆明翠湖和蒙自南湖時所說的,表達了他對南湖的喜愛之情。當年在蒙自的生活是簡單而清苦的,但南湖的寧靜和美麗給了他心靈的慰藉。他曾說:“南湖如農家少女,我更鐘愛南湖?!?lt;/p> <p class="ql-block">陳寅恪的《南湖即景》</p><p class="ql-block">序言: 一九三八年六月作于蒙自。</p><p class="ql-block">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p><p class="ql-block">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醒。</p><p class="ql-block">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p><p class="ql-block">黃河難塞黃金盡,日暮人間幾萬程。</p><p class="ql-block">有感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歸端恐待來生”竟一言為讖!</span></p> <p class="ql-block">南湖詩社:愛好文藝的一些同學發(fā)起組織了一個文藝團體,稱為“南湖詩社”,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出各人詩作與散文的壁報《南湖詩刊》,舉行詩歌座談,請教授們講演。</p><p class="ql-block">聞一多、羅庸、朱自清諸位先生都被邀請做過講演?!澳虾娚纭碑a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還培養(yǎng)了一批著名的詩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自“南湖夜?!保?lt;/span>蒙自分校的西南聯(lián)大學生在城內辦起了夜校,吸引成人來學習,不但學文化,也宣傳抗日,教唱愛國歌曲。與蒙自普通大眾溝通情感的同時,在開啟民智,傳播進步思想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朱自清在《蒙自雜記》寫道:他們又幫忙北大的學生辦了一所民眾夜校。報名非常踴躍,但因為教師和座位的關系,只收了二百人。夜校辦了兩三個月,成績相當可觀。</p><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蒙自在青少年活動中心,民之源培訓中心,社會培訓機構、景點商圈等掛牌成立蒙自“南湖夜校”17個。</p> <p class="ql-block">1938年初的蒙自,遠離日寇的鐵蹄,歲月靜好,觀世安穩(wěn),對于剛從炮火的威脅下脫身的聯(lián)大師生而言,這個靜而美的境地,無疑是一塊讀書的樂土。</p> <p class="ql-block">從某種意義上,蒙自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寧靜的小島,但師生們十分清楚,他們來到這個秀美的地方并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侵略者入侵的結果。平靜的南湖與洶涌的紅河正是這群流亡知識分子的心靈寫照。在遠離戰(zhàn)爭的寧靜之中,實際上彌漫著流亡的痛楚。半年之后,當聯(lián)大人收拾行李離開蒙自時,這座滇南小城在社會與教育方面的重要變化在聯(lián)大人的影響下業(yè)已開始,一曲來央歌在蒙自已悄然奏響。</p> <p class="ql-block">——秀美南湖</p><p class="ql-block">參觀完西南聯(lián)大舊址與博物館,腳步自然就會一向南湖,了解了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的故事,南湖已然在心中,更何況,波光粼粼的南湖美目盼兮,盈盈地向我們招手呢!</p><p class="ql-block">從蒙自分校舊址向南湖望去!</p> <p class="ql-block">蒙自的南湖,不唯以西南聯(lián)大而聞名,歷史上就是滇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素有“小西湖”之稱,也名學海,史稱“泮池”, 曾是文人學士常來相聚,吟詩作賦,攻讀詩書之地……但是,西南聯(lián)大卻賦予它新的內涵,在國學大師陳寅恪眼里“風物居然似舊京”,在聞一多先生看來,蒙自南湖比昆明的翠湖更令人鐘情;而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則賦予它青春與活力,南湖詩社之??歌聲聲至今余音緲緲……</p> <p class="ql-block">關于南湖,鹿橋在《未央歌》中這樣描寫:“南湖的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無數(shù)顆鉆石灑在湖面,微風吹過,湖水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那是的南湖為師生們提供了寧靜而美好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與西南聯(lián)大舊址隔河相望的是一座古樸又現(xiàn)代的鐘樓。鐘樓為復古設計,頗具民國風情,又有西式風格的影子。鐘樓上的這面鐘兼具東西方特色。其實它是三棱形的三面鐘,只是沒有人這么稱呼。</p> <p class="ql-block">在有落日的時候,余暉灑在鐘樓上,與周邊的湖水、綠樹、法式建筑等相互映襯,營造出浪漫而靜謐的氛圍!怡然想到的是倫敦的大本鐘。</p> <p class="ql-block">其實,怡然先寫到的鐘與鐘樓不是主體,其主體是這里的西南聯(lián)大的先鋒書店。這是怡然見到的第三家先鋒書店,其它兩家分別是:皖南碧山村的先鋒書店、浙南四都陳家鋪村的先鋒書店:每家先鋒書店都各有特色。西南聯(lián)大的先鋒書店的特色是:集中展示了西南聯(lián)大大師們的重要作品,這在國內是唯一的。</p> <p class="ql-block">鐘樓與書店整體的西式風格相融合,也體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代的融合:保留了原址的鐘樓和部分磚房等歷史建筑元素,同時采用混凝土回廊等現(xiàn)代建筑手法,使書店既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現(xiàn)代氣息。</p> <p class="ql-block">書店運用了大量的幾何結構,如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從不同角度拍攝,構圖充滿靈動性,給人一種簡潔而富有現(xiàn)代感的視覺享受。</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時的瀛洲亭還在,只是更加氣宇軒昂:六角三層重檐,檐角、亭頂鋪琉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這座亭子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后毀于戰(zhàn)火,光緒15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南湖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座碑興建于1961年,以緬懷為革命犧牲的中共云南省地下黨杜濤、李鑫、吳澄等領導同志及其他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南湖公園還有陳鶴亭塑像。陳鈞(一八七四一一九三一年),字鶴亭,石舜寶莠人。清光緒進士,歷任湖北天門、黃陂、江西興國知縣。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任個碧鐵路公司總理,創(chuàng)沒個碧鐵路銀行,建成當時我|國主權最完整的一條民營鐵路,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一九二二年任個舊錫務公司總理,開創(chuàng)了中國民族錫業(yè)融資經營開發(fā)的新局面。后任蒙自道尹、云南省政府委員。</p> <p class="ql-block">南湖公園還有包見捷的塑像。包見捷(1558年-1621年),字汝純,號太瀛,云南臨安衛(wèi)(今云南省建水縣)人,是明朝的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右侍郎。包見捷不僅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還潛心研究歷朝典憲。他應都御史云南巡撫陳用賓之聘,纂修《滇志草》22卷。此外,因其對家鄉(xiāng)文化教育的影響,建水城內曾有為他建造的8座牌坊,上刻“名世天卿”“同璽近臣”等字樣。</p> <p class="ql-block">法國花園——</p><p class="ql-block">法國花園原名法國滇越鐵路總局,更早之前是意大利駐蒙自領事館,后被法國鐵路監(jiān)督辦公室占用。</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時期,此處建筑可能被用作師生的活動場所或宿舍等,為師生們提供了相對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空間。</p> <p class="ql-block">這是蒙自的陽春三月,澄澈藍天下,幾株高大的棕櫚樹傲然挺立,身姿挺拔而優(yōu)雅。黃墻紅瓦的法式建筑,帶著復古與浪漫的韻味,在陽光里靜靜佇立。屋前繁花似錦,綠草如茵,人們或漫步或休憩,享受著悠閑與愜意的午后紅茶時光,宛如一首寧靜的田園詩。</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關舊址——</p><p class="ql-block">法國海關舊址在法國花園斜對過,也是法式建筑。蒙自現(xiàn)存建筑包括海關稅務司署、法國領事府、法國花園、哥臚士洋行等五個保護點,多為法式建筑 。</p><p class="ql-block">在1938 - 1939年,曾作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文法學院教室 ,也是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舊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關于蒙自法國海關,歷史沿襲如下:1887年開始建設,1889年竣工,清政府在此設置蒙自海關及稅務司署。它是云南第一個海關,有“云南第一關”之稱,也是我國近代21大海關之一 。其設立源于中法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蒙自被迫成為通商口岸 。1940年因日軍占領越南、滇越鐵路中斷,停止征稅,改為征收戰(zhàn)時消費稅 。1950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1954年辦事處撤銷,結束65年歷史 。</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蒙自海關舊址也是蒙自的歷史陳列館,介紹了蒙自海關的歷史以及大清郵政的歷史。</p><p class="ql-block">陳列室通過圖文形式展示了1883年底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清政府于1887年與法國簽訂《中法續(xù)議商務專條》,蒙自被迫設為通商口岸,允許法國享有特權。</p> <p class="ql-block">在蒙自設立郵政總局的14年(1897一1910年)中,郵務長雖更換了11次,但均由美、英、德和意大利人擔任。</p> <p class="ql-block">法國郵局在中國,其往來的郵件稱為“客郵”,他們用其本國郵袋裝運,不受中國海關檢查,不法之徒遂乘機從事販毒走私活動?!翱袜]”侵犯中國主權的行 引起國內外債慨。蒙自的法國郵局終于在1923年1月1日撤銷,然而此時距其開辦已有二十二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關稅務司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這是民國14年蒙自海關頒發(fā)的護照。</p> <p class="ql-block">大清時期的快遞小哥——這是當時的郵政人員。</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關促進了外貿得到的興起,外貿的興起促進了蒙自的繁榮。當時的蒙自成為云南的貿易中心,商業(yè)最繁菜的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蒙自軍事代表辦事處接管蒙自支關,12月改稱昆明關駐蒙辦事處,1954年6月4日,撒銷蒙自辦事處,至此,云南第一關一—蒙自海關結束了它65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法國總領館——</p><p class="ql-block">1888年,法國在蒙自成立法國領事府,即法國總領館。法國總領館見證了特定歷史時期中外交流與國際關系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時期,法國總領館整個大院被免費租借給學校,用作教室、辦公和師生宿舍等,為聯(lián)大師生提供了重要的教學和生活場地。</p> <p class="ql-block">法國總領館從建筑風格看,往往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與當?shù)靥厣?,具有獨特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法國總領館院子中心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稱為紅椿,又名紅棟子,是名貴的用材樹種,這種樹木分布于中國云南、廣東、廣西及湖南南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此株紅椿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蒙自海關—法國領事府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碧色火車站</p><p class="ql-block">在蒙自近百年的記憶中,西南聯(lián)大的因素無處不在。那碧色火車站呢?</p> <p class="ql-block">先說碧色寨的變遷吧:碧色寨距蒙自市區(qū)約10公里 ,原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因滇越鐵路在此設站而興盛。滇越鐵路通車前,這里是彝族寨子;1909年滇越鐵路通車至碧色寨 ,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其成為大站 ;1921年個碧鐵路通車,碧色寨成為終端站及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換裝站 ,進出口貨物在此中轉,人口增多,常住人口最多達2000多人 ,還設置了蒙自海關碧色寨分關等機構 ,商號、店鋪林立 ,有“東方小巴黎”美譽 。1940年因防御日軍入侵拆除部分鐵軌 ,中越鐵路運輸中斷 ,1959年拆除個碧石鐵路部分鐵軌 ,碧色寨失去交通樞紐地位,繁華不再 。</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老照片,原名為“壁虱”,指像虱子一樣小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也許有人來蒙自會直奔碧色火車站。碧色火車站融合中法文化,是典型的法蘭西建筑風格:紅瓦黃墻、片石鑲角、花磚鋪地的尖頂建筑。</p><p class="ql-block">而電影《芳華》《無問西東》在此取景 ,碧色火車站知名度提升,成為旅游熱點 。</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火車站老照片,碧色寨車站特級站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但是更重要的,碧色火車站銘記著民族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業(yè)歷史。各碧<span style="font-size:18px;">鐵路是民營鐵路,修筑該鐵路主要是為運輸個舊錫礦及滿足各縣間農產品等物資運輸,修筑鐵路的資金主要靠工商集資和發(fā)行股票等方式籌集。</span></p> <p class="ql-block">云南窄軌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這條鐵路的特色鮮明,成為“米軌鐵路”,其軌距為1米,而正常鐵路軌距通常為1435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并架齊驅的米軌寸軌機車</p> <p class="ql-block">寸軌機車調頭轉盤。(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那么,為什么要修成米軌鐵路呢?</p><p class="ql-block">一是云南地理地形的特點決定的:米軌鐵路因軌距窄,彎道半徑小,適合地形復雜的山區(qū);米軌鐵路能適應云南坡度較大的特點,以保障列車運行平穩(wěn)和安全。</p><p class="ql-block">二是建設成本的需要:窄軌鐵路的建設成本低,可節(jié)省大量資金。如希臘工程師尼復禮士所說,采用600毫米軌距可省工料款十分之四。</p><p class="ql-block">三是防止主權喪失:地方鄉(xiāng)紳民族工業(yè)意識濃厚,為防止法國通過滇越鐵路侵吞個碧石鐵路的運輸、管理權,特意修成與滇越鐵路不同的窄軌,避免接軌。</p> <p class="ql-block">車站的百年水塔:110多年前,滇越鐵路或個碧石鐵路上的火車都是蒸汽機車,每輛都有一節(jié)煤水車廂,到站后,加水添煤是常態(tài)化的工作,是機車的動力來源。蒸汽機降溫、火車減速都要用水,甚至助燃也要用水,把適量的水酒在煤上,水分解產生的氧氣可以讓爐火燒得更旺。碧色寨車站最繁忙的時候,每天有80多對列火車經過,水不夠用,只能增加水塔數(shù)量。在這里看到的百年水塔就有3座,旁邊還有刻著法文標記的百年消防栓。另外一座水塔,是法國人用鐵板鉚接而成的,還利用壓強原理,在水塔的外面安裝了水位表,只要看浮漂的位置,就知道水塔里面還有多少水了。</p> <p class="ql-block">水鶴,火車加水口形似“鶴嘴”。</p> <p class="ql-block">碧色火車站北回歸線標志點:在碧色寨車站主樓門檻下,有一塊刻著BM149標記的石臺階,后面還有法國工程師尼弗禮士刻的一個圖案。據(jù)中國和法國天文臺專家考證得出: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歸線測量標記點。從這里開始,北回歸線穿過了15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云南省內有雙江、墨江、個舊、蒙自、西疇縣(市)。</p> <p class="ql-block">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每年“夏至”當天的正午時分,站在太陽光下面會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產生“立桿無影”天文現(xiàn)象。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把碧色寨命名為“北回歸線坐標點:東經E:103°2138";北緯N:2327'5"。</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車站“三面鐘”:滇越鐵路和個碧石鐵路站房正面的墻上,都安裝了“三面鐘”,又稱“子母鐘”。1910年制造,是法國鐘表工人的杰作。鐘體高2.43米,寬40厘米,厚21厘米;鐘座高75厘米,寬40厘米,由木材、玻璃及金屬等制成;鐘盤上用羅馬數(shù)字、阿拉伯數(shù)字標識時間,還有PAUL GARNIER、PARIS等廠家、產地和品牌標識;母鐘鐘面直徑25厘米,面向站房里的工作人員。</p> <p class="ql-block">子鐘鐘面直徑46厘米,其兩面朝外,面向站臺上的旅客;三面鐘是傳統(tǒng)的重鉈式機械鐘,靠渦卷彈簧、卷簧,俗稱發(fā)條驅動,重鉈從頂端降至底端一次的周期是15天,即每15天需要必手動上一次發(fā)條,周而復始地轉動;三面鐘用一組機芯帶動,同時運轉,確保旅客和車站工作人員看到的時間是一致的,不會有誤差。如今,人們來到碧色寨車站,都要在彌足珍貴的“三面鐘”前觀賞、拍照?!叭骁姟币蚕笠晃伙柦洔嫔5摹袄先恕保娮C了兩條鐵路的興盛、繁華與蕭條。</p> <p class="ql-block">在碧色火車站,發(fā)生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盧漢率軍到越南接受日軍投降</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0日,蔣介石命令第一方面軍盧漢和馬瑛為受降司令官,率眾<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坐滇越鐵路火車</span>從這里進入越南接受日軍第38軍投降。</p><p class="ql-block">—陳納德率飛虎隊保衛(wèi)滇越鐵路</p><p class="ql-block">1941年底,陳納德將軍率領飛虎隊進駐昆明,保衛(wèi)昆明和滇越鐵路沿線。陳納德將軍組織修了一條從蒙自機場到碧色寨的簡易公路,把炸彈、汽油從碧色寨運至蒙自機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越鐵路與西南聯(lián)合大學:</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成了長沙臨時聯(lián)合大學。</p><p class="ql-block">南京淪陷后,長沙臨時聯(lián)合大學被迫轉移到昆明。全體女生、體弱男生以及大部分教師和家屬,經粵漢鐵路轉道香港,從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再乘滇越鐵路上的小火車到達昆明。由于昆明校舍緊張,蒙自有辦學條件,且有滇越鐵路直達,交通方便,設立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蒙自分?!薄N膶W院和法商學院暫時在蒙自上課,朱自清、潘光旦、馮友蘭、聞一多、陳寅恪、劉文典等名人云集,成為滇越鐵路和蒙自的文化名片,滇越鐵路為保存中國文化以及戰(zhàn)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有“安南咖啡館”,與蒙自城內的安南咖啡館的傳說與故事應該是如出一轍吧!</p> <p class="ql-block">當然,碧色火車站也有電影《芳華》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打卡于碧色火車站,有兩套裝束:七八十年代軍人裝束的,是打卡于電影《芳華》;二三十年代裝束的,是打卡于西南聯(lián)大的往事——怡然理解的。怡然選擇的是第二套裝束,因為怡然關于蒙自,滿篇都講的是西南聯(lián)大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但是不妨用電影《芳華》結尾的旁白作為結尾:“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原諒我不愿讓你們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熒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