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時光的沙漏永不停歇,退休是人生路上又一次黎明破曉。</p><p class="ql-block"> 2014年,我從國有特大型企業(yè)管理崗位上退休,如同一艘緩緩靠岸的船,卸下四十三余載的風浪與責任。</p> <p class="ql-block"> 最初退休近四年的歲月里,我的生活基本是被外孫的咿呀學語填滿,就像一首輕快的童謠。</p> <p class="ql-block"> 沒事的時候,我都會手持相機,獨自一人帶著他在武漢的各個公園間穿梭——東湖的波光是他眼中的星辰,解放公園、中山公園、沙湖公園、堤角公園等地的銀杏葉是他腳下的金色地毯。</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鏡頭,是沉默的詩人,將童真與暮年交織成一首散文詩:垂柳的枝條是時光的琴弦,隨風輕顫;荷塘的漣漪如年輪的紋路,一圈圈漾開歲月的溫柔。我以快門為筆,寫下一幀幀成長的注腳,卻未曾想到,退休后娛樂生活的伏筆早已埋藏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轉角。</p> <p class="ql-block"> 暮色悄然攀上鬢角時,我于2018年夏秋,在青山區(qū)的排練廳里尋回了“青春”的節(jié)拍。當年在水果湖中學芭蕾舞劇里躍動的"大春",歷經(jīng)歲月浮沉,終于在天樂藝術團完成了一場跨越半世紀的謝幕與重生。</p> <p class="ql-block"> 加入到這個團隊后,就參與情景劇表演《這一仗打得真漂亮》,此節(jié)目參加世界軍運會湖北經(jīng)視“我為軍運唱首歌”大獎賽金獎、省"黃鶴群星獎"的銀獎,這些獎牌、證書不是終點,而是照亮社區(qū)舞臺的光源。我們不只是表演者,更是時光的擺渡人,用藝術的薪火接續(xù)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p> <p class="ql-block"> 每周兩次的排練是靈魂的朝圣。我們這群銀發(fā)追光者,在新冠疫情期間,結合形勢搶排音樂情景劇《一碗熱干面》,代表青山區(qū)參加武漢市第十屆“黃鶴群星獎”比賽,一路過關斬將,榮獲曲藝類二等獎。</p> <p class="ql-block"> 歲月終會帶走我們青春的容顏,卻帶不走眼里的星光。當藝術成為生命的錨點,皺紋便化作年輪里的金線,白發(fā)亦是歲月頒發(fā)的勛章。在這個被流量與速度裹挾的時代,真正的藝術從不問春秋——只要心火不熄,每個靈魂都能在舞臺上永葆葳蕤青翠。</p> <p class="ql-block"> 光影流轉間,鏡頭定格的不只是風景,更是生命的熱忱。偶爾也利用業(yè)余時間,邀約攝影師,參與拍攝我們喜愛的短視頻和照片,其樂無窮。</p>